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24:13-35

路加福音 24:13-3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以馬忤斯】(13)意思是【溫泉】位於耶路撒冷的西面。【二十五里】(13節)需要走三個小時。(14節)【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指主耶穌的受難和復活。對於耶穌的死,他們十分確信;但對於耶穌的復活,他們卻非常迷茫。此時,十一門徒都還在耶路撒冷(33節),這兩位門徒卻獨自離開了,可見他們的情緒是何等低落沮喪,但主耶穌卻【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15節) 。【他們的眼睛迷糊了】(16節)原文是被動式,指他們的視力受到了外界的干擾,可能是因為暮色將近,可能是因為面向夕陽(29節)所以竟然【不認識祂】(16節)。這兩位門徒都很愛主,所以因為主的受死而【臉上帶著愁容】(17節)卻不能因為主的復活而歡欣喜樂。主耶穌明知故問:【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什麼事呢】(19節)?祂總是善於啟發靈裡【遲鈍】(25節)的人。這兩位門徒知道主耶穌【是先知】(19節)【說話行事都有大能】(19節)。他們也沒有把主耶穌被【釘十字架】(20節)歸咎於羅馬人,而是歸罪於【祭司長和我們的官府】(20節)。但他們對主的認識,最終停留在眼見的事實,始終拒絕相信祂的復活。【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祂】(21節)顯示這兩位門徒心目中的主耶穌,仍然是拯救以色列民脫離羅馬帝國的政治彌賽亞;他們所盼望的,是立刻【復興以色列國】的基督,而不是先受害,再進入榮耀的基督(26節)。【我們素來所盼望】原文是過去式,表示他們已經失去了盼望,覺得自己所信的成了泡影。【這事成就,現在已經三天了】(21節)這是用門徒自己的口說出他們的【遲鈍】,因為他們竟然不能因此想到主耶穌一再預言的【第三日復活】(9:22;18:33)。【我們的幾個人】(24節)指彼得和約翰(約20:3)。十字架沒有摧毀門徒對主的愛,但卻毀滅了他們的希望;甚至連婦女和門徒看見的空墳墓(22-24節),也不能恢復他們的信心,因為他們【沒有看見祂】(24節)。門徒所缺乏的不是【先知所說的一切話】(25節)而是信心;他們也不是不信,而是【信得太遲鈍】(25節)。【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祂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26節)意思是這兩位門徒對彌賽亞的理解,並不比其他猶太人更高明;過去,他們從聖經中看到了榮耀,卻看不見受害;現在,他們從十字架上看到了苦難,卻又看不見復活。 (27節)【摩西】指摩西五經,【眾先知】指先知書。【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27節),也就是舊約聖經中有關彌賽亞的預言。事實上,整本聖經都是圍繞著基督:雖然主耶穌親自把這些【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27節),但兩位門徒還是沒有完全甦醒,因為他們的信心仍然【遲鈍】。【他們所去的村子】(28)就是兩位門徒旅程的終點【以馬忤斯】(13)。主耶穌總是主動尋找人(15節),但人若不【強迫祂】(29節)主就會越過人【往前行】(28節)。但人若迫切地【強留祂】主何等樂意留下與我們【一同坐席】【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他們】(30節)這些都是猶太家庭開始用餐時的標準動作,本來是主人該做的事;但主耶穌卻反客為主,用這些動作打開了人的心眼。這兩位門徒並沒有參加最後的晚餐(22:14)但他們在跟隨主耶穌期間,必定已經見過許多這樣的場景,包括五餅二魚的神蹟。【他們的眼睛明亮了】(31節)是因為主開了他們的【心竅】(45節),也可能是看到了主手上的釘痕(39節),所以【這才認出祂來】(31節)。【忽然耶穌不見了】(31節)顯示主耶穌【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不受空間的限制(約20:19)。兩位門徒這才想起,祂【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32節)?人若還沒有看見復活的主,這亮光還是模糊的。