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7:36-50

路加福音 7:36-5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36-50節是【蒙赦免者的感恩】;這個女人【是個罪人】(37節)很可能是個妓女,這位法利賽人出於某種動機【請耶穌和他吃飯】(36節);但主耶穌不但樂意和稅吏同席(5:29),也願意和法利賽人一起吃飯。其他三卷福音書都記載了伯大尼的馬利亞在主耶穌上十字架之前的最後一周膏抹主耶穌(太26:6-13;可14:3-9;約12:1-8);但《路加福音》所記載的是加利利的女人在主耶穌的傳道中期膏抹主耶穌,並不是同一件事。這個被看為【罪人】的女人卻經歷過主的赦免,從裡面看見祂是罪人的救主,所以帶著感恩的心來尋求主(38節)。【盛香膏的玉瓶】(37節)是一種半透明的長頸瓶子,用來盛載膏抹主耶穌的香料,代表感恩。這女人【站在耶穌背後,挨著祂的腳哭】(38節)卻在眾人面前【用自己的頭髮擦乾】(38節)主耶穌的腳【又用嘴連連親祂的腳,把香膏抹上】(38節),表明她的眼中只看見基督、不看見別人。赦免的恩典吸引她來親近主,高舉主,面對賜恩典的主,原來自以為最重要的東西,現在都變得微不足道的了。(39節)法利賽人心裡說表明他過去可能認為主耶穌最多是個【先知】,現在可能覺得連【先知】都不如了。因為根據猶太口述律法,人若接觸了罪人,就會不潔淨。這位法利賽人以為只有那女人【是個罪人】他自己卻不是。主耶穌看出了這位法利賽人心裡的嘀咕(39節),但並沒有生氣,而是親切地對他說。這位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對主的誤解,竟然讓他在聖經中留下了名字,這實在是神的恩典 (41節)的比喻西門和那女人都是罪人【一個欠五十兩銀子,一個欠五兩銀子】(41節)比喻罪人自己認為自己欠了多少罪債。其實兩人的罪債並無分別,都是一樣的【無力償還】(42節)無法自我拯救。一個人愛主的程度,印證了他對罪和救恩的認識程度;一個愛主更多的【是那多得恩免的人】(43節)。【你斷的不錯】(43節)顯示法利賽人的回答,是主耶穌引導這位法利賽人認識自己,自我定罪。因為一個人對救恩的回應,是根據對自我的認識。人越認識自己的罪,就越能感受到神的赦罪之恩;越認識恩典,就越愛賜恩的主。西門卻完全忽略了這些基本的禮節(44-46節),表明他的心中對主是輕視的,而主耶穌對此知道得一清二楚。因此,主耶穌滿有憐憫地將西門和她作了一個對比(44-46節)幫助他來認識這女人,更認識他自己。【香膏】(46節)比【油】(46節)貴重得多,這女人對待主耶穌的態度和西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47節)意思是說,這女人愛主多,就證明她經歷的赦免多;而那愛主少的,則證明他經歷的赦免少。一個人對救主基督的愛,並不是蒙赦免的原因,而是蒙赦免的結果(42-43節)。主耶穌說:【你的罪赦免了】(48節)不是說現在赦免,而是向眾人宣告她的罪早已被赦免了。因為這女人是【那多得恩免的人】(43節),所以才那樣不管一切地愛主(38節)。 【同席的人】(49節)大都是像西門那樣的法利賽人。他們對主耶穌的認識是糊塗的,因為他們不明白為甚麼祂也能【赦免人的罪】。當眾人心裡都在質疑的時候,主耶穌卻再次向那女人保證【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回去吧】(50節)。因此,【信】就成了支取救恩的鑰匙,而救恩能使人與神,與自己都恢復【平平安安】(50節)。 思想: 經文讓我們明白一個自以為義的人,只能把自己關在救恩的門外;一個居高臨下的人,很難相信自己是個需要救恩的罪人。無論外表怎樣敬虔,無論行為有多熱心,對救恩,對救主都不可能有真正的【信】。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憐憫與寬恕,更感謝祢對我們的愛,願主光照我們,使我們明白自我的本相,是因主祢的大憐憫,祢的大愛讓我們得平安,得生命。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23:26-43路加福音 23:26-43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十字架本來應該由囚犯本人背負,但主耶穌經過了鞭打(可十五15),此刻已經體力不支,所以在半道上背不動了。【古利奈人西門】(26節)他可能大老遠地來到耶路撒冷守逾越節,為的是實現平生的夙願,卻被羅馬士兵抓住,強迫去背負一個死刑犯的十字架。