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19:1-10

路加福音 19:1-1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十九1-10的主題是【耶穌尋找失喪的人】;【撒該】(2節)是希伯來文名字【薩改】(拉2:9)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純淨】。撒該是【稅吏長】(2節)可能是替羅馬帝國在耶利哥收稅的稅務總承包商。稅吏是被猶太人憎惡的罪人,稅吏長更是百姓眼中的罪魁禍首。但在主耶穌的眼中,他卻能成為一個【純淨】的人。耶利哥是個富庶的城鎮,又扼守交通要道,稅源豐富,所以稅吏長撒該【是個財主】(2節)。但財富並沒有使撒該感到快樂,也不能讓他對前途有把握,反而讓他被人鄙視,不受歡迎,沒有人願意給他讓路【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見】( 3節)。以色列的【桑樹】(4節)高達20多米,但樹幹分叉的地方比較低,所以很容易爬上去。有錢有勢的撒該不顧體面,在眾人必經的大道旁【爬上桑樹】(4節),顯示他迫切地想【要看耶穌是怎樣的人】(3節)。主耶穌還沒和撒該談過話,就對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撒該看到素不相識的耶穌竟然能喊出他的名字,不由得驚呆了【就急忙下來,歡歡喜喜地接待耶穌】(6節)。結果,他不但在家裡接待耶穌為客,也在心裡接待耶穌為【主】(8節)。眾人私下議論:【祂竟到罪人家裡去住宿】(7節)顯示他們對主耶穌的這個決定很不以為然。撒該主動說:【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8節),表示他已經真心接受耶穌為主,不再被金錢捆綁,不再以自我為中心。所以,主耶穌並沒有挑戰他,讓他變賣一切所有的(18:22)。【我若訛詐了誰】(8節),指稅吏常常故意高估別人的收入,從中牟利。律法規定,虧負別人的錢財,只需要賠償原數另加五分之一(利6:5;民5:7)。撒該說:【我若拿詐了誰,就還他四倍】(8節),顯示他的認罪並沒有輕描淡寫、避重就輕,而是當眾承認,自己過去的行為其實就是偷竊。【今天救恩到了這家】(9節),這句話回答了之前門徒的問題:【這樣,誰能得救呢】(18:26)。【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9節)顯示撒該的信心,已經使他成為亞伯拉罕的真正子孫,得著了神白白的救恩。主耶穌在即將進入耶路撒冷之前(11節),在耶利哥宣告了自己的使命:【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10節);【失喪的人】(10節)原文又被譯為【滅亡】(13:3)【失去】(15:4)【失落】(15:8)。一件東西的失落,就是離開了該在的位置,流失到一個錯誤的地方;被找到以後,就應被放回原處。一個人的【失喪】就是離開了神;被【尋找,拯救】以後,就應當回到本來站的地位,恢復到神起初創造的榮耀旨意裡。 思想: 無論是耶利哥城外的瞎子(18:35)或耶利哥城裡的撒該(2節),都是承認自己敗壞的人。我們若能承認自己的敗壞和救贖的需要,就是蒙恩的開始,因為主耶穌將會主動靠近我們【尋找、拯救失喪的人】。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私愛,更感謝的尋找,拯救,是你的主動,更是你的憐憫,能讓我們的生命得愛與心靈的滿足。求主使我們每日都謙卑返到你的面前。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5:1-11路加福音 5:1-11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11節的主題是【耶穌揀選漁夫作門徒】呼召一般人跟隨祂。