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主耶穌曾說:【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拿回來】10:18)除非祂自己允許,彼拉多沒有權柄動祂一根毫毛。【把我交給你的那人】指大祭司該亞法。彼拉多只處理政治犯,不想惹宗教上的麻煩,因此想釋放主耶穌。但猶太人威脅彼拉多,如果他釋放主耶穌,他們就會向凱撒告密,生性猜忌多疑的羅馬皇帝一定會對彼拉多起疑心。從人的角度看,是猶太教領袖和彼拉多使得主耶穌被釘的事成了定局;從神的安排看,是【耶和華卻定意將祂壓傷,使祂受痛苦。耶和華以祂為贖罪祭】(賽53:10)主耶穌受難和受死的經歷,證明祂是神的兒子,祂藉著所承受的一切,成全了神所要做的救贖。【鋪華石處】指聖殿西北角一處鋪有石頭的地方。據說羅馬巡撫出外開庭審判時常將審判座設在露天的地方,座下喜歡鋪上一些棋盤式的方格華石。【午正】第六時,如以猶太計時法為中午十二點,但以羅馬計時法為上午六點。【預備逾越節的日子】指正月十四日,當天黃昏開始逾越節(利23:5,民9:2)將近黃昏時要宰殺逾越節羔羊(出12:6)。【看哪,這是你們的王】這是彼拉多第二次羞辱猶太人(18:39),但使徒約翰在此乃要強調主耶穌的王權。當猶太人與彼拉多唇槍舌戰時,主耶穌被他們公然棄絕。祭司長說【除了凱撒,我們沒有王】,不但否定了主耶穌,也否定了以色列的真王耶和華神(撒上八7),顯明他們拒絕作神的子民,拒絕神的國度,犯了最大的褻瀆罪。羅馬人有權處死人,猶太人沒有權力處死人;但不是羅馬人的律法定了主耶穌的罪,而是猶太人藉著神的律法定了祂的罪。神的【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羅3:20),卻被猶太人用來定了基督的罪,這正顯示主耶穌【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彼前2:24)。神之所以允許有律法的猶太人和沒有律法的外邦人聯手【將耶穌交給他們去釘十字架】是因為神救贖的計劃就是要【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神的義】(林後5:21)。【各各他】是希伯來文,意思是【死人的頭骨】。英文名【加略】是從拉丁文轉譯。據說這個小山丘的形狀像死人的頭顱,故有此名。 思想: 依律法的原則【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來9:22)。從耶穌死的日子,死前的經歷,耶穌一次又一次要向我們證實,他就是神的羔羊,是為你為我流出寶血的救主。為著我們得到赦免,得到救贖耶穌為我們都是毫無保留。 祈禱:主耶穌你真的好愛我們,在我們還不明白,還犯罪的時候,仍按所定的日期為我們死,你的愛是堅定的愛,是毫無保留的愛,願我們都願意明白你的愛,更願意一生都愛你。阿們!
約翰福音 19:11-17
Related Post
約翰福音 4:1-15約翰福音 4:1-1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此時主耶穌離開猶太,可能是為了避免過早與法利賽人發生衝突(1節)因為祂的時候還沒有到(7:6),也可能是為了避免祂的門徒與施洗約翰的門徒之間發生磨擦(3:26)。從猶太地到加利利,從耶路撒冷經過撒瑪馬亞的道路最近,只需三天。平時猶太人通常選擇另外兩條路繞道而行,以避開他們不喜歡的撒馬利亞地區(路9:53)但【加利利人在傳統上都是經過撒馬利亞人的地方前往聖城去參加慶典的】《猶太古史記》卷20第118節),因此【必須經過撒馬利亞】的【必須】可能是因為地理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神要在撒馬利亞得著救恩(34節)。【敘加】在示劍城(創33:18-19)東邊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之間的山谷。雅各曾在示劍城外買了一塊地(創33:19),後來他把【那塊地】賜給約瑟為產業(創48:22;書24:32),約瑟的骸骨埋葬在此(創33:19;書24:32)。