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15:11-32

路加福音 15:11-32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第三個是【父親的故事】(11-32節)。在這個故事裡,父親代表父神;小兒子代表罪人,他放棄了兒子的地位,是離家出走的浪子;大兒子代表法利賽人和文士,他輕看了兒子的地位,是迷失在家裡的浪子。依照猶太人的規矩,長子可得兩份家業(申21:17)小兒子【應得的家業】(12節)是三分之一,父親可以在生前提前作出安排;但是,向父親要求提前分家業,等於是盼望父親早死,是忤逆的行為。12-14節正是人類墮落的四部曲:第一步是向神要求獨立,要把【應得的家業】掌握在自己手中(12節)。第二步是遠離神因為【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即使人還在父神家中,心早已【往遠方去了】(13節)。第三步人遠離神的結果,就是自以為是,【任意放蕩,浪費資財】(13節)。第四步人若只要恩典,卻不要供應恩典的神,無論領受了多少恩典,都是有限的,結果必然會【耗盡了一切所有的】(14節)。【放豬】(15)代表最低賤的工作,通常猶太人不養豬,這個養豬的是個外邦人。小兒子一旦【醒悟過來】就知道自己最大的愚昧不是【浪費資財】(13節)而是離開了豐富的父親(17節)所以回家才是唯一的出路。他承認自己得罪了神,得罪了父親(18節)也承認自己不配作兒子,只求父親把他當作僱工 (19節)。一個人只要誠實地承認自己走投無路,清醒地知道世界冷酷無情,就能【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20節)成為回家的開始。(20節)【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父親的眼,心,腳,手和口全部都動了,這個畫面奇妙地描繪出了父神的喜樂。但是,浪子還沒說出【把我當作一個僱工吧】(19,21節)【卻】(22節)被父親的恩典打斷了。父親毫無保留地恢復了小兒子的地位:【上好的袍子】(22節)代表兒子的榮耀;【環】(22節)代表兒子的權柄;【鞋】(22節)代表兒子的自由,因為當時只有奴隸才赤腳走路。但父親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喜樂:【那肥牛犢】(23節)是專門養在圈中,為重大喜慶的筵席預備的。父親毫不計較小兒子的失敗:他最關心的,是【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24節)。第三個故事還沒結束,還有一段尾聲。因為這個父親失落的不是一個兒子,而是兩個兒子。在人看來,就算父親不追究小兒子的忤逆,他也沒有任何功勞苦勞值得慶賀回歸,難道是要鼓勵人離家出走嗎?父親單單【因為得他無災無病的回來】(27節)就【把肥牛犢宰了】(27節)這實在太不公平了。那些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和文士,也同樣不願看到被自己鄙視的稅吏和罪人竟然與自己殊途同歸,一同有分於神國;所以他們也像大兒子一樣覺得太不公平,所以【生氣,不肯進去】(28節)。大兒子將壓抑多年的苦毒全都倒出來了。小兒子一開口就是【父親】(21節)大兒子卻隻字不提【父親】原文一共用了4個【你】(29-30節),顯示他心中的不滿已經到了極點:他認為自己是個模範兒子【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29節)。他抱怨父親的獎賞不公平【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29節)。他不把小兒子當作兄弟【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30節)。雖然他貌似憤世嫉俗,但其實是罔顧父親的心意(24節)。一個認為只有自己配作兒子的人,竟然完全不懂父親的心思,可見他與父親的【同在】(31節)是心不在焉的。父親對大兒子的回答,同樣充滿了恩典:父親提醒大兒子【兒啊!你常和我同在】(31節)。兒子對父親真正的愛,不是表面的【服事】而是生命的【同在】。父親提醒大兒子【我一切所有的都是祢的】(31節)。根據猶太口傳律法,一個人如果寫了遺囑,把產業留給兒子,在父親去世之前,田地的出產仍然歸父親。