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記 申命記 3:1-17

申命記 3:1-17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巴珊】(1節)就是現代的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西起加利利海,東至浩蘭山(Mt Hauran),南起雅木河(Yarmouk River),北至黑門山。這裡草場肥美,是【可牧放牲畜之地】(民32:1)。【以得來】(1節)建在雅木河畔陡峭的崖壁上,是巴珊地區的交通要道和兩個首都之一(1:4)。【巴珊】並不在進迦南的路上,但神卻特意引導百姓向北與巨人【巴珊王噩】交戰,是為了消除亞衲族巨人在他們心中留下的陰影,對付百姓心中的【怕】(2節)。三十八年前,摩西勸勉百姓【不要懼怕】(1:21,29),但舊世代的百姓卻仍舊害怕。現在,神先賜下對亞摩利王西宏的得勝,讓萬民在以色列人面前都【驚恐,懼怕】(2:25),然後才說【不要怕他】(2節),新世代的百姓就能在信心裡跟上。因為他們已經在得勝的經歷裡清楚地知道,只要神說將仇敵交在自己手中(2:24),祂就負責為百姓爭戰。六十座城【都有堅固的高牆,有門有閂】(5節),是擺在缺乏攻城經驗的以色列人面前的難題。但既然是神把仇敵交在百姓手中(3節)就沒有甚麼不能攻克的。百姓再一次學到了信心的功課,從此徹底不會把迦南人【又廣大又堅固】的城邑看得【高得頂天】(28節)了。以色列人【把有人煙的各城,連女人帶孩子,盡都毀滅】(6節)意思是完全獻給神。【黑門山】(8節)又稱為【西連】(詩29:6)【示尼珥】(歌4:8)和【西雲山】(4:48),位於今天以色列北部與黎巴嫩,敘利亞交界的地方,2814米,是以色列的最高峰。冬天山頂有積雪,是約旦河的發源地。【撒迦】(10節)位於巴珊地的最東面【直到撒迦】代表整個巴珊都被以色列人佔領了。【拉巴】(11節)是亞捫人的首都(撒下11:1)。【巴珊王噩】的鐵床可能只是包鐵或鑲鐵。床大約長4米,寬1.8米,表明【利乏音人】的後代巴珊王噩身材十分高大。這樣的巨人在神面前的不堪一擊,除去了百姓心中對亞衲族巨人的畏懼,徹底對付了百姓心中的【怕】(2節)。(16節)【以穀中為界】指以亞嫩谷的谷底為界,南面是摩押。亞嫩河常年有水,河谷很深,許多支流將約旦高原割裂,成為天然的分界線。【亞捫人交界的雅博河】(16節)指雅博河上游由南向北流的一段,東面是亞捫。這兩條天然界線非常清楚,有利於按著神的吩咐,不越過界線去碰摩押人和亞捫人的地。【基尼烈】的意思是【豎琴】指加利利海,因為湖面的形狀像豎琴。【亞拉巴海】【鹽海】就是死海。【毗斯迦山根】指毗斯迦山的山坡,從約旦高原向西下降到約旦河谷。迦得和流便支派要求留在約旦河東的事,摩西在回顧這事時,並沒有提到迦得和流便支派主動來【要】地(民32:5),而是一再強調是他把地【給了】(12,13,15,16,17節)他們。
思想: 經文讓我們明白要珍惜新的開始。過去經歷了許多艱難,神都會給予我們每天新的機會,雖然有新的挑戰與新的艱難,但神讓我們不要懼怕,因為神一直為我們爭戰。
祈禱:親愛主,求祢賜我們信心,幫助我們每日勇敢面對生命中的【巨人】,使我們倚靠神誇勝;更賜給我們順服的心,幫助我們明白神所賜的權柄和產業,讓一切都交在神的手中。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申命記 17:1-13申命記 17:1-13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人若把有殘缺,惡病的牛羊獻給神,就是不把神當作神,這樣的心態是【神所憎惡的】(1節)。神是以色列一切權柄的惟一源頭,所以審判官施行審判的第二條原則,就是不可做【神所憎惡的】事,能清楚分辨甚麼是【神所憎惡的】也要厭惡神所厭惡的。神已經吩咐過要除去敬拜偶像的人(13:1-11),而這裡所強調的,是審判官在除去【神眼中看為惡的事】(2節)時的審判原則(2- 7節)。神所要對付的是【可憎惡的事】(4節)而不是對付人。所以審判官施行審判的第三條原則,就是小心查證【神眼中看為惡的事】1.必須【細細地探聽】(4節),不能根據傳聞,必須詳細調查;2.【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6節),防止惡人的誣告;3.【見證人要先下手】(7節)在神,在人面前為自己見證的真實性承擔責任。(9節)【當時的審判官】原文是單數,指當時最高法院的【審判官】。百姓進入迦南地以後,在【各城】有各支派地方法院的【審判官】(16:18)。而地方法院【難斷的案件】(8節),要在【神所選擇的地方】上呈到最高法院作最終判決。(9節)【祭司利未人】原文是複數(12節)【侍立在耶和華,你神面前的祭司】原文是單數。最高法院至少由一位當值的【祭司】負責【指教】律法(11節),由一位【當時的審判官】負責【斷定】(11節)。如果遇到疑難的【隱秘的事】(29:29),就由大祭司使用【烏陵和土明】(出28:30)向神求問【判語】(10節),完全交給神作決定,而不是憑幾位大法官投票裁決。神一面要百姓學習小心查證【神眼中看為惡的事】(2節),一面也要人認識自己的有限,謙卑地把難處帶到神的面前,學習活在神權柄的管理下。最高法院從神領受的【判語】(11節)代表神的權柄,所以無論是原告還是被告,都【不可偏離左右】(11節)。人若是不服從神的【判語】,無論是原告還是被告,都【必治死】(12節)。因為人若不肯順服神藉著人所顯出的權柄,所謂的【信服神】都是假的。(13節)【擅敢不聽從】原文是【放肆、傲慢地不聽從】【擅敢行事】(13節)原文是【行為傲慢】。人若傲慢自大,就是不以神為神,而是以自己為神,所以才不把神藉著人所指示的【判語】放在眼中,這是【神所憎惡的】(1節),絕不能在應許之地存留。
思想:經文讓我們明白神要我們將最好的獻給神。為何神要我們獻上最好的?其實神所要的並不過祭物,而是我們奉獻的內心。神在審判中,也同時存在赦罪的恩典。當罪來到神面前,神首先察看的是能否赦免我們的罪,但我們仍要承擔罪的後果。因神樂意將我們生命的污穢清除;神要我們住在聖潔裡,神要與我們同在,所以神樂意除去我們一切的污穢。當我們除去污穢,生命就變得輕省。神要我們除去生命的罪和偶像,才能帶領我們進入豐盛的生命。
祈禱: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每日都願意除去生命的污穢和偶像,使我們活出聖潔的生命;幫助我們將神的話謹守遵行,以致我們能行在神生命的道路上。阿們!

