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所以]與1:27銜接,表明信徒若要[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齊心努力]教會就應當合一。[你們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2節),這裡列出了教會合一的三種表現。3-4節根據第2節的原則,進一步提出勸勉:一.從反面來說,是[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3a)。[結黨]可譯為[自私的野心];[自私的野心]和[虛浮的榮耀],都是教會合一的仇敵。[虛浮的榮耀]直譯是[空洞的榮耀]就是沒有生命實際,言過其實的虛榮。任何倚靠改善外表就可以得到的榮耀,如名利,地位,成就感,都是轉眼即逝的虛幻假象,會在教會裡造成[嫉妒紛爭](1:15)。二.從正面來說,是[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3b)。[強huperecho]原文的意思是[高過,超過,優於],在新約中使用了五次,其中三次都在本信(2:3;3:8;4:7)。[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意思是[各人看別人比自己重要]。[謙卑]不是自我節制的修養,不是故作謙虛的裝假,也不是膽小怕事的懦弱,而是認清自己的敗壞和有限;古希臘的文化譴責驕傲,卻鄙視謙卑。驕傲就是人假裝自己是神,試圖成為神(創3:5);當一個人自以為最公義,最聖潔,最博愛,最謙卑的時候,就是最像撒但的時候。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4節)[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5節),直譯是[你們應當有這樣的思想,這也是基督耶穌的思想]。保羅所要求的[意念相同,有一樣的心思](2節),就是[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6-11節是一首[基督頌],6-8節描寫基督的降卑,主角是聖子;9-11節描寫基督的升高,主角是聖父。為了理解什麼是[基督耶穌的心],明白祂的降卑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我們首先需要知道基督是誰: [祂本有神的形象]意味著基督在道成肉身之前的本質,樣式和存在方式都[與神同等],具有同等的永恆性和神性。[強奪的harpagmos]原文在聖經中只出現在這裡,本意是[被搶奪的東西],在古希臘文學中並不常見,可以引申為十多種意思;表示任何被搶奪,抓住,擁抱或珍惜的東西。 [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意思是基督沒有抓住自己擁有的地位,當作可以被自私地利用的優勢或珍寶。神子基督[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7節)基督的神性不是靠抓住自己的地位來證明,而是用道成肉身來彰顯:[反倒虛己],直譯是[反而倒空自己](新譯本)。基督並沒有從自己裡面倒掉任何東西,而是[將命傾倒](賽53:12)完全倒出了自己;祂並沒有放棄任何神性,而是自我限制了神性的特權和榮耀。[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是基督倒空自己的方法;祂的[虛己]不是靠著減少,而是藉著增加。奴僕的形象]是人類的權利被剝奪的極限,是與[神的形象]完全相反的另一個極端。 [成為人的樣式]顯示耶穌基督是完全的人,與全人類認同,具有人性的一切的軟弱和限制(來2:7,14)。神子基督選擇[成為人的樣式]的後果,是[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8節)。[既有人的樣子]意思是在接觸過祂的人看來,耶穌和別人沒有什麼兩樣(可6:3);祂像人一樣活著,因為祂的確確就是一個人。[就自己卑微]與[反倒虛己]平行,這是先知以賽亞所預言的耶和華僕人的形象(賽52: 14)。[存心順服],這是表示聖子和聖父的關係-子順服父的旨意(約10:17-18)。[且死在十字架上],代表降卑到最低,順服到極致。十字架不是一種英勇,崇高的死法,而是羅馬帝國最殘酷,最恥辱,最不光彩的死刑,是用來處死叛亂者和[奴僕]的。[所以](9a)父神就照著自己所預言的(賽52:13); [將祂升為至高](9b)不是對基督捨己,順服的獎賞或補償,而是為基督伸冤,向世人證明那位被釘十字架的耶穌,就是當被高舉的基督。[又賜給祂超乎萬名之上的名](9c)就是[主耶穌基督]。(10-11節)意味著承認基督的神性和主權,承認祂就是那位宣告[萬膝必向我跪拜,萬口必憑我起誓](賽45:23)的神。當時,羅馬帝國的臣民都口稱[凱撒是主],並且逼迫教會;將來,他們將口稱[耶穌基督為主]; [使榮耀歸與父神](11b),意味著基督的升高,不是獲得了一個以前沒有的新地位。 思想:信徒的謙卑,也是生命豐盛的展現。因為神是全知的,基督知道父神必然會成就一切。信徒的順服,也是對神信心的展現。因此,信徒應當效法基督,使榮耀歸與父神。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人生,你的降卑,你的受苦,你的捨己都是我們生命的動法,是我們生命的出路,求主每日以你的生命引導我們,走在以主的心為心的生命。阿們!