人的心裡【火熱】還是不能認識主,只有認出了復活的主,才能真正明白真理。一個人若是遇見了復活的主,必然會【立時起身,回耶路撒冷去】(33節)從以馬忤斯回到耶路撒冷要走三個小時,當他們【遇見十一個使徒和他們的同人】(33節)時,已經快到半夜了。【已經現給西門看了】(34節)彼得和兩個門徒都經歷了復活的主;地上的友誼開始於共同的回憶,天上的情誼則是來自於對主的共同經歷。 思想:今天,我們要認識基督,既要聽主【講解聖經】又要求主使我們【眼睛明亮】。我們都難免【信得太遲鈍了】但只要我們的心是愛主的,復活的主會主動就近我們,親自幫助我們脫離信心的【遲鈍】。 祈禱:親愛主,你讓我們明白到,當我們走過灰心消沉的以馬忤斯之路,必能知道主你與我們一路同行;感謝縱使路上所經過的高低起伏,都將成為我們屬靈生命的造就。願我們一生都與主你同行同活。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10:1-24路加福音 10:1-24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24節的主題是【主耶穌的禱告】與11:1-13【教導門徒禱告】平行。整體是交錯對稱的結構:主耶穌首先差派【十二個門徒】(9:1)向選民傳道(太10:5-6),現在又【設立七十個人】(1節)傳道的範圍包括撒馬利亞,猶太地和比利亞,也就是主耶穌【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1節)。【兩個兩個地在祂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1節),表示他們的工作是為主耶穌開路和見證。主耶穌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差遣七十門徒,也不是要作我們傳福音的榜樣,因為他們傳道的方式很快就會有所改變22:35-36)。(3節)【如同羊羔進入狼群】一面是自己軟弱,一面是環境險惡,但主耶穌卻違背常理地要他們【不要帶錢囊,不要帶口袋,不要帶鞋】(4節)不准備路費,乾糧和備用的鞋,完全把自己交在神的手裡。(5節)【願這一家平安】這句話就像禮物,只要是神所揀選【當得平安的人】(6節)就會打開家門,收下神所賜的平安(6節)。主耶穌預言門徒向萬民宣告神的國,會遇到兩種回應:【人若接待你們】(8節)就是接待主的使者,等於聽從基督(16節)。因此,不管他們是猶太人或外邦人【給你們擺上甚麼,就吃甚麼】(8節)不必拘泥食物是否符合律法的潔淨條例。門徒【要醫治那城裡的病人】(9節)不是為了解決人的需要,而是用神國的權柄顯明【神的國臨近你們了】(9節)進入神國就可以得著平安(6節)。(10節)【人若不接待你們】就是棄絕主的使者,等於棄絕基督和神(16節)。因此,不管他們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都要宣告【就是你們城裡的塵土沾在我們的腳上,我們也當著你們擦去】(10節),因為拒絕福音的人將與神的國度無分無關。但是,門徒還是要向他們宣告:【你們該知道神的國臨近了】(10節)。主耶穌把神的選民與被神審判的推羅,西頓和巴比倫作這樣鮮明的對比(13-15節),不能不令門徒震驚。七十個門徒【歡歡喜喜地回來】(17節)。【看見撒但從天上墜落,像閃電一樣】(18節)黑暗的勢力迅速潰敗,宣告了撒但的失敗。(19節)【踐踏蛇和蝎子】是引用摩西的話(申8:15)比喻勝過黑暗的勢力。【我已經給你們權柄可以踐踏蛇和蝎子,又勝過仇敵一切的能力】(19節)這是提醒門徒,鬼不是服了他們(17節),而是服了主。21-22節是第一次記錄主耶穌的禱告內容【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21節);【這些事】也就是七十個門徒剛剛學到的十字架的功課。當中表示主耶穌最大的【歡樂】就是父神的旨意成就;(22節)指主耶穌一生的際遇,無論是被接納,還是被拒絕,無論是被擁戴,還是被出賣,一切都是經父神的手所量過的。(23節)指神的百姓長久盼望的彌賽亞。【要聽你們所聽的,卻沒有聽見】(23節)指神國的奧秘和十字架的道理。 思想:今天,我們對待事奉果效的態度,可以看出自己有沒有活在高過撒但的領域裡;只有帶著十字架的事奉,才會讓我們誠實承認:【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林前1:31)。更讓我們知道新約的時代信徒是何等的有福,怎能身在福中不知福,面對神的奧秘與旨意我們會否漫不經心,熟視無睹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樂意啟示神的旨意,更在祢的生命中一步步活出神的旨意,求主差遣我們,更求主使我們事奉在祢旨意中。阿們!

