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9:10-27

路加福音 9:10-2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耶穌就帶他們暗暗地離開那裡】(10節)目的是為了遠離希律·安提帕的轄區(9節)。主耶穌坐船前往伯賽大(約6:1)後來又繼續向北前往腓力二世的首都【凱撒利亞.腓立比】。眾人可能知道了希律的圖謀(9節),認為主耶穌可能暫時不會再回加利利,所以【就跟著祂去】(11節)。12-17節是【五餅二魚】的神蹟。除了耶穌復活之外,這是唯一一個四福音裡都記載的神蹟,顯示這個神蹟對初期教會具有特別的意義。因為這個神蹟就像神在曠野降下嗎哪,促使門徒們宣認耶穌【是神所立的基督】(20節)。伯賽大附近的郊野離附近的鄉村其實不太遠,走路回迦百農也不到兩個小時。眾人可以回家吃飯,少吃一頓也沒問題。但主耶穌說:【你們給他們吃吧】(13節)與其說是為解決眾人身體的需要,不如說是逼著門徒轉向祂,認識並承認祂【是神所立的基督】( 20節)。因此,主耶穌像當年以利沙指示門徒一樣(王下4:42-44),讓門徒們親身參與了這個神蹟。餅和魚是加利利海周圍常見的食物,餅是和以利沙當年一樣的【大麥餅】 (王下4:42)是窮人的食物。主耶穌是一位有次序的主(14節)這麼多人井然有序地坐著,表示他們也完全順服主耶穌的權柄(15節)。這不是隨意的聚餐,而是聖餐和彌賽亞筵席的預演。讓人想到【萬軍之耶和華必為萬民用肥甘設擺筵席】(賽25:6)。門徒把剩下的零碎裝滿了【十二籃子】比起初擺上的【五個餅,兩條魚】多得多。此時,主耶穌已經從迦百農向北走了六十公里,來到希臘化城市【凱撒利亞.腓立比】(太16:13)。這裡是腓力二世的首都,周圍都是敬拜偶像的外邦人。主耶穌特意帶著門徒來到這裡,遠離熱切盼望政治彌賽亞的猶太群眾,在眾多的外邦偶像之間問了兩個問題,為要讓門徒們正確地認識祂是誰。第一個問題,是【眾人說我是誰】(18節)。主耶穌在加利利傳講福音,所做的一切工作都不是為了圍繞人的需要、解決人的問題,而是要以正確的方式顯明祂的身份。第二個問題,是【你們說我是誰】(20節)。因為【有人說】(19節)不算數【你們說】才算數。彼得代表門徒作出了回答:【是神所立的基督】(20節)。這篇告白總結了主耶穌在加利利的工作成果,也成了主耶穌教導門徒的分水嶺。21-27節的主題是【耶穌向門徒啟示十字架的道路】。 (21節)這是一個嚴格的禁令,因為當時的猶太人認定基督將是民族的救星,渴望獲得自由解放。如果門徒們公開宣告耶穌是基督,百姓一定會從政治和軍事的角度來理解祂的救贖使命,完全誤解神國和福音。【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23節)就是【背起祂的十字架】(23節)門徒們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當一個人背起祂的十字架的時候,就是被押送著走向刑場,一路受盡凌辱和恥笑。主耶穌也特別指出,這不是一條很快就可以走完的路,需要【天天背起祂的十字架】(23節)。背十字架已經夠難了,更難的是【天天】都要背。 (24節)表示人若為主捨己,主就會用祂來代替。【人若賺得全世界,卻喪了自己,賠上自己】(25節)比喻賺得了暫時的利益,但卻喪失了永恆的生命。 (26節)這句話顯示;十字架並非基督使命的終點,復活和榮耀才是。基督經過了十字架(22節)將來必要得榮耀(26節)。(27節)指在場的門徒中有人在離世以前,就能看見主耶穌在祂的國度裡掌權。 思想:今天或許世人對耶穌有著各種不同的看法,無論是看為道德教師或聖人典範,無論是看作虛構傳奇或真實歷史,我們有否讓自己認識的耶穌就是愛我們為我們釘在十字架的基督。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是世人的救主,更是愛我們為我們釘十字架的主基督,求主開我們內心的眼睛,讓我更深認識祢,更願意天天背起十字架來跟隨主祢。