腓立比書 1:27-30
Related Post
腓立比書 1:1-11腓立比書 1:1-11
1:1-2是問候,與4:21-23的問安首尾呼應。[基督耶穌的僕人](1節),就是被基督揀選,使用的人,擁有基督的恩賜和權柄。在保羅的書信中,只有本信不提到自己為[使徒],只自稱[僕人]可能是為了效法基督[取了奴僕的形象](2:7)。保羅把[提摩太]的名字放在作者的位置,不一定表示他參與了實際寫作,但表明他贊同這幾封信的內容。腓立比位於希臘北方的馬其頓,是羅馬的殖民地,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中到達歐洲的第一站(徒16:12)。腓立比的信徒寄居在腓立比,屬靈的家鄉卻是[在基督耶穌裡]。[聖徒]不是指本質聖潔,品行良善的人,而是指所有的信徒,他們都是從世界被分別出來見證主,事奉神的[成聖的人](徒26:18 )。[諸位監督](1節)是教會的眾長老(徒20:17,28)責任是[牧養神的教會](徒20:28),包括教導聖經,抵擋異端(多1:9)。[長老]是身分(多1:5),[監督]是職分(多1:7)。[各位執事](1節)是[幫助人的,治理事的](林前12:28),負責管理教會的事務。雖然保羅此時身陷囹圄(13節),面臨死亡的威脅(23節),卻為別人祈求[恩惠,平安]。因為即使在監獄中,賜平安的神也與他同在(4:9),所以心中滿有[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4:7),不受環境的影響。1:3-11是[為腓立比人禱告],與4:10-20[向腓立比人致謝]前後呼應。雖然保羅此時面臨死亡的威脅(20-23節),但只要思想神在腓立比信徒身上的工作(6節),就能滿有喜樂地[感謝我的神](3節)。感恩是信徒被聖靈充滿的記號(弗5:20),聖靈照明我們心中的眼睛(弗1:18),使我們從環境的難處裡看見神的工作,因此湧流出喜樂和感恩,代禱的時候[常常歡歡喜喜地祈求](4節),而不是憂憂愁愁地哀求。(5節) [從前一天到現在]指從腓立比人接受福音開始到現在(徒16:15)已經與保羅彼此相交了十多年。保羅為他們歡喜快樂,不只是因為他們[興旺福音](5節),更是因為他們始終能[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5節)。只有[同心合意]才能顯明基督身體的見證。第6節表示救恩始於神的恩典,也靠著神的恩典成全(加3:3),神的恩典絕對不會有始無終。因此,雖然腓立比教會飽受苦難,常受逼迫(28-29節),但神必然保守他們[站立得穩](27節),因為負責[完成這工作]的,乃是神自己(2:12-13)。保羅在三次宣教旅程中,事奉最久的地方是哥林多和以弗所,不是腓立比。這證明無論是[動了善工](6節)或[成全這工](6節),都是靠神自己,並不是因為保羅教導得好,門徒帶得好。 (7節)意思是一起同工,也一起蒙恩;神所發起的事奉,都需要倚靠神的恩典,也必能經歷神的恩典。因此,當腓立比人與保羅同工的時候,就在各種難處中一同經歷恩典的供應,彼此更加親密相交。恩典是教會合一的紐帶,一起同工,才能一同得恩,一同得恩,才能彼此合一。一個合一的教會,必然是一起同工,也一同蒙恩的教會。第8節表示保羅渴望腓立比人知道自己對他們的感受,因為這愛是來自基督耶穌。人若想靠感情來傳揚福音,籠絡人心,不是會高抬自己,讓人欠情,就是會迎合人意,妥協真理。只有當我們真誠分享來自基督的愛時,才會讓我們一起向神滿懷感恩,彼此在愛裡連結得更緊。9-11節是保羅為腓立比人代禱的內容(4節)。保羅不但向腓立比人表達了自己在基督裡的愛(8節),也為腓立比人的愛心禱告。第9節[知識epignosis]原文在新約中幾乎都是指對神和真理的認識(西1:9;弗4:13)。[見識aisthesis]原文的意思是洞察力,分辨力,是運用[知識]作出正確判斷的能力。 [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增長的愛心,會產生兩個結果:1.[使你們能分別是非](10a) [分別是非]原文的意思是[試驗和證明什麼是更重要的事]。對信徒來說,在[上好]與[次好]之間作選擇,往往比棄[惡]擇[善]更困難。上好的事奉需要在神前低頭,次好的事奉卻會在人前風光。愛心只有[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增長,才能分辨什麼是合神心意的上好,從而[在基督的日子作真誠無可指責的人](10b)。2.[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11節)原文是單數,意思是活出仁義的生活。信徒只有[靠著耶穌基督],才能[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出於肉體的愛心果子,會把人裝點得更屬靈,更好看;[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增長的愛心,卻會叫基督顯大(20節),[叫榮耀稱讚歸與神](11節)。 思想:愛心不是感覺,而是意志,所以需要理性和洞見,信徒愛心的增長,應該紮根在[知識和各樣見識]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人情關係上。沒有愛的真理固然是冷酷的,沒有真理的愛更是盲目和膚淺的,常常會害人害己,事與願違。 祈禱:親愛主,是你的愛使我們認識真的愛,在天路上我們好需要更深認識進到你的愛,求主使我們在你裡面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增長,靠著主你站立得穩。阿們!
腓立比書 1:12-26腓立比書 1:12-26
1:12-26是[保羅的情況]與4:2-9[保羅的勸勉]前後呼應。腓立比的信徒顯然很擔心保羅。使徒已經被囚了好幾年,神的計劃好像遇到了挫折。但保羅對神的主權卻滿有信心,也盼望關心自己的腓立比人能因此安心,所以想要他們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12節)。保羅的被囚,實現了他[必須往羅馬去看看](徒19:21)的心志,福音不但沒有受阻,反而傳得更廣。傳福音的人可以被[捆鎖](13節),但福音卻不會受捆鎖;在保羅被囚以後,神藉著他成就了難以置信的工作,絕對是保羅在監獄外面不能做成的:首先,所有接觸過保羅的士兵都聽到了基督,福音在[禦營全軍](13節)羅馬軍隊中傳開了。其次,鼓勵了許多信徒傳福音。他們因為看見了神在保羅身上的工作[就篤信不疑,越發放膽傳神的道,無所畏懼](14節)。最驚人的,也是保羅根本沒想到的,是他在監獄中所寫的《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腓利門書》和《提摩太後書》,在以後的兩千年裡,對教會和整個世界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比他在當時帶起千萬人信主更加寶貴!那些被鼓勵放膽傳福音的人可以分為兩類[有的傳基督是出於嫉妒紛爭,也有的是出於好意](15節)。後者是出於愛心,前者是[出於自私的野心](17節)目的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和利益。(16節)指有些人傳福音,是因為保羅入獄,所以接過傳福音的擔子,表達對他的愛心。[設立]原文是[被放在這裡]是軍事用語,形容保羅被囚獄中,其實是被神差派到這個崗位上值班(17節),指有些人傳福音,是因為保羅入獄,所以趁機擴大自己的名聲和影響,貶低不能自由傳福音的保羅。保羅就不為他們的動機費心,因為[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18節)。