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21:5-19

路加福音 21:5-19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21:5-36是【耶路撒冷將被審判】; 【聖殿】(5節)指殿的整個範圍。大希律為了討好猶太人,拆除了第二聖殿(拉三8)原有的基石,把聖殿重建【用美石和供物妝飾】(5節),富麗堂皇,宏偉壯觀。門徒【所看見的這一切】(6節)直到主後64年才完工;但在六年之後,就在猶太戰爭中毀於一旦。地上聖殿的被毀,顯示拒絕基督的猶太教在國度的計畫中被撇下。【將來日子到了】(6節)是預言主後70年,耶路撒冷在第一次猶太-羅馬戰爭(First Jewish–Roman War,主後66-73年)期間被羅馬軍隊圍攻,聖殿和城牆被拆毀【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6節)。7-9節是【門徒當謹慎誘惑】。門徒們剛跟隨主耶穌榮耀地進入耶路撒冷(19:38)期待彌賽亞登上寶座,這時卻聽到主耶穌預言聖殿將要被毀(6節),心中不免充滿疑惑,所以問:【甚麼時候有這事呢?這事將要到的時候有什麼預兆呢?】(7節)主耶穌卻先警告他們:【你們要謹慎,不要受迷惑】(8節)。【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又說:『時候近了』】(8節)指主耶穌升天之後,世上將會出現許多假先知、假基督。【末期】(9節)原文是【結尾,結局】就是基督再來,神國降臨的時候。主耶穌升天之後,門徒將不斷【聽見打仗和擾亂的事】(9節)但卻【不要驚惶】(9節)也【不要跟隨他們】(8節),因為這些戰爭並不意味著末期【立時就到】(9節)。在國度的計畫裡【這些事必須先有】(9節);只有人類無休無止,無法調和的戰爭,才能讓世人放棄建立地上天國的努力,仰望基督的再來。聖殿被毀,同樣也不是【末期】的預兆。10-19節是預言【門徒將被逼迫】。在聖殿被毀和基督再來之前,門徒都將遭遇逼迫。【民要攻打民】(10節)指民族,部落之間的戰爭;【國要攻打國】(10節),指國家之間的戰爭。舊約聖經曾預言【我必激動埃及人攻擊埃及人,弟兄攻擊弟兄,鄰舍攻擊鄰舍,這城攻擊那城,這國攻擊那國】(賽十九2),因此,戰爭並非末期特有的現象。在聖殿被毀和基督再來之前,固然會有戰爭,地震,饑荒,瘟疫,異象(10-11節)【但這一切的事以先】(12節)門徒首先要受到逼迫,這些逼迫都是神所允許的。【人要下手拿住你們】(12節)指門徒將會遭受各種逼迫;【將你們交給會堂】(12)是被猶太宗教勢力迫害;【並且收在監裡】( 12節),是被政治勢力迫害;【又為我的名拉你們到君王諸侯面前】(12節)是被外邦君王迫害。 (13節)顯示這些逼迫不只是消極的災禍,更是門徒積極為主作【見證】的好機會。知道將有逼迫是一件事,懂得應對逼迫卻是另一件事。所以只需要【立定心意】(14節)忠心到底,【不要預先思念怎樣分訴】(14節)而是信靠主的帶領和管理(15節)。主必賜必要的【口才,智慧】(15節)是【一切敵人所敵不住,駁不倒的】( 15節)。【連你們的父母,弟兄,親族,朋友,也要把你們交官】(16節)指屬地的親情是不可靠的,當逼迫來臨的時候,連一家人也會因著信仰的衝突而彼此分裂。信徒都要為基督的名【被眾人恨惡】(17節)。在逼迫中,雖然信徒中【也有被他們害死的】(16節),受害的信徒必要復活,在神面前【連一根頭髮也必不損壞】(18節)。神必定能【保全靈魂】(19節)。在逼迫中,沒有人能靠自己【常存忍耐】(19節),唯有在逼迫中才能靠著基督【至死忠心】(啟二10)直到見主面對面。 思想: 主耶穌教導末世的預兆,並非為了滿足人的好奇心,而是要讓我們預備自己,警醒等候。我們更要首先不是要搞清【時候,預兆】的具體細節,而是不被【迷惑】不偏離主,更靠著基督【至死忠心】。 祈禱:主耶穌,感謝你的啟示,更感謝你的道,讓我們明白的不是將來如何,更是要我們經歷與主你一同面對將來,能夠在我們生命無論困苦,順境與你同行。求主使我們不被【迷惑】不偏離主,更靠著主你【至死忠心】。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9:28-50路加福音 9:28-5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28-36節的主題,是【耶穌顯明十字架的榮耀】。