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5:27-39路加福音 5:27-39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27-32節的主題,是【耶穌揀選罪人作門徒】呼召罪人跟隨祂。【利未】是希伯來名字,意思是【聯合】(創29:34);【馬太】是希臘名字,意思是【耶和華的禮物】。 迦百農位於埃及和敘利亞之間的古代國際貿易路線【沿海大道Via Maris】上,所以此地有駐軍,也有【稅關】(27節)。稅吏利未的工作是替希律·安提帕收稅,當時的稅吏幫助羅馬政府壓榨同族,被猶太人視同罪人。利未也在上班的時候被主呼召,並且立刻放棄穩定的職業來跟從主,成為十二使徒之一。稅吏似乎是最不可能成為彌賽亞門徒的一類人,但主耶穌只是簡單地說一聲【你跟從我來】(27節),利未就立刻與原來的職業和生活方式一刀兩斷【撇下所有的,起來,跟從了耶穌】(28節)。利未【撇下所有的】(28節)是因為親耳聽見了主的呼召。 (30節)利未跟隨主比彼得要付更大的代價,如果漁夫們感覺跟從主耶穌不划算,可以毫不困難地回到本行,但稅吏一旦放棄鐵飯碗,他的工作馬上就有人填補,就再也回不去了。利未跟隨主耶穌是一個決定性的委身,他一定已經計算清楚了代價。利未不只是【撇下所有的】跟隨主,更是歡歡喜喜地【為耶穌大擺筵席】(29節)因為他發現為主放下鐵飯碗,是一件滿有喜樂的事。利未【撇下所有的】但並非把房子和財產送人,而是【為耶穌大擺筵席】讓那些被社會不齒的【稅吏,罪人】(30節)都有機會來認識主。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和文士】(30節)自恃聖潔敬虔,遠離罪人,卻不認為自己是需要救恩的【罪人】所以對彌賽亞視而不見,反而【向耶穌的門徒發怨言】(30節)。因為病人必須先承認自己有病,才會去接受醫生的幫助;罪人必須先承認自己有罪,才能轉向主耶穌的救恩。主耶穌卻宣告:【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32節)在《路加福音》中,記錄了十次主耶穌參加的各種筵席(5:29;916;22:14)其中七次是本書獨有的(7:36;10:38;11:37;14:1;19:5;24:30,43)。這些筵席代表主耶穌願意接納卑微的罪人,俯就他們,服事他們,要把他們帶回神的面前。5;33-6:11的主題,是【耶穌揭穿偽善的教條】包括猶太口傳律法中的禁食和安息日。法利賽人質問他們為甚麼與稅吏和罪人【又吃又喝】(33節),卻不用【屢次禁食禱告】(33節)來表示悔改。(34節)主用比喻;【新郎】指主自己,【陪伴之人】指祂的門徒。【同在的時候】(34節)指主在肉身裡與門徒同在的時候。 (36節)的比喻表示兩件物件都成了破的。同樣,神的國並不是對舊制度的修補,而是對地上國度的完全代替。新布沒有縮過水,如果用來【補在舊衣服上】(36節)洗過晾乾時,新布的收縮會把舊衣服撕破。同樣,人為的教條不但無法建立神國,反而還會抗拒神國,用人的教條來冒充神的律法。因此,神國不能建立在人的教條上,進入神國不是倚靠遵守儀文,而是因著順服神的權柄。(37節)【新酒】指還沒有完全發酵的葡萄汁,發酵的力量比較大【舊皮袋】缺乏彈性,經不住新酒發酵膨脹的壓力,容易爆滿。比喻人的本性總是守舊的:一個人若是滿足於舊的事物,就很難接受新的觀念;一個人若是習慣了偽善的教條,就很難理解律法的精意。【他總說陳的好】(39節)這句話雖然暫時是對的,但新酒成熟之後,卻將成為比陳酒更美的佳釀。 思想:神救人的辦法,是先賜下律法,使人知道自己是個有病的罪人,然後差遣恩典的醫生基督,讓我們得著醫治和拯救。世人的難處不是不認識神,而是不認識自己;我們有否看到自己的需要;願意返到我們的主面前蒙拯救,得醫治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來到我們的生命中,不但讓我們得著救恩,更要我們生命得著醫治,得到復甦,得到更新;求主讓我們生命因祢的同在每日更新而變化。阿們!

