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23:1-12

路加福音 23:1-12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彼拉多】(1節)是主後26-36年羅馬帝國派駐猶太行省的【猶太巡撫】(3:1)他的駐地是凱撒利亞,逾越節期間才移防耶路撒冷,以備發生騷動事件。當時猶太人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被賦予有限的自治權力,除了對於擅闖聖殿內院的外邦人,公會並無判處死刑的權柄(約18:31)所以必須【把耶穌解到彼拉多面前】(1節),要他按羅馬帝國的法律判耶穌死刑。猶太公會因主耶穌自稱【神的兒子】而定祂死罪22:70-71)但羅馬帝國並不過問猶太人的宗教紛爭(徒18:15)所以公會並不能用宗教罪名向彼拉多控告耶穌(22:70-71)只能用政治罪名來誣陷祂:【我們看見這人誘惑國民,禁止納稅給凱撒,並說自己是基督,是王】(2節)前者是捏造,後者是扭曲。彼拉多問耶穌:【你是猶太人的王嗎】(3節)但主耶穌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說:【你說的是】(3節)讓彼拉多自己去判斷。因為主耶穌並非彼拉多所說的那種王,祂的國度並不是屬於這世界的政治國度(約18:36)。若是主耶穌自命為地上的王,就是與羅馬政權對抗,但彼拉多已經明白主耶穌的國【不屬於這世界】(約18:36)因此他第一次宣告主耶穌無罪:【我查不出這人有甚麼罪】(4節)。但這判決卻無法讓猶太領袖滿意。彼拉多知道與猶太宗教有關的案件很容易鬧出亂子,難以向羅馬皇帝交帳。所以,他一聽到【這人是加利利人】(6節)就趕快把案件移交給【加利利分封的王】(3:1)希律·安提帕;表面上是尊重希律的權柄,其實是想擺脫燙手山芋。【既曉得耶穌屬希律所管】(7節)指耶穌是加利利人,並不屬於彼拉多擔任巡撫的猶大行省。希律安提帕的首都是拿撒勒附近的賽福里斯,他可能也來耶路撒冷過逾越節,所以【當時希律正在耶路撒冷】(7節)。【希律看見耶穌,就很歡喜】(8節)他其實對真理毫無興趣,只是抱著娛樂的心態【指望看祂行一件神蹟】(8節)。所以祂【一言不答】(9節)任憑希律和他的兵丁【藐視,戲弄】(11節)。主耶穌完全放棄了為自己辯護的權利,因為祂不是活在自己裡面,而是單單注視神在一切背後的管理,因此坦然地接受一切環境。【祭司長和文士都站著,極力地告祂。】(10節)猶太宗教領袖竟然和以東人的後裔希律·安提帕走到了一起。【給祂穿上華麗衣服】(11節)可能是用廢棄的長袍把耶穌裝扮成王,用來諷刺和羞辱祂。主耶穌在希律面前的沉默,使希律和手下以為祂只是個無力自辯的軟弱者。【把祂送回彼拉多那裡去】(11節)表示希律看不出耶穌有甚麼罪,就順水推舟地送回去,表面上是尊重彼拉多的權柄,實際上是想從麻煩裡脫身。【從前希律和彼拉多彼此有仇】(12節)因為彼拉多曾經殺害加利利人(13:1)侵犯了希律的權柄。【在那一天就成了朋友】(12節)指彼拉多和希律禮貌客氣,有來有往,都想請對方來做決定,好像一對互相謙讓,彼此尊重的好朋友。 思想: 彼拉多和希律為了推卸責任也成了朋友(12節)。但希奇的是,惡人可以因為反對基督而成為朋友,信徒卻常常為了擁護基督而彼此爭戰;惡人可以為了作惡而聯合,我們信徒有否卻因行善而分裂呢? 祈禱:親愛主,是主你為我們承擔罪責,更為我們承受鞭傷,承擔人的唾駡,人的羞辱,都是我們的罪,求主再次光照我們,願意不再讓你受傷,受辱。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18:31-43路加福音 18:31-43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8:31-34的主題是【耶穌宣告去耶路撒冷】【先知所寫的一切事都要成就在人子身上】(31節),也就是十字架的【凌辱】(32節)。