父親提醒大兒子:小兒子不是外人,而是【你這個兄弟】(32節)。他們都是父親的兒子,父親也都愛他們。 思想:這個故事並沒有結局,主耶穌故意不提大兒子有沒有與父親一起【歡喜快樂】而是留給聽眾思考和選擇:你是像大兒子,還是像小兒子?我們願意每日都返到天父的懷抱呢? 祈禱:親愛天父,感謝你讓我們知道你的愛,更要讓我們進入你的豐盛,感謝天父你每日的等待,你期待我們每日能返到你的懷抱,天父我們愛你!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18:31-43路加福音 18:31-43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8:31-34的主題是【耶穌宣告去耶路撒冷】【先知所寫的一切事都要成就在人子身上】(31節),也就是十字架的【凌辱】(32節)。這是主耶穌在上耶路撒冷的路上,第三次嚴肅地向門徒宣告十字架的道路。《路加福音》又另外四次記錄了主耶穌暗示自己的死(5:35;12:50;13:32-33;17:25)。【外邦人】(32節)指羅馬人。門徒都以為主耶穌這次上耶路撒冷,是按照先知所預言的(亞9:9)馬上要建立彌賽亞國(徒1:6)在那裡作王。但主耶穌卻說祂的使命是受死,與門徒的想法完全不同。他們和當時的猶太人一樣,只願意相信得勝的彌賽亞,卻不肯相信受苦的基督。【這些事門徒一樣也不懂得】(34節)。【他們不曉得所說的是甚麼】(34節),可能是以為:也許主耶穌不是按照字面的意義去受死,而是屬靈的比喻,正如祂說過: 也許主耶穌會照字面的意義去受難,但會在最後的關頭大顯神威、消滅一切仇敵,突然實現大反轉。18:35-43的主題是【重見光明的猶太人歸榮耀與神】耶利哥靠近耶路撒冷,尤其是在節期,許多上耶路撒冷守節的人都會經過這裡。34節剛剛描述門徒是屬靈的瞎子,35節就讓門徒看到【有一個瞎子坐在路旁討飯】(35節)。【聽見許多人經過】(36節),指當時【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十四24),要跟隨耶穌前往耶路撒冷守逾越節。路人稱祂為【拿撒勒人耶穌】(37節),但人群中卻有個討飯的瞎子呼喊:【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38節)!【大衛的子孫】是猶太人對彌賽亞基督的特殊稱呼。這個瞎子的呼求,其實是他的信心告白(42節),因為他相信主耶穌就是那位能讓瞎子看見的彌賽亞(賽42:7)。此時已接近耶路撒冷,主耶穌在群眾的簇擁下前行,眼看國度即將成就,眾人激情滿懷。但這個瞎子卻不合時宜地請求醫治,不顧神國大業、只顧自己的需要,未免太不分輕重緩急了。所以【在前頭走的人就責備他】(39節)、不准他出聲。這個瞎子第一次的【呼叫】(38節),原文的意思是大聲喊叫。第二次的【喊叫】(39節),原文的意思是【尖叫、嘶喊】,指不可抑制的情緒爆發。雖然眾人想趕走他,但他決不放棄,因為他知道自己迫切的需要,所以就用尖叫來引起注意,確保自己的喊聲能到達主耶穌的耳邊。此時,門徒們的心眼也都是瞎的,但他們卻不像這位瞎子,既不知道自己屬靈的需要,也沒有求主醫治的決心。雖然祂已經接近耶路撒冷和十字架,即將面臨極大的苦難,但中途卻【站住,吩咐把他領過來】(40節),並且問了一個偉大的問題:【你要我為你做甚麼】( 41節)?這個問題不是在問這個耶利哥的乞丐,而是在問世上每一個屬靈的瞎子;這個神蹟不是為了醫治這個瞎子的眼睛,而是為了打開每一個人的心眼:這個瞎子的回答是:【主啊,我要能看見】(41節)。因為他知道自己最大的需要,所以甚麼也不求,單單要【能看見】。主耶穌立刻回答:【你可以看見!你的信救了你了】(42節),因為祂巴不得門徒能看見。只有真實的信心才能帶來真實的【看見】而真實的【看見】必然產生真實的【跟隨】(43節)。這個瞎子本來就一無所有,所以能毫不猶豫地【跟隨耶穌】(43節)。結果得了雙重醫治,歡歡喜喜地【跟隨耶穌,一路歸榮耀與神】(43節)。 思想:醫治耶利哥的瞎子,是《路加福音》記載的主耶穌最後一個神蹟,這正是提醒我們:主耶穌樂意賜給我們屬靈生命的必需,也在等候我們看見自己的所需。今天,我們所需要的也不是【該做什麼事】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在醫治的大能,更滿有憐憫的心,主你要藉著生命的經歷,使我們經歷的不只是神蹟,而是主你的同在,你賜予的平安。願我們一生樂意跟隨你,愛你!阿們!