【耶穌帶著彼得,約翰,雅各,上山去禱告】(28節)正如摩西上西乃山也帶著亞倫,拿答和亞比戶三個同伴(出24:9)。在神國的榮耀裡【祂的面貌就改變了,衣服潔白放光】(29節),顯明了神兒子主耶穌本來的榮耀。【摩西】(30節)是律法的頒布者,代表律法;【以利亞】(30)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先知,代表先知。舊約聖經最主要的部分是律法書和先知書,所以猶太人用【律法和先知】(太5:17;徒13:15)來代表聖經。律法和先知【在榮光裡顯現】(31節)是為了讓門徒認識基督的榮耀。摩西已經死在摩押地(申34:5-6),他的出現代表復活;以利亞直接被提升天(王下2:11)他的出現代表升天。【他們在榮光裡顯現,談論耶穌過世的事】(31節),顯示十字架的榮耀不但包括主耶穌的受死,更包括祂的復活和升天。【去世ἔξοδος】(31節)原文是【離開】與【出ἔξοδος】出埃及是同一個字。他們被光亮喚醒後,才看見【耶穌的榮光】(32節)和兩位賓客。此時可能接近住棚節(約7:9)彼得興奮之餘,建議為耶穌,摩西和以利亞【搭三座棚】(33節)把他們留在山上過節。但實際上【他卻不知道所說的是什麼】【我們在這裡真好】(33節)這是不知道耶穌的使命,只想停留在享受榮耀,自己得救的光景中,不明白基督必須到耶路撒冷上十字架(22,31節)而門徒也要走十字架的道路(23節)。【可以搭三座棚】(33節)這是不知道耶穌的身分,把耶穌和摩西,以利亞同等對待,當作【古時的一個先知】(19節),把屬靈的人,事,物提高到與基督同等的地位上。【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35節)這是宣告耶穌的身分。父神三次見證了主耶穌(3:22;9:35;約12:28)。【你們要聽祂】(35節)這是宣告耶穌的使命。(36節)【門徒不提所看見的事,一樣也不告訴人】。山上的門徒陶醉於神國的榮耀,山下的門徒受挫於黑暗的權勢,都是因為不認識十字架。37-50節的主題是【門徒對十字架的錯誤認知】。這裡記錄的四個事件表明,門徒已經開始背起了自己的十字架:(37-42節)門徒小信趕鬼失敗。 (43-45節)耶穌再次預言受難。(46-48節)門徒議論誰將為大。(49-50節)門徒禁止別人趕鬼。(43節)耶穌第二次預言提醒【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裡】(9:22,44)。門徒的小信是因為對十字架的恐懼;所以主耶穌再次強調【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裡】不讓【神的大能】(43節)使門徒誤以為不必再走十字架的道路。門徒們【不明白這話】是因為他們心中的基督仍然是一位廣受歡迎的英雄;【被交在人手裡】意味著這個理想的破滅。因此,【他們也不敢問這話的意思】(45節)似乎害怕自己的擔心會被證實。門徒就像世人一樣彼此爭論【誰將為大】(46節),只不過是把地上的大小換成了神國裡的大小。【小孩子】(47節)在猶太社會的地位低微,不受重視,代表軟弱無助,無足輕重的人。人若【接待這小孩子】(48節)既不能在日後得回報,也不能在人前得名聲,完全是白白做工。(49節)這句話表明,門徒所關心的是那人與自己的關係,而不是他與基督的關係;不是基督的權柄在地上彰顯,而是透過自己彰顯。因此主耶穌說:【不敵擋你們的,就是幫助你們的】(50節)。因為人不可能在神和鬼之間保持中立,門徒應當用這個原則來包容別人。 思想: 一個人若不經歷十字架,就沒有辦法理解十字架;一個人若開始背負自己的十字架,就會越來越認識十字架。因為在十字架面前的自信剛強,會被顯出軟弱;自信聖潔的,會被顯出自我的污穢;自信謙卑的,會被顯出自我驕傲;最後,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切都是出於恩典。 祈禱:主耶穌,感謝祢不單為我們釘上十字架上,更要我們與祢同坎十字架的道路,越認識主祢的十字架,越明白自己的軟弱,越願意背起祢的十字架,就越明白祢對人對神的愛。求主開我們眼睛,每日都定睛仰望主祢的十字架。阿們!

