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看見他,就問耶穌說:主啊,這人將來如何?當彼得聽到自己的遭遇後,也想知道使徒約翰生命的遭遇,這是人之常情。因為人最容易忘記自己的本分,卻為別人操心,與別人比較。因此主耶穌是提醒彼得,只管【跟隨】祂(19節),不必操心別人的生命的遭遇(23節)。彼得從此就緊緊跟隨耶穌,直到他殉道。他不再嫉妒和比較,成為一個謙讓的人。耶穌的復活帶給彼得力量,生命完全改變。有些人誤會了主耶穌對彼得所說的話,以為使徒約翰不會死,或相信主耶穌會在使徒約翰的有生之年再來。而且跟據當時的情況,使徒約翰是最長命仍然在世的使徒,因此,當使徒約翰去世以後,約翰福音最後的編輯就針對此事予以了解釋。24節【我們】是約翰福音最後的編輯,可能是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耶穌在世服事只有三年半,祂的事蹟怎樣會【容不下】呢?因為耶穌是神的兒子,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二千年前的耶穌在地上做了很多事,祂雖然升天了,但祂是活人的神,仍一直在做事。這種誇張是當時非常普遍的修辭手法。第一至二十章講述耶穌是神的兒子。而二十一章提到,不管我們怎麼不好,神都要我們,只要我們愛祂就有力量;但當我們有力量時,不要比較,否則便會失去方向。 思想:從前耶穌向門徒顯現,今天他也向我們顯現。耶穌向門徒顯現,其實祂是提升我們對祂的愛及信心,改變我們,也在我們失敗的地方再次呼召我們,好讓我們再次起來跟從祂,為祂作見證,並不要與人作任何比較。 祈禱: 親愛的主耶穌,感謝你當我們軟弱想放棄的時侯,你沒與我們計較,主你仍然愛我們,看顧我們,多謝祢接納我們的一切。我們願意將自己一切撇下跟從你服事你,求主使我們有信心,好讓我們行在你對我們的呼召中,作祢的見證人。阿們!
約翰福音 21:20-25
Related Post
約翰福音 6:1-21約翰福音 6:1-21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加利利海】實際是一個淡水湖,後因希律安提帕在其西南岸湖畔新建提比哩亞城作為首都,再度易名【提比哩亞海】。這許多人憑著對主耶穌行神蹟的認識來【跟隨祂】;五餅二魚的神蹟在四本福音書裡都有記載(太14:13-21;可6:30-44;路9:10-17)但只有約翰福音提到【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因此,這個事蹟是以【猶太人的逾越節】為背景,表明釘十字架的基督就是逾越節的羊羔。這裡離附近的鄉鎮不太遠,這些人可以回家吃飯,少吃一頓也沒問題。主耶穌說【我們從哪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主耶穌問腓力,可能因為腓力的家鄉是伯賽大,熟悉這一帶的情況。【祂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但主耶穌卻問腓力,【是要試驗腓力】。祂也常常這樣問我們,【是要試驗】我們,顯明我們對祂的認識和信心如何。【試驗】並非因為主耶穌不知道腓力的內心,而是要把腓力的真實內心向自己顯明出來。當人承認自己的【不能】的時候,神就顯出祂的【能】,藉著神的【能】來證明神的兒子。當中的二百銀幣,是一筆需要工作大半年才能賺得的巨款。安得烈的話表明他並不認為這點食物能解除燃眉之急,他帶這孩童來見主耶穌,完全是因為孩童主動要來貢獻一點綿薄之力。【餅】和【魚】是加利利地區常見的食物。【那地方的草多】當時正是春天逾越節期間,綠草給使徒約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個【眾人】原文指一般人,包括男女老幼。第二個【眾人】原文是專指男人,因此【五千】只是指男人。當時的人數超過五千人:【吃的人,除了婦女孩子,約有五千】(太14:21)。【祝謝】是謝飯儀式,由猶太家庭的家長來做。門徒所收回的【十二個籃子】,比所擺上的【五個餅、兩條魚】多得多。 【籃子】指猶太人隨身攜帶、可掛在臂上盛載食物或雜物的柳條籃,可能十二個門徒把剩下的零碎裝滿了各自的籃子。眾人知道這應許,又看見主耶穌像摩西一樣在曠野供應食物,自然會想到主耶穌就是摩西所說的那一位先知。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為奴之地,現在眾人也盼望主耶穌像摩西一樣將他們從羅馬的鐵蹄下救出來,所以【要來強迫祂作王】。因此祂【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此時主耶穌正在山上獨自禱告(太14:23)。加利利海天氣變幻無常,常常突然發生風暴。【是我】直譯是【我是】。神的名字是【我是那我是】(出3:14),主耶穌一說【我就是】人就退後倒在地上(18:4-5),因為祂就是神。 思想: 因著耶穌基督彰顯祂的神性及大能,讓我們明白生命不再是獨享,更能分享;因著主的大能,我們能經歷主耶穌基督說: 『是我;不要怕!』 祈禱:親愛主耶穌,祢不只有愛更有大的能力,因著主祢讓我們生命中的不可能變為可能,是主祢讓我們生命不再懼怕。我們的心感謝主祢!阿們!