這件非常恥辱的飛來橫禍,最後卻使他得著了一位救主。西門全家可能都因他被勉強背著十字架【跟隨耶穌】(26節)而最終蒙恩得救(羅16:13)。【有許多百姓跟隨耶穌】(27節)顯示當時有許多猶太人同情耶穌或信從耶穌。主耶穌在前往受死的路上,所顧念的不是自己的遭遇,而是耶路撒冷的結局;所盼望的不是百姓的同情,而是百姓的悔改。所以耶穌對她們說:【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為我哭,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28節),因為耶路撒冷被毀的命運已經不能改變了,百姓若不悔改,也將要遭受可怕的災難。古時猶太婦女若是不能生育,會被認為是不幸。但到了耶路撒冷被毀的那一天,孩子們將要忍受極大的痛苦,所以不如沒有家庭來得好。所以說【不生育的,和未曾懷胎的,未曾乳養嬰孩的,有福了】(29節)。 (30節)這是引用何十8,指人們將因無法忍受持續不斷的痛苦,寧願死於傾刻之間以解脫(啟6:16)。 (31節)這句話是一句諺語【有汁水的樹】本來不該被燒,現在卻被燒了【枯乾的樹】原來就該被燒,結局就更糟。【(32節)兩個犯人】可能是兩個與巴拉巴一同作亂的強盜(太27:38)。【髑髏地】(33節)原文的意思是【頭蓋骨】因為這個小山丘的形狀像人的頭骨;希伯來文是【各各他】。【又釘了兩個犯人;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這就應驗了先知以賽亞的預言:【祂被列在罪犯之中】(賽53:12)。【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34節)這就應驗了先知以賽亞的預言:【祂卻擔當多人的罪,又為罪犯代求】(賽53:12)。因為主耶穌上十字架,就是為了這些釘死祂的人。十字架是罪人的刑罰,也是神赦免人的方法。【兵丁就拈鬮分祂的衣服】(34節)這就應驗了大衛的預言: (詩22:18)。因為照羅馬的慣例,被處死之人的隨身財物都歸給行刑者。【官府也嗤笑祂】(35節)這就應驗了大衛的預言: (詩22:7-8)。【祂若是基督,神所揀選的,可以救自己吧】(35節),這話顯示他們既不認識【基督】也不認識【神的兒子】。【兵丁也戲弄祂,上前拿醋送給祂喝】(36節)這就應驗了大衛的預言 (詩69:21)。【醋】就是發酸的酒,有麻醉作用,但主耶穌【嚐了,就不肯喝】(太27:34)因為祂要承擔世人之罪當受的刑罰,一直到死。十字架是【捨己】主耶穌上十字架是為了救別人,而不是【救自己】(37節)。【在耶穌以上有一個牌子】(38節)這個牌子是用希伯來,羅馬和希臘三種文字寫成的(約19:20),羅馬帝國境內所有的人都能看懂。彼拉多故意用這個牌子宣告耶穌的身分是【猶太人的王】,目的是報復那些催逼他的猶太領袖,但卻成了向世人公開的見證:主耶穌就是【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神國之王的登基儀式,竟然是在十字架上完成的!【謳笑】(39節)原文在本書中只出現過三次,另外兩處被譯為【辱罵】(22:65)【褻瀆】(12:10)這是一個雙關語。看守耶穌的人敢於百般【辱罵】神的兒子,同釘十字架的罪犯敢於【謳笑】基督。(39節)這是眾人第三次慫恿主耶穌【救自己】口氣與試探主的撒但一模一樣(4:3、9)。【那一個】(40節)罪犯可能起初也曾輕視耶穌(太27:44),後來卻被光照,認罪悔改了(40-42節)。(43節)【樂園】指義人的靈魂暫時安息的地方(林後12:1-4)他們將在那裡等待復活。【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43節)這句話顯示:這位罪犯之所以能得救,是因為主耶穌沒有【救自己】。因此,歸向耶穌,永遠不會遲。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即使是最沒有期待的人,也能找到這位救主。 思想:從歷史上看,是猶太人和羅馬人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從實際上說,也是你和我把基督釘在十字架上。因為主耶穌基督是為所有人的罪上十字架,使凡接受祂為救主的人,罪就能在十字架上得以了結。這樣,十字架不再是罪人的盡頭,而是成了赦免之恩的泉源。 祈禱:主耶穌,是我們的罪使主你受苦受死,更為我們懸掛在十字架上,你為我們受盡羞辱,受盡譏諷,但原本要受的正是我們一班的罪人,求主使我們到主你的十字架,使我們看到你的寬恕,看到你的愛。阿們!

