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 4:31-42

約翰福音 4:31-42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經文表示門徒買完食物回來對耶穌說:請吃,但耶穌表示自己已有食物,而且是門徒不知道的。(34節)主耶穌並不是不吃物質的食物,但祂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要滿足身體的需要,而是遵行神的旨意。耶穌要門徒知道遵行神的旨意絕非難負的擔子,乃是像吃食物一般自然,享受,最終使人們靈裡得著全然的飽足。主耶穌是要門徒注意福音在撒馬利亞人當中收成的時候已近在眉睫,可能是指那些聽了婦人的見證來找祂的撒馬利亞人。35節【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嗎】原文有韻律,是一句俗諺,意思是說:【莊稼必須按時候才會成熟,收割的時候還未到以前,無論如何催促也是徒然】。為主撒種的和收割的人應當彼此分享工作的快樂,而不必彼此競爭,因為事奉的果效是延續到永世。事奉神的人應當認識工作不是自己的,而是神的。所以不必為成功領人歸主而沾沾自喜,因為我們不過是收割神安排別人所撒下的種子;也不必因暫時未見果效而灰心氣餒,神的時候到了,自然會安排人去收割祂所揀選的莊稼。主的門徒所當做的就是儘自己的本分去撒種或收割,把結果和榮耀交給工作的主人。撒馬利亞婦人不太光彩的見證,卻能使猶太人幾百年的宿仇【好些撒馬利亞人信了耶穌】。真正的見證是見證主在自己身上的工作,而非宣揚我們自己的美德、功勞。信主的人經歷各有不同。有人相信是因為別人的見證(39節),更多是因為主【耶穌的話】神用不同的方法帶領罪人歸向祂。42節『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道這真是救世主。』猶太人所看不起的撒馬利亞人,竟然最早承認主耶穌是【救世主】的群體, 【救世主】這個詞語更是聖經唯一次出現!他們的信不是二手的信仰,不是只憑著婦人的見證, ,而是親身的經歷。 思想: 今天當我們【舉目向田觀看】的時候,同樣會發現到處都有許多人急需我們去傳福音。面對廣大世人的需要,我們有否仍注意自我的需要?還是明白到是要遵行上主的旨意,並且完成他的工作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我們承認每日都會注視自我生活的需要,往往好像成為我們生命的必須似的,感謝主祢要提醒我們,生活中在我們身邊仍然有不少人的心靈需要,求主使我們明白生命最重要的是要遵行主祢的旨意, 並且完成祢的工作。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約翰福音 3:16-21約翰福音 3:16-21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神愛世人】原文是【因為神如此愛世人】【如此】和【照樣】(14節)是同一個字,意思是神用讓祂的兒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14-15節)的方式來愛世人。【世人】原文與【世界】(約壹2:15)同字,指犯罪墮落而構成世界的人。【信】字原文是【信入】是現在式,表示持續的狀態。真實的相信乃是歸入基督裡面,而且一直、持續地相信。【滅亡】在原文並不含喪失知覺或停止知覺活動的意思,聖經裡面所謂【滅亡】的刑罰,是有痛苦知覺一直到永遠的。【永生】就是認識神,與神恢復關係,並且今生與永世都經歷這關係所帶來的一切經歷包括主的同在,而【滅亡】則相反,就是今生與永世都錯過這經歷。16-21節是使徒約翰對此事意義的評論。主耶穌第一次降世不是為了審判人,而是為了拯救人。當祂第二次再來的時候,天父就將最後審判的責任交給了祂(5:22)。(18節)【信祂的人… 不信的人】不是指暫時的【信】或【不信】而是指持續的【信】或【不信】。信主的名等於信主自己。世人最大的罪,就是不信主耶穌【不愛光倒愛黑暗】(19節)輕看,藐視、忽略神的救恩。【信祂的不被定罪】乃是因為這些人按著神的方法除掉罪,也按著神的方法接受了對的生命。主耶穌就是神所應許的唯一方法,叫相信祂的不被定罪。人被定罪的原因不是因為罪行的輕重或多少,而是因為人生命的本質不正確,這生命使人拒絕神、更拒絕神的方法,所以只好自己去承擔罪的後果。【作惡】在原文不是指偶爾作惡,而是指習慣作惡。世人不信基督的原因,是【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19節)而基督的光會顯明人行為的不善,讓他們心裡不舒服,所以就恨惡光、不接受主耶穌。【行真理的】就是相信神話語的人,也是行神話語、倚靠神的人。【靠神而行】意思是【照著神的所是而生活行動】【行真理的】人必然會來尋找主耶穌,為要確定自己所行的是否討神喜悅。 思想: For God so love the world,主耶穌一次又一次要清清楚楚坦蕩地表示神對人愛的心腸,更用行動表示出祂願意付上甚至生命的代價,只為了人的信。我們真的明白神如此的愛嗎?真的樂意接受,持續地相信祂在我們身上的救恩與作為嗎? 祈禱,感謝主耶穌,祢要一次又一次揭示祢對我們的愛,甚至付上性命的代價,使我們不但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就是進入與祢緊密的關係中,直到永遠。阿們!

