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11節的主題是【耶穌揀選漁夫作門徒】呼召一般人跟隨祂。整體是交錯對稱的結構: (1節)【革尼撒勒湖】是【加利利海】。加利利海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位於海平面以下213公尺的裂谷中,是全世界海拔最低的淡水湖。另外三卷福音書的猶太作者都按猶太傳統把這個淡水湖稱為【海】,只有外邦人路加把它叫作【湖】。加利利海周圍群山環抱,來自黑門山的約旦河從北流入,向南流出,捕魚業非常發達。【眾人擁擠祂,要聽神的道】(1節)雖然他們的身體不需要醫治,但心靈卻需要。 (2節)顯示此時正是上午,漁夫們剛結束昨晚的工作不久。(3節)【西門】是使徒彼得,他是個漁夫,也是一位船主,船上有幾名僱工。他已經在約旦河附近見過主耶穌(約1:40-42)後來回到加利利繼續捕魚。【從船上教訓眾人】(3節)是可以避開人群的擁擠,也可以讓更多的人聽見。主耶穌不只是講道,也沒有忘記彼得的工作;祂不但用話語教導人,也把人帶到【水深之處】(4節)經歷祂,讓我們在自以為最有把握的專業領域,脫離自己的學問,經驗和眼見,從裡面真正認識祂是主。【夫子ἐπιστάτης】(5節)意思是【師父,有權柄的人】原文只在《路加福音》中出現7次(5:5;8:24×2,45;9:33,49;17:13)專門用來稱呼主耶穌。而本書中的另一個【夫子 διδάσκαλος】(3:12)意思是【教師】(2:46)也就是猶太人所說的【拉比】(太23:8)。加利利湖捕魚的最好時機是晚上,而熟悉這片水域的捕魚專家彼得【整夜勞力】(5節)卻在最適合捕魚的時候一無所獲,有甚麼理由聽從一個木匠的外行人建議呢?但彼得仍願意【遵從】(5節)耶穌的話下網,表示他已經感受到主耶穌話語裡的權柄。順服就是可能不一定同意,但卻願意放下自己,聽從權柄。【他們下了網】(6節)指拖網或圍網;順服的結果大大出乎了漁夫們的意料,他們【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6節)最後【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7節) 。本書原來一直稱使徒彼得為【西門】(3節)現在卻稱他為【西門.彼得】(8節)代表他生命已經改變了。這個神蹟發生在彼得的專業領域,所以他立刻認出這是一個神蹟。因此,彼得在下網之前稱主耶穌為【夫子】(5節)如今他卻稱祂為【主】(8節)。所以彼得的反應不是為恩典和成功而興奮,而是戰兢【俯伏在耶穌膝前】(8節)。 (9節)原文是【都驚訝所打的魚】。主耶穌安慰彼得:【不要怕】【你要得人了】(10節)這是主在恩典裡的呼召。彼得看見了自己的不配,所以他的反應是【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8節)。但主來是為了呼召不配的罪人從事真正有意義的工作;為神得著祂所要得著的人。因此,主耶穌要把不敢靠近自己的西門(8節)帶成最親密的門徒,把屢屢失敗的彼得(9:33)帶成教會的領袖,將人帶進神的國度裡。這些人【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11節)因為他們已經真實地經歷了主,認識了主。他們在職業生涯中所見過最大的成功,與那成功恩典的源頭相比,已經無關緊要了;所以他們撇下了屬地的所有,為要得著屬天的豐富。 思想:每一個蒙召跟隨主的人,都是自覺不配的人。神要讓我們看見自己的軟弱無助,不是要讓我們停留在【自己責備自己】的消極光景裡,而是要領我們進入積極的恩典之中,從今以後不再指著自己誇口,而是單單【指著主誇口】為主作工。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呼召,使我們能夠跟隨祢,更為祢作工;從前真沒有想到,或許只會為自我的生活拼搏,但主祢的出現要帶我們生命有真正的價值與意義。願我們一生都跟隨主祢。阿們!
