申命記 申命記 23:15-25

申命記 23:15-25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15-16節)因為奴僕的逃脫,很多時候是因為主人欺負他們、惡待他們。所以,面對這樣的主人,毋須把奴僕歸還給他們。人就算作為奴僕,也應得到尊重。15節這些【奴僕】可能是從外邦逃來的,並非本地的奴僕。神並不喜歡人成為奴僕,所以吩咐百姓保護逃奴,不僅如此,還要【由他選擇一個所喜悅的地方居住】(16節)讓他在神的國度裡有分。17節【妓女】指女性廟妓【孌童】指男性廟妓。與廟妓行淫,是迦南偶像崇拜儀式中的一部分。神所看重的是人裡面的實際,而不是外面的錢財。錯誤的手段並不能成就良善的目的,用行惡,行淫或詭詐而得的錢財奉獻,神絕不悅納。第19-23節提及借貸和許願的事;借貸也是一種許願,就是承諾會償還給對方。百姓向神許願也是一種承諾,關係到個人的誠信,只是這裡是對那些借給弟兄的人說話。古代中東的貸款利息高得驚人,主前十五世紀的努斯文獻(Nuzi Text)裡,一些合同的利息高達百分之五十,因此許多古代中東法典都管制利息上限。但神的律法則完全禁止百姓向弟兄收利息(出22:25;利25:35-38)百姓為著神的緣故所失去的利息好處,神就用祂自己來代替,在【一切事上賜福】給他們(20節)。以色列在神面前是一個整體, ,必須互相扶持,才能顯出正常的功用。以色列人借錢給貧窮的弟兄,目的是為了【幫補他】(利25:35),學習彼此供應,所以【不可取利】(19節)。以色列人借錢給貧窮的弟兄,目的是幫補弟兄,所以按著恩典的原則【不可取利】(19節);以色列人【借給外邦人】(20節)目的是貿易或投資,所以按著公平的原則【可以取利】(20節)。神並不短缺什麼,但祂卻看重人藉著許願所表明的心。人若不向神【許願】(21節),神並不勉強人;但人若向神許了願,就【償還不可遲延】(21節)。因為向神許了願卻不【謹守遵行】(23節),不只是信用的問題,而是藐視神,不以神為神,所以不能不被定罪。24-25節是古人出門在外,並不能隨處找到飯館,所以允許在別人的田間吃穗子或葡萄,可以供應旅行者的需要。神體恤有需要的人,但並不鼓勵人的貪欲。當場【隨意吃飽】(24節)是體恤,【裝在器皿中】(24節)拿走就成了搶奪;【用手摘穗子】(25節)是體恤,【用鐮刀割取】( 25節)就成了偷竊。
思想:神是愛惡分明的神,祂不要就是不要,奉獻的來源不對,祂就不要。愛神所愛和惡神所惡的時候,我們不是按自己的喜好公平來定奪,也不是勉強自己來配合,因為談論【愛】是有感覺的,所以要明白對方的想法並盡力貼近,這才是真正的【愛神所愛】。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讓我們藉著聖經能夠明白祢的所愛,明白祢的所恨,求主開我們眼睛,能讓我們願意每日在我們生命愛主祢所愛和惡主祢所惡。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申命記 33:13-29申命記 33:13-29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利未支派所得的是屬天的豐富,約瑟支派所得的是屬地的豐富(13-16節)和爭戰的得勝(17節)。亞倫的接班人以利亞撒來自利未支派,摩西的接班人約書亞來自以法蓮支派(民13:8)。雅各【長子的名分】歸了約瑟(代上5:1)所以約瑟支派擁有以法蓮和瑪拿西兩個支派產業,他們後來分得了迦南地最大,最好的部分,成為北方最大的兩個支派。南北國分裂以後,約瑟的兩個支派在北國占領導地位。【住荊棘中上主】(16節)指神最初在荊棘中向摩西顯現(出3:2-4)。【牛】和【野牛】(17節)都是比喻軍事力量。【角】(17節)比喻力量。西布倫支派和以薩迦支派的土地相鄰,位於耶斯列平原,是古代國際貿易乾線沿海大道(Via Maris)經過的地方。【吸取海裡的豐富,並沙中所藏的珍寶】(19節)可能指從貿易中得利。(21節)【頭一段地】意思是最好的地。迦得支派位於約旦河東的中央地帶,控制約旦河下游東面的高地,經常受到沙漠民族的侵襲(士10:8)但他們還是有能力得勝(代上5:18-22)。【他與百姓的首領同來】(21節)指迦得支派履行諾言,與其他支派一起過約旦河攻取應許之地。22節【小獅子】預言但支派的勇武有力【從巴珊跳出來】指出但支派後來從南部非利士沿海北遷到黑門山下,定居在靠近巴珊的但城(士18:27-31)最後陷入拜偶像的罪中。拿弗他利支派的土地位於加利利海附近,也在沿海大道上。【得西方和南方為業】(23節)的意思是【得加利利海和南方為業】。亞設支派將來分得的土地靠近地中海(書19:24-31)擁有肥沃的平原和通到海口的貿易路線,物產豐盛,【把腳蘸在油中】(24節)比喻富足。亞設也是北方的邊防重地,需要堅強的防禦工事,所以祝福他們的【門閂是銅的,鐵的】(25節)。