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 9:1-17

約翰福音 9:1-1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經文表示耶穌走路的時候,看見一個人生來是瞎眼的。當時猶太人往往將苦難視為當事人或他父母犯罪所帶來的報應。門徒的問題正是很多人對苦難的問題,因此耶穌的回答:不是苦難的責任,而是苦難的本身,就是 【神的作為】是要在滿了缺欠的人身上顯出恩典,讓祂的兒子到地上來補滿人的缺欠,把人的缺欠改變為完全,把虧缺神榮耀的人重新恢復成為神的榮耀。主耶穌更要求門徒【我們】趁著白天,跟隨祂的人一起做神的工作,在人身上恢復神的榮耀,補滿人生命的缺欠。耶穌宣告他是世上的光,因世人眼瞎,就是因為缺少生命,所以沒有光;人若有生命,就必能夠看見。在那瞎子未有要求下主耶穌將口水與泥土摻和起來的動作,正是猶太人在安息日被禁止的三十九項工作之一,明顯耶穌藉著這些的舉動,表示對猶太人在安息日理解的挑戰。【他去一洗,回頭就看見了】是接受主的權柄叫他得醫治,是順服使他脫離了黑暗的轄制。【西羅亞】意思就是【奉差遣】過節的猶太人上到聖殿之前,要先在這裡潔淨全身,住棚節用來行澆水禮的水也是從西羅亞池取來的。因此瞎子經歷神蹟,使四周的人都起了議論,但眾人聽到同樣的見證,因著人心的不同,法利賽人竟然分成了兩派。儘管從那瞎子主觀的見證下表示主就是先知,但看見了神的權柄而不服神的權柄,這是因靈裡面的眼睛瞎了。外面的眼瞎還可以被主醫治,裡面的眼瞎卻會堅持拒絕主,把人永遠拘禁在黑暗中。 思想:生命中每每經歷自身或是別人的苦難時,都不奇然地發問,點解?更希望找出答案,找出原因,但經文讓我們明白的不是原因,不是答案,而是生命,能夠在困苦中都能經歷【神的作為】的生命,我們願意相信接受生命經歷無論是苦與哀背後都是經歷【神的作為】生命的機會嗎? 祈禱:感謝主讓我們生命有喜有哀,有苦有樂,是主祢讓我們明白生命能因著祢使我們經歷【神的作為】,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明白主祢在我們生命的作為與經歷。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約翰福音 6:22-40約翰福音 6:22-4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眾人知道主耶穌並未與門徒一起登上停泊在那裡的惟一小船,卻又找不到祂,所以覺得奇怪。這些人為了自我的滿足來尋找主耶穌,雖然辛苦、迫切,但他們尋找主的目的不準確,並不是因著認識神的兒子而跟隨祂。主耶穌並非禁止我們為著肉身的生存而【勞力】(帖後三10),而是說不要以它為我們【勞力】的重心。因此耶穌表示不要以必壞的食物為【勞力】。眾人以為自己有能力【做神的工】換取神的恩典,但耶穌要他們知道【信神所差來的】才能進入神的工作,而不是靠我們自己來為神去作。當眾人看到五餅二魚的神蹟,就認定以為主耶穌是與摩西同等級的先知。【神的糧】不是基督以外別的聖經知識、恩典或別的事物,而是賜生命給人的基督自己。眾人只看眼前,還在盼望像嗎哪一樣的物質供應來源源不斷地滿足他們肉身的需要,所以不能明白【這糧】就是基督自己。耶穌要眾人知道【生命的糧】是基督自己,祂來作人的生命,人就得著屬天的生命,從此靈裡不再飢渴,永遠活在與神緊密的關係的狀態中。【我就是生命的糧】是主耶穌用七個【我是】來啟示自己的第一次(6:35,48,51;8:12,9:5;10:7,9;10: 11,14;11:25;14:6;15:1,5)這詞組在原文是莊嚴而加重的語氣,表示祂就是從人的角度看,來到主耶穌面前的人是自己選擇相信祂,但從神的角度看,他們其實都是父神所揀選並賜給主耶穌的。38節【自己的意思】指主耶穌在人性裡的意思,但祂從來不求自己的意思(太26:39)。主耶穌是生命的糧,祂所賜的是不受死亡拘禁的復活的生命。人若接受了這生命的糧,身體雖然今生會死,但在末日都要復活。 思想: 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耶穌一次一次地向人邀請【到我這裡來】,因唯有到祂那裡才有生活,唯有到祂那裡才能活出真正的生命,我們願意每日接受主的邀請【到我這裡來】嗎? 祈禱:感謝主耶穌,不單只祢從天來到地上,更一次又一次對我們生命作出邀請,願我們每日都【到我這裡來】因你總不丟棄!阿們!

