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15:1-10

路加福音 15:1-1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本章的主題是【失而復得的比喻】(15:1-32)【眾稅吏和罪人】(1節)稅吏指幫助羅馬侵略者收稅的人,罪人指不能遵守律法的人,他們都被法利賽人和百姓所鄙視,但仍【都挨近耶穌,要聽祂講道】(1節)。在自以為敬虔的【法利賽人和文士】(2節)看來【眾稅吏和罪人】在神面前毫無價值,對他們不需要同情和體卹,所以無法忍受主耶穌竟然【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2節)。本章的三個故事,都是講給【法利賽人和文士】聽的。【比喻】(3節)原文是單數,顯示本章的三個故事,其實是同一個比喻的三個面向。這個比喻的重點,並不是人該怎樣悔改,也不是福音的全部,而是表達神對罪人【死而復活,失而又得】(24,32節)的喜樂,好讓法利賽人明白神看重罪人悔改的心意:第一個是【牧人的故事】(4-7節)。在這個故事裡,【失去的羊】(6節)代表失喪的罪人,這隻羊知道自己已經迷路了,也知道周圍的環境非常危險,但卻不知道怎麼回去。而尋找迷羊的牧人,正是舊約中彌賽亞的形象(耶31:10-11)。他不但付出代價去尋找【失去的羊】也因為找到了而【歡歡喜喜】(5節)。古代的牧羊人通常結伴放羊(歌1:7)牧人【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4節)應該是請同伴把羊群領回家(5節)所以不必擔心。這個故事的重點,並不是說牧人不重視另外【九十九隻】羊,而是說那隻【失去的羊】更需要憐憫。牧人找到了迷羊,他的朋友就一同歡喜(6節)。同樣,當神得回祂所失去的,祂的朋友也應當一同快樂;而那些指責主耶穌與罪人來往的法利賽人,並不是神的真朋友。【不用悔改的義人】(7節)是諷刺那些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和文士】。神會為罪人的悔改歡喜,卻不會為看不見自己有罪的【義人】歡喜;這個故事中的失羊完全是被動的,並沒有【藉著悔改允許自己被找到】。但這並不是說罪人不必悔改,因為本章的比喻所表達的不是悔改的本質,而是罪人的悔改在神眼中的價值。第二個是【婦人的故事】(8-10節)在這個故事裡,失去的錢代表失喪的罪人。這塊錢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失落】(8節)也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價值,一切都在乎主人的心意。【十塊錢】(8節)原文是【十個德拉克馬】是這位婦人的全部財產。德拉克馬(Drachma)是希臘銀幣,相當於羅馬銀幣得拿利烏(Denarius)【一塊錢】(8節)大約是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資(太20:2)。古時猶太人的房子通常沒有窗戶、或窗戶極小,地面由粗糙的石頭鋪成,石頭之間的縫隙很多,所以必須【點上燈,打掃屋子,細細地找】(8節)。對這位婦人來說,每一塊錢都有重要的意義;對神來說,每個罪人都有祂的形象。雖然許多罪人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失落】也不知道自己有甚麼價值,但神卻不會輕看任何罪人(太5:45)。凡是祂所揀選的,祂都要【細細地找】(8節)直到找到為止。這個故事中的失錢完全是被動的,並沒有【藉著悔改允許自己被找到】。但這並不是說罪人不必悔改,因為本章的比喻所表達的不是悔改的本質,而是罪人的悔改在神眼中的價值。 思想:稅吏和罪人所以能蒙恩得救,因為他們是為了要【聽】神的道而去挨近耶穌。耶穌要我們明白即使世界上只有百分之一的罪人,基督也會付出十字架的代價。