約翰福音 11:45-57約翰福音 11:45-57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因看神蹟而來的信心常常是膚淺的(2:23-25,6:14,66,8:31-38),但這次並非如此,這些猶太人是看見神蹟而信之人的表率(20:31 )。經文表示這些猶太人是看見神蹟而信,同樣的複活神蹟,人們卻有兩樣的反應:有的相信,有的去告密。這些猶太教領袖並不否認主耶穌所行神蹟的真實性,但這【好些神蹟】對心眼矇蔽的不信者毫無作用。約翰福音多次提到【祭司長和法利賽人】開會(7:32,45,11:57,18:3)但本節是惟一一次明確提到【公會】(47節)。而猶太公會仿效摩西與七十位長老的模式,由七十位委員組成,大祭司是公會主席。它是猶太人的最高權力機構,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猶大省管理猶太人。猶太公會一方面要對羅馬政府交帳,一方面又要爭取大部分猶太人的民心,所以現在進退兩難。主耶穌在耶路撒冷城和附近地區所行的許多神蹟,使許多猶太人相信祂是彌賽亞。此事若持續下去,大部分人都會跟隨祂,這會被視為對羅馬帝國的威脅,招致羅馬軍隊的鎮壓。公會若袖手旁觀,羅馬帝國會將他們革職,他們就會失去對聖殿和人民所享有的特權。當中的公會主席大祭司該亞法,無意中說出的話正好符合神的救贖計劃,不自覺地說了預言。其實仍然為著他們固有的利益,但作者作出補充【也不但替這一國死,並要將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歸一。】是因主耶穌是全世人的救主。該亞法的提議被猶太公會接納為正式的決議捉拿耶穌。猶太公會決意為了保全人而犧牲神的兒子,而神的兒子則是為了神的國而預備好犧牲自己。但因為神的時候未到以前,耶穌決不魯莽行事。因此主耶穌隱退【以法蓮】可以暫時迴避耶路撒冷城裡的反對者,又可以及時趕到耶路撒冷過逾越節。這是主耶穌被釘十字架之前的最後一個逾越節,也是約翰福音所記錄主耶穌在公開事奉期間的第三個逾越節(2:13,23;6:4;11:55)。逾越節期間,猶太男人必須提前在聖殿南面台階入口處舉行潔淨禮,然後才能將他們的羔羊帶入祭司院獻祭。這潔淨禮在逾越節前舉行,為期七天(12:1)。主耶穌剛在耶路撒冷近郊的伯大尼使拉撒路起死回生,這消息在耶路撒冷不脛而走(45-48節),所以人們都盼望祂的出現。 思想: 【人的忿怒,要成全祢的榮美。人的餘怒,祢要禁止】(詩76:10)。因著人的利益,自私儘管多有歷歷在目的神蹟在他們面前,都可以不相信,甚至要將神的兒子殺掉;但神的旨意就是儘管人的惡都能成就祂的工作。 祈禱:親愛主耶穌,在我們社會的環境中有很多的惡,很多的人的自私,但主祢不但知道,更能夠利用,甚至成就主祢的旨意。願我們深信祢仍為我們掌權,為我們作王。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