【雅各的本源獨居五穀新酒之地】(28節)原文是【雅各獨自居住五穀新酒之地】。摩西的祝福開始和結束都是對神的頌讚(2-5節;26-29節),因為領受福氣是根據神,保守福氣也是根據神。摩西的祝福開始和結束都把以色列稱為【耶書倫】(5,26節)。【耶書倫】就是【正直的人】百姓只有在神面前作【正直的人】才能長久地活在神的祝福和保護之中,並且在屬靈的戰爭中得勝【踏在他們的高處】(29節),成為神在天下萬民中的見證。整個救恩都是神獨自完成的:祂不但把百姓從埃及為奴之地帶出來,也把他們帶進豐富的應許之地;不但讓他們【安然居住】(28節),也讓他們【獨自居住】(28節原文);不但作他們的【拯救】(29節),也作他們的得勝(29節);不但作保護他們的【盾牌】(29節),也作為他們爭戰的【刀劍】(29節)。
思想: 每一個人,每一個支派,神都給我們不同的恩典,祂要這樣帶領我。所以無論面對任何處境我們都不用害怕。摩西臨終,為以色列十二支派,說這一番說話,去祝福及鼓勵他們,叫他們記住一件事:同樣神愛我們,神看顧我們,神幫助我們!當神做完這一切以後,人就有責任【與神同工】,學習【揀選生命】(30:19),保守自己長久地活在祝福裡。
祈禱: 親愛天父,祢是以色列的神是沒有能比的神!祢要來拯救我們。更要我們成為祢的百姓,祢要成為我們的盾牌和刀劍,面對我們每日生命各方面的挑戰,讓我們深信祢必幫助我們爭戰得勝。阿們!

申命記 8:1-10申命記 8:1-10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百姓進入迦南地之後,他們將遇到的最大仇敵是【偶像】(7:5)而第二大的仇敵卻是【自己】。人自己在【吃得飽足】的時候(12節)自以為義的時候(9:4),都會讓自己在恩典中忘記賜恩典的神。因此,當人從【飢餓】(3節)變為【吃得飽足】(12節)的時候,也就是人面臨屬靈危機的時候,所以摩西在本章特別提醒百姓在【吃得飽足】的時候要【稱頌耶和華】(10節),而不是【忘記耶和華】(14節)。【一切誡命】原文是【整個誡命,全部誡命】是單數。(2節)【苦煉】原文的意思是【苦待,壓迫,降卑】目的是使人學會謙卑。【試驗】原文的意思是【測試,證明】目的是通過實際的經歷來顯明人的自我本相,讓人認識自己真實的屬靈光景,知道自己【心內如何,肯守祂的誡命不肯】(2節)。(2節)【知道】原文的意思是【認識,辨別,經歷】。神是全知的,不需要【試驗】就能知道人【心內如何】(2節)。但人卻要經歷曠野行走的【試驗】才能真正【知道】自己屬靈的光景(2節),也才能真正【知道】神的話語對生命的意義(3節)。(3節)【嗎哪】是神在曠野供應以色列人的超自然食物【以色列人吃嗎哪共四十年,直到進了有人居住之地,就是迦南的境界】人只有在曠野裡經歷了【飢餓】,並在【飢餓】中經歷到神【嗎哪】的供應,才能體會【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3節)。(4節)【腳也沒有腫】可能指以色列人【腳上的鞋也沒有穿壞】(29:5),所以腳沒腫脹。曠野的環境非常惡劣,衣服,鞋子幾年就會損壞。但以色列人在曠野的四十年中【身上的衣服並沒有穿破,腳上的鞋也沒有穿壞】。這是一件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小事,百姓可能都已經習以為常了,但摩西卻提醒他們,這是神超自然的保守。(5節)【管教】原文的意思是【指導,糾正,懲罰】。神【管教】自己百姓的方法【好像人管教兒子一樣】形式是【管教】內容卻是恩典,目的是為了【撫養兒子】造就兒子。神在曠野引導百姓四十年,目的是要在【苦煉】中使人學會謙卑(2節);在【試驗】中讓人認識自己,認識神(2節);在【飢餓】中供應百姓一切的所需,讓百姓認識自己真正的需要不是物質,而是神的話語(3-4節)。神引導百姓在曠野行走四十年(2節)【苦煉你,任你飢餓】(3節)的目的,並不是要讓跟隨祂的人做苦行僧,而是為了【領你進入美地】(7節)【叫你終久享福】(16節)。迦南地【有河,有泉,有源】(7節)【泉】【源】(即地下水)很多,足以保證農業豐收;死海南面的亞拉巴還有鐵礦和銅礦(9節)。因此,百姓在那地必然【一無所缺】(9節)【吃得飽足】(10節)享用神豐盛美善的恩典。
思想:我們也經常在神的恩典中習以為常,把健康的身體,日用的飲食當作理所當然的,以致忘記了神。人若是不懂得如何在警醒中【吃得飽足】就會在享用恩典的時候忘記賜恩典的神,結果就在恩典中墮落,沒有辦法長久地活在應許裡。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生命保守,更感謝賜予我們每日的恩典,求主使我們每日充滿感恩的心,更使我們明白主祢每日生命的應許與保守。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