【午正】即第六時,在猶太計時法是中午十二點,當中特別記述耶穌因為旅途疲倦了,他在地上也會勞累,因他是一位能與人身同感受活生生的人子。一般人通常在傍晚時份打水,而這位婦人卻在最炎熱的中午獨自出來打水,可能因為名聲不好(18節)所以盡量避免與別人碰面。【請你給我水喝】主耶穌藉此要求,主動接觸那自我隱藏很久的那婦人!原來以色列餘民和異族的混血後裔就是撒馬利亞人。猶太人從不承認他們是同族,幾百年中雙方彼此傷害,結怨很深。因此【沒有來往】可指是【不共享器物】因為猶太人認為所有的撒馬利亞人都是不潔淨的。(10節)【恩賜】一詞在約翰福音中只出現這一次,主耶穌所帶來的神的恩賜是【活水】就是神所賜的聖靈,婦人誤會主耶穌所說的【活水】是指從地下泉水進入井內的水,就提醒祂井很深。婦人更認為主耶穌自視太高,自以為比給他們這口井的雅各還要了不起。耶穌向婦人表示(13節)人從地上的事物雖然可以得著一些肉體和精神的滿足與快樂,但不能解決靈裡深處永遠的乾渴。凡接受聖靈的人,能一直不斷地經歷到這恩賜,就像泉源一般湧流不息, 【我所賜】、【就永遠不渴】、【成為泉源】這幾個動詞都是將來式,表示主耶穌的應許要等到聖靈來臨時才實現(7:37-39)。【湧】直譯為【跳出來】(徒3:8,14:10)比喻聖靈在信徒身上的活潑工作。讓人對在今世的乾渴得到滿足,但婦人還沒弄懂主耶穌所說的【活水】的意思。 思想:主耶穌主動去到認為敵對的群體,更主動去到生命自我躲藏的婦人,因為主耶穌是光,更帶給人活水,是從內裡能以經歷的活水,直湧永生。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是光,祢不但光照我們的黑暗,更帶給我們生命的恩賜, 在我們裡面成為活水的泉源, 直湧到永生。因主祢生命不再乾渴,更能湧流出主祢賜予的生命。阿們!
約翰福音 21:12-19約翰福音 21:12-19
門徒中沒有一個敢問祂:你是誰?因為知道是主。這些門徒在外面是不知道【你是誰】但是裡面卻又莫名其妙地知道。世上一切的宗教,只有要求,卻沒有供應;惟有我們的主,祂不但有要求,且有供應。主總是先有供應,後才有要求。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可能是與那些魚,船,網相比,也可能是與其他門徒對主的愛相比。但彼得經過三次不認主的失敗,已經不敢對自己的肉體再有自信,所以只敢說【你知道我愛你】。主耶穌指派彼得【餵養我的小羊】意思是為信徒提供屬靈的糧食。主耶穌指派彼得【牧養我的羊】意思是牧養一般的信徒。彼得【憂愁】可能因為他覺得主耶穌對他前兩次的回答不滿意。但主耶穌可能是給彼得三次機會來重新恢復他,因他曾三次不認主(18:15-17,25-27)。主耶穌指派彼得【餵養我的羊】意思是為一般信徒提供屬靈的糧食。主耶穌在15,16節的問話中所用的【愛】原文是agapaō,而彼得回答的【愛】原文是phileō,而17節的問和答中的【愛】原文都是phileō。有人認為agapaō是指【神聖愛】而phileō是指【朋友之愛】;實際上,agapaō和phileō在約翰福音中是同義詞。使徒約翰既用agapaō來描述聖父對聖子的愛(10:17;15:9;17:23,24,26)主耶穌對拉撒路的愛(11:5)主耶穌對使徒約翰的愛(13:23;19:26;21:7,20)父神對門徒的愛(14”23);也用phileō來描述聖父對聖子的愛(5:20)主耶穌拉撒路的愛(11:3,36)主耶穌對使徒約翰的愛(20:2)父神對門徒的愛(16:27)。主耶穌預言彼得年老時被逮捕與殉道的情形(19節),彼得對此預言銘記在心(彼後1:14)。根據古教會的傳說,使徒彼得不但是為主被釘十字架而殉道,並且還要求行刑的人將他倒釘,因為他自覺不配與主有同樣的死法。 思想:在我們失敗軟弱時,主耶穌明白我們最需要的不是道理,不是教義,而是愛,這不是一種的溺愛,而是讓我們再次有勇氣跟蹤主的愛!使我們不再靠自己自把自為的愛,而是信任主在我們生命中獨特安排的愛! 『你跟從我吧!』 祈禱:親愛主耶穌,多謝祢愛我們,更使我們生命面對軟弱時都能經歷主祢的愛,是祢的愛使我們有勇氣面對我們的軟弱,面對我們的將來,求主使我們愛祢更願意一生跟隨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