保羅不太擔心那些動機不純的信徒,因為在這一切之上,都有神的主權,神允許這些事情發生,可以顯明我們是在意自己的得失,還是在意基督的榮耀?是在意誰傳了福音還是在意福音的內容?如果我們連自己的榮辱心都不能超越,怎麼能[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20節)呢?[終必叫我得救](19節)引自七十士譯本的伯13:16[這要成為我的拯救]。這不一定指從監獄中被釋放,因為保羅立刻提到了死亡的威脅(20-21節);而是指無論保羅是否在羅馬的法庭上被定罪,他為基督而站的立場必定會被顯為義。事實上,保羅並不急於出獄。因為得自由能傳福音,被捆鎖也能傳福音(12-14節);只要能把基督傳開,[這有何妨呢](18節)?20節表示保羅最關心的,不是自己的命運,因為他確信自己無論獲釋或殉道,都能彰顯基督[叫福音興旺](12節)。[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21節)這是保羅的人生價值觀。對我們來說,活著也許意味著事業,享受,家庭,朋友,也許是工作,事奉,教會;但對保羅來說,[活著就是基督],基督是他的唯一所想,唯一所愛和唯一所樂。生命連與基督,倚靠基督,為了基督,死亡就不是損失,而是收益,因為能與基督同在(23節)。22節表示保羅並不擔心自己如何死,何時死,因為神必然保守自己的僕人完成當做的工,如果神允許他繼續活著,意味著還會[有工作的成果]。保羅[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23節)可以從逼迫和苦難中解脫出來;但是,信徒的人生要成為別人的祝福,所以他[在肉身活著,為你們更是要緊的](24節)。因此,神給了保羅一個信心:他將獲釋回到腓立比,與他們彼此相交,幫助他們成熟,使他們[在基督耶穌裡的歡樂](26節)越發加增。 (27節)原文直譯是[只要你們成為基督的福音的公民]。腓立比是羅馬的殖民地(徒16:12),當地居民大都是羅馬公民,擁有公民的特權,也要履行公民的義務。但保羅仍然提醒他們:只有我們的生活,才能證明自己真正所信的是什麼;身為[天上的國民](3:20),就該活得像天國的公民。[齊心努力]原文的意思是[與某人並肩作戰]用來表達運動員或戰士為了共同的目標,一同努力奮鬥,會使當時的讀者聯想到團結一致的羅馬步兵方陣。27節中的兩個關鍵詞,是1:27–2:18和3:1-4:1在結構上彼此對稱的標誌。[行事為人與…相稱],原文是[成為公民politeuomai]衍生為3:20的[國民politeuma],在本信中只出現在這兩處。29節表示信徒和教會為主受苦,並不是意外,也不是神的懲罰,而是神計劃中的一部分(徒14:22)是基督所作的榜樣(2:6-11)一個真正的[基督耶穌的僕人](1節),必然是為主受苦的人,可以像保羅一樣對信徒說:[你們的爭戰,就與你們在我身上從前所看見,現在所聽見的一樣](30節),這樣才能帶給人真正的安慰與鼓勵。 思想:在我們事奉的經驗中,有時候,事情看來好像變糟了,但實際上,就像保羅正在前往羅馬的路上。在我們人生的旅程中,有許多不幸和意外,似乎都是捆鎖,但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就能看出,那些都是我們生命的轉機。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讓我們知道跟隨你會面對困苦,艱難,這一切都要讓我們明白不再是我,乃是我們的生命能彰顯基督。求主使我們知道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使我們活著就是基督。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