路加福音 9:10-27路加福音 9:10-2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耶穌就帶他們暗暗地離開那裡】(10節)目的是為了遠離希律·安提帕的轄區(9節)。主耶穌坐船前往伯賽大(約6:1)後來又繼續向北前往腓力二世的首都【凱撒利亞.腓立比】。眾人可能知道了希律的圖謀(9節),認為主耶穌可能暫時不會再回加利利,所以【就跟著祂去】(11節)。12-17節是【五餅二魚】的神蹟。除了耶穌復活之外,這是唯一一個四福音裡都記載的神蹟,顯示這個神蹟對初期教會具有特別的意義。因為這個神蹟就像神在曠野降下嗎哪,促使門徒們宣認耶穌【是神所立的基督】(20節)。伯賽大附近的郊野離附近的鄉村其實不太遠,走路回迦百農也不到兩個小時。眾人可以回家吃飯,少吃一頓也沒問題。但主耶穌說:【你們給他們吃吧】(13節)與其說是為解決眾人身體的需要,不如說是逼著門徒轉向祂,認識並承認祂【是神所立的基督】( 20節)。因此,主耶穌像當年以利沙指示門徒一樣(王下4:42-44),讓門徒們親身參與了這個神蹟。餅和魚是加利利海周圍常見的食物,餅是和以利沙當年一樣的【大麥餅】 (王下4:42)是窮人的食物。主耶穌是一位有次序的主(14節)這麼多人井然有序地坐著,表示他們也完全順服主耶穌的權柄(15節)。這不是隨意的聚餐,而是聖餐和彌賽亞筵席的預演。讓人想到【萬軍之耶和華必為萬民用肥甘設擺筵席】(賽25:6)。門徒把剩下的零碎裝滿了【十二籃子】比起初擺上的【五個餅,兩條魚】多得多。此時,主耶穌已經從迦百農向北走了六十公里,來到希臘化城市【凱撒利亞.腓立比】(太16:13)。這裡是腓力二世的首都,周圍都是敬拜偶像的外邦人。主耶穌特意帶著門徒來到這裡,遠離熱切盼望政治彌賽亞的猶太群眾,在眾多的外邦偶像之間問了兩個問題,為要讓門徒們正確地認識祂是誰。第一個問題,是【眾人說我是誰】(18節)。主耶穌在加利利傳講福音,所做的一切工作都不是為了圍繞人的需要、解決人的問題,而是要以正確的方式顯明祂的身份。第二個問題,是【你們說我是誰】(20節)。因為【有人說】(19節)不算數【你們說】才算數。彼得代表門徒作出了回答:【是神所立的基督】(20節)。這篇告白總結了主耶穌在加利利的工作成果,也成了主耶穌教導門徒的分水嶺。21-27節的主題是【耶穌向門徒啟示十字架的道路】。 (21節)這是一個嚴格的禁令,因為當時的猶太人認定基督將是民族的救星,渴望獲得自由解放。如果門徒們公開宣告耶穌是基督,百姓一定會從政治和軍事的角度來理解祂的救贖使命,完全誤解神國和福音。【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23節)就是【背起祂的十字架】(23節)門徒們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當一個人背起祂的十字架的時候,就是被押送著走向刑場,一路受盡凌辱和恥笑。主耶穌也特別指出,這不是一條很快就可以走完的路,需要【天天背起祂的十字架】(23節)。背十字架已經夠難了,更難的是【天天】都要背。 (24節)表示人若為主捨己,主就會用祂來代替。【人若賺得全世界,卻喪了自己,賠上自己】(25節)比喻賺得了暫時的利益,但卻喪失了永恆的生命。 (26節)這句話顯示;十字架並非基督使命的終點,復活和榮耀才是。基督經過了十字架(22節)將來必要得榮耀(26節)。(27節)指在場的門徒中有人在離世以前,就能看見主耶穌在祂的國度裡掌權。 思想:今天或許世人對耶穌有著各種不同的看法,無論是看為道德教師或聖人典範,無論是看作虛構傳奇或真實歷史,我們有否讓自己認識的耶穌就是愛我們為我們釘在十字架的基督。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是世人的救主,更是愛我們為我們釘十字架的主基督,求主開我們內心的眼睛,讓我更深認識祢,更願意天天背起十字架來跟隨主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