路加福音 7:1-17路加福音 7:1-1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1-17節的兩個神蹟顯明了神國的救恩,讓人看到神的國已經臨到了地上。這兩個神蹟都讓人想起主耶穌起初提到的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4:25-27)顯示主耶穌就是摩西所應許的【大先知】(16節) 也就是【那將要來的】(20節)的彌賽亞:主耶穌醫治外邦百夫長的僕人(1-10節),正如以利沙醫治了外邦元帥乃縵(王下5:1-27)。主耶穌使寡婦的兒子復活(11-17節)正如以利亞使寡婦的兒子復活(王上17:17-24)。羅馬帝國的奴僕只不過是一個有生命的工具,失去工作能力的僕人只能等死,但這位百夫長卻非常重視他僕人的生命,並且對猶太人也非常友善(5節);【耶穌就和他們同去】(6節)並非有求必應,而是因為主耶穌要藉著這神蹟,顯明神國的救恩。當時猶太人為了保持潔淨,通常不輕易進入外邦人的家。因此,雖然主耶穌很願意【和他們同去】但百夫長說:【你到我捨下,我不敢當】(6)。在猶太長老的眼中,百夫長是【配得的】(4節)但百夫長卻【自以為不配】(7節)。四福音兩次記載了主耶穌感到【希奇】一次是【希奇】(9節)外邦人的信心,一次是【希奇】(可6:6【詬異】原文)以色列人的不信。百夫長【這麼大的信心】(9節)不是得救的信心,而是相信主耶穌有醫治的權柄。但主耶穌的權柄卻遠遠超越了百夫長的信心,因為祂的權柄不只是醫治,更是救恩,所以祂甚至都不需要【說一句話】(7節)【僕人已經好了】(10節)。(11節)路加強調【過了不多時】顯示主耶穌復活寡婦的兒子(11-17節)與醫治百夫長的僕人(1-10節)是互相連結的。【這人是他母親獨生的兒子,他母親又是寡婦】(12節)等於雪上加霜,這位寡婦的人生已經完全絕望了。這是一個奇特的場面:兩隊在城門口相遇,一支是埋葬死人的,【許多人同著寡婦送殯】(12節;一支是跟隨生命之主的,【極多的人與祂同行】(11節)。這不是巧遇,而是主耶穌特地走了一天多的山路,專門前來攔住這支走向墳墓的隊伍,主動向絕望者顯明神國的救恩。13節是本書第一次稱耶穌為【主】(13節)因為祂是【生命之主】惟有祂能改變死亡的事實。主耶穌的話語有復活的能力(15節)當然也有阻止送殯隊伍的能力。但祂卻沒有用話語來阻止他們,而是【進前按著槓】(14節)。在人看來,這個動作會讓祂陷入不潔淨(民19:11,22),但主耶穌卻要藉此表明祂的憐憫和認同,也向眾人顯明:彌賽亞的救恩能把污穢變成潔淨,把死亡變成生命。主耶穌的話語照樣能喚醒死人(14節),祂的權柄並不需要人的信心來配合。【耶穌便把他交給他母親】(15節)正如以利亞把復活的孩子【交給他母親】(王上17:23)。在以色列的歷史上,只有兩位【大先知】(16節)行過死人復活的神蹟:以利亞使撒勒法寡婦的兒子復活(王上17:20-23),以利沙使書念婦人的兒子復活(王下4:32-35)。主耶穌刻意來到書念北面只有五公里的拿因城,又使寡婦的兒子復活,讓眾人不能不聯想到【大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9:19)進而聯想到摩西所預言的那位像摩西的先知(申18:15)。就是【神眷顧了祂的百姓】(16節) 思想:百夫長是一個認識恩典的人,因而是謙卑的人;一個經歷過權柄的人,也知道真正的權柄只需要藉著話語就能顯明。絕望的母親轉悲為喜,出殯的行列變成了歡慶的遊行;主耶穌所經過的道路,成了一條滴下生命的救恩之路。表明這兩個神蹟不是人去尋找救恩,而是救恩主動找人。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權柄,更感謝主祢的憐憫,是主祢主動進到我們的生命,讓絕望都變成盼望,讓渴望我們生命每日都遇見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