路加福音 5:1-11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21:5-19路加福音 21:5-19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21:5-36是【耶路撒冷將被審判】; 【聖殿】(5節)指殿的整個範圍。大希律為了討好猶太人,拆除了第二聖殿(拉三8)原有的基石,把聖殿重建【用美石和供物妝飾】(5節),富麗堂皇,宏偉壯觀。門徒【所看見的這一切】(6節)直到主後64年才完工;但在六年之後,就在猶太戰爭中毀於一旦。地上聖殿的被毀,顯示拒絕基督的猶太教在國度的計畫中被撇下。【將來日子到了】(6節)是預言主後70年,耶路撒冷在第一次猶太-羅馬戰爭(First Jewish–Roman War,主後66-73年)期間被羅馬軍隊圍攻,聖殿和城牆被拆毀【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6節)。7-9節是【門徒當謹慎誘惑】。門徒們剛跟隨主耶穌榮耀地進入耶路撒冷(19:38)期待彌賽亞登上寶座,這時卻聽到主耶穌預言聖殿將要被毀(6節),心中不免充滿疑惑,所以問:【甚麼時候有這事呢?這事將要到的時候有什麼預兆呢?】(7節)主耶穌卻先警告他們:【你們要謹慎,不要受迷惑】(8節)。【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又說:『時候近了』】(8節)指主耶穌升天之後,世上將會出現許多假先知、假基督。【末期】(9節)原文是【結尾,結局】就是基督再來,神國降臨的時候。主耶穌升天之後,門徒將不斷【聽見打仗和擾亂的事】(9節)但卻【不要驚惶】(9節)也【不要跟隨他們】(8節),因為這些戰爭並不意味著末期【立時就到】(9節)。在國度的計畫裡【這些事必須先有】(9節);只有人類無休無止,無法調和的戰爭,才能讓世人放棄建立地上天國的努力,仰望基督的再來。聖殿被毀,同樣也不是【末期】的預兆。10-19節是預言【門徒將被逼迫】。在聖殿被毀和基督再來之前,門徒都將遭遇逼迫。【民要攻打民】(10節)指民族,部落之間的戰爭;【國要攻打國】(10節),指國家之間的戰爭。舊約聖經曾預言【我必激動埃及人攻擊埃及人,弟兄攻擊弟兄,鄰舍攻擊鄰舍,這城攻擊那城,這國攻擊那國】(賽十九2),因此,戰爭並非末期特有的現象。在聖殿被毀和基督再來之前,固然會有戰爭,地震,饑荒,瘟疫,異象(10-11節)【但這一切的事以先】(12節)門徒首先要受到逼迫,這些逼迫都是神所允許的。【人要下手拿住你們】(12節)指門徒將會遭受各種逼迫;【將你們交給會堂】(12)是被猶太宗教勢力迫害;【並且收在監裡】( 12節),是被政治勢力迫害;【又為我的名拉你們到君王諸侯面前】(12節)是被外邦君王迫害。 (13節)顯示這些逼迫不只是消極的災禍,更是門徒積極為主作【見證】的好機會。知道將有逼迫是一件事,懂得應對逼迫卻是另一件事。所以只需要【立定心意】(14節)忠心到底,【不要預先思念怎樣分訴】(14節)而是信靠主的帶領和管理(15節)。主必賜必要的【口才,智慧】(15節)是【一切敵人所敵不住,駁不倒的】( 15節)。【連你們的父母,弟兄,親族,朋友,也要把你們交官】(16節)指屬地的親情是不可靠的,當逼迫來臨的時候,連一家人也會因著信仰的衝突而彼此分裂。信徒都要為基督的名【被眾人恨惡】(17節)。在逼迫中,雖然信徒中【也有被他們害死的】(16節),受害的信徒必要復活,在神面前【連一根頭髮也必不損壞】(18節)。神必定能【保全靈魂】(19節)。在逼迫中,沒有人能靠自己【常存忍耐】(19節),唯有在逼迫中才能靠著基督【至死忠心】(啟二10)直到見主面對面。 思想: 主耶穌教導末世的預兆,並非為了滿足人的好奇心,而是要讓我們預備自己,警醒等候。我們更要首先不是要搞清【時候,預兆】的具體細節,而是不被【迷惑】不偏離主,更靠著基督【至死忠心】。 祈禱:主耶穌,感謝你的啟示,更感謝你的道,讓我們明白的不是將來如何,更是要我們經歷與主你一同面對將來,能夠在我們生命無論困苦,順境與你同行。求主使我們不被【迷惑】不偏離主,更靠著主你【至死忠心】。阿們!
