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記 申命記 4:1-49

申命記 4:1-49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1-8節是聽從遵行神的律例典章是很重要。第1節原文的開始是【現在】表示摩西接下來的教導是在一至三章經歷的基礎上。神一路帶領百姓,堅固了他們的信心,現在百姓進入迦南已經不再是難處,他們今後所面臨的難處是:怎樣維持自己長久地住在迦南【存活】(1節)在應許裡。只有對神的話存【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2節)的態度,才有可能【聽從遵行】接受神的權柄。只有當所有的人都【謹守遵行】神所吩咐的同一份【律例典章】(5節),人與神,人與人才能恢復平安。因為敬畏神【謹守遵行】神的話,本身就是最大的【智慧,聰明】不但能使人得以存活,還能使人承受永久的產業。7-8節有哪國人有神這樣對他?有哪一個國家有這樣公義的律例典章?神真的是給智慧聰明以色列人。神是活神,祂的話大有能力,所以當我們遵行神的話的時候,就是百姓的聰明。9-24節不要忘記眼所看見的一切事,不要忘記眼所看見的神。神救贖的計劃,是要得著甘心活在神的旨意中的人。因此,神給百姓兩個功課:讓他們學習【殷勤保守】自己的心靈(9節),又【學習敬畏】神(10節)。百姓【只聽見聲音,卻沒有看見形象】(12節)。因為神要讓百姓明白,神是用話語,而不是形象來啟示自己的神,與一切人手所做的偶像不同。因此,百姓必須【分外謹慎】(15節)防備偶像。以色列人在西奈山與神立約時,他們【當守的約】就是【十條誡】(13節)而其它所有的【律例典章】都是後來神根據十誡的原則陸續頒布的(14節)。不但雕刻出來的假神是【偶像】(15節)所有可能在人心中代替神的人,事,物,無論是成功,財富,健康,還是事業,家庭,學問,甚至是事奉,只要地位被擺在神的上面,都會成為人的【偶像】。所以神提醒百姓不但不可敬拜偶像(16-19節)摩西藉著自己不能進入迦南這件事,再一次嚴肅地警告百姓【要謹慎】(23節)。神是輕慢不得的,因為【神乃是烈火,是忌邪的神】。25-34節是摩西說日久了,以色列人會離棄神但神永不離棄以色列。當人若只注意物質的恩典,不注意賜恩典的神,在恩典裡【住久了】(25節),就容易對不變的恩典和賜恩典的神失去新鮮感,轉去跟隨花樣翻新的【偶像】(25節),而不是【專靠耶和華】(4節)。【天,地】的壽命遠遠超過人【呼天喚地】作見證,代表這見證長久有效。人若一定要敬拜偶像,神管教的方法不是【阻擋】,而是【任憑】百姓從應許之地被擄去【事奉人手所造的神】(28節),讓他們在那裡拜個夠,直到對【虛無的神】徹底失望。31節原文的開始是【因為】表明悖逆的百姓之所以還有【歸回】(30節)的盼望,是因為神的【憐憫】和【所立的約】(31節)。神的揀選是完全出於恩典,而不是根據人。35-40節是唯有耶和華是神,除祂以外,別無他神。人只有在被拆毀的經歷中,才能認識自己、認識神,從心裡明白【天上地下惟有耶和華祂是神,除祂以外,再無別神】(39節),因此徹底離棄偶像;人也只有在被拆毀的經歷中,才能體會神的律法不是要與人為難,而是要人【可以得福】在神的應許中【得以長久】。41-49節是設立逃城及再次申明摩西在這地向以色列人說話。摩西反覆勸誡百姓離棄偶像之後,又特地提起設立逃城的事。逃城表明神雖然要追討罪,但祂又是樂意向人施恩的神,對被罪捆綁的人滿有憐憫,為他們留下了恩典的路。即使是【無心殺了人的】(42節),也可以在逃城中存活,繼續活在應許之地,維持與神的相交。
思想:神允許百姓在進入應許之前發生這件事,正是要給我們一個嚴肅的提醒:惟有憑信心【專靠耶和華】的人,才能【存活】在應許裡。神的應許是出於恩典,不是根據人的行為。但只有信心才能使人承受應許,也只有信心才能使百姓長久地【存活】在應許裡。因神的應許從未有改變。
祈禱:親愛主,求祢使我們把與祢立約的關係放在我們裡面,並立志把神的話每天放在我們的心中,使我們在意與神立約關係更延續下去。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申命記 5:1-33申命記 5:1-33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對於神的話語,摩西對百姓的吩咐是:【聽】【學習】【謹守】【遵行】(1節)。【立約】原文是【切約】(to cut a covenant)。古代中東人立約時,會把動物切為兩半,然後立約的雙方在中間走過(創15:9,10,17),表示立約雙方如果背棄盟約,就會變得像這劈為兩半的動物一樣。(4節)【面對面】並不是說以色列人看見了神,而是表示神直接向百姓說話(出33:11)百姓聽到了神說話的聲音(22節)。摩西首先重申十誡,因為十誡是神所有【律例典章】的源頭與核心。第6節是十誡的序言,神在立約之前首先宣告自己的稱呼和資格,神並不是宣告自己審判的大能和公義,而是宣告祂救贖的恩典和慈愛。神並不是把遵守十誡作為百姓得拯救的前提,而是先成為【你的神】將百姓【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然後才頒布十誡。7-15節是重申十誡的前四誡,是關於人與神的關係,中心是【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關於第四誡【守安息日為聖日】(12節)的理由,神在西奈山的啟示是為了記念神六日創造世界,在第七日休息(出20:11);而在摩押平原進一步啟示是為了記念神拯救百姓出埃及(15節)。16-21節是重申十誡的後六誡,是關於人與人的關係,中心是【愛人如己】。關於第五誡【孝敬父母】神在西奈山的應許是【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20:12)而在摩押平原進一步指出這應許的結果是【使你得福】(16節):不但能長久活在應許裡,而且是滿有福氣地活。第十誡【不可貪戀】增加了不可貪圖別人的【田地】(21節),這是特別對即將進入應許之地的百姓說的。神在西奈山所舉的例子是把【房屋】(可能代表【家庭】)放在前面(出20:17),而在摩押平原所舉的例子特別把【妻子】放在前面(21節),這可能是針對以色列人剛剛在什亭與摩押女子行淫的事說的(民25:1)。十誡是神直接向全會眾發表的,但其他的律例典章,卻是經過中保摩西而來的。【此外並沒有添別的話】表明十誡是完備的,已經完全表達了立約的要求。其他一切的律例典章,都只是這些原則的具體應用。雖然【凡屬血氣的】(26節)不能見神,但既然百姓已經【得見神與人說話,人還存活】(24節),就表明神樂意向他們施恩。這些以色列的【首領和長老】(23節)還不認識恩典,所以把直接聽神說話的恩典推給了摩西。他們滿口答應說要【聽從遵行】(27節)其實不是出於信心,而是出於畏懼。(28節)指百姓要求摩西作中保的事。雖然百姓不敢直接聽神說話是因為還不認識恩典,但神總是按著人的程度來帶領他們,所以並不勉強人。神也知道人並沒有能力【聽從遵行】但只要人開始敬畏神,就有希望一步一步學習常遵守神的誡命,所以神【惟願他們存這樣的心敬畏我】(29節)好永遠活在應許裡。
思想:人若不認識神的恩典,不是把律法當作捆綁人的字句規條,就是把守律法當作賺取恩典的根據;但人若認識神的恩典,就知道恩典都是神白白賜下的,律法是為了讓人長久地活在應許和恩典裡,並且活得更加豐盛。人正確地認識了律法和恩典,才會從心裡甘心樂意地【謹守遵行】(32節)律法。
祈禱:親愛主,求主幫助我們每天都近前來,領受主祢的話語;求主充滿我們,幫助我們更深跟從主祢,常在祂的話語中,一生也不偏離。阿們!

