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21:20-28

路加福音 21:20-2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20-24節是預言耶路撒冷被毀之前的預兆。【你們看見耶路撒冷被兵圍困】(20節),指主後70年逾越節的前三天,羅馬提多將軍開始圍困耶路撒冷。根據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的記載,由於當時從世界各地來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人很多,所以大約有110萬猶太平民喪生,【倒在刀下】(24節);9萬7千人被賣為奴隸【被擄到各國去】(24節);城牆和聖殿被拆毀,成為【荒場】(20節)。通常在打仗的時候,住在城外的百姓會躲進有城牆保護的城裡。但主耶穌要門徒盡可能遠離耶路撒冷,【在猶太的應當逃到山上;在城裡的應當出來;在鄉下的不要進城】(21節)。因為耶路撒冷被圍困,預示著【它成荒場的日子近了】(20節)。【因為這是報應的日子】(22節)指耶路撒冷城被毀滅的原因,乃是對它拒絕彌賽亞的【報應】(22節)。【使經上所寫的都得應驗】(22節)指先知但以理早已預言 (但九26)。【懷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禍了】(23節)指她們行動不便,當【大災難】(23節)來臨時,逃起來很辛苦。主後132-136年,猶太人再次爆發巴爾科赫巴起義(Bar Kokhba revolt)在被羅馬鎮壓之後,羅馬皇帝哈德良廢除猶太行省,將耶路撒冷城夷為平地,【連一塊石頭也不留在石頭上】(19:44);並在原址另建羅馬城市愛利亞加比多連(Aelia Capitolina ),在聖殿山另造羅馬神廟。在此四百多年裡,羅馬帝國禁止猶太人平時進入耶路撒冷,只能在每年埃波月九日到哭牆哀悼。【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踐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滿了】(24節)這段時期將持續到基督再來為止。25-28節是預言【門徒要得贖】與10-19節【門徒將被逼迫】前後呼應。雖然門徒必將遭受逼迫,但逼迫也意味著他們【得贖的日子近了】(28節)。(25-26節)主耶穌的話是引用賽13:10和34:4,前者是形容神對巴比倫的審判,後者是形容神對以東的審判。因此,25-26節也不一定會依照字面應驗為自然界的災難。【人子】(27節)就是主耶穌,祂是先知但以理所預言的彌賽亞(但7:13)。當祂再來的時候,將特別顯出【能力】(27節)和【大榮耀】(27節)【那時這不法的人必顯露出來。主耶穌要用口中的氣滅絕他,用降臨的榮耀光廢掉他】(帖後2:8)。主耶穌再來時是【駕雲降臨】(27節)不是在地上出現;祂不是需要用雲來做交通工具,而是要用【駕著天雲】(但7:13)應驗先知預言中的彌賽亞身分。當基督再來之前,世上將有【大災難】(23節,【人想起那將要臨到世界的事,就都嚇得魂不附體】(26節)。但門徒卻【當挺身昂首】(28節)歡喜快樂,因為災難和逼迫意味著我們【得贖的日子近了】【我們的身體得贖】(羅8:23)的時候到了。 思想: 在面對看似不明的困苦,我們若從留意預兆轉而注意主自己,預兆才能成為我們的安慰, 才能扶持我們專心等候【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腓三20)與祂一同進入榮耀。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的同在,更在我們生命中的同伴,儘管面對看不通的困境,主你仍然掌權,更仍與我們同在,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每早都注意主你自己。