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20:1-18

路加福音 20:1-1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二十1-44是【耶路撒冷拒絕耶穌】【祭司長和文士並長老】(1節)原文都是複數,他們是當時猶太公會(Great Sanhedrin)的主要成員,代表猶太人的領袖。(2節)【你仗甚麼權柄做這些事】這是質問主【仗甚麼權柄】潔淨聖殿。如果主耶穌說自己的權柄是來自神,他們就會控告祂篡奪;反之,他們也會控告祂擾亂秩序。這些猶太領袖認為自己的權柄是出於神,所以無視於主耶穌所行的彌賽亞神蹟和真理教導,前來挑戰祂的權柄。(3節)這是猶太拉比在論戰時常常使用的反問法。對於硬著心故意不認主的猶太領袖,主耶穌並不正面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藉用他們慣用的辯論方法來回敬他們。【約翰的洗禮是從天上來的?是從人間來的呢?】(4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施洗約翰的權柄來源,就是主耶穌的權柄來源,實際上是宣告:主的權柄【是從天上來的】!面對主耶穌的反問,猶太領袖們左右為難。一方面,因為施洗約翰譴責他們(太3:7)所以他們不肯承認約翰是先知(5節);另一面,因為百姓【信約翰是先知】(6節)所以他們害怕得罪百姓,不敢否認約翰是先知。【不信】和【怕人】是不敬畏者的兩大特徵;因為他們的權柄不是來自神,而是來自人,所以他們不願直面真理,也不敢直面自己,成了一個撒謊的人。祭司長、文士和長老【明知】答案,卻推說【不知道】(7節),這是說謊;主知道答案,卻【不告訴】(8節)他們,這是誠實。熟悉舊約的祭司長,文士和長老一聽到9-18節的這個比喻,馬上就會聯想到先知以賽亞的葡萄園之歌(賽5:1-7)。因此,他們都知道怎樣對號入座:園主比喻神自己【葡萄園】(9節)比喻神的產業以色列【園戶】(9節)比喻猶太領袖(19節)。主耶穌用這個比喻提醒猶太領袖,他們只是【園戶】並沒有真正的權柄。葡萄園是園主所栽;【租】(9節)給園戶的,主權仍歸園主。一方面,園戶並沒有出力開墾葡萄園,而是白白享用。另一方面,園主也沒有日夜監督租戶,而是【往外國去住了許久】(9節)給他們極大的經營自主權。但是,園戶最終都必須依照租約,向園主交納【當納的果子】(10節)。園戶認出來者是園主的愛子【是承受產業的】(14節)但卻起意要殺他;正如猶太領袖們明明知道主耶穌是神的愛子彌賽亞(3:22) ;但定意拒絕祂,商議謀害祂。園戶們不能在葡萄園內殺人,因為屍體會玷污他們的地,他們就很難賣出園中所出的果子了,所以就把園主的兒子【推出葡萄園外,殺了】(15節)。這正如主耶穌將被釘死在耶路撒冷城外(約19:17)。【他要來除滅這些園戶,將葡萄園轉給別人】(16節)並非比喻神要把產業轉給外邦人,而是託付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這是萬不可的】(16節)表示在場聽眾完全明白這個比喻的意思,自己的屬靈優越感受到動搖,所以嚇了一跳。希伯來文的【石頭אֶבֶן】(詩118:22)和【兒子בֵּן】(詩2:7)諧音。【匠人所棄的石頭】(17節)指被猶太領袖所棄絕的神兒子耶穌。【凡掉在那石頭上的,必要跌碎;那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18節)指對於拒絕主耶穌的猶太領袖,主耶穌將成為他們【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賽8:14-15)。 思想:人若存心說謊,拒絕天上的權柄,主就不再向他們說話,因為裝睡的人是喊不醒的。真正【屬神的子民】不但要與神立約,還要在神面前結出生命的果子,活出屬天生命的見證。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充滿權柄,充滿權能,但你更充滿憐憫與愛,願我們活在主你的恩典,更願意活在你的旨意中。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12:35-59路加福音 12:35-59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35-40節從關於財富的教導延伸開來,提醒門徒要【警醒】(37,39節)等候主。