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12:13-34

路加福音 12:13-34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有一個人糾結於讓自己心煩的財產糾紛,所以不合時宜地來求主為他【分開家業】(13節)。【你這個人】(14節),這是責備的口氣(22:58)。這個人也把主耶穌看作一位拉比(13節)。主耶穌卻拒絕作替人分家業的【斷事的官】(14節),而是要藉著地上的家業,向眾人指明【生命】的真相(14-21節)。主耶穌警告眾人:【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15節)主耶穌卻指出,世上再也沒有比這更致命的錯誤了。生命的價值不在乎暫時擁有過什麼,而在乎與生命源頭的關係。(16節)【田產豐盛】本是神的恩典(利26:3-5)但這位財主卻因飽足而不認神,被錢財擠住了神的道(8:14)既不感謝神,也不憐憫人,內心充滿了自我。17-19節原文出現了四次【我ἐγώ】這位財主以自我為中心,倚靠自我的財物,只為自我的快樂打算,結果卻充滿了有錢人的煩惱:【我的出產沒有地方收藏,怎麼辦呢】(17節)?最後,這位財主找到了解決煩惱的方案,決定把原來的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18節)。他周密地考慮了我的出產,我的倉房,我一切的糧食和財物,我的靈魂(17-19節),但神的話卻像一聲驚雷:【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20節)?【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21節)主耶穌用這句話,把被打岔的聽眾帶回正路上,讓眾人留心在神面前的【富足】 。(22節)【所以】表示以下這些教導,是延續13-21節關於財富的話題。(22節)【憂慮】原文與【思慮】(11,25節)是同一個字,意思是【焦慮,無謂的擔心】。這是一種被捆綁的精神狀態,會讓人只看到困難和需要,看不見任何別的。【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22節),並不是讓人懶惰不工作,而是讓我們的心不要被物質捆綁。(15節)【貪心】是罪【貪心】的人總是想要得更多【憂慮】的人總是害怕不夠。【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23節)身體是生命的僕人,不是生命的主人,即使身體朽壞了,生命仍然存在,神連不潔淨的烏鴉都養活(24節),何況是照著祂的形像被造,比烏鴉更貴重的神國百姓呢?雖然憂慮連【最小的事】(26節)都不能改變,人們卻【還憂慮其餘的事】(26節)。因此,憂慮並非理性思考的結果(25-26節),而是因為【小信】(28節)所以缺乏安全感,靈裡被捆綁。所羅門【所穿戴的】(27節)象徵人工的極品。但任何人工的成果,都不如神所創造的【百合花】(27節)。野花野草的生命都很短暫,【神還給它這樣的妝】(28節);何況是神的百姓,神更要在他們身上彰顯自己的榮美。吃喝之所以成為【外邦人】生活的中心和範圍,是因為除了吃喝,他們既沒有更重要的事情,也沒有更美好的盼望。神的兒女卻知道有一位【知道】(30節)自己需要的天父,不但有更可靠的看顧,也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只要求祂的國】(31節)就是把神的國度當作自己生活的中心,其它的事情即使合理合法,也都是次要的。神樂意讓自己兒女的生命彰顯祂的榮美,生活彰顯祂的豐富。神的榮美和豐富也在我們身上顯明出來【這些東西就必加給你們了】(31節)。門徒之所以【不要懼怕】(32節)是【因為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32節)。【為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33節)也就是在神面前富足(21節)那是世界上收益最高,最有保障的計劃。【賊不能近,蟲不能蛀】(33節)比喻天上的財寶與地上相反,既不會流失,也不會貶值。(34節)【你們的財寶在哪裡,你們的心也在那裡】人若把財寶積存在地上,心思就會被世界霸佔;人若把財寶存到天上,心思也會單求神的國;人若想把財寶分開存在兩處,結果是心持兩意,沒有安息。 思想:人的憂慮既不能改變神的安排,也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有辦法的事用不著憂慮,沒有辦法的事憂慮也沒有用。