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 17:11-16

約翰福音 17:11-16

【約翰福音】 19節這是主耶穌為門徒所作的第一個祈求。【聖父】的稱號在聖經中只在此出現過,【聖】顯示神的聖潔【父】表示神的慈愛。【合而為一】指信徒之間因著裡面有同樣從神而來的生命,以致言行合一,使命合一,彼此相通,彼此相愛。【像我們一樣】顯示這合一與聖父,聖子的合一一樣,乃是生命上的合一,而不是組織,理智,情感,意見,行動上的統一或整齊劃一。信徒之所以能夠在外面合一,乃是基於裡面合一的生命。主耶穌在地上的事奉,就是為了帶進這榮耀的合一。主耶穌死而復活,回到父那裡,拆除了人與神的幔子,因此,人與神的合一、人與人的合一才有了可能。【滅亡之子】指猶大。【經上的話】可能指詩41:9(13:18)。主耶穌禱告時門徒聽得見祂的話,所以聽到這話後,門徒就可分享主耶穌的喜樂。主耶穌只在另一處經文說到門徒可分享祂的喜樂(15:9-11)。主耶穌的喜樂來自遵行神的旨意,而門徒的喜樂則是來自遵行主的命令(徒5:41)。當信徒接受了神的道,就會像主耶穌一樣【不屬世界】不再認同世界的觀念,不再隨從世界的生活方式,必然引起這世界的憎恨。【世界】代表與神敵對的勢力,在此特別指仇視主耶穌的猶太首領。15節這是主耶穌為門徒所作的第二個祈求。【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因為門徒要在世界中實踐主耶穌的大使命,為主作見證。門徒必須憑著【不屬世界】的生命而活,才能【不屬世界】卻又【不離開世界】,在世界中為主做工卻不致同流合污。當信徒遇到難處時,不應求離開世界,乃應求主在世界中保守信徒,不是作一個獨善其身的隱士,而是分別為聖活在人群中,活出“是鹽”和“是光】的功用(太5:13-16)。到目前為止,約翰福音中撒但的作為都是直接針對主耶穌(6:70,8:44,13:2,27),但主耶穌升天之後,撒但就會轉而攻擊門徒,所以主耶穌要求父神保守門徒【脫離那惡者】。由於門徒【不屬世界】,但又要留在世界為主作見證,所以非常需要父神的保護。 思想:主耶穌臨別的祈禱不只是為了一班門徒,更為所有的信徒合而為一, 合一是神的生命在我們身上增加,我們自己的生命減少,讓基督來充滿我們,讓基督從我們裡面活出來。這正是主耶穌基督的心願! 祈禱:主耶穌多謝祢藉經文,藉著主祢的祈禱,讓我們明白祢願意面對十字架的苦難的背後就是要我們合而為一,正如三一神一樣。求主讓我們放下自我,讓祢來充滿我們,使我們活出主祢的心願。合一相愛活出基督。阿們!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約翰福音 21:1-11約翰福音 21:1-11

【約翰福音】 提比哩亞海】實際上是一個淡水湖,古名基尼烈湖(民34:11)後改稱革尼撒勒湖(路5:1)繼稱【加利利海】(太4:18)後因希律安提帕在其西南岸湖畔新建提比哩亞城作為首都,再度易名【提比亞海】。約20:31已經明顯地作了全書結束的交代,但是聖靈感動使徒約翰,特意加上二十一章。這裡一共有七個門徒【七】在聖經裡代表完整。他們照著主耶穌的吩咐,回到加利利等候主耶穌(可14:28;16:7)捕魚可能是為了解決食物問題,而不是想重操舊業。夜晚通常是捕魚的最佳時機,彼得是個老練的漁夫,但他們竟然整夜打不著魚,這是他們第二次經歷這樣的事情(路5:5)。我們若有甚麼窮乏的經歷,對我們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它能使我們更多經歷主,認識主。門徒正捕魚的時候遇見主,我們不一定需要在安靜靈修的時候才能與主同在,即使是在勞苦工作中,也能與主同在,和祂有親密的相交。門徒【不知道是耶穌】因為當時天剛濛濛亮,船離岸邊將近百米,看不清站在岸邊的人。主耶穌首先問:【你們有吃的沒有】表示屬靈的人也是很【接地氣】的。主耶穌顧念我們的窮乏和困苦,也藉著我們的日常生活讓我們認識祂。門徒若沒有對主的話信而順從,就不能實際地從主的話語中得著供應。使徒約翰經歷過類似的神蹟(路5:4-9)所以立刻悟出岸上那人必是主耶穌。【赤著身子】,指當時用網捕魚的漁夫光著上身工作。彼得在跳入海裡去見主之前,隨手抓起一件簡單上衣披上,以示對主耶穌的尊重。船離岸將近一百公尺。岸上的炭火與大祭司院子裡的炭火(18:19)遙相對應,彼得在那夜的炭火旁失敗了,現在主耶穌在黎明的炭火旁服事、供應並堅固了他。【上面有魚,又有餅】表示他們根本無須靠自己去打魚解決食物問題,主耶穌已經預備好了供應。但主耶穌沒有阻止門徒去捕魚,因為祂要藉此讓他們更認識祂。主耶穌已經預備好了魚和餅,卻要他們【把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可能一方面表示祂欣賞做工的人的順從,一方面是引導他們數算一下這個神蹟。事隔幾十年,使徒約翰還記得這【一百五十三條】大魚。逐條數算如此龐大的一網魚是不尋常的,所以許多人認為153這數字具有像徵意義。 思想:在門徒面對他們生活現實,但復活的主一直在他們生命中,或許我們每天仍然營營役役面對我們的現實的生活,小子你們有吃的沒有?主一直為我們生命中有預備。我們相信復活的主在我們的生命呢中嗎? 祈禱:親愛主耶穌,感謝祢一直活著,無論我們面對每日現實的生活中,主祢仍然活著,更為我們預備我們的生命,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在每日的生活中都不忘記復活的主。阿們!