【腰裡要束上帶,燈也要點著】(35節)比喻預備隨時行動,迎接主人。這位主人竟然違反常規,與警醒的僕人轉換位置【叫他們坐席,自己束上帶,進前伺候他們】(37節)。【或二更天來,或三更天來】(38節)指深夜或凌晨。 39-40節的比喻,是解釋什麼是【警醒】。賊並不會讓家主知道他什麼時候來,所以家主【不容賊挖透房屋】(39節)的唯一方法,就是隨時【警醒】。【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40節),所以得救的信徒不能高枕無憂,而要天天警醒【預備】(40節)無論是生活為人,還是對待錢財的態度,都要像基督今天就來。對於一個警醒等候主的人,基督無論何時再來,在他都是一樣的。彼得想確定這比喻裡的僕人是誰(41節)但主耶穌卻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誰是那忠心有見識的管家】(42節)。誰都可以進入神的國,作主的僕人和管家。問題是【誰是那忠心有見識的管家】呢?【管家】也是一個【僕人】(43節)並沒有自己的財產,他所管理的一切都是主人的。同樣,我們從神所得的一切恩賜,金錢也不屬於自己,所以不應該【為自己積財】(21節),而要照著神的心意使用(33節),這才是【警醒】( 37節)【預備】(47節)迎接主的態度。【主人要派他來管理一切的】(44節)比喻得勝的信徒將在國度裡【與基督一同作王】(啟20:4)。【僕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卻不預備,又不順他的意思行】(47節),就是【不忠心的人】(46)【那僕人必多受責打】(47)。他之所以被【重重地處治】(46節)不是因為做了錯的事,而是因為不做對的事。【那不知道的,做了當受責打的事,必少受責打】(48節)但卻不是免受責打。因為無知本身就是罪,不知道主人心意的僕人是不合格的。神的恩賜總是【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48節)不要與別人比較,而是單單與主對自己的託付比較。主耶穌來不是為幫人解決爭議,恢復太平,那祂來到底是要做什麼呢?現在,主的回答讓眾人大吃一驚:【你們以為我來,是叫地上太平嗎?我告訴你們,不是,乃是叫人紛爭】(51節)!主耶穌來,不是要做社會義工,解決家庭矛盾,而是要【把火丟在地上】(49節)。(50節)指主耶穌還沒有上十字架,要等到主耶穌死而復活之後,十字架的火才能完全丟下來。53節引自先知彌迦的預言:【兒子藐視父親;女兒抗拒母親;媳婦抗拒婆婆;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彌七6)。主耶穌在地上傳福音,相當於【將火丟在地上】(49節),每個人都要面臨選擇,即使是一家人,也可能因著不同的選擇而起紛爭(52-53節)。因此,福音很可能會加劇家庭衝突,而不是解決衝突。這個世代本來就是一個衝突的世代,福音只是揭開了世界的真相。以色列的西邊是地中海,海上的雲彩會帶來水分,所以【西邊起了雲彩】(54節)很可能就會下雨。以色列的南邊是沙漠【南風】(55節)是從沙漠刮來的熱風,所以起了南風,天氣就會燥熱。【半文錢】(59節)是【小錢Lepton】(二十一2),是猶太面額最小的銅幣。比喻最小的罪債。【不知道分辨這時候】(56節)指不知道分辨這時代的兆頭。【假冒為善的人】(56節)可以分辨天氣的變化(54-55節),卻不肯承認彌賽亞的時代已經來臨。因為【假冒為善】會使人瞎眼,所以他們能觀察天空,卻看不見屬天的事;他們能觀測風向,卻看不見屬靈的事。【你們為何不自己審量什麼是合理的呢】(57節)主耶穌指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每個人都有分辨對錯的能力。因此,在審判的時候,無知並不能成為藉口。58-59節的比喻是解釋怎樣才能【自己審量什麼是合理的】。主耶穌用這個比喻來提醒眾人應小心【分辨這時候】:在生命的終極法庭裡,指控我們的對頭是神,作出判決的法官是神,施行懲罰的差役也是神。 思想: 耶穌認為法利賽人既能從今世天色的情況預測晴雨並做好準備,當然就也必曉得趁著永世審判未臨之前就作好一切化解善惡對錯矛盾對立的準備工夫?究竟我們會否常常因著在生活上出現自以【小事聰明】變成【大事愚昧】呢? 祈禱:親愛主,求你記念我們現今身處的生活,每日都可能活在很多的虛假中,求你教導我們,更賜下智慧懂得好何分辨,使我們好好警醒等候主你。阿們!