我們如果和外邦人所掛心的都一樣,與他們還有什麼分別呢? 當我們脫離自己【只要求祂的國】的時候,就能接受神的權柄,不再為著自己活,而是根據神的旨意活,進入喜樂、滿足和安息。 祈禱:親愛天父,求你憐憫我們的小信,記念我們生活中的憂慮,懼怕,面對生命的傍惶求天父保守我們,更讓我們懂得先求神的國與神的義。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5:12-26路加福音 5:12-2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2-26節的主題,是【耶穌潔淨醫治罪人】恩待那些被遺棄、被邊緣化的人。包括:潔淨長大麻風的人(12-16節);吩咐癱子起來行走(17-26節)。【滿身長了】(12節)原文是醫學用語,四福音中,只有身為醫生的路加用此來描述疾病蔓延的程度。長大麻風的人必須隔離(利13:46),這個人卻不惜違反律法,進了【城裡】(12節)。他一看到耶穌,【就俯伏在地】(12節),表示他承認主的權柄。【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12節)表明這個人對主耶穌的醫治能力充滿信心。在主並沒有【能】或【不能】,只有【肯】或【不肯】。(13節)【我肯,這句話中帶著恩典。 【能】不是問題,【肯】更是救主來到地上的目的。(13節)【你潔淨了吧】這句話中帶著能力。 (14節)指根據律法,大麻風痊癒後,必須先給祭司察看,經祭司認定已潔淨後,才可以獻祭,在眾人面前作見證。因此,這個人還必須再走三天路程,到耶路撒冷履行律法的要求。所以【耶穌的名聲越發傳揚出去】(15節)。因此,雖然【有極多的人聚集來聽道,也指望醫治他們的病】(15節)但【耶穌卻退到曠野去禱告】(16節)不肯接受人的擁戴,而是繼續走在十字架的道路上。這些【法利賽人和教法師】(17節)有些是從附近來的,有些是從猶太和耶路撒冷走了三天來的(17節)目的是特意來觀察主耶穌這位可能的彌賽亞。這是本書一次提到【文士與法利賽人】(21節)與主耶穌的衝突。古代猶太人的房子大都為平頂,人可以從房外的石階拾級而上。這種房頂容易拆開,所以這幾個抬癱子的人可以【上了房頂,從瓦間把他連褥子縵到當中】(19節),和那位不惜闖進城裡的大麻風病人一樣迫切(12節)。【耶穌看見他們的信心】(20)包括抬癱子的人和癱子的信心。他們雖然沒有說什麼話,卻用行動表達了迫切和信心。主耶穌並沒有立刻醫治癱子,而是先說:【你的罪赦了】(20)。【罪】原文是複數,顯示這位癱子外面的症狀是不能行走,裡面的病因卻是各種【罪】。因此,主耶穌先醫治裡面,然後才醫治外面;熟悉聖經的【文士和法利賽人】(21)認為主耶穌說了越過本分的【僭妄話】(21節)是褻瀆神的大罪。他們的道理是對的,所以耶穌指出,既然接下來的醫治將無可辯駁地證明祂【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24節),祂就理應被人承認為神。【你的罪赦了】(23節)和【你起來行走】(23節),這兩句話說起來都很容易,做起來都很難。但在人看來,並沒有方法立刻證明【你的罪赦了】,而【你起來行走】必須立竿見影,所以後者應該更難。人看重的是外面的【行走】,但主耶穌看重的卻是裡面的【赦罪】。主耶穌赦免人的罪,是祂與罪人之間的事,外人無從【知道】(24節)。但主耶穌也願意藉著人們能看見的【起來行走】,來證明祂【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彌賽亞既有赦罪的權柄,也有叫癱子起來行走的能力。【人子】(24節)指主耶穌。這是主耶穌在本書中第一次自稱【人子】,表明祂具有完全的人性。癱子【當眾人面前立刻起來】(25節),證明他已經得著醫治,也證明他的罪已蒙赦免。因此,這個神蹟證明主耶穌確實有赦罪的權柄,眾人也要承認祂是神。但眾人相信這是從神而來的權柄,所以都【歸榮耀與神】(25,26節)卻不敢進一步追問主耶穌究竟是不是神,只是【滿心懼怕】(26節),知道自己【看見非常的事了】(26節)。 思想:主耶穌看見了【他們的信心】是知道自己是需要醫治和拯救的罪人,所以迫切尋找耶穌。主耶穌也樂意醫治這些知道自己有病的人(31節)。但人的難處,卻是常常不知道自己活在勞苦重擔裡,也不認為自己是有病的人。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憐憫,更感謝祢的接近,讓我們生命不但得著醫治,更讓我們生命能得著主祢自己,願我們的生命都充滿信心到主祢的面前,親近祢。阿們!

