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6:39-49

路加福音 6:39-49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39-49節是【人的實際】與【神的揀選】(12-16節)首尾呼應。人要進入神的國,首先是神的揀選,而神的工作必然會在人的生命裡產生實際的變化,使神國的百姓有三個與世人不同的特點:(39-42節)看清自己本相;(43-45節)有神兒子生命;(46-49節)遵行主的教導。【瞎子豈能領瞎子】(39節)比喻一個人若是沒有屬靈的洞見,卻要充當人師,學生和老師【都要掉在坑裡】(39節),因為【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凡學成了的不過和先生一樣】(40節)是當時的一句諺語,也出現在太10:24,但這兩處的比喻意思不同。這裡是比喻人若隨從了錯誤的教導,就很難跳出所陷入的教條和思維定勢。【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41節),這是用誇張的比喻,進一步解釋【瞎子豈能領瞎子】。【刺】(41節)指從木材上剝離的細小屑片,比喻細微的小過錯。【樑木】(41節)指房屋的樑木,比喻明顯的大過錯。當我們責備別人沒有愛的時候,常常也是自己最缺少愛的時候;當我們批評別人的肉體出頭的時候,常常也是自己的肉體最活躍的時候。因此,我們若是看到了別人眼中的【刺】就要省察自己眼中有沒有【樑木】;若是沒有看清自己的本相,就不要急著去責備別人,免得成為【假冒為善的人】 (42節)。【你不見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42節)比喻一個不認識自己本相的人,就沒有資格帶病上崗,用肉體糾正肉體。人若【不見自己眼中有樑木】並不表示自己沒錯,只能證明自己是屬靈的【瞎子】。【瞎子豈能領瞎子】眼中帶著樑木,怎麼能幫人除掉眼中的刺呢?【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42節)比喻人必須先認罪悔改,求主對付自己的罪,然後才能看清事實的真相,憑愛心幫助弟兄。【因為,沒有好樹結壞果子,也沒有壞樹結好果子】(43節)比喻生活是生命的表現,有甚麼樣的生命,就有甚麼樣的生活。因此,人的生命裡若沒有神的性情(36節),就會看不見【自己眼中有樑木】(42節)。【凡樹木看果子,就可以認出它來】(44節)比喻一個人裡面生命的真實光景,必然會在外面的生活中顯明出來。一個人的言行,愛心和事奉,都有可能有意無意地裝假,但卻經不住生活的長期檢驗;【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45節)一個人的生命裡面有甚麼,一定會在生活中流露出來。【你們為甚麼稱呼我『主啊,主啊』卻不遵我的話行呢】(46節)這是一個嚴厲的警告。許多人稱呼耶穌【主啊,主啊】動機可能是出於禮貌,仰慕或追求。【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47節)就是遵行神國之王命令的人,這樣的人其實已經活在神的國裡了。他們一生的建造是把根基【安在磐石上】(48節)上,經得起環境和難處的試煉。【聽見不去行的】(49節),就是不肯遵行神國之王命令的人,這樣的人實際上仍然遊離於神國之外。他們即使口裡不住地感謝主,讚美主,立志為主活,讓主用,實際上經不起任何試煉。這種【沒有根基】(49節)的建造,經不起環境和難處的試煉【水一沖,隨即倒塌了,並且那房子壞的很大】(49節)。 思想: 神國的百姓與世人的不同,就是遵行神國之王的命令,神國的實際就是神的律法實行在我們的心中,人若用出於肉體的愛來冒充神的性情,看上去也許事奉努力,敬拜投入,熱心行善,但都不是主要讓我們心靈裡所建立的。 祈禱:親愛主耶穌,求祢光照我們,光照我們裡面的惡,更光照我們自以為的義,好讓我們懂得遵行神的話,使我們生命能被主祢帶領引導進入光明中。