申命記 34:1-12申命記 34:1-12

【和合本】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尼波山】和【毗斯迦山頂】(1節)是【亞巴琳】(32:49)山脈中的兩座山峰,可以俯瞰耶利哥、遠眺應許之地。天氣晴朗時,可以看見北面的黑門山,他泊山和基利波山,中央山地的基利心山,以巴路山,南面的隱基底。摩西的視線按逆時針方向,從東北面的【基列全地】(1節)開始,然後轉向北面的【但】和【拿弗他利全地】(2節)西北的【以法蓮、瑪拿西的地】(2節)西面的【猶大全地直到西海】(2節)、西南的【南地】(3節)眼前的【棕樹城耶利哥的平原,直到瑣珥】(3節)。在【毗斯迦山頂】只能模模糊糊地看見這一切,但神卻在屬靈的高處把這一切【都指給他看】(3節),所以摩西能看得清清楚楚,用【觀看】(32:49)來履行當時認領產業的法律程序。本章可能是約書亞或大祭司以利亞撒在十二支派分地之後寫完的,所以第2節所提到的地名都是約書亞分地以後各支派的名字。【耶和華的僕人摩西死在摩押地,正如耶和華所說的】(5節)表明不但他比一般人多活幾十年是神親自安排的,他在進迦南之前的死也是神親自安排的。神親自把摩西【埋葬在摩押地,伯·毗珥對面的谷中】(6節,既是極大的榮耀,也是為了不讓人【知道他的墳墓】(6節)好讓百姓學習敬拜神,而不是敬拜神的僕人。根據對古埃及木乃伊的檢測,當時一代人的平均壽命大約四十年。摩西一生的年日是【一百二十歲】(7節)一共活了三代,卻【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7節),並且能從海平面以下300多米的摩押平原登上海拔700多米的尼波山,爬了1000多米的山,表明他並不是因為身體衰敗而死,而是被神帶回了【更美的家鄉】(來11:16)。百姓在為亞倫(民20:29)和摩西(8節)都哀哭了三十日,並不是因為悲傷,而是表達對神的僕人極大的敬意,也是表達對神的敬畏。按手在約書亞頭上的摩西(民27:18-23),用【智慧的靈】(9節)充滿約書亞的卻是神自己。摩西和約書亞都不會永遠永遠活在地上,但差遣他們的神卻永遠也不會撇下自己的百姓。神不讓百姓倚靠屬靈的領袖,而是讓百姓跟隨神的話語;因為摩西雖然死了,但那活在摩西時代的神,卻是過去,現在和將來永遠常存。摩西可以與神直接說話(出33:11)【是耶和華面對面所認識的】(10節)而約書亞則需要藉著祭司的烏陵和土明來尋求神的旨意(民27:21)。摩西又行了【各樣神蹟奇事】(12節),神所設立的四種職事,審判官,君王,祭司,先知——都集中在他身上,這些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打發他去行【一切大而可畏的事】(12節)的卻是神。 思想: 經文讓我們明白摩西和神有很親密的關係,他與神是直接溝通,神也直接對他說話。摩西為我們立下很好的榜樣,原來我們可以和神如此親密!當我們與神親密時,我們就能成為祂話語的出口,能力的出口,就能彰顯神的生命。我們如同摩西和約書亞一樣要被神充滿,神必定會逐步帶領,我們世世代代都要跟隨祂! 祈禱:親愛天父,感謝祢的看顧,感謝祢的帶領,更讓我們生命能建立美好的關係,每天都能夠親近祢,跟隨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