約翰福音 20:24-31約翰福音 20:24-31

https://youtu.be/h3EF7Oi74qY?si=xnEStCC3_S9N2Nec

【約翰福音】 主耶穌再一次在門窗緊閉的屋裡找到門徒,也許他們仍然【怕猶太人】(19節),所以祂也再次以【願你們平安】和他們打招呼。猶太人在計算天數時,通常將首末兩天也計入,所以【過了八日】是指第二個七日的第一日(主日)。這顯示主耶穌的復活是身體的復活,而不是死後靈魂的繼續存在。主耶穌復活以後的手上和腳上仍遺留有十字架的釘痕,這些釘痕乃是祂愛我們的記號。凡真正遇見主顯現的人,都不能不衷心俯伏下來尊榮祂。多馬的看見是經轉折的。當他聽見門徒告訴他看見復活的主,他仍不信,除非他能親手摸到。多馬不再需要將手指探入主耶穌手上的釘痕、用手探入祂的肋旁了,只要看到主就已經足夠了(29節)。【我的主!我的神】是約翰福音中最後一次對主耶穌的信仰告白(1:34;1:49;4:42;9:33,35-38;11:27;16:30)。使徒約翰記錄這個告白,就將讀者帶回本書的第一句話:【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1:1)。凡是【看見】才相信的,只不過是接受既成的事實,但感官上的憑據,並不是信心準確的根基。而【沒有看見就信的】,是因為聽到或讀到門徒對主耶穌所作的見證,然後有聖靈在心中做印證的工作(15:26-27)。約翰福音記載了主耶穌所行的七個神蹟:在迦拿將水變為酒(2:1-11),治好大臣的兒子(4:46-54)醫好畢士大池旁的瘸子(5:1-9)餵飽五千人(6:1-14)在海上行走6:16-21)醫好生來瞎眼之人(9:1-7)且將拉撒路起死回生(11:1-44)。這些只是從主耶穌所行的許多神蹟中精選出來的幾個。約翰福音精選這幾個神蹟的主要目的,是叫散居羅馬帝國的猶太人相信拿撒勒人耶穌是【基督】(彌賽亞),是神的兒子。全書都指向這方向,所以再三記錄人們作這告白的例子:拿但業(1:49),撒馬利亞人(4:42)生來瞎眼的人(9:33,35-38),馬大(11:27)門徒(16:30)和多馬(20:28)。【基督】是主耶穌的職分【神的兒子】是主耶穌的身份。祂是神的受膏者基督,來成全神的旨意,完成神的計劃;祂是神的兒子,來顯出神自己,表明神自己。【名】代表了祂的本性和祂的一切。【信】有些抄本的時態是不定過去式,有些抄本是現在式。有人認為不定過去式表示最初的相信,而現在式則表示持續的相信。但希臘文的動詞時態不支持如此的分歧,因為約翰福音中【信】的不定過去式既表示最初也表示繼續的相信(1:7,7:39),而現在式也同樣表示這兩種相信(6:35,一12)。 思想: 信的人得生命,生命不是指肉體生命,原文是永恆生命, 生命是禮物,是恩典, 生命亦是一個人與神的關係,認識基督耶穌,這就是永生,不斷與主有互動,使我們生命更豐盛更滿足!我們的生命信息又是甚麼?讓我們同來領受差遣,一生傳揚這信息,見證耶穌基督復活大能的榮耀。 祈禱:求主幫助我們領受神所賜給我們各人的生命信息,領受差遣,一生竭力傳揚這信息,見證耶穌基督的信實,彰顯父神的榮耀,使更多人相信耶穌,領受那【沒有看見就信】的祝福。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