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 18:15-27

約翰福音 18:15-27

【約翰福音】 【那門徒】可能就是【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20:2)也就是使徒約翰。使徒約翰的父親西庇太的捕魚事業相當興隆,除了兩個兒子做幫手外,還請了僱工(可1:20),表示這個家庭相當富有,可能與大祭司家很熟。【你不也是這人的門徒嗎】這使女知道約翰是主耶穌的門徒,所以順便問彼得是不是也是,未必懷有惡意,卻使彼得變得手足無措。這是應驗主耶穌預言彼得將不認祂三次(13:38)中的第一次(17,2,27節)。耶路撒冷城海拔750米,逾越節是陽曆三,四月間,晚上還很冷。差役無權過問公會審案的事,他出手摑打主耶穌的臉是不合律法的。這些人只看大祭司代表神,卻不關心自己在神面前是否活得對。有人以為主耶穌這問話,與祂教導別人【有人打你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太5:39)的話有矛盾。那裡的教訓是說,天國子民憑著神的生命可以超越羞辱,而主在這裡的抗辯是為真理作見證,祂並不是為受羞辱而不平,乃是為真理而申述。基督是【逾越節的羔羊】(林前5:7)。主耶穌的受審,正如逾越節的羔羊在被殺獻祭之前,必須先送到祭司那裡被察看,驗明確無殘疾,方可作神的祭物(出12:5;申17:1)。25節【有人】原文是複數,當時有一班僕婢圍著火堆談話,極可能有幾個人同時發出同樣的疑問,所以馬太說是另一個使女問這個問題(太26:71),馬可說是同一個使女(可14:69),而路加則說是另一個男人(路22:58)。這是應驗主耶穌預言彼得將不認祂三次(13:38)中的第二次(17,25,27節)。彼得憑著一時血氣之勇,拔刀削掉了馬勒古的耳朵(10節)卻在馬勒古親屬的質問下跌倒。可見血氣之勇不能持久,也絕無屬靈的功效,憑血氣行事的,必會自食血氣之果。這是應驗主耶穌預言彼得將不認祂三次(13:38)中的第三次(17,25,27節)。神安排環境,叫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受試驗,而且越來越厲害,直到我們完全認識自己的軟弱而不再信靠自己為止。主允許彼得跌倒,但卻不允許彼得失落,所以安排了環境來挽回他,藉著雞叫來喚醒他。今天,主耶穌也常常藉著我們的遭遇和環境,提醒我們對祂的不忠和虧欠。 思想: 或許神安排環境,叫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受試驗,而且越來越厲害,是為要直到我們完全認識自己的軟弱而不再信靠自己為止。今天,我們有否察驗主耶穌藉著我們的遭遇和環境提醒我們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我們明白到不可單靠自己,單靠承諾去跟隨祢,而是要明白好好倚靠祢,使我們每日都好好察驗主祢。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約翰福音 20:11-18約翰福音 20:11-18

【約翰福音】 同樣是不見了主,同樣是不明白空墳墓的意義,兩位理性的門徒【回自己的住處去了】(10節),沒有看見復活的基督;感性的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哭】,這滿了愛的【哭】既軟弱,又無助,更不能解決問題,卻讓她遇見了復活的基督(14節)!主耶穌降生時有天使來傳講大喜的信息(路2:10)主復活時也有天使來證實,兩者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馬利亞本來是與別人一起帶著香膏來抹主耶穌的身體(可16:1;路23:56,24:1)。由於抹大拉的馬利亞那樣愛慕主的心,使得主耶穌先向她顯現。如果我們對主沒有愛,主的復活也不過是道理,知識,對我們並沒有太大的幫助。馬利亞沒有立刻認出主耶穌,也許是因為熱淚盈眶,看不清楚是誰,況且主耶穌是她最沒料到會見到的人,也許是因為主耶穌復活的身體與原來的身體有些不同,使她一時認不出來。馬利亞說:【你把祂放在那裡,我便去取祂】她沒有想到自己的力氣夠不夠大,也沒有想到距離有多遠,而只想到要去取祂。【愛】是不知道【難】的,甚麼地方有愛,甚麼地方就不覺得有難處。牧人一叫羊的名字,羊就能認出祂的聲音(10:3-4)。主耶穌一叫【馬利亞】她就立刻認出祂來,不但身體【轉過來】靈裡也轉過來了。【拉波尼】是比【拉比】更尊貴而親密的叫法(可10:51)。【希伯來話】指亞蘭文。【摸】原文有【緊抓住不放】的意思,表示馬利亞愛主心切,看見祂復活顯現,恐怕祂再失去,因此緊緊抓住祂不放。【我弟兄】是主耶穌第一次稱門徒為【弟兄】。在十五章裡,門徒和主的關係從僕人被提升為朋友;而在復活的主裡,門徒與主的關係更從朋友被提升到弟兄【是神家裡的人了】(弗2:19 ),【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耶穌知道馬利亞愛祂,卻不明白祂是復活的主,於是耶穌給她恩典,對她說話,馬利亞這時才恍然明瞭,明白耶穌已經復活了。傷心絕望的馬利亞變成為主作見証的人,因她看見了復活的主耶穌,由悲觀變成積極的,主耶穌揀選一位地位卑微的女士作見證人,似乎很不尋,因為當時婦女地位像小孩一樣,人們不易相信,但是主耶穌揀選她為主作作見證。 思想:主耶穌從死裡復活,不但戰勝死亡,戰勝魔鬼,但讓主耶穌復活最著緊的不只是勝利,而是我們與他的關係,成為他的弟兄 【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這正是這救恩的目的。 祈禱:主耶穌,感謝祢的復活不只帶出勝利,盼望,更帶給我們與祢與天父緊密的關係,正是主祢衝破萬苦要成就的事!願我們一生都珍惜與祢緊密的關係。阿們!