申命記 22:1-11申命記 22:1-11

22:1-11)【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1-4節的原則是【愛人如己】(利19:18)。因為神【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出34:6)【弟兄】指以色列人,但神百姓憐恤的對像不但是弟兄,也包括仇敵(出23:4-5)。第5節的原則是【分別】(利21:26)。神的百姓當存憐恤的心,但沒有【分別】的憐恤,包容罪惡的愛心,卻不是神的性情,而是人對肉體的縱容。所以神又強調【分別】只要是故意混淆神所分別的,就是【神所憎惡的】(5節)。男人和女人的衣服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樣式,但都應當有所分別。男女在神面前的地位是平等的(創一27)但【平等】【合一】並不是【相同】男人和女人在神的創造中各有不同的功用,所以必須有分別,一切混淆男女性別角色的行為,都是【神所憎惡的】。男女互換服裝的例子在古代中東的一些文獻中出現過,都與偶像崇拜有關。6-7節的原則是要作神忠心的管家,讓恩典可以延續,而不是高舉動物福利或人道主義。神的百姓在應許之地要學習以神管家的心態,而不是掠奪者的心態來管理環境,才能不濫用恩典,維持自己長久地活在恩典之中。【不可連母帶雛一併取去】(6節)可以維持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使百姓在神的恩典中【日子得以長久】(7節)。這些都很難靠人的監督來強迫執行,人裡面有了敬畏神的心,才能謹守遵行。第8節的原則是;人的裡面若有神的憐恤,就一定會在生活裡大大小小的事上為別人著想,而不是只想到自己。古代以色列人的屋頂是平的,在溫暖的天氣可以用作額外的吃飯,工作,睡覺的場所(撒下11:2;王下4:10)所以應當【在房上的四圍安欄杆】( 8節)免得客人掉下來。9-11節的原則也是【分別】(利21:26)。【不可把兩樣種子種在你的葡萄園裡】(9節)並不是禁止混合兩種作物,而是指將兩樣完全不同的【異類】(利19:19)強行雜交,實質是認為神的創造不夠完美,所以需要人來幫忙創造新的【類】破壞神創造時所定下的【各從其類】(創1:11)。【充公】原文是【被成為聖,被獻】指歸到聖所。【不可並用牛,驢耕地】(10節)並非因為效果不好,而是要顯明神【分別】的心意。【不可穿羊毛,細麻兩樣攙雜料做的衣服】(10節)是因為祭司事奉時的聖衣是用羊毛和細麻做成的(《密西拿Mishnah》 Kilayim 9.1),大祭司的以弗得是羊毛染成的【藍色、紫色、朱紅色線】(出28:6)和細麻做成的,所以普通人不可穿。
思想:【愛人如己】的律法很難倚靠表面的指標,別人的監督來強迫執行,因此,神並不是只看外面的行為,而是看人裡面敬畏神的心。或許今天世人傾向於把不同的信仰混在一起,互相【包容,諒解】。但真理與謬誤之間若失去了【分別】結果不是彼此共存,而是真理被謬誤所吞滅。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讓我們的生命能夠先經歷祢的愛,能教導我們如何去愛,求主教導我們,無論大事小事從愛中都能夠去敬畏祢愛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