整體是交錯對稱的結構: (1節)【革尼撒勒湖】是【加利利海】。加利利海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位於海平面以下213公尺的裂谷中,是全世界海拔最低的淡水湖。另外三卷福音書的猶太作者都按猶太傳統把這個淡水湖稱為【海】,只有外邦人路加把它叫作【湖】。加利利海周圍群山環抱,來自黑門山的約旦河從北流入,向南流出,捕魚業非常發達。【眾人擁擠祂,要聽神的道】(1節)雖然他們的身體不需要醫治,但心靈卻需要。 (2節)顯示此時正是上午,漁夫們剛結束昨晚的工作不久。(3節)【西門】是使徒彼得,他是個漁夫,也是一位船主,船上有幾名僱工。他已經在約旦河附近見過主耶穌(約1:40-42)後來回到加利利繼續捕魚。【從船上教訓眾人】(3節)是可以避開人群的擁擠,也可以讓更多的人聽見。主耶穌不只是講道,也沒有忘記彼得的工作;祂不但用話語教導人,也把人帶到【水深之處】(4節)經歷祂,讓我們在自以為最有把握的專業領域,脫離自己的學問,經驗和眼見,從裡面真正認識祂是主。【夫子ἐπιστάτης】(5節)意思是【師父,有權柄的人】原文只在《路加福音》中出現7次(5:5;8:24×2,45;9:33,49;17:13)專門用來稱呼主耶穌。而本書中的另一個【夫子 διδάσκαλος】(3:12)意思是【教師】(2:46)也就是猶太人所說的【拉比】(太23:8)。加利利湖捕魚的最好時機是晚上,而熟悉這片水域的捕魚專家彼得【整夜勞力】(5節)卻在最適合捕魚的時候一無所獲,有甚麼理由聽從一個木匠的外行人建議呢?但彼得仍願意【遵從】(5節)耶穌的話下網,表示他已經感受到主耶穌話語裡的權柄。順服就是可能不一定同意,但卻願意放下自己,聽從權柄。【他們下了網】(6節)指拖網或圍網;順服的結果大大出乎了漁夫們的意料,他們【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6節)最後【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7節) 。本書原來一直稱使徒彼得為【西門】(3節)現在卻稱他為【西門.彼得】(8節)代表他生命已經改變了。這個神蹟發生在彼得的專業領域,所以他立刻認出這是一個神蹟。因此,彼得在下網之前稱主耶穌為【夫子】(5節)如今他卻稱祂為【主】(8節)。所以彼得的反應不是為恩典和成功而興奮,而是戰兢【俯伏在耶穌膝前】(8節)。 (9節)原文是【都驚訝所打的魚】。主耶穌安慰彼得:【不要怕】【你要得人了】(10節)這是主在恩典裡的呼召。彼得看見了自己的不配,所以他的反應是【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8節)。但主來是為了呼召不配的罪人從事真正有意義的工作;為神得著祂所要得著的人。因此,主耶穌要把不敢靠近自己的西門(8節)帶成最親密的門徒,把屢屢失敗的彼得(9:33)帶成教會的領袖,將人帶進神的國度裡。這些人【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11節)因為他們已經真實地經歷了主,認識了主。他們在職業生涯中所見過最大的成功,與那成功恩典的源頭相比,已經無關緊要了;所以他們撇下了屬地的所有,為要得著屬天的豐富。 思想:每一個蒙召跟隨主的人,都是自覺不配的人。神要讓我們看見自己的軟弱無助,不是要讓我們停留在【自己責備自己】的消極光景裡,而是要領我們進入積極的恩典之中,從今以後不再指著自己誇口,而是單單【指著主誇口】為主作工。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呼召,使我們能夠跟隨祢,更為祢作工;從前真沒有想到,或許只會為自我的生活拼搏,但主祢的出現要帶我們生命有真正的價值與意義。願我們一生都跟隨主祢。阿們!