這是主耶穌在上耶路撒冷的路上,第三次嚴肅地向門徒宣告十字架的道路。《路加福音》又另外四次記錄了主耶穌暗示自己的死(5:35;12:50;13:32-33;17:25)。【外邦人】(32節)指羅馬人。門徒都以為主耶穌這次上耶路撒冷,是按照先知所預言的(亞9:9)馬上要建立彌賽亞國(徒1:6)在那裡作王。但主耶穌卻說祂的使命是受死,與門徒的想法完全不同。他們和當時的猶太人一樣,只願意相信得勝的彌賽亞,卻不肯相信受苦的基督。【這些事門徒一樣也不懂得】(34節)。【他們不曉得所說的是甚麼】(34節),可能是以為:也許主耶穌不是按照字面的意義去受死,而是屬靈的比喻,正如祂說過: 也許主耶穌會照字面的意義去受難,但會在最後的關頭大顯神威、消滅一切仇敵,突然實現大反轉。18:35-43的主題是【重見光明的猶太人歸榮耀與神】耶利哥靠近耶路撒冷,尤其是在節期,許多上耶路撒冷守節的人都會經過這裡。34節剛剛描述門徒是屬靈的瞎子,35節就讓門徒看到【有一個瞎子坐在路旁討飯】(35節)。【聽見許多人經過】(36節),指當時【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十四24),要跟隨耶穌前往耶路撒冷守逾越節。路人稱祂為【拿撒勒人耶穌】(37節),但人群中卻有個討飯的瞎子呼喊:【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38節)!【大衛的子孫】是猶太人對彌賽亞基督的特殊稱呼。這個瞎子的呼求,其實是他的信心告白(42節),因為他相信主耶穌就是那位能讓瞎子看見的彌賽亞(賽42:7)。此時已接近耶路撒冷,主耶穌在群眾的簇擁下前行,眼看國度即將成就,眾人激情滿懷。但這個瞎子卻不合時宜地請求醫治,不顧神國大業、只顧自己的需要,未免太不分輕重緩急了。所以【在前頭走的人就責備他】(39節)、不准他出聲。這個瞎子第一次的【呼叫】(38節),原文的意思是大聲喊叫。第二次的【喊叫】(39節),原文的意思是【尖叫、嘶喊】,指不可抑制的情緒爆發。雖然眾人想趕走他,但他決不放棄,因為他知道自己迫切的需要,所以就用尖叫來引起注意,確保自己的喊聲能到達主耶穌的耳邊。此時,門徒們的心眼也都是瞎的,但他們卻不像這位瞎子,既不知道自己屬靈的需要,也沒有求主醫治的決心。雖然祂已經接近耶路撒冷和十字架,即將面臨極大的苦難,但中途卻【站住,吩咐把他領過來】(40節),並且問了一個偉大的問題:【你要我為你做甚麼】( 41節)?這個問題不是在問這個耶利哥的乞丐,而是在問世上每一個屬靈的瞎子;這個神蹟不是為了醫治這個瞎子的眼睛,而是為了打開每一個人的心眼:這個瞎子的回答是:【主啊,我要能看見】(41節)。因為他知道自己最大的需要,所以甚麼也不求,單單要【能看見】。主耶穌立刻回答:【你可以看見!你的信救了你了】(42節),因為祂巴不得門徒能看見。只有真實的信心才能帶來真實的【看見】而真實的【看見】必然產生真實的【跟隨】(43節)。這個瞎子本來就一無所有,所以能毫不猶豫地【跟隨耶穌】(43節)。結果得了雙重醫治,歡歡喜喜地【跟隨耶穌,一路歸榮耀與神】(43節)。 思想:醫治耶利哥的瞎子,是《路加福音》記載的主耶穌最後一個神蹟,這正是提醒我們:主耶穌樂意賜給我們屬靈生命的必需,也在等候我們看見自己的所需。今天,我們所需要的也不是【該做什麼事】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在醫治的大能,更滿有憐憫的心,主你要藉著生命的經歷,使我們經歷的不只是神蹟,而是主你的同在,你賜予的平安。願我們一生樂意跟隨你,愛你!阿們!