凡是祂所揀選的,祂都要【細細地找】直到找到為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要我們明白你是如何愛我們,甚至願意尋求拯救為我們付上生命,求主使我們明白你對我們的愛,更願意明白主你看重我們每個的價值。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8:40-56路加福音 8:40-5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40節)表示他們已經等了很久,因為睚魯的獨生女【快要死了】(42節)。【管會堂的】(41節)是在猶太會堂裡主持崇拜秩序的人,在猶太社會中有相當高的地位。【睚魯Ἰάϊρο】(41節)意思是【被神光照的人】。管會堂的睚魯不顧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眾人面前俯伏拜主,表明他的迫切和信心。【血漏】(43節)的實質就是漏掉生命,因為肉身的生命是在血裡(利17:11)血漏的女人【在醫生手裡花盡了她一切養生的】(43節)裡外都枯乾了。這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43節)睚魯的女兒【約十二歲】(42節),可見這女孩誕生之日,正是那女人開始患血漏之時。這兩個人就像是一個人的兩面,從出生開始,表面上是在不斷成長,實際上是在不停地漏掉生命,直到走向最終死亡。依照律法,【血漏】是不潔淨的,接觸血漏病人的也會不潔淨(利15:25-27)。因此,這位女人不想讓人知道,只想偷偷地摸主耶穌的【衣裳縹子】(44節)。她的動機是出於信心,做法卻是根據迷信。主耶穌並非不知道誰摸了祂,但卻故意問【摸我的是誰】(45節)。因為主耶穌要鼓勵這位女人站出來,一面公開見證她的信心,一面也挑戰那些【擁擠擠緊靠著】(45節)祂的眾人:自己已經被不潔淨的女人摸過了,他們還敢跟隨嗎?睚魯還敢打開家門嗎?主耶穌正等著睚魯和眾人用信心【摸】祂,從祂那裡支取能力。主耶穌特地澄清:【女兒,你的信救了你】(48節)表明是她【信】、不是【摸祂的衣服】(44節)救了她。這也是四福音中唯一被主耶穌稱為【女兒】(48)的女人(太9:22;可5:34)顯示她已經獲得了新的生命。主耶穌回過頭去尋找血漏的婦人,心急如焚的睚魯一句話也沒有說。現在,血漏的女人痊癒了,睚魯卻聽到了女兒的噩耗(49節)。但是,就在祂的盼望瓦解,信心崩潰之前,主的話語卻首先臨到了:【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兒就必得救】(50節)。在人看來已經絕望,已經沒有可能的時候,主耶穌卻說:【不要怕,只要信】。這【信】不是自信,也不是心想事成,而是單單【信】眼前的這位主。那位血漏的婦人已經在眾人面前展示了甚麼叫【信】(48節),在信心上成了猶太會堂領袖的榜樣。而主耶穌被不潔淨的女人摸過以後,睚魯仍然向祂打開了家門(51節),表明他已經學到了信心的功課。血漏的婦人不願意讓人知道自己的隱私,主耶穌卻堅持要她公佈於眾(47節);死裡復活是更大的神蹟,但主耶穌卻【不准別人同祂進去】( 51節)。因為主耶穌並不需要向那些【嗤笑】(53節)祂的眾人證明自己,只需要讓被揀選的門徒認識神國的權柄。這是主耶穌第一次把【彼得,約翰,雅各】(51節)單獨挑選出來,見證祂的復活大能。可能因為這三位門徒將要承受更大的託付。54節的【女兒】原文是【孩子】與48節的【女兒】不同。【耶穌吩咐給她東西吃】(55節)是要證明她的生命力已經完全恢復了。卻囑咐猶太人【不要把所做的事告訴人】(56節)。因為許多猶太人把彌賽亞想像成政治和軍事的領袖無法理解一個需要上十字架的基督。 思想: 雖然這些人沒有一個在信心上是完全的,但主耶穌的回應既不是根據人的需要,也不是基於人的信心;相反,祂做或不做,說或不說,都是單單根據父神的旨意。因此,有時人帶著需要來尋求主,主耶穌反而離開;有時人根本不覺得需要,主耶穌卻主動給他們解決難處(29節)。好讓我們憑信心信靠主,跟隨主! 祈禱:親愛主,祢是我們唯一信靠的對象,感謝祢藉著環境,難處讓我們更明白祢的大能,更明白祢的同在憐憫。阿們!