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17:20-37路加福音 17:20-3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7:20-37的主題是【神國撇下許多的人】;法利賽人問【神的國幾時來到】(20節),是証諷耶穌。【神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20節)可譯為【神的國不是以能被觀察的方式來到】。因為【神的國】就是接受神權柄的地方,並不是法利賽人所認為的政治國度。因此【神的國】首先要進入人的心裡,不是只影響個別地區,所以不能說【看哪,在這裡;看哪,在那裡】(21節)。【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21節)也可譯為【神的國就在你們中間】。這是一句雙關語:當人心接受神國的權柄,讓神作王的時候【神的國】就進入我們心裡,改變我們的生命。神的國度首先要顯明在人的心裡,然後才會有形地顯現地上。此外,主耶穌在地上的服事,已經顯明了神國的權柄;主耶穌自己就是神國的具體顯現,體現了【神真在你們中間】(賽45:14)。當主耶穌和門徒在一起的時候【神的國】(21節)就在他們中間。但【日子將要】(22節)主耶穌即將離世升天,那時【神的國】就不會以這種形式在人中間了。 【巴不得看見人子的日子】(22節)指當主升天以後,門徒盼望基督再來的時候。當主耶穌升天之後,常有人聲稱基督已經再來【看哪,在那裡;看哪,在這裡】(23節)。這樣說話的不只是假先知,就是被假先知欺騙的人,所以信徒【不要出去,也不要跟隨他們】(23節)。自從主耶穌在地上傳道以來,神的國已經開啟了(21節),但是還沒有完成,最終將在【祂降臨的日子】(24節)完全臨到地上。基督再來的目的是為了施行審判,成就國度,所以絕不會在暗中降臨,讓人真假難辨,也不會只在某些地方,只向某些人顯現,而是【好像閃電從天這邊一閃直照到天那邊】(24節)公開地向全世界顯現,讓所有的人都清清楚楚地知道基督已經再來了。但是,在主耶穌榮耀再來之前【祂必須先受許多苦,又被這世代棄絕】(25節)。當基督再來的時候,大部分世人也沒有預備好等待祂,而是像挪亞和羅得的日子,照常吃喝嫁娶,買賣建造,生活就像每天一樣。但就在一個平常的日子裡,人子將在人們不知不覺中突然顯現(30節),施行審判。【人在房上,器具在屋裡,不要下來拿;人在田裡,不要回家】(31節)指顧不上回家帶走財產。古代猶太人的房子是平頂屋,屋外有階梯可以上屋頂(31節)。【你們要回想羅得的妻子】(32節)指天使帶領羅得全家逃出所多瑪時,羅得的妻子不聽天使的話,忍不住【回頭一看,就變成了一根鹽柱】(創19:26)。所以說【凡喪掉生命的,必救活生命】(33節)。當基督再來的時候,將是刑罰和分別的日子。 兩個人同樣在床上睡覺(34節),兩個女人在磨坊同樣在推磨(35節),兩個男人在田裡同樣在幹活(36節),主卻【要取一個,撇下一個】(34,35,36節)。但門徒們並沒有真正明白是什麼意思,所以說:【主啊,在哪裡有這事呢】(37節)?在他們的心中,神的國還是屬地的,局部的。所以主耶穌再次回答:【屍首在哪裡,鷹也必聚在那裡】(30節)。這是古代的諺語(伯39:30),比喻哪裡有需要對付的罪,基督就會在那裡顯現。 思想: 只有願意為主【喪掉生命】的人才能進入神國,不順服神國權柄的人將被撇下。進入神國的人既不能攜帶不信的家人,也不能攜帶不信的朋友,不肯悔改的人都要為自己【藐視祂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羅2:4)付出代價。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要我們明白進入神的國度,不只是你完全掌權的地方,更是主你要我們與你同在的地方,願主使我們打開內心,每日都讓你在我們心中掌權,願你的國降臨在我們我生活中。阿們!