約翰福音 1:9-18約翰福音 1:9-1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雖然黑暗不接受光,神實在願意【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世上】原文與【世界】(10節)同一詞,使徒約翰常用【世界】一詞來指離開神而在魔鬼權勢下生活的世人(7:7)。【世界】在使徒約翰的著作中具有獨特的意思,指混亂,墮落的世界。【不認識】乃是無法分辨,蒙昧無知;11節【自己的地方】不是指基督的家,而是指屬基督的產業,廣義泛指全世界,狹義特指以色列。【自己的人】廣義泛指全體世人,狹義特指神的選民猶太人。【信】意思是【信入】就是信靠,接受。【名】代表整個人(摩5:8,27),所以【信祂名】就是信靠主耶穌。【作神的兒女】就是被收養為神的兒女,可以承受神的基業。只有藉著接待基督,才能與神恢復正常關係,恢復作神兒女的權利。【兒女】原文是【孩子(teknon)】使徒約翰刻意把【兒子(huios)】一詞專門用在主耶穌身上,將主耶穌是神的【兒子】和信徒是神的【兒女】區分開來。【不是從血氣生的】表示得救不是靠人的血緣,遺傳。【不是從情慾生的】表示得救不是靠肉體的決定,意志。【不是從人意生的】表示得救不是靠人的理智意願。人除了由聖靈重生之外,沒有辦法靠自己的理性,情感或意志恢復成為神的兒女。【乃是從神生的】表示人只有因信而接受神的兒子作生命,讓神的生命進到他們裡面釋放自己,才能脫離舊造的生命,在新造裡作神的兒女。【道成了肉身】就是神的話在肉身裡成為具體實在,可見可摸的,也就是【神在肉身顯現】(提前3:16)。【住】原文作【支搭帳幕】主耶穌道成肉身住在我們當中,正如神當年支搭會幕在以色列的營中與神的百姓同在一樣(出40:34-38。神要住在人中間,是祂起初的計劃,因為神要人享用祂,願意與人有相交。【有恩典有真理】源自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所翻譯的【慈愛與誠實】(出34:6-7)【慈愛與誠實】是神向摩西宣告之榮耀的組成成分,現在具體顯明在道成肉身的基督身上。【榮光】指神充滿會幕的榮光(出40:34-35)神的榮光過去如何充滿在會幕,現在也同樣充滿在道成肉身的基督身上。【獨生子】可以翻譯為【獨一無二的】強調從父來的道具有獨一無二性。人對恩典的領會常常停留在赦免,祝福上,但是基督要用【豐滿的恩典】繼續在人的身上做工【恩上加恩】最終是讓人完全得著神自己。【恩典】一詞在約翰福音中只出現三次(14,16,17節)全部都是描述基督。基督所彰顯出的神的榮耀,核心就是恩典:【律法】是神在西乃山上藉著摩西傳給人的(出24:12),功用是見證神的公義,照著神的所是對人有所要求,讓人知罪。【恩典】和【真理】卻是神所是的豐滿供應,使人能享受神並經歷神,藉以滿足神公義的要求。基督是【恩典】恩典就是神赦免人,讓人完全得著祂自己。基督是【真理】就是神讓人認識祂,也看見祂。因此,沒有基督,就沒有恩典和真理。不可能只要恩典和真理,而不要基督。【從來沒有人看見神】表示從來沒有人用肉眼看見神的本體,傳律法的摩西也沒見過(出33:19-20)也顯示從來沒有人真正認識神。【在父懷裡】原文直譯【進入父懷裡】表示親密的關係表明主耶穌最接近父神,具有尊貴獨特的地位。聖父的獨生子藉著【道】、【生命】、【光】、【恩典】和【真理】這五樣,將神完全地表明出來:道是神的彰顯,生命是神的恩賜,光是神的照耀,恩典是神給人享用,真理是神給人認識。 思想:我們要認識神,就必須藉著耶穌基督,我們越多經歷主,就越能清楚認識神。生活在黑暗中的人無法找到脫離黑暗權勢捆綁的道路,所以神的兒子降卑自己到地上來作人,在人間把神具體地顯明出來,叫人認識神的所是,所作所為,更親自做成神所要做的,讓人可以去享用神的所是,進入與天父最緊密的關係。 祈禱:親愛主,真的從來未見過神,但感謝你用你的生命彰顯神的美,神的善,更活出神的愛,願我們藉著【恩典】和【真理】更深認識主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