路加福音 6:12-26路加福音 6:12-2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2-16節是【神的揀選】。主耶穌經過【整夜禱告神】(12節)挑選了十二位使徒,作為建立神國百姓的基礎。這從一開始就表明,進入神國並不是人的決定或選擇,而是神主動的揀選。【門徒】(13節)的意思是【學徒,跟隨者】;【使徒】(13)的意思是【使者,被差遣者】。【彼得∏έτρος】(14)是亞蘭文名字;【磯法】的希臘文,意思是【石頭】他是十二門徒的領袖;【安得烈Ἀνδρέας】(14節)是希臘文名字,意思是【有男子氣概的】。【雅各Ἰάκωβος】(14節)是希伯來文名字【雅各יַעֲקֹב】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抓住腳跟,取代者】。【約翰Ἰωάννης】(14節)是希伯來文名字【約哈難יוֹחָנָן】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耶和華已施恩】。(16節)【賣主的加略人猶大】原文是【後來成為出賣者的加略人猶大】此時他還是真心跟隨耶穌的。他們的共通點都是普通的小人物,沒有一個是有權利,有錢,有名或有學問的人。17-19節是【神國的百姓】也就是第二次出埃及的以色列十二個支派。主耶穌【站在一塊平地上】(17節)可能是站在加利利海邊山坡上的一塊平地上。在這些聽眾中,有門徒,也有【許多百姓】;有想【聽祂講道】人,也有【指望醫治他們的病】的人;有來自南方【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也有人來自【推羅,西頓的海邊】的外邦人。這樣一幫動機複雜,參差不齊的烏合之眾,路加卻把他們都稱為【百姓】;正像當年第一次出埃及的那幫奴隸,。因為主耶穌【站在一塊平地上】(17節)所以20-49節也被稱為【平地寶訓】以區別於《馬太福音》五至七章的【登山寶訓】。(20節)【耶穌舉目看著門徒說】顯示主耶穌的教訓是以門徒為對象。【有福了】(20,21,22節)意思是【快樂的,被祝福的】。20-26節是【神國價值】: (20-23)四福和(24-26)四禍。原文結構勻稱簡潔,容易記憶背誦,從正反兩面宣告了【神的國】(20節)臨到地上時的光景,完全顛倒了世界的標準,給這個世界的價值觀敲響了喪鐘:【貧窮的人有福了】(20節)包括那些知道自己物質貧窮和【靈裡貧窮】的人。當一個人看見自己的所有在永恆裡毫無價值的時候,他就【有福了】。【飢餓的人有福了】(21節)包括那些【飢渴慕義】的人。當一個人看見自己的所能無法使自己的靈裡滿足的時候,他就【有福了】。【哀哭的人有福了】(21節)包括那些身心靈遭遇難處.以及因認識自己的本相而痛苦的人。當一個人看見自己的所是在神面前全然敗壞的時候,他就【有福了】。為主被世界逼迫的人有福了(22-23節),指跟隨主的門徒。(24節)【有禍了】意思是【哀哉,慘了】表示悲嘆與同情。(24節)包括那些不知道自己【靈裡貧窮】的人。他們欣賞自己的所有,自以為物質充足,精神豐富,所以不需要進入神國。【飽足的人有禍了】(25節)指那些不再【飢渴慕義】的人。他們欣賞自己的所能,自以為可以靠著努力得到【飽足】,靠著行為成為義人,所以不需要救贖。【喜笑的人有禍了】(25節)指那些身心靈不覺得痛苦的人。他們欣賞自己的所是,人生自得其樂,所以不覺得自己需要【安慰】。被世界歡迎的人有禍了(25節)指那些拒絕基督,討好世界的人。因為【人都說你們好的時候】(26節),表示他們致力於【討人喜歡的喜歡】(加2:10)但【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約壹2:15)。 思想: 當我們接受主的呼召的時候,無論最大的分歧,最深的矛盾,也能在基督的大愛和生命的大光中消失於無形,無論是政治觀點,貧富差距,還是文化修養,種族矛盾,主耶穌都要讓認識何為【福】與【禍】。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揀選,感謝祢的呼召,祢不是看我們的背景,我們的身份,更不是我們的才幹,而是主祢的恩賜與選召。祢更要讓我生命進入真正的【福】與【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