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21:20-28路加福音 21:20-2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20-24節是預言耶路撒冷被毀之前的預兆。【你們看見耶路撒冷被兵圍困】(20節),指主後70年逾越節的前三天,羅馬提多將軍開始圍困耶路撒冷。根據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的記載,由於當時從世界各地來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人很多,所以大約有110萬猶太平民喪生,【倒在刀下】(24節);9萬7千人被賣為奴隸【被擄到各國去】(24節);城牆和聖殿被拆毀,成為【荒場】(20節)。通常在打仗的時候,住在城外的百姓會躲進有城牆保護的城裡。但主耶穌要門徒盡可能遠離耶路撒冷,【在猶太的應當逃到山上;在城裡的應當出來;在鄉下的不要進城】(21節)。因為耶路撒冷被圍困,預示著【它成荒場的日子近了】(20節)。【因為這是報應的日子】(22節)指耶路撒冷城被毀滅的原因,乃是對它拒絕彌賽亞的【報應】(22節)。【使經上所寫的都得應驗】(22節)指先知但以理早已預言 (但九26)。【懷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禍了】(23節)指她們行動不便,當【大災難】(23節)來臨時,逃起來很辛苦。主後132-136年,猶太人再次爆發巴爾科赫巴起義(Bar Kokhba revolt)在被羅馬鎮壓之後,羅馬皇帝哈德良廢除猶太行省,將耶路撒冷城夷為平地,【連一塊石頭也不留在石頭上】(19:44);並在原址另建羅馬城市愛利亞加比多連(Aelia Capitolina ),在聖殿山另造羅馬神廟。在此四百多年裡,羅馬帝國禁止猶太人平時進入耶路撒冷,只能在每年埃波月九日到哭牆哀悼。【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踐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滿了】(24節)這段時期將持續到基督再來為止。25-28節是預言【門徒要得贖】與10-19節【門徒將被逼迫】前後呼應。雖然門徒必將遭受逼迫,但逼迫也意味著他們【得贖的日子近了】(28節)。(25-26節)主耶穌的話是引用賽13:10和34:4,前者是形容神對巴比倫的審判,後者是形容神對以東的審判。因此,25-26節也不一定會依照字面應驗為自然界的災難。【人子】(27節)就是主耶穌,祂是先知但以理所預言的彌賽亞(但7:13)。當祂再來的時候,將特別顯出【能力】(27節)和【大榮耀】(27節)【那時這不法的人必顯露出來。主耶穌要用口中的氣滅絕他,用降臨的榮耀光廢掉他】(帖後2:8)。主耶穌再來時是【駕雲降臨】(27節)不是在地上出現;祂不是需要用雲來做交通工具,而是要用【駕著天雲】(但7:13)應驗先知預言中的彌賽亞身分。當基督再來之前,世上將有【大災難】(23節,【人想起那將要臨到世界的事,就都嚇得魂不附體】(26節)。但門徒卻【當挺身昂首】(28節)歡喜快樂,因為災難和逼迫意味著我們【得贖的日子近了】【我們的身體得贖】(羅8:23)的時候到了。 思想: 在面對看似不明的困苦,我們若從留意預兆轉而注意主自己,預兆才能成為我們的安慰, 才能扶持我們專心等候【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腓三20)與祂一同進入榮耀。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的同在,更在我們生命中的同伴,儘管面對看不通的困境,主你仍然掌權,更仍與我們同在,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每早都注意主你自己。阿們!