路加福音 21:20-28路加福音 21:20-2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20-24節是預言耶路撒冷被毀之前的預兆。【你們看見耶路撒冷被兵圍困】(20節),指主後70年逾越節的前三天,羅馬提多將軍開始圍困耶路撒冷。根據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的記載,由於當時從世界各地來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人很多,所以大約有110萬猶太平民喪生,【倒在刀下】(24節);9萬7千人被賣為奴隸【被擄到各國去】(24節);城牆和聖殿被拆毀,成為【荒場】(20節)。通常在打仗的時候,住在城外的百姓會躲進有城牆保護的城裡。但主耶穌要門徒盡可能遠離耶路撒冷,【在猶太的應當逃到山上;在城裡的應當出來;在鄉下的不要進城】(21節)。因為耶路撒冷被圍困,預示著【它成荒場的日子近了】(20節)。【因為這是報應的日子】(22節)指耶路撒冷城被毀滅的原因,乃是對它拒絕彌賽亞的【報應】(22節)。【使經上所寫的都得應驗】(22節)指先知但以理早已預言 (但九26)。【懷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禍了】(23節)指她們行動不便,當【大災難】(23節)來臨時,逃起來很辛苦。主後132-136年,猶太人再次爆發巴爾科赫巴起義(Bar Kokhba revolt)在被羅馬鎮壓之後,羅馬皇帝哈德良廢除猶太行省,將耶路撒冷城夷為平地,【連一塊石頭也不留在石頭上】(19:44);並在原址另建羅馬城市愛利亞加比多連(Aelia Capitolina ),在聖殿山另造羅馬神廟。在此四百多年裡,羅馬帝國禁止猶太人平時進入耶路撒冷,只能在每年埃波月九日到哭牆哀悼。【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踐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滿了】(24節)這段時期將持續到基督再來為止。25-28節是預言【門徒要得贖】與10-19節【門徒將被逼迫】前後呼應。雖然門徒必將遭受逼迫,但逼迫也意味著他們【得贖的日子近了】(28節)。(25-26節)主耶穌的話是引用賽13:10和34:4,前者是形容神對巴比倫的審判,後者是形容神對以東的審判。因此,25-26節也不一定會依照字面應驗為自然界的災難。【人子】(27節)就是主耶穌,祂是先知但以理所預言的彌賽亞(但7:13)。當祂再來的時候,將特別顯出【能力】(27節)和【大榮耀】(27節)【那時這不法的人必顯露出來。主耶穌要用口中的氣滅絕他,用降臨的榮耀光廢掉他】(帖後2:8)。主耶穌再來時是【駕雲降臨】(27節)不是在地上出現;祂不是需要用雲來做交通工具,而是要用【駕著天雲】(但7:13)應驗先知預言中的彌賽亞身分。當基督再來之前,世上將有【大災難】(23節,【人想起那將要臨到世界的事,就都嚇得魂不附體】(26節)。但門徒卻【當挺身昂首】(28節)歡喜快樂,因為災難和逼迫意味著我們【得贖的日子近了】【我們的身體得贖】(羅8:23)的時候到了。 思想: 在面對看似不明的困苦,我們若從留意預兆轉而注意主自己,預兆才能成為我們的安慰, 才能扶持我們專心等候【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腓三20)與祂一同進入榮耀。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的同在,更在我們生命中的同伴,儘管面對看不通的困境,主你仍然掌權,更仍與我們同在,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每早都注意主你自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