路加福音 24:13-35路加福音 24:13-3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以馬忤斯】(13)意思是【溫泉】位於耶路撒冷的西面。【二十五里】(13節)需要走三個小時。(14節)【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指主耶穌的受難和復活。對於耶穌的死,他們十分確信;但對於耶穌的復活,他們卻非常迷茫。此時,十一門徒都還在耶路撒冷(33節),這兩位門徒卻獨自離開了,可見他們的情緒是何等低落沮喪,但主耶穌卻【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15節) 。【他們的眼睛迷糊了】(16節)原文是被動式,指他們的視力受到了外界的干擾,可能是因為暮色將近,可能是因為面向夕陽(29節)所以竟然【不認識祂】(16節)。這兩位門徒都很愛主,所以因為主的受死而【臉上帶著愁容】(17節)卻不能因為主的復活而歡欣喜樂。主耶穌明知故問:【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什麼事呢】(19節)?祂總是善於啟發靈裡【遲鈍】(25節)的人。這兩位門徒知道主耶穌【是先知】(19節)【說話行事都有大能】(19節)。他們也沒有把主耶穌被【釘十字架】(20節)歸咎於羅馬人,而是歸罪於【祭司長和我們的官府】(20節)。但他們對主的認識,最終停留在眼見的事實,始終拒絕相信祂的復活。【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祂】(21節)顯示這兩位門徒心目中的主耶穌,仍然是拯救以色列民脫離羅馬帝國的政治彌賽亞;他們所盼望的,是立刻【復興以色列國】的基督,而不是先受害,再進入榮耀的基督(26節)。【我們素來所盼望】原文是過去式,表示他們已經失去了盼望,覺得自己所信的成了泡影。【這事成就,現在已經三天了】(21節)這是用門徒自己的口說出他們的【遲鈍】,因為他們竟然不能因此想到主耶穌一再預言的【第三日復活】(9:22;18:33)。【我們的幾個人】(24節)指彼得和約翰(約20:3)。十字架沒有摧毀門徒對主的愛,但卻毀滅了他們的希望;甚至連婦女和門徒看見的空墳墓(22-24節),也不能恢復他們的信心,因為他們【沒有看見祂】(24節)。門徒所缺乏的不是【先知所說的一切話】(25節)而是信心;他們也不是不信,而是【信得太遲鈍】(25節)。【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祂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26節)意思是這兩位門徒對彌賽亞的理解,並不比其他猶太人更高明;過去,他們從聖經中看到了榮耀,卻看不見受害;現在,他們從十字架上看到了苦難,卻又看不見復活。 (27節)【摩西】指摩西五經,【眾先知】指先知書。【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27節),也就是舊約聖經中有關彌賽亞的預言。事實上,整本聖經都是圍繞著基督:雖然主耶穌親自把這些【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27節),但兩位門徒還是沒有完全甦醒,因為他們的信心仍然【遲鈍】。【他們所去的村子】(28)就是兩位門徒旅程的終點【以馬忤斯】(13)。主耶穌總是主動尋找人(15節),但人若不【強迫祂】(29節)主就會越過人【往前行】(28節)。但人若迫切地【強留祂】主何等樂意留下與我們【一同坐席】【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他們】(30節)這些都是猶太家庭開始用餐時的標準動作,本來是主人該做的事;但主耶穌卻反客為主,用這些動作打開了人的心眼。這兩位門徒並沒有參加最後的晚餐(22:14)但他們在跟隨主耶穌期間,必定已經見過許多這樣的場景,包括五餅二魚的神蹟。【他們的眼睛明亮了】(31節)是因為主開了他們的【心竅】(45節),也可能是看到了主手上的釘痕(39節),所以【這才認出祂來】(31節)。【忽然耶穌不見了】(31節)顯示主耶穌【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不受空間的限制(約20:19)。兩位門徒這才想起,祂【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32節)?人若還沒有看見復活的主,這亮光還是模糊的。人的心裡【火熱】還是不能認識主,只有認出了復活的主,才能真正明白真理。一個人若是遇見了復活的主,必然會【立時起身,回耶路撒冷去】(33節)從以馬忤斯回到耶路撒冷要走三個小時,當他們【遇見十一個使徒和他們的同人】(33節)時,已經快到半夜了。【已經現給西門看了】(34節)彼得和兩個門徒都經歷了復活的主;地上的友誼開始於共同的回憶,天上的情誼則是來自於對主的共同經歷。 思想:今天,我們要認識基督,既要聽主【講解聖經】又要求主使我們【眼睛明亮】。我們都難免【信得太遲鈍了】但只要我們的心是愛主的,復活的主會主動就近我們,親自幫助我們脫離信心的【遲鈍】。 祈禱:親愛主,你讓我們明白到,當我們走過灰心消沉的以馬忤斯之路,必能知道主你與我們一路同行;感謝縱使路上所經過的高低起伏,都將成為我們屬靈生命的造就。願我們一生都與主你同行同活。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