約翰福音 2:13-25約翰福音 2:13-2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逾越節】是猶太人每年三大節期之一,為了記念他們的祖先蒙神拯救出埃及,所有的猶太成年人都應該在逾越節期間上耶路撒冷去過節。這是約翰福音提到主耶穌五次去耶路撒冷過節的第一次。當時聖殿的祭司允許商人在聖殿的外邦人院售賣獻祭用的牛羊鴿子及其他祭品;又因聖殿不收希臘和羅馬的錢幣,猶太人繳納丁稅或奉獻必須用指定的推羅舍客勒,所以有兌換銀錢的人提供方便。這類買賣表面似乎並無不妥,實際已成為【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前6:5)玷污了聖殿。主耶穌潔淨聖殿,其他三卷福音書均記載在祂被釘十字架之數天前發生(太21:12-13;可11:15-17;路19:45-46)但本書則記載在祂公開傳道之後不久發生。其中很可能主耶穌曾兩次潔淨聖殿,第一次是以神兒子的身份來潔淨聖殿,所以稱殿為【我父的殿】;第二次是以彌賽亞君王的身份來潔淨聖殿,所以稱殿為【我的殿】(太21:13,可11:17;路19:46)。但若按著上文潔淨的主題,是作者對有關信息的延伸,更是對當時那些猶太人的領袖只按著他們對律法加添的規定,從生活上的潔淨到聖殿中的潔淨所出反響。本書常以【想起】這詞形容門徒在主耶穌復活以後,對祂生平事蹟的回想與領會(22節;12:16;14:26)。18節【還顯什麼神蹟給我們看呢】意思是【還有什麼記號,能讓我們看了就相信你從神那裡得著權柄做這些事】?【你們拆毀這殿】:表示神不再在其中,雖然外表的宗教活動還是很熱烈,但聖殿裡的實際內容已經被【拆毀】了。【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象徵主耶穌的身體(21節)將要在被釘死以後第三日復活(太16:21)。主耶穌的話常常需要從屬靈的角度來理解。祂三日所建造的【殿】,指的是祂的【身體】,物質的聖殿只是基督的預表,現在基督的本體已經來了,祂要用復活的生命來建造屬靈的聖殿,讓神與人都能在其中得著滿足與安息。(23節) 名字代表一個人,所以信了【祂的名】,意即接受主耶穌(一12)。因看神蹟而來的信心,不一定是真的信心,主不能將祂交託給沒有真正信心的人。作者在此使用了一個文字技巧:許多人【信了(episteusan)】但主耶穌卻不將自己【交託(episteuen)】他們,他們對祂的【信(trust)】不足以讓主耶穌將自己【交託(entrust)】給他們。 思想: 真的信仰不是外表的冠冕堂皇,而是內心的態度, 真實的信心,不是用言語來表明,乃是向著主的存心;人的存心如何,因為主知道人的內心有甚麼。我們有否願意每日都【想起】神的話,知道內心要有甚麼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在我們願意見證信仰的同時,更要讓我們知道心靈內裡的有甚麼,求主使我們不只是看重外表的見證,更願意每日好好【想起】神的話,成為我們內心每日要充滿的事情。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