路加福音 18:31-43路加福音 18:31-43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8:31-34的主題是【耶穌宣告去耶路撒冷】【先知所寫的一切事都要成就在人子身上】(31節),也就是十字架的【凌辱】(32節)。這是主耶穌在上耶路撒冷的路上,第三次嚴肅地向門徒宣告十字架的道路。《路加福音》又另外四次記錄了主耶穌暗示自己的死(5:35;12:50;13:32-33;17:25)。【外邦人】(32節)指羅馬人。門徒都以為主耶穌這次上耶路撒冷,是按照先知所預言的(亞9:9)馬上要建立彌賽亞國(徒1:6)在那裡作王。但主耶穌卻說祂的使命是受死,與門徒的想法完全不同。他們和當時的猶太人一樣,只願意相信得勝的彌賽亞,卻不肯相信受苦的基督。【這些事門徒一樣也不懂得】(34節)。【他們不曉得所說的是甚麼】(34節),可能是以為:也許主耶穌不是按照字面的意義去受死,而是屬靈的比喻,正如祂說過: 也許主耶穌會照字面的意義去受難,但會在最後的關頭大顯神威、消滅一切仇敵,突然實現大反轉。18:35-43的主題是【重見光明的猶太人歸榮耀與神】耶利哥靠近耶路撒冷,尤其是在節期,許多上耶路撒冷守節的人都會經過這裡。34節剛剛描述門徒是屬靈的瞎子,35節就讓門徒看到【有一個瞎子坐在路旁討飯】(35節)。【聽見許多人經過】(36節),指當時【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十四24),要跟隨耶穌前往耶路撒冷守逾越節。路人稱祂為【拿撒勒人耶穌】(37節),但人群中卻有個討飯的瞎子呼喊:【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38節)!【大衛的子孫】是猶太人對彌賽亞基督的特殊稱呼。這個瞎子的呼求,其實是他的信心告白(42節),因為他相信主耶穌就是那位能讓瞎子看見的彌賽亞(賽42:7)。此時已接近耶路撒冷,主耶穌在群眾的簇擁下前行,眼看國度即將成就,眾人激情滿懷。但這個瞎子卻不合時宜地請求醫治,不顧神國大業、只顧自己的需要,未免太不分輕重緩急了。所以【在前頭走的人就責備他】(39節)、不准他出聲。這個瞎子第一次的【呼叫】(38節),原文的意思是大聲喊叫。第二次的【喊叫】(39節),原文的意思是【尖叫、嘶喊】,指不可抑制的情緒爆發。雖然眾人想趕走他,但他決不放棄,因為他知道自己迫切的需要,所以就用尖叫來引起注意,確保自己的喊聲能到達主耶穌的耳邊。此時,門徒們的心眼也都是瞎的,但他們卻不像這位瞎子,既不知道自己屬靈的需要,也沒有求主醫治的決心。雖然祂已經接近耶路撒冷和十字架,即將面臨極大的苦難,但中途卻【站住,吩咐把他領過來】(40節),並且問了一個偉大的問題:【你要我為你做甚麼】( 41節)?這個問題不是在問這個耶利哥的乞丐,而是在問世上每一個屬靈的瞎子;這個神蹟不是為了醫治這個瞎子的眼睛,而是為了打開每一個人的心眼:這個瞎子的回答是:【主啊,我要能看見】(41節)。因為他知道自己最大的需要,所以甚麼也不求,單單要【能看見】。主耶穌立刻回答:【你可以看見!你的信救了你了】(42節),因為祂巴不得門徒能看見。只有真實的信心才能帶來真實的【看見】而真實的【看見】必然產生真實的【跟隨】(43節)。這個瞎子本來就一無所有,所以能毫不猶豫地【跟隨耶穌】(43節)。結果得了雙重醫治,歡歡喜喜地【跟隨耶穌,一路歸榮耀與神】(43節)。 思想:醫治耶利哥的瞎子,是《路加福音》記載的主耶穌最後一個神蹟,這正是提醒我們:主耶穌樂意賜給我們屬靈生命的必需,也在等候我們看見自己的所需。今天,我們所需要的也不是【該做什麼事】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在醫治的大能,更滿有憐憫的心,主你要藉著生命的經歷,使我們經歷的不只是神蹟,而是主你的同在,你賜予的平安。願我們一生樂意跟隨你,愛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