路加福音 23:26-43路加福音 23:26-43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十字架本來應該由囚犯本人背負,但主耶穌經過了鞭打(可十五15),此刻已經體力不支,所以在半道上背不動了。【古利奈人西門】(26節)他可能大老遠地來到耶路撒冷守逾越節,為的是實現平生的夙願,卻被羅馬士兵抓住,強迫去背負一個死刑犯的十字架。這件非常恥辱的飛來橫禍,最後卻使他得著了一位救主。西門全家可能都因他被勉強背著十字架【跟隨耶穌】(26節)而最終蒙恩得救(羅16:13)。【有許多百姓跟隨耶穌】(27節)顯示當時有許多猶太人同情耶穌或信從耶穌。主耶穌在前往受死的路上,所顧念的不是自己的遭遇,而是耶路撒冷的結局;所盼望的不是百姓的同情,而是百姓的悔改。所以耶穌對她們說:【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為我哭,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28節),因為耶路撒冷被毀的命運已經不能改變了,百姓若不悔改,也將要遭受可怕的災難。古時猶太婦女若是不能生育,會被認為是不幸。但到了耶路撒冷被毀的那一天,孩子們將要忍受極大的痛苦,所以不如沒有家庭來得好。所以說【不生育的,和未曾懷胎的,未曾乳養嬰孩的,有福了】(29節)。 (30節)這是引用何十8,指人們將因無法忍受持續不斷的痛苦,寧願死於傾刻之間以解脫(啟6:16)。 (31節)這句話是一句諺語【有汁水的樹】本來不該被燒,現在卻被燒了【枯乾的樹】原來就該被燒,結局就更糟。【(32節)兩個犯人】可能是兩個與巴拉巴一同作亂的強盜(太27:38)。【髑髏地】(33節)原文的意思是【頭蓋骨】因為這個小山丘的形狀像人的頭骨;希伯來文是【各各他】。【又釘了兩個犯人;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這就應驗了先知以賽亞的預言:【祂被列在罪犯之中】(賽53:12)。【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34節)這就應驗了先知以賽亞的預言:【祂卻擔當多人的罪,又為罪犯代求】(賽53:12)。因為主耶穌上十字架,就是為了這些釘死祂的人。十字架是罪人的刑罰,也是神赦免人的方法。【兵丁就拈鬮分祂的衣服】(34節)這就應驗了大衛的預言: (詩22:18)。因為照羅馬的慣例,被處死之人的隨身財物都歸給行刑者。【官府也嗤笑祂】(35節)這就應驗了大衛的預言: (詩22:7-8)。【祂若是基督,神所揀選的,可以救自己吧】(35節),這話顯示他們既不認識【基督】也不認識【神的兒子】。【兵丁也戲弄祂,上前拿醋送給祂喝】(36節)這就應驗了大衛的預言 (詩69:21)。【醋】就是發酸的酒,有麻醉作用,但主耶穌【嚐了,就不肯喝】(太27:34)因為祂要承擔世人之罪當受的刑罰,一直到死。十字架是【捨己】主耶穌上十字架是為了救別人,而不是【救自己】(37節)。【在耶穌以上有一個牌子】(38節)這個牌子是用希伯來,羅馬和希臘三種文字寫成的(約19:20),羅馬帝國境內所有的人都能看懂。彼拉多故意用這個牌子宣告耶穌的身分是【猶太人的王】,目的是報復那些催逼他的猶太領袖,但卻成了向世人公開的見證:主耶穌就是【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神國之王的登基儀式,竟然是在十字架上完成的!【謳笑】(39節)原文在本書中只出現過三次,另外兩處被譯為【辱罵】(22:65)【褻瀆】(12:10)這是一個雙關語。看守耶穌的人敢於百般【辱罵】神的兒子,同釘十字架的罪犯敢於【謳笑】基督。(39節)這是眾人第三次慫恿主耶穌【救自己】口氣與試探主的撒但一模一樣(4:3、9)。【那一個】(40節)罪犯可能起初也曾輕視耶穌(太27:44),後來卻被光照,認罪悔改了(40-42節)。(43節)【樂園】指義人的靈魂暫時安息的地方(林後12:1-4)他們將在那裡等待復活。【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43節)這句話顯示:這位罪犯之所以能得救,是因為主耶穌沒有【救自己】。因此,歸向耶穌,永遠不會遲。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即使是最沒有期待的人,也能找到這位救主。 思想:從歷史上看,是猶太人和羅馬人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從實際上說,也是你和我把基督釘在十字架上。因為主耶穌基督是為所有人的罪上十字架,使凡接受祂為救主的人,罪就能在十字架上得以了結。這樣,十字架不再是罪人的盡頭,而是成了赦免之恩的泉源。 祈禱:主耶穌,是我們的罪使主你受苦受死,更為我們懸掛在十字架上,你為我們受盡羞辱,受盡譏諷,但原本要受的正是我們一班的罪人,求主使我們到主你的十字架,使我們看到你的寬恕,看到你的愛。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