路加福音 22:14-30路加福音 22:14-3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坐席】(14節)原文是【斜倚】這是猶太人在逾越節筵席上的標準坐姿,表示從埃及被釋放,得自由。 (15節)明確地把祂的【受害】和【逾越節】連結到了一起。 (16節)指主耶穌下一次與門徒坐席的時候,將是在神國顯現的時候(30節)。【耶穌接過杯來】(17節)是逾越節筵席的第一杯酒。猶太人在逾越節的筵席上要喝四杯酒:第一杯是【成聖之杯】(Cup of Sanctification)喝完以後要洗手,掰開三塊無酵餅中間的那塊餅(Yachatz)。第二杯是【釋放之杯】(Cup of Deliverance)喝完後要吃苦菜,羊肉。第三杯是【救恩之杯】(Cup of Redemption)喝完以後要唱詩篇哈利路篇(詩115至118篇)。第四杯是【讚美之杯】(Cup of Hallel)喝完後就結束了逾越節筵席。逾越節的筵席在唱完【哈利路篇】(太二十六30)之後,還要喝第四杯【讚美之杯】(Cup of Hallel)。但主耶穌並沒有和門徒們一起喝第四杯,而是說【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18節)。主耶穌的第四杯不是【葡萄汁】而是十字架的痛苦(42節)。主耶穌【拿起餅來】(19節)是第一杯酒之後藏起來的半塊無酵餅(Afikomen)。【擘開】(19節)的目的是為了讓全家分享一塊餅,象徵主耶穌的身體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而捨(19節)。在逾越節的筵席上設立了擘餅聚會,【為的是記念我】(19節)。【記念】原文就是【想起】在新約裡,神不再【記念】(來8:12)我們的罪,而是讓我們【記念】主。【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20節),很可能是逾越節筵席的第三杯酒【救恩之杯】(Cup of Redemption)。主耶穌自己很可能並沒有喝這第三杯,而是用這杯酒代表【立約的血】(太26:28)。【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20節),這句話只有在《路加福音》裡有記載:【血】是立約的方法。【杯】代表【所立的新約】,也就是先知耶利米所預言的【新約】(耶31:31-34)。【那賣我之人的手與我一同在桌子上】(21節)引自詩41:9【連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過我飯的,也用腳踢我】。【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22節)雖然聖經預言了賣主的事情,但卻不能將此作為為賣主的人開脫罪責的理由。【他們就彼此對問,是哪一個要做這事】(23節)事實上,並非只有一個人會賣主。當主耶穌設立擘餅儀式,又宣告有人要出賣祂的時候,門徒的反應卻是爭論【他們中間哪一個可算為大】(24節)。【恩主】(25節)是當時中東的外邦人喜歡使用的頭銜。【但你們不可這樣】(26節)指屬天的權柄和屬地的權柄完全不同。一方面【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事人的】(26節)人若走十字架之路,甘心降卑自己.服事別人,身上自然就會流露出屬天的權柄。【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27節),顯示主耶穌作神國之王的方式就是【服事人】。神的國度裡,所有【為大的】(27節)都是為著服事,照顧,成全,牧養別人。在神的國度裡,越是【為大的】,就越沒有自由;人越放下自己,甘心服事,就越顯出【為大】。(28節)【我在磨練之中】指主耶穌從受魔鬼試探開始所走的十字架之路。(29節)【我將國賜給你們】指著在國度裡與基督【一同作王】的權柄。【正如我父賜給我一樣】(29節)表示主耶穌因著降卑順服,從父的手中得國;同樣,門徒也要謙卑順服。在主耶穌的國度裡,十二使徒將得到兩種特權,這兩種特權卻被猶大用來交換了三十塊錢:【坐在我的席上吃喝】(30節)代表與主彼此相交。【坐在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支派】(30節),代表從主得著權柄。【審判】代表治理的權柄(詩122:5)。 思想: 在主耶穌就要上十字架之前,門徒們竟然一心只想爭名奪利;但主仍用寬容和忍耐教導他們,並且應許把國賜給他們。不但當日的使徒不配這樣的恩典,今天又有哪個人配得呢?然而,我們同樣有否知道【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林前15:10)。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愛我們更為我們死,這個死不是一個紀念,而是一個記念,因你成就了救恩更是活著愛我們的主,願主你的愛激勵我們,使我們更因你而活。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