約翰福音 8:1-20約翰福音 8:1-2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橄欖山】是耶路撒冷城東的山脊。主耶穌在被釘十字架前的最後一周,每天夜裡就在那裡住宿(路21:37),又於被捕之前赴橄欖山的客西馬尼園禱告(18:2)。經文表示黎明時份,經學家和法利賽人帶了一個通姦時被抓到的婦人來,因著律法要求把姦夫淫婦一併處死(利20:10;申22:22-24),這婦人若是當場被抓姦,為何只有婦人一人被帶來呢?此處不見那個犯罪的男人,可看出整個事件可能是故意設計來陷害主耶穌的。原因可能是他們想使主耶穌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如果祂建議饒恕這婦人,他們就會指控祂觸犯了摩西的律法。但如果祂主張遵照摩西律法把婦人處死,他們也會指控祂觸犯了羅馬帝國的法律未有授的權柄(18:31)。主耶穌卻在地上畫字,可能是表示祂拒絕以文士所定的條件來辯論,所以他們窮追不捨地追問(7節)。事實上摩西的律法規定,用石頭打死犯罪的人時,要由見證人【先】下手(申17:6-7)。神頒布律法的主要用意,是要幫助人看見自己無力遵守律法,從而轉向神的救恩。對於人們所提的問題,主耶穌常常不直接回答是或非(四20;九3),而是把人的注意力轉到生命,人只要得著基督所賜的生命,所有的問題就都解決了。8節主耶穌的動作是表示不願意再繼續辯論下去。年紀老的人最先了解到自己不符合主耶穌所設定的條件,因此知難而退。主耶穌給那婦人悔改的機會,但表明祂並非對罪採取隨便的態度,祂絕不縱容罪,或與罪妥協。【不要再犯】指不要再習慣性地犯罪。在住棚節期間,除安息日之外,每天晚上在聖殿的婦女院裡要點燃四支巨大的燈檯。主耶穌宣告【我是世界的光】是以當時住棚節的習俗為背景發出的。【我是世界的光】是主耶穌用七個【我是】來啟示自己的第二次,表明祂就是【我是】(出3:14)的神。更是以賽亞預示彌賽亞是外邦人的光(賽42:6)。使主耶穌的見證有效的,是祂的對頭全然不知的事:他們不曉得祂是父神差來人間的,不久之後又會回到神那裡去,神子的見證用不著人來證實。主說祂的見證是真的,因為有父與祂同在(16節),與祂同作見證;同樣的,當我們為主作見證時,也有主親自與我們同在,與我們同作見證。認識了基督,也就認識了神。法利賽人以為主耶穌是以祂的肉身父親作為祂的第二個證人。因此受到法利賽人對他作見證的質疑,主卻說祂的見證是真的,因為有父與祂同在,更因這【時候】由神決定,並非那些想抓住主耶穌的人決定。 思想:作為信徒常會發問這樣可以嗎?那樣可以做嗎?主耶穌看似常常不直接回答是或非,而是把人的注意力轉到生命,人只要得著基督所賜的生命,才是問題真的答案。我們有否願意這【世上的光】光照,明白的不是問題的本身,而是進入主的生命呢? 祈禱:親愛主,祢是世上的光,祢不但要光照我們的黑暗,更要帶給我們溫暖同在,求主讓我們明白接受主祢每天的光照,引導,除去我們內心的黑暗。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