路加福音 17:20-37路加福音 17:20-3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7:20-37的主題是【神國撇下許多的人】;法利賽人問【神的國幾時來到】(20節),是証諷耶穌。【神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20節)可譯為【神的國不是以能被觀察的方式來到】。因為【神的國】就是接受神權柄的地方,並不是法利賽人所認為的政治國度。因此【神的國】首先要進入人的心裡,不是只影響個別地區,所以不能說【看哪,在這裡;看哪,在那裡】(21節)。【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21節)也可譯為【神的國就在你們中間】。這是一句雙關語:當人心接受神國的權柄,讓神作王的時候【神的國】就進入我們心裡,改變我們的生命。神的國度首先要顯明在人的心裡,然後才會有形地顯現地上。此外,主耶穌在地上的服事,已經顯明了神國的權柄;主耶穌自己就是神國的具體顯現,體現了【神真在你們中間】(賽45:14)。當主耶穌和門徒在一起的時候【神的國】(21節)就在他們中間。但【日子將要】(22節)主耶穌即將離世升天,那時【神的國】就不會以這種形式在人中間了。 【巴不得看見人子的日子】(22節)指當主升天以後,門徒盼望基督再來的時候。當主耶穌升天之後,常有人聲稱基督已經再來【看哪,在那裡;看哪,在這裡】(23節)。這樣說話的不只是假先知,就是被假先知欺騙的人,所以信徒【不要出去,也不要跟隨他們】(23節)。自從主耶穌在地上傳道以來,神的國已經開啟了(21節),但是還沒有完成,最終將在【祂降臨的日子】(24節)完全臨到地上。基督再來的目的是為了施行審判,成就國度,所以絕不會在暗中降臨,讓人真假難辨,也不會只在某些地方,只向某些人顯現,而是【好像閃電從天這邊一閃直照到天那邊】(24節)公開地向全世界顯現,讓所有的人都清清楚楚地知道基督已經再來了。但是,在主耶穌榮耀再來之前【祂必須先受許多苦,又被這世代棄絕】(25節)。當基督再來的時候,大部分世人也沒有預備好等待祂,而是像挪亞和羅得的日子,照常吃喝嫁娶,買賣建造,生活就像每天一樣。但就在一個平常的日子裡,人子將在人們不知不覺中突然顯現(30節),施行審判。【人在房上,器具在屋裡,不要下來拿;人在田裡,不要回家】(31節)指顧不上回家帶走財產。古代猶太人的房子是平頂屋,屋外有階梯可以上屋頂(31節)。【你們要回想羅得的妻子】(32節)指天使帶領羅得全家逃出所多瑪時,羅得的妻子不聽天使的話,忍不住【回頭一看,就變成了一根鹽柱】(創19:26)。所以說【凡喪掉生命的,必救活生命】(33節)。當基督再來的時候,將是刑罰和分別的日子。 兩個人同樣在床上睡覺(34節),兩個女人在磨坊同樣在推磨(35節),兩個男人在田裡同樣在幹活(36節),主卻【要取一個,撇下一個】(34,35,36節)。但門徒們並沒有真正明白是什麼意思,所以說:【主啊,在哪裡有這事呢】(37節)?在他們的心中,神的國還是屬地的,局部的。所以主耶穌再次回答:【屍首在哪裡,鷹也必聚在那裡】(30節)。這是古代的諺語(伯39:30),比喻哪裡有需要對付的罪,基督就會在那裡顯現。 思想: 只有願意為主【喪掉生命】的人才能進入神國,不順服神國權柄的人將被撇下。進入神國的人既不能攜帶不信的家人,也不能攜帶不信的朋友,不肯悔改的人都要為自己【藐視祂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羅2:4)付出代價。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要我們明白進入神的國度,不只是你完全掌權的地方,更是主你要我們與你同在的地方,願主使我們打開內心,每日都讓你在我們心中掌權,願你的國降臨在我們我生活中。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