路加福音 23:26-43路加福音 23:26-43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十字架本來應該由囚犯本人背負,但主耶穌經過了鞭打(可十五15),此刻已經體力不支,所以在半道上背不動了。【古利奈人西門】(26節)他可能大老遠地來到耶路撒冷守逾越節,為的是實現平生的夙願,卻被羅馬士兵抓住,強迫去背負一個死刑犯的十字架。這件非常恥辱的飛來橫禍,最後卻使他得著了一位救主。西門全家可能都因他被勉強背著十字架【跟隨耶穌】(26節)而最終蒙恩得救(羅16:13)。【有許多百姓跟隨耶穌】(27節)顯示當時有許多猶太人同情耶穌或信從耶穌。主耶穌在前往受死的路上,所顧念的不是自己的遭遇,而是耶路撒冷的結局;所盼望的不是百姓的同情,而是百姓的悔改。所以耶穌對她們說:【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為我哭,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28節),因為耶路撒冷被毀的命運已經不能改變了,百姓若不悔改,也將要遭受可怕的災難。古時猶太婦女若是不能生育,會被認為是不幸。但到了耶路撒冷被毀的那一天,孩子們將要忍受極大的痛苦,所以不如沒有家庭來得好。所以說【不生育的,和未曾懷胎的,未曾乳養嬰孩的,有福了】(29節)。 (30節)這是引用何十8,指人們將因無法忍受持續不斷的痛苦,寧願死於傾刻之間以解脫(啟6:16)。 (31節)這句話是一句諺語【有汁水的樹】本來不該被燒,現在卻被燒了【枯乾的樹】原來就該被燒,結局就更糟。【(32節)兩個犯人】可能是兩個與巴拉巴一同作亂的強盜(太27:38)。【髑髏地】(33節)原文的意思是【頭蓋骨】因為這個小山丘的形狀像人的頭骨;希伯來文是【各各他】。【又釘了兩個犯人;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這就應驗了先知以賽亞的預言:【祂被列在罪犯之中】(賽53:12)。【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34節)這就應驗了先知以賽亞的預言:【祂卻擔當多人的罪,又為罪犯代求】(賽53:12)。因為主耶穌上十字架,就是為了這些釘死祂的人。十字架是罪人的刑罰,也是神赦免人的方法。【兵丁就拈鬮分祂的衣服】(34節)這就應驗了大衛的預言: (詩22:18)。因為照羅馬的慣例,被處死之人的隨身財物都歸給行刑者。【官府也嗤笑祂】(35節)這就應驗了大衛的預言: (詩22:7-8)。【祂若是基督,神所揀選的,可以救自己吧】(35節),這話顯示他們既不認識【基督】也不認識【神的兒子】。【兵丁也戲弄祂,上前拿醋送給祂喝】(36節)這就應驗了大衛的預言 (詩69:21)。【醋】就是發酸的酒,有麻醉作用,但主耶穌【嚐了,就不肯喝】(太27:34)因為祂要承擔世人之罪當受的刑罰,一直到死。十字架是【捨己】主耶穌上十字架是為了救別人,而不是【救自己】(37節)。【在耶穌以上有一個牌子】(38節)這個牌子是用希伯來,羅馬和希臘三種文字寫成的(約19:20),羅馬帝國境內所有的人都能看懂。彼拉多故意用這個牌子宣告耶穌的身分是【猶太人的王】,目的是報復那些催逼他的猶太領袖,但卻成了向世人公開的見證:主耶穌就是【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神國之王的登基儀式,竟然是在十字架上完成的!【謳笑】(39節)原文在本書中只出現過三次,另外兩處被譯為【辱罵】(22:65)【褻瀆】(12:10)這是一個雙關語。看守耶穌的人敢於百般【辱罵】神的兒子,同釘十字架的罪犯敢於【謳笑】基督。(39節)這是眾人第三次慫恿主耶穌【救自己】口氣與試探主的撒但一模一樣(4:3、9)。【那一個】(40節)罪犯可能起初也曾輕視耶穌(太27:44),後來卻被光照,認罪悔改了(40-42節)。(43節)【樂園】指義人的靈魂暫時安息的地方(林後12:1-4)他們將在那裡等待復活。【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43節)這句話顯示:這位罪犯之所以能得救,是因為主耶穌沒有【救自己】。因此,歸向耶穌,永遠不會遲。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即使是最沒有期待的人,也能找到這位救主。 思想:從歷史上看,是猶太人和羅馬人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從實際上說,也是你和我把基督釘在十字架上。因為主耶穌基督是為所有人的罪上十字架,使凡接受祂為救主的人,罪就能在十字架上得以了結。這樣,十字架不再是罪人的盡頭,而是成了赦免之恩的泉源。 祈禱:主耶穌,是我們的罪使主你受苦受死,更為我們懸掛在十字架上,你為我們受盡羞辱,受盡譏諷,但原本要受的正是我們一班的罪人,求主使我們到主你的十字架,使我們看到你的寬恕,看到你的愛。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