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記 申命記 31:1-30

申命記 31:1-30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31章到最後記敘了神的僕人摩西的最後階段。首先是向百姓(1-6節)約書亞(7-8節)和祭司(9-13節)吩咐一系列指示,好維持以色列人立約百姓的地位。對岸就是應許之地,陪伴百姓走了四十年曠野路的摩西,卻【不得過這約旦河】(2節)去承受應許。但摩西單單注意神自己,所以並不再計較這些地上的榮辱得失,而是鼓勵百姓前往承受應許,因為【神必引導你們過去】(3節)。真正【引導】百姓的是神自己,所以摩西在臨終前要叫百姓認定,他們所跟隨的不是人,乃是神:【耶和華,你的神和你同去。祂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6節)。信實的神必定會成就祂的應許,而人所當做的本分,就是【剛強壯膽,不要害怕】(6節),專一跟定神。約書亞已經被當眾任命為摩西的繼承人(民27:18-23),現在摩西又當眾向他重申神【必與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8節) 不但是為了讓約書亞【剛強壯膽】(7節),也是為幫助百姓【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8節)。因為【耶和華必在你前面行】(8節)是他們真正的元帥,神的應許與同在才是百姓【承受那地為業】(7節)的根據和把握。古代律法書由祭司保存【祭司利未子孫和以色列的眾長老】(9節)是律法書的守護者。一般人學習律法,是倚靠祭司【將這律法念給他們聽】(11節)並在家中背誦,口傳。【每逢七年的末一年】(10節)是地的【安息年】(25:4-6)也是人的【豁免年】(15:1-2)。在這一年的住棚節重讀律法,是讓人在享用安息和豁免的時候,再一次學習,認識律法,神的百姓每七年要宣讀一次神的律法,凡是活在應許之地裡的人,包括【男,女,孩子,並城裡寄居的】(12節),都要聆聽,學習。不管他們經過了多少個七年,神都要他們一遍又一遍地聆聽律法,才能保持【敬畏】的心(12節)這是神最後一次在地上面對面與摩西說話,由神親自主持摩西與約書亞的交接,親自【囑咐】(14節)約書亞。【你的死期臨近了】(14節),也可以理解為【你向神交帳的時間臨近了】。【雲柱停在會幕門以上】(15節)是向百姓表明神自己在作安排,好讓他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在跟從神,而不是跟從人。在神管教悖逆的百姓、【掩面不顧他們】(17節)之前,先為他們存留了憐憫。神吩咐摩西預先【寫一篇歌,教導以色列人】(19節)目的是作為【見證】(19節),挽回將來墮落的百姓,給失敗中的百姓存留復興的盼望。百姓只要世世代代流傳這篇歌,當他們遇到【禍患災難】(17,21節)的時候,就能意識到【我們的神不在我們中間】(17節),因此回轉到神的話語面前。(19節)【你要寫一篇歌】原文是【你們要為自己寫下這篇歌】,表明這首歌的作者是神自己,摩西和約書亞是執筆者。古人不可能人人都擁有律法書,但人人都可以【念誦不忘】(22節)這首【流行歌曲】世世代代流傳下去。神親自向約書亞應許【我必與你同在】(23節)讓他能【剛強壯膽】(23節)不讓他心存疑慮。【約櫃】(25節)的里面放著刻有十誡的兩塊石版(十5),旁邊放著律法書作為十誡的註釋(5節),裡外都有神的【見證】 (26節),向將來那些【硬著頸項的】(27節)百姓【見證以色列人的不是】(26節),宣告順服的結果是蒙福,悖逆的結果是【禍患】(29節) 。在文字資料並不普遍的古代,有韻律的【歌】(30節)可以幫助人【念誦不忘】(21節)、代代相傳。
思想: 神的救贖正是要拯救這樣頑梗的罪人,所以不管百姓今後如何,神依然會照祂的應許去成就。今天,我們並不比當年的以色列人更屬靈,但神的救贖也不是看我們的行為,而是看我們有沒有接受主的話語。凡接受主的話語的人,神該管教的時候就管教,該施恩的時候就施恩,但主必然拯救到底。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留下祢的話語給我們,求主使我們每天來到神的話語面前,讓神的話語來見證我們的【不是】,光照我們走在祢同在中。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申命記 26:1-19申命記 26:1-19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1-15節是重申律法(12:1-26:15)的最後部分,包括奉獻【初熟的土產】(1-11節)和每逢三年奉獻第三個十分之一( 12-15節)。百姓【進去得了】(1節)應許之地,從此就活在神的應許之中,享用豐富的恩典。百姓每次收穫【初熟的土產】(2節)的時候,都要到神面前重新【明認】(3節)自己所領受的恩典。而奉獻【初熟的土產】(18:4)就是向神承認一切地裡的出產都是神的恩典,而不是歸功於巴力或自己。5-10節概括了以色列人下埃及,在埃及受苦,出埃及,進迦南的事實,與6:20-25一樣,成為以色列人的信仰宣言,提醒百姓世世代代謹記神的恩典,保守自己長久地活在恩典裡。百姓與利未人和寄居者一起【 歡樂】(11節),指一起享用筵席,分享神所賜的【一切福分】(11節),用分享恩典的實際行動,來承認自己所領受的一切都是神白白的恩典。【十分取一之年】(12節)就是【每逢三年的末一年】(14;28)指七年安息年週期中的第三年和第六年。