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 3:16-21

約翰福音 3:16-21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神愛世人】原文是【因為神如此愛世人】【如此】和【照樣】(14節)是同一個字,意思是神用讓祂的兒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14-15節)的方式來愛世人。【世人】原文與【世界】(約壹2:15)同字,指犯罪墮落而構成世界的人。【信】字原文是【信入】是現在式,表示持續的狀態。真實的相信乃是歸入基督裡面,而且一直、持續地相信。【滅亡】在原文並不含喪失知覺或停止知覺活動的意思,聖經裡面所謂【滅亡】的刑罰,是有痛苦知覺一直到永遠的。【永生】就是認識神,與神恢復關係,並且今生與永世都經歷這關係所帶來的一切經歷包括主的同在,而【滅亡】則相反,就是今生與永世都錯過這經歷。16-21節是使徒約翰對此事意義的評論。主耶穌第一次降世不是為了審判人,而是為了拯救人。當祂第二次再來的時候,天父就將最後審判的責任交給了祂(5:22)。(18節)【信祂的人… 不信的人】不是指暫時的【信】或【不信】而是指持續的【信】或【不信】。信主的名等於信主自己。世人最大的罪,就是不信主耶穌【不愛光倒愛黑暗】(19節)輕看,藐視、忽略神的救恩。【信祂的不被定罪】乃是因為這些人按著神的方法除掉罪,也按著神的方法接受了對的生命。主耶穌就是神所應許的唯一方法,叫相信祂的不被定罪。人被定罪的原因不是因為罪行的輕重或多少,而是因為人生命的本質不正確,這生命使人拒絕神、更拒絕神的方法,所以只好自己去承擔罪的後果。【作惡】在原文不是指偶爾作惡,而是指習慣作惡。世人不信基督的原因,是【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19節)而基督的光會顯明人行為的不善,讓他們心裡不舒服,所以就恨惡光、不接受主耶穌。【行真理的】就是相信神話語的人,也是行神話語、倚靠神的人。【靠神而行】意思是【照著神的所是而生活行動】【行真理的】人必然會來尋找主耶穌,為要確定自己所行的是否討神喜悅。 思想: For God so love the world,主耶穌一次又一次要清清楚楚坦蕩地表示神對人愛的心腸,更用行動表示出祂願意付上甚至生命的代價,只為了人的信。我們真的明白神如此的愛嗎?真的樂意接受,持續地相信祂在我們身上的救恩與作為嗎? 祈禱,感謝主耶穌,祢要一次又一次揭示祢對我們的愛,甚至付上性命的代價,使我們不但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就是進入與祢緊密的關係中,直到永遠。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約翰福音 21:12-19約翰福音 21:12-19

門徒中沒有一個敢問祂:你是誰?因為知道是主。這些門徒在外面是不知道【你是誰】但是裡面卻又莫名其妙地知道。世上一切的宗教,只有要求,卻沒有供應;惟有我們的主,祂不但有要求,且有供應。主總是先有供應,後才有要求。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可能是與那些魚,船,網相比,也可能是與其他門徒對主的愛相比。但彼得經過三次不認主的失敗,已經不敢對自己的肉體再有自信,所以只敢說【你知道我愛你】。主耶穌指派彼得【餵養我的小羊】意思是為信徒提供屬靈的糧食。主耶穌指派彼得【牧養我的羊】意思是牧養一般的信徒。彼得【憂愁】可能因為他覺得主耶穌對他前兩次的回答不滿意。但主耶穌可能是給彼得三次機會來重新恢復他,因他曾三次不認主(18:15-17,25-27)。主耶穌指派彼得【餵養我的羊】意思是為一般信徒提供屬靈的糧食。主耶穌在15,16節的問話中所用的【愛】原文是agapaō,而彼得回答的【愛】原文是phileō,而17節的問和答中的【愛】原文都是phileō。有人認為agapaō是指【神聖愛】而phileō是指【朋友之愛】;實際上,agapaō和phileō在約翰福音中是同義詞。使徒約翰既用agapaō來描述聖父對聖子的愛(10:17;15:9;17:23,24,26)主耶穌對拉撒路的愛(11:5)主耶穌對使徒約翰的愛(13:23;19:26;21:7,20)父神對門徒的愛(14”23);也用phileō來描述聖父對聖子的愛(5:20)主耶穌拉撒路的愛(11:3,36)主耶穌對使徒約翰的愛(20:2)父神對門徒的愛(16:27)。主耶穌預言彼得年老時被逮捕與殉道的情形(19節),彼得對此預言銘記在心(彼後1:14)。根據古教會的傳說,使徒彼得不但是為主被釘十字架而殉道,並且還要求行刑的人將他倒釘,因為他自覺不配與主有同樣的死法。 思想:在我們失敗軟弱時,主耶穌明白我們最需要的不是道理,不是教義,而是愛,這不是一種的溺愛,而是讓我們再次有勇氣跟蹤主的愛!使我們不再靠自己自把自為的愛,而是信任主在我們生命中獨特安排的愛! 『你跟從我吧!』 祈禱:親愛主耶穌,多謝祢愛我們,更使我們生命面對軟弱時都能經歷主祢的愛,是祢的愛使我們有勇氣面對我們的軟弱,面對我們的將來,求主使我們愛祢更願意一生跟隨祢。阿們!