路加福音 6:12-26路加福音 6:12-2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2-16節是【神的揀選】。主耶穌經過【整夜禱告神】(12節)挑選了十二位使徒,作為建立神國百姓的基礎。這從一開始就表明,進入神國並不是人的決定或選擇,而是神主動的揀選。【門徒】(13節)的意思是【學徒,跟隨者】;【使徒】(13)的意思是【使者,被差遣者】。【彼得∏έτρος】(14)是亞蘭文名字;【磯法】的希臘文,意思是【石頭】他是十二門徒的領袖;【安得烈Ἀνδρέας】(14節)是希臘文名字,意思是【有男子氣概的】。【雅各Ἰάκωβος】(14節)是希伯來文名字【雅各יַעֲקֹב】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抓住腳跟,取代者】。【約翰Ἰωάννης】(14節)是希伯來文名字【約哈難יוֹחָנָן】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耶和華已施恩】。(16節)【賣主的加略人猶大】原文是【後來成為出賣者的加略人猶大】此時他還是真心跟隨耶穌的。他們的共通點都是普通的小人物,沒有一個是有權利,有錢,有名或有學問的人。17-19節是【神國的百姓】也就是第二次出埃及的以色列十二個支派。主耶穌【站在一塊平地上】(17節)可能是站在加利利海邊山坡上的一塊平地上。在這些聽眾中,有門徒,也有【許多百姓】;有想【聽祂講道】人,也有【指望醫治他們的病】的人;有來自南方【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也有人來自【推羅,西頓的海邊】的外邦人。這樣一幫動機複雜,參差不齊的烏合之眾,路加卻把他們都稱為【百姓】;正像當年第一次出埃及的那幫奴隸,。因為主耶穌【站在一塊平地上】(17節)所以20-49節也被稱為【平地寶訓】以區別於《馬太福音》五至七章的【登山寶訓】。(20節)【耶穌舉目看著門徒說】顯示主耶穌的教訓是以門徒為對象。【有福了】(20,21,22節)意思是【快樂的,被祝福的】。20-26節是【神國價值】: (20-23)四福和(24-26)四禍。原文結構勻稱簡潔,容易記憶背誦,從正反兩面宣告了【神的國】(20節)臨到地上時的光景,完全顛倒了世界的標準,給這個世界的價值觀敲響了喪鐘:【貧窮的人有福了】(20節)包括那些知道自己物質貧窮和【靈裡貧窮】的人。當一個人看見自己的所有在永恆裡毫無價值的時候,他就【有福了】。【飢餓的人有福了】(21節)包括那些【飢渴慕義】的人。當一個人看見自己的所能無法使自己的靈裡滿足的時候,他就【有福了】。【哀哭的人有福了】(21節)包括那些身心靈遭遇難處.以及因認識自己的本相而痛苦的人。當一個人看見自己的所是在神面前全然敗壞的時候,他就【有福了】。為主被世界逼迫的人有福了(22-23節),指跟隨主的門徒。(24節)【有禍了】意思是【哀哉,慘了】表示悲嘆與同情。(24節)包括那些不知道自己【靈裡貧窮】的人。他們欣賞自己的所有,自以為物質充足,精神豐富,所以不需要進入神國。【飽足的人有禍了】(25節)指那些不再【飢渴慕義】的人。他們欣賞自己的所能,自以為可以靠著努力得到【飽足】,靠著行為成為義人,所以不需要救贖。【喜笑的人有禍了】(25節)指那些身心靈不覺得痛苦的人。他們欣賞自己的所是,人生自得其樂,所以不覺得自己需要【安慰】。被世界歡迎的人有禍了(25節)指那些拒絕基督,討好世界的人。因為【人都說你們好的時候】(26節),表示他們致力於【討人喜歡的喜歡】(加2:10)但【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約壹2:15)。 思想: 當我們接受主的呼召的時候,無論最大的分歧,最深的矛盾,也能在基督的大愛和生命的大光中消失於無形,無論是政治觀點,貧富差距,還是文化修養,種族矛盾,主耶穌都要讓認識何為【福】與【禍】。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揀選,感謝祢的呼召,祢不是看我們的背景,我們的身份,更不是我們的才幹,而是主祢的恩賜與選召。祢更要讓我生命進入真正的【福】與【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