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1:39-56

路加福音 1:39-56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39-45節是伊利莎白之歌,整體是一個交錯平行結構:(39節)【馬利亞起身,急忙往山地裡去】是要趕快去確認天使的話(36節)。順服不等於盲目,確認已經發生的神蹟,不等於沒有信心。(39節)【山地】指猶大山地。從拿撒勒到伊利莎白家,大約要走三,四天。(43節)【我主】這個稱號,顯示聖靈已經向伊利莎白啟示:馬利亞的孩子就是彌賽亞。伊利莎白從神那裡得到了極大的祝福,但在見到比她更加蒙福的馬利亞時(42節),卻沒有絲毫的嫉妒,反而是真誠的興奮和祝福(42節)。伊利莎白並沒有嫉妒神賜給馬利亞更大的福分,因為真正承認恩典的人,知道恩典既是白白得著的,也是自己不配的。46-56節是馬利亞之歌,被稱為【尊主頌】整體是一個交錯對稱的結構:每一句都有聖經根據(包括:詩篇,哈巴谷書,以賽亞書)可見馬利亞對聖經非常熟悉,經文從裡面湧流出來,這就是她對神話語的預備。雖然年輕的馬利亞憑信心單純地順服神,但卻不是個無知的女孩。而且一路都在反覆思想神的話語:51-53節的原文一連用了六個簡單過去時態,顯示馬利亞是在回顧過去神的作為;神在過去所做的,將來還要再做。神與人類的價值觀完全相反,祂要廢除【狂傲的】(51節)【有權柄的】(52節)和【富足的】(53節),抬舉【卑賤的】(52節)餵飽【飢餓的】(52節)。馬利亞是【有福】(48)的,她的順服,使自己成為神的旨意在地上的出口;但她也知道,這不是因為她自己的【能】或【配】而是神要照著定意成就自己的應許(55節)。她只是一位卑微的【使女】(48節),並且是一個需要【救主】(47節)的罪人;既不是神計畫中的核心,更不能取代彌賽亞。馬利亞在伊利莎白懷孕六個月時(36節)與她同住【約三個月,就回家去了】(56節)。此時施洗約翰即將出生,伊利莎白的家裡將會非常熱鬧(58節)。當眾人見證了伊利莎白的神蹟之後,只要伊利莎白一句話,就可以幫助馬利亞擺脫未婚先孕的困境。但希奇的是,馬利亞不但沒有留在那裡,也沒有請伊利莎白和撒迦利亞幫忙作證(65節),反而帶著三個月的身孕回家,獨自面對艱難的現實(太1:19 )。因為神藉著伊利莎白的見證,更堅固了馬利亞完全交託的信心。 思想:今日當我們面對神的工作旨意時,我們有否先預備自己被主使用,還是對神討價還價,讓我們藉著經文透過馬利亞預備好自己被神使用。深信神有祂的計劃,日子到了神就會作工。 祈禱: 親愛主,我們要相信祢的揀選,相信祢的應許,救贖,救恩與慈愛。求主使我們在祢的工作旨意時先帶著感恩的心,從讚美中領受主祢的旨意。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21:20-28路加福音 21:20-2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20-24節是預言耶路撒冷被毀之前的預兆。【你們看見耶路撒冷被兵圍困】(20節),指主後70年逾越節的前三天,羅馬提多將軍開始圍困耶路撒冷。根據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的記載,由於當時從世界各地來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人很多,所以大約有110萬猶太平民喪生,【倒在刀下】(24節);9萬7千人被賣為奴隸【被擄到各國去】(24節);城牆和聖殿被拆毀,成為【荒場】(20節)。通常在打仗的時候,住在城外的百姓會躲進有城牆保護的城裡。但主耶穌要門徒盡可能遠離耶路撒冷,【在猶太的應當逃到山上;在城裡的應當出來;在鄉下的不要進城】(21節)。因為耶路撒冷被圍困,預示著【它成荒場的日子近了】(20節)。【因為這是報應的日子】(22節)指耶路撒冷城被毀滅的原因,乃是對它拒絕彌賽亞的【報應】(22節)。【使經上所寫的都得應驗】(22節)指先知但以理早已預言 (但九26)。【懷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禍了】(23節)指她們行動不便,當【大災難】(23節)來臨時,逃起來很辛苦。主後132-136年,猶太人再次爆發巴爾科赫巴起義(Bar Kokhba revolt)在被羅馬鎮壓之後,羅馬皇帝哈德良廢除猶太行省,將耶路撒冷城夷為平地,【連一塊石頭也不留在石頭上】(19:44);並在原址另建羅馬城市愛利亞加比多連(Aelia Capitolina ),在聖殿山另造羅馬神廟。在此四百多年裡,羅馬帝國禁止猶太人平時進入耶路撒冷,只能在每年埃波月九日到哭牆哀悼。【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踐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滿了】(24節)這段時期將持續到基督再來為止。25-28節是預言【門徒要得贖】與10-19節【門徒將被逼迫】前後呼應。雖然門徒必將遭受逼迫,但逼迫也意味著他們【得贖的日子近了】(28節)。(25-26節)主耶穌的話是引用賽13:10和34:4,前者是形容神對巴比倫的審判,後者是形容神對以東的審判。因此,25-26節也不一定會依照字面應驗為自然界的災難。【人子】(27節)就是主耶穌,祂是先知但以理所預言的彌賽亞(但7:13)。當祂再來的時候,將特別顯出【能力】(27節)和【大榮耀】(27節)【那時這不法的人必顯露出來。主耶穌要用口中的氣滅絕他,用降臨的榮耀光廢掉他】(帖後2:8)。主耶穌再來時是【駕雲降臨】(27節)不是在地上出現;祂不是需要用雲來做交通工具,而是要用【駕著天雲】(但7:13)應驗先知預言中的彌賽亞身分。當基督再來之前,世上將有【大災難】(23節,【人想起那將要臨到世界的事,就都嚇得魂不附體】(26節)。但門徒卻【當挺身昂首】(28節)歡喜快樂,因為災難和逼迫意味著我們【得贖的日子近了】【我們的身體得贖】(羅8:23)的時候到了。 思想: 在面對看似不明的困苦,我們若從留意預兆轉而注意主自己,預兆才能成為我們的安慰, 才能扶持我們專心等候【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腓三20)與祂一同進入榮耀。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的同在,更在我們生命中的同伴,儘管面對看不通的困境,主你仍然掌權,更仍與我們同在,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每早都注意主你自己。阿們!