路加福音14:1-24路加福音14:1-24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24節的主題是【神國的筵席】【法利賽人的領袖】(1節)是猶太公會的議員。猶太人在【安息日】(1節)不可煮飯,晚餐是前一天準備好的。(2節)【水臌】原文是醫學名詞,指體內組織間隙積聚的體液過多,可能是心臟衰竭、肝腎疾病或營養不良導致的。這位患水臌的人並非被宴請的賓客(4節)他被帶到筵席上,是【律法師和法利賽人】(3節)設置的陷阱。主耶穌看穿了這個陷阱,問他們【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3節)。【他們卻不言語】(4節)因為法利賽人都知道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依照猶太口傳律法,若沒有生命危險,就不可在安息日治病;但在病人的面前說這話,又太冷酷無情。法利賽人的教條憐卹牲畜(5節),卻不憐憫弟兄,把教條放在愛心之上,利益之下。現在,既然他們在事前都【不言語】事後也就沒有資格說三道四,所以【不能對答】(6節)。【首位】(7節)是通常留給最尊貴的客人。一個自己爭著【揀擇首位】(7節)的人,必定不是最尊貴的客人,因為最尊貴的客人不需要自己爭首位,早就被主人安排好了。(8節)【婚姻的筵席】賓客眾多,在這種筵席上爭奪首位的風險更大,因為很可能還有更尊貴的客人還沒有到。當那自以為最尊貴的人不得不讓出首位的時候,其它的座位可能都已經坐滿了,他只能【羞羞慚慚地退到末位上去】(9節)。相反,如果一個人承認自己不是最尊貴的,首先【坐在末位上】(10節),唯一可能的變化就是上升【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11節)。所有的法利賽人都應當知道,在審判之日【一切自高的都必降為卑】(賽2:12)。【自卑】不是刻意貶低自己,而是順服當有的地位。在法利賽人的筵席上,主耶穌首先教導賓客不要爭坐首位(7-11節),接著就教導主人請客不要勢利(12-14節) 。【你的朋友,弟兄,親屬,和富足的鄰舍】(12節)代表有能力回請的人。 【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13節)代表沒有能力回請的人。主耶穌不是禁止社交往來,而是強調請客的動機不能為了彼此恭維,在人前得榮耀。想高抬自己的人,就會在筵席中爭奪首位;一個想得到報答的人,就會勢利地挑選賓客。有愛的人,分享恩典時才不會期待回報【到義人復活的時候,你要得著報答】(14節),因為善待那些【沒有什麼可報答你】(14節)的人,並不是為了得著人的回報或稱讚,而是單單做在神面前,所以在神面前就能富足(122:21)。主耶穌的講論,使同席的一位客人不由自主地讚歎:【在神國吃飯的有福了】(15)!他聽出主耶穌所說的乃是神國的筵席:在神的國度裡,沒有人爭奪名利,人際關係也沒有功利,讓他讚歎不已。神國的筵席是神主動邀請,親手成就的【樣樣都齊備了】(17節)人要做的就是接受邀請,前來享用。這些賓客原來已經答應赴宴,現在卻【一口同音地推辭】(18節)比喻選民早就與神立約,現在卻拒絕接受主耶穌的救恩。他們的藉口似乎都很合理(18-20節)但卻經不起推敲。能夠買地,買牛,娶妻的人,都是在產業,事業和家庭上富足的人,但這三樣東西最能讓人忙碌,遠離神國,許多人都被產業,事業和家庭佔據了自己的心,以致容不下神。而【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21節),都是物質貧乏,缺乏能力,毫無盼望的人。他們在地上不得安息,無法滿足,所以神的邀請一來,他們立刻歡然接受。【到城裡大街小巷】(21節)找來的,代表稅吏和罪人。 【到路上和籬笆那裡】(23節)找來的,代表外邦人。當自以為配的人拒絕接受邀請的時候,他們在神國筵席中的位置將被罪人和外邦人所取代,因為神的恩典絕不會落空。【勉強】(23節)原文可譯為【催】(太14:22)【強逼】(徒26:11)。但這裡的意思並不是【強迫】因為一個僕人不可能【強】那麼多人,只能竭力地勸說那些城外的流浪漢,相信自己真的受邀參加城裡的筵席。【先前所請的人】(23節)指曾經與神立約的選民。雖然他們一直在盼望神的國降臨,但彌賽亞真的來臨時,他們居然拒絕了祂的邀請。 思想: 那些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陶醉於次好的福分,棄絕了神國的筵席,這是一個荒誕的悲劇;那些承認自己不配的罪人和外邦人卻意外地被邀請參加神國的筵席.這卻是一個預定的喜劇。面對主預備的救恩筵席,我們會否拒絕祂的邀請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為我們預備這個豐盛的救恩,你為我們預備的不只是滿足我們的生命,更是預備我們的人生,好讓我們每日都與你同在有份。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