路加福音 4:1-15路加福音 4:1-15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15節是一個交錯對稱的結構: 只有《路加福音》強調這是發生在【耶穌被聖靈充滿】(1節)之後;聖靈充滿的目的, 原文的重點在於聖靈的引導;不是讓人得著特異功能,產生肉體的感覺,,而是引導人順服神,讓神的旨意。魔鬼試探耶穌,不是直接攻擊神兒子的身份,而是攻擊彌賽亞的三大職分:先知,祭司和君王,要在祂還沒有開始工作之前就徹底打敗人類的救主。而【聖靈將祂引到曠野四十天】主動【受魔鬼的試探】是因為【神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約壹3:8)。因此,這是一場關乎人類救恩的生死之戰。而主耶穌引用《申命記》6章和8章回應魔鬼的試探,顯示祂在這四十天裡,也在思想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四十年(申8:2-3)的經歷。【魔鬼diabolos】(1節)原文的意思是【控告者,毀謗者】3-4節是第一個試探,目的是攻擊彌賽亞的先知職分。這個試探的詭詐之處是:魔鬼早已窺伺在旁,一旦耶穌【餓了】(2節)就【進前來】(太4:3)給祂出主意。魔鬼並沒有直接挑戰主耶穌神兒子的身分。所以魔鬼就不住地提醒祂:【你若是神的兒子】(3,9節)引誘祂離開【人子】的地位【吩咐這塊石頭變成食物】(3節)。但主耶穌只要離開了【人子】的地位,表面上只是行使【神的兒子】的合法權利,實際上是讓神失去了祂所要得著的人。魔鬼並沒有直接攻擊主耶穌的先知職分,而是引誘主耶穌忘記神的話語,違背神的旨意。但主耶穌只要離開了神的話語,就沒有資格再作那位像摩西的先知(申18:15、18)。(4節)這句話引自申8:3;主耶穌並沒有與魔鬼辯論,而是用這節經文一語道破了魔鬼的詭計:仇敵的目的只是引誘讓人離棄神的話語。5-8節是第二次試探,目的是攻擊彌賽亞的祭司職分。這個試探的詭詐之處是:魔鬼並沒有直接反對神,而是冒充神(啟13:1-4,11-15)帶著主耶穌上了當地的一座高山,然後在異像中將【天下的萬國】(5節)指給祂看,模仿神帶領摩西在尼波山上察看的應許之地(申34:1-4)。【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祂】(8節)這句話引自申6:13。魔鬼知道主耶穌並不關心地上的榮華富貴,所以就用彌賽亞的使命來引誘祂,強調自己可以讓出【天下的萬國】引誘主耶穌用拯救世界的使命來代替神的地位。所以主耶穌並沒有與魔鬼辯論,而是用這節經文一語道破了魔鬼的詭計:仇敵的目的只是想竊取神在人心中的地位。9-12節是第三次試探,目的是攻擊彌賽亞的君王職分。魔鬼並沒有直接否定聖經,反而引用了聖經。既然主耶穌緊緊抓住神的話語,魔鬼也引用了詩91:11-12(10-11節)。魔鬼也會說神的話,但卻不是為了讓神得榮耀,而是為了讓人遠離神。(12節)這句話引自申6:16。主耶穌並沒有與魔鬼辯論,而是用這節經文一語道破了魔鬼的詭計:仇敵的目的只是引誘人試探神,離間人與神的關係,從懷疑神的同在和信實開始,很快就發展成不再信靠順服。13節【魔鬼用完了各樣的試探,就離開耶穌,再等時機】(14節)【耶穌滿有聖靈的能力】,【耶穌被聖靈充滿】(1節)首尾呼應,結束了1-15節這個單元。 思想:主耶穌並不需要運用神蹟,也不需要特殊的啟示,而是使用和我們同樣的聖經來應對這一試探;我們有否同樣每日重視神的話,成為我們生命勝過試探的力量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凡事都受過試探,但祢沒有犯罪,讓我們明白我們能靠著神我話過得勝的生命,求主引導我們,保守我們常在祢話語中。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