路加福音 22:14-30路加福音 22:14-3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坐席】(14節)原文是【斜倚】這是猶太人在逾越節筵席上的標準坐姿,表示從埃及被釋放,得自由。 (15節)明確地把祂的【受害】和【逾越節】連結到了一起。 (16節)指主耶穌下一次與門徒坐席的時候,將是在神國顯現的時候(30節)。【耶穌接過杯來】(17節)是逾越節筵席的第一杯酒。猶太人在逾越節的筵席上要喝四杯酒:第一杯是【成聖之杯】(Cup of Sanctification)喝完以後要洗手,掰開三塊無酵餅中間的那塊餅(Yachatz)。第二杯是【釋放之杯】(Cup of Deliverance)喝完後要吃苦菜,羊肉。第三杯是【救恩之杯】(Cup of Redemption)喝完以後要唱詩篇哈利路篇(詩115至118篇)。第四杯是【讚美之杯】(Cup of Hallel)喝完後就結束了逾越節筵席。逾越節的筵席在唱完【哈利路篇】(太二十六30)之後,還要喝第四杯【讚美之杯】(Cup of Hallel)。但主耶穌並沒有和門徒們一起喝第四杯,而是說【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18節)。主耶穌的第四杯不是【葡萄汁】而是十字架的痛苦(42節)。主耶穌【拿起餅來】(19節)是第一杯酒之後藏起來的半塊無酵餅(Afikomen)。【擘開】(19節)的目的是為了讓全家分享一塊餅,象徵主耶穌的身體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而捨(19節)。在逾越節的筵席上設立了擘餅聚會,【為的是記念我】(19節)。【記念】原文就是【想起】在新約裡,神不再【記念】(來8:12)我們的罪,而是讓我們【記念】主。【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20節),很可能是逾越節筵席的第三杯酒【救恩之杯】(Cup of Redemption)。主耶穌自己很可能並沒有喝這第三杯,而是用這杯酒代表【立約的血】(太26:28)。【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20節),這句話只有在《路加福音》裡有記載:【血】是立約的方法。【杯】代表【所立的新約】,也就是先知耶利米所預言的【新約】(耶31:31-34)。【那賣我之人的手與我一同在桌子上】(21節)引自詩41:9【連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過我飯的,也用腳踢我】。【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22節)雖然聖經預言了賣主的事情,但卻不能將此作為為賣主的人開脫罪責的理由。【他們就彼此對問,是哪一個要做這事】(23節)事實上,並非只有一個人會賣主。當主耶穌設立擘餅儀式,又宣告有人要出賣祂的時候,門徒的反應卻是爭論【他們中間哪一個可算為大】(24節)。【恩主】(25節)是當時中東的外邦人喜歡使用的頭銜。【但你們不可這樣】(26節)指屬天的權柄和屬地的權柄完全不同。一方面【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事人的】(26節)人若走十字架之路,甘心降卑自己.服事別人,身上自然就會流露出屬天的權柄。【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27節),顯示主耶穌作神國之王的方式就是【服事人】。神的國度裡,所有【為大的】(27節)都是為著服事,照顧,成全,牧養別人。在神的國度裡,越是【為大的】,就越沒有自由;人越放下自己,甘心服事,就越顯出【為大】。(28節)【我在磨練之中】指主耶穌從受魔鬼試探開始所走的十字架之路。(29節)【我將國賜給你們】指著在國度裡與基督【一同作王】的權柄。【正如我父賜給我一樣】(29節)表示主耶穌因著降卑順服,從父的手中得國;同樣,門徒也要謙卑順服。在主耶穌的國度裡,十二使徒將得到兩種特權,這兩種特權卻被猶大用來交換了三十塊錢:【坐在我的席上吃喝】(30節)代表與主彼此相交。【坐在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支派】(30節),代表從主得著權柄。【審判】代表治理的權柄(詩122:5)。 思想: 在主耶穌就要上十字架之前,門徒們竟然一心只想爭名奪利;但主仍用寬容和忍耐教導他們,並且應許把國賜給他們。不但當日的使徒不配這樣的恩典,今天又有哪個人配得呢?然而,我們同樣有否知道【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林前15:10)。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愛我們更為我們死,這個死不是一個紀念,而是一個記念,因你成就了救恩更是活著愛我們的主,願主你的愛激勵我們,使我們更因你而活。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