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記 約伯記 4:1-6

約伯記 4:1-6


[提幔人以利法回答說:『人若想與你說話,你就厭煩嗎?但誰能忍住不說呢?你素來教導許多人,又堅固軟弱的手。你的言語曾扶助那將要跌倒的人,你又使軟弱的膝穩固。但現在患難臨到你,你就昏迷;挨近你,你就驚惶。你的虔誠豈不是你的倚靠嗎?你的盼望豈不是你純正的行為嗎?』](和合本) 第4章1-6節是提幔人以利法的首次發言,他打破七天的沉默(2:13),試圖安慰約伯,卻隱含對約伯反應的質疑。以利法來自提幔(今約旦南部),以智慧著稱(耶 49:7)。他的話語奠定朋友們的論調:苦難與罪相關。第4-5章是他的完整論述,1-6節作為開場,提及約伯過去的敬虔與如今的軟弱,試圖以此激勵約伯。這段經文結構分為兩部分:引言(1-2節)與勸勉兼質疑(3-6節)。(1節):這標誌對話的轉折,從約伯的獨白(第3章)進入朋友的回應。[人若想與你說話,你就厭煩嗎?但誰能忍住不說呢?](2節):以利法小心試探,問約伯是否願意聽意見,同時表達自己無法沉默。這顯示他試圖安慰,但也暗示約伯的哀嘆(3:20-26)讓他不安。以利法的語氣溫和,卻帶有微妙的壓力。他認為約伯的咒詛(3:1-10)需要回應,開場試圖建立對話基礎,但已埋下後續論斷的伏筆。(3節):以利法肯定約伯曾是信仰的榜樣,教導他人並支持軟弱者。(4節):這呼應約伯的敬虔(1:1),他的話語如力量源泉,幫助他人站立。以利法用詩意平行句(希伯來文特色),讚揚約伯的品格,意在提醒他過去的力量。(5節):以利法轉而指出約伯當前的軟弱。[昏迷](yāla‘,疲乏)與[驚惶](bāhal,慌亂)描述約伯對苦難的反應,與第3章的哀嘆相符。他認為約伯的咒詛(3:11-26)與其過去形象不符,隱含批評:你曾堅固他人,為何自己崩潰?(6節):以利法用反問句,認為約伯的敬虔(yir’āh,敬畏神)與正直(tōm,完整)應成為支持他的力量。這反映以利法的神學:敬虔者應靠信仰承受苦難,暗示約伯的軟弱是不合理的。 思想:4:1-6 是朋友對約伯苦難的首次回應,以利法試圖以約伯的過去激勵他,卻未觸及他內心的深淵。這段經文提醒我們,苦難中的軟弱並非失敗,真正的倚靠在於神,而非自己的敬虔。願我們在苦難中找到神的安慰,也成為他人的真安慰者。 祈禱:慈愛的天父,感謝祢透過以利法的話提醒我,信仰不要求我們永遠堅強。當我們像約伯般昏迷,求祢成為我們的倚靠;當我們安慰他人,求祢賜我們同理的心。幫助我們仰望祢,得著真正的平安。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約伯記 2:11-13約伯記 2:11-13