這一年要額外取出【一切土產的十分之一】(12節),分給本城的【利未人和寄居的,與孤兒寡婦】(12節)。而第七年是安息年,全年的土產都要給【僕人,婢女,僱工人,並寄居的外人當食物】(利25:6)。第三個【十分之一】(12節)不用送到【神所選擇要立為祂名的居所】(2節),而是留在本城幫助有需要的人。雖然這【十分之一】是神的【命令】(13節)但神並沒有安排人來監督,而是讓百姓自己宣誓已經【將聖物從我家裡拿出來】(13節),並且照著神的心意使用了。因為神的心意是讓百姓認識並承認神的恩典,因著愛神而愛人,甘心樂意地與別人分享恩典,這樣才能坦然地求神【垂看】並【賜福】(15節),承受更加豐富的恩典。【我守喪的時候,沒有吃這聖物;不潔淨的時候,也沒有拿出來】(14節),意思是遵守了潔淨的條例。因為這【十分之一】雖然是分給了有需要的人,但實際上是分別為聖獻給神的【聖物】。【為死人送去】(14節)指敬拜巴力(詩106:28)。在迦南神話中,巴力每年死而復活一次,帶來旱季和雨季的更替。16-19節是重申律法(12:1-26:15)之後的勸勉,表明人承受祝福的關鍵,就是以順服來【認耶和華為你的神】(17節)而神就以祝福來【認你為祂的子民】(18節)。17-18節原文的語氣,是訂立盟約的雙方公開宣認彼此的關係。人並不能倚靠自己的能力來遵行神的律例典章,而是因為【認耶和華為你的神,應許遵行祂的道】(17節),所以神就【照祂所應許你的,也認你為祂的子民】(18節),因此賜下能力,【使你謹守祂的一切誡命】(18節),使百姓不僅在地位上,也在屬靈的實際上【歸耶和華,你神為聖潔的民】(19節)。這一切都不是根據人的努力,而是神根據祂自己的【應許】(18-19節)白白地賜給了祂所揀選的人。
思想: 人不管在今生是亨通還是受苦,本質上都是【將亡】(5節)的人,因為亨通或受苦都只是轉眼之間,結局都是永遠的滅亡。我們只有認識自己是【將亡】的人,才能真正認識恩典。當一個人活在神的心意中的時候,就成為神在百姓中間得著恩典的管道;當我們行在神的心意中的時候【我們】全體都會蒙神賜福。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讓我們認識祢的恩典,更能夠經歷祢恩典,求主使我們珍視看重祢的恩典,更愛賜恩典的神。阿們!

申命記 24:1-22申命記 24:1-22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1-4節原文是同一個長句,1-3節是假設前提,4節是得出結論。因此,1-4節並不是允許離婚,而是禁止人在以【玷污】(4節)為名離婚後,再以任何藉口復婚。(1節)【不合理的事】原文是【露體的事,羞辱的事】是指不正當的裸露,或不合體統的行為,但並不是犯姦淫,因為犯姦淫要用石頭打死(22:22)。(4節)【玷污】原文是【被玷污】表明女方可能是無辜的,是被迫承認自己不潔淨。既然前夫認為她不潔淨而離婚,再復婚就自相矛盾了。在神的眼裡,百姓生養眾多,將見證世世代代傳遞下去,比【從軍出征,辦理公事】(5節)更加重要。所以【新娶妻之人】(5節)可以有一年休假來陪伴妻子。(6節)【全盤磨石】指上下兩塊磨石。當時的家庭每天只磨當日的麵粉,安息日之前才磨兩天的。如果磨石不能操作了,就無法供應當日的口糧,所以說【是拿人的命作當頭】(6節)。(7節)古代中東雖然到處都有奴隸買賣,但法律都禁止誘拐,綁架自由的公民成為奴隸。當時的奴隸絕大部分都是被自己的家人出賣,或者是戰俘。(8節)到營外隔離是關於處理大麻風的律法,摩西的姐姐米利暗是先知,又是婦女的領袖(出15:20),但是當神責罰她,讓她長大麻風的時候,她也被【關鎖在營外七天】(民12:15 )沒有成為例外。(10節)【當頭】就是抵押品,【衣服】(13節)原文是外衣,窮人白天穿在身上作外袍,晚上用它當被子。古人的【衣服】是家中最值錢的東西,所以常常作為藉貸的【當頭】。再合理的【當頭】也不能損害借貸者的生命,尊嚴和基本的生活(6,10,12節),所以【日落的時候,總要把當頭還他】(13節),對於【困苦窮乏的僱工】(14節),窮人比富人更【把心放在工價上】(15節),富足的人若不體恤貧窮者的軟弱,以致拖欠工錢,虧欠了別人,結果是自己在神面前受虧損。在以色列人的文化中【日落】(15節)已經是第二天了,所以當日的工價【不可等到日落】(15節),以免僱工擔心自己當天的生活費沒有著落,因而向神求告,【罪便歸你了】(15節)。(16節)神的公義要求各人承擔各人自己的罪【凡被殺的都為本身的罪】。不拿寡婦的衣裳作當頭(17節),在田間留下莊稼(19節),在橄欖樹上和葡萄園中留下果子(20-21節),這些都是古代以色列人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以色列人【在埃及地作過奴僕】(22節)是神所允許的經歷,目的既是讓他們【成為大國】,也是讓他們因著記念【作過奴僕】的經歷,學習體諒那些活在困苦中的人。
思想: 神也允許我們生命經歷患難,神又把有需要的人安排在我們的生活環境裡,要我們實際地操練憐憫和慈愛,在享用恩典的同時,也學會分享恩典。因此,我們應當把生活中遇到的有需要的人都看作是神派來的,要給我們機會學習,成長,好【在你手裡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與你】(19節)。
祈禱:親愛主,感謝在我們生命的的安排,感謝祢在我們生命的賜予,我們深信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主祢獨特,細心的設計,更能藉著我們的生命,彰顯祢的恩典。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