約翰福音 18:15-27約翰福音 18:15-27

【約翰福音】 【那門徒】可能就是【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20:2)也就是使徒約翰。使徒約翰的父親西庇太的捕魚事業相當興隆,除了兩個兒子做幫手外,還請了僱工(可1:20),表示這個家庭相當富有,可能與大祭司家很熟。【你不也是這人的門徒嗎】這使女知道約翰是主耶穌的門徒,所以順便問彼得是不是也是,未必懷有惡意,卻使彼得變得手足無措。這是應驗主耶穌預言彼得將不認祂三次(13:38)中的第一次(17,2,27節)。耶路撒冷城海拔750米,逾越節是陽曆三,四月間,晚上還很冷。差役無權過問公會審案的事,他出手摑打主耶穌的臉是不合律法的。這些人只看大祭司代表神,卻不關心自己在神面前是否活得對。有人以為主耶穌這問話,與祂教導別人【有人打你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太5:39)的話有矛盾。那裡的教訓是說,天國子民憑著神的生命可以超越羞辱,而主在這裡的抗辯是為真理作見證,祂並不是為受羞辱而不平,乃是為真理而申述。基督是【逾越節的羔羊】(林前5:7)。主耶穌的受審,正如逾越節的羔羊在被殺獻祭之前,必須先送到祭司那裡被察看,驗明確無殘疾,方可作神的祭物(出12:5;申17:1)。25節【有人】原文是複數,當時有一班僕婢圍著火堆談話,極可能有幾個人同時發出同樣的疑問,所以馬太說是另一個使女問這個問題(太26:71),馬可說是同一個使女(可14:69),而路加則說是另一個男人(路22:58)。這是應驗主耶穌預言彼得將不認祂三次(13:38)中的第二次(17,25,27節)。彼得憑著一時血氣之勇,拔刀削掉了馬勒古的耳朵(10節)卻在馬勒古親屬的質問下跌倒。可見血氣之勇不能持久,也絕無屬靈的功效,憑血氣行事的,必會自食血氣之果。這是應驗主耶穌預言彼得將不認祂三次(13:38)中的第三次(17,25,27節)。神安排環境,叫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受試驗,而且越來越厲害,直到我們完全認識自己的軟弱而不再信靠自己為止。主允許彼得跌倒,但卻不允許彼得失落,所以安排了環境來挽回他,藉著雞叫來喚醒他。今天,主耶穌也常常藉著我們的遭遇和環境,提醒我們對祂的不忠和虧欠。 思想: 或許神安排環境,叫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受試驗,而且越來越厲害,是為要直到我們完全認識自己的軟弱而不再信靠自己為止。今天,我們有否察驗主耶穌藉著我們的遭遇和環境提醒我們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我們明白到不可單靠自己,單靠承諾去跟隨祢,而是要明白好好倚靠祢,使我們每日都好好察驗主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