  [當時,有三個朋友聽見約伯遭了這一切災難,就從各人的地方出來,一同來要安慰他,憐恤他。他們遠遠地舉目觀看,認不出他來,就放聲大哭;各人撕裂外袍,把塵土向天揚起來,落在自己的頭上。他們就同他七天七夜坐在地上,一個都不向他說話,因為他極其痛苦。](和合本) 經文背景:《約伯記》2:11-13 轉入三友(以利法、比勒達、瑣法)的到來,他們聽聞約伯的災難,前來陪伴。這段經文是試煉與對話的過渡,展現朋友初衷的善意與沉默的陪伴,為後續爭論(第3章起)鋪墊。 [三個朋友]是提幔人以利法、書亞人比勒達、拿瑪人瑣法,來自不同地方,顯示約伯影響力廣。(11節)[提幔]可能位於以東(結25:13)[書亞](11節)可能位於幼發拉底河的中部[拿瑪](11節)可能位於阿拉伯半島的西北部。這三個地方彼此相距很遠,三位朋友中有的年紀比約伯的父親還大(15:10)從聽到消息到相約來烏斯地,中間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約伯已經忍受了幾個月的痛苦。而他最痛苦的,是當他一無所有,一身病痛的時候,最需要神以[密友之情](29:4)與他同在的時候,神卻好像向他隱藏了。 [聽見…災難]指1:13-19(財產與兒女喪失)與2:7(毒瘡)的消息。[安慰][憐恤]表明他們的初衷是支持與同情。三友聽聞災難,從各處前來(11節)放下自己的生活,只為安慰約伯。這行動顯露愛與關懷。約伯的皮膚病,使他的外表改變很大,所以朋友們都[認不出他來](12節) 顯示毒瘡毀約伯容貌,苦難程度驚人。[放聲大哭] 是表示哀悼;表達震驚與悲傷,[撕裂外袍][揚塵土]是中東哀悼習俗(1:20),他們與約伯同感痛苦。三位朋友為約伯的遭遇痛心,默默地陪了他[七天七夜](13節)相當於為死者哀哭的時間(創50:10;撒上31:13)。三友見約伯痛苦,大哭、撕袍、揚塵(12節)與他同悲;他們未逃避,而是進入他的苦境。[不說話]因約伯痛苦太深,沉默是尊重與共鳴,而非冷漠。這是他們陪伴的高峰。三友七天七夜不說話(13節),因約伯[極其痛苦]。這沉默是尊重與陪伴,而非急於解決。 思想: 約伯記 2:11-13 展示三友在約伯苦難中的陪伴:他們走出家門,與他同悲,沉默守候。雖後來爭論偏離(第4章起),但此刻他們的行動是愛的見證。我們也常見身邊的人受苦,這經文呼召我們以心意靠近,以共鳴同在,以沉默支持。真正的安慰不需多言,而在乎同行的心。 祈禱:親愛的天父,感謝祢在約伯記中賜下陪伴的榜樣。祢看見我們的苦難,也差人安慰我們。求祢幫助我們走出自我,與受苦者同在;賜我們共鳴的心,沉默的智慧。願我們的陪伴榮耀祢,成為祢愛的器皿。阿們!

約伯記 1:16-12約伯記 1:16-12

有一天,神的眾子來侍立在耶和華面前,撒但也來在其中。耶和華問撒但說:『你從哪裡來?』撒但回答說:『我從地上走來走去,往返而來。』耶和華問撒但說:『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撒但回答耶和華說:『約伯敬畏神,豈是無故呢?你豈不是四面圈上籬笆保護他和他的家,並他一切所有的嗎?他手所做的都蒙你賜福;他的家產也在地上增多。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耶和華對撒但說:『凡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只是不可伸手加害於他。』於是撒但從耶和華面前退去。](和合本)
經文背景:《約伯記》第1章作為全書引言,1:1-5 介紹約伯的敬虔與福分,1:6-12 轉入天上的場景,揭示試煉的起因。這段經文從地上轉到天庭,展現神與撒但的對話,解釋約伯即將面對的苦難。這不僅是故事的轉折點,更讓我們窺見屬靈世界的現實與神的主權。
[神的眾子]指天使(伯 38:7)[侍立]顯示天庭的秩序。撒但(意為[敵對者])混入其中,表明它雖反叛仍受神管轄。神問[你從哪裡來],撒但回答[走來走去](參彼前 5:8),顯示它尋找機會試探人。8節神主動提起約伯,稱他[我的僕人],肯定他的敬虔(1:1)。這不是誇口,而是邀請撒但見證約伯的忠心,顯示神對義人的看重。神稱約伯我的僕人,主動向撒但誇他,顯示祂對約伯的信任。這試煉是榮耀,因神看重他的忠誠。9-10節撒但質疑約伯的動機,認為他的敬虔是因福分(保護與賜福),而非真心。這指控挑戰信仰的純粹性,暗指約伯的忠誠有條件。撒但質疑約伯的敬虔動機(9-10節),神允許試驗證明他的忠心。這顯示真信仰經得起考驗,不因福分而動搖。撒但要求試驗約伯,預言他會咒詛神。神允許試煉,但設限(不可傷約伯本人),顯示祂的主權與對約伯的保護。撒但退去,試煉即將展開。撒但需神許可才能行動(12節),顯示苦難非失控,而是神掌權。這試煉是神計畫的一部分,非撒但獨斷。
思想: 約伯記 1:6-12 帶我們進入天上的爭論,揭示苦難背後的屬靈真相:神掌管一切,試煉考驗信仰,神信賴祂的僕人。約伯未見這場對話,卻成為神榮耀的見證。我們也常不明白苦難原因,但可確信神在幕後掌權,祂看我們為珍寶,試煉是信心的舞台。
祈禱:親愛的天父,感謝祢在約伯記中顯明祢的主權與愛。祢掌管試煉,祢考驗我們的忠心,祢看我們為僕人。更愛看我們為祢珍寶;求祢幫助我們在苦難中信靠祢,以純粹的信仰愛祢,以忠心回應祢的信賴。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