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書 雅各書3:9-18

雅各書3:9-18


9-12節指出,口舌是人生命的出口。第9節可譯為[我們用它來稱頌我們的主和天父,又用它來咒詛照神的形像被造的人](新譯本)指信徒一面在聚會中敬拜讚美神,一面在生活中彼此爭吵毀謗[一口兩舌](提前三8),假冒為善。[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1:8)行為上表現為[按著外貌待人](2:1)[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2:14)言語上表現為[頌讚和咒詛從一個口裡出來](10節)。對重生得救的信徒來說,這些都是[不該當的](10節)。同一個泉源不會發出兩樣水(11節)同一棵果樹不會結出兩種果子(12節)人的言語是裡面真實生命的流露。 [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太12:34)所以[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因為要憑你的話定你為義,也要憑你的話定你有罪](太12:36-37)。因此,人若要製伏舌頭,首先要順服聖靈,使我們的[心意更新而改變](羅12:2)。3:13-4:12的主題是[從上頭來的智慧幫我們抵擋試探]與1:12-25[從上頭來的真道幫我們忍受試探]前後呼應,組成一個交錯平行的結構:一個真正[有智慧有見識的](13節)人[就當在智慧的溫柔上顯出他的善行來](13節),也就是藉著從智慧而生的溫柔謙卑,彰顯出美好的行為。因為主耶穌是[柔和謙卑](太11:29)的。[溫柔]的反面,是[懷著苦毒的嫉妒和自私](14節)。信徒心裡若還[懷著苦毒的嫉妒和自私]就要注意[不可自誇,也不可說謊話抵擋真道](14節)因為這是[嫉妒和自私]必然的結果。[懷著苦毒的嫉妒和自私]的所謂智慧,並不是神所賜的(1:5),而是[屬地的,屬情慾的,屬鬼魔的](15節),只能暫時有效,是肉體的本相,帶著鬼魔的性情(提前4:1)。屬地智慧的標誌就[嫉妒,自私](16節)必然會導致[擾亂和各樣的壞事](16節)[這樣的智慧不是從上頭來的]( 15節)。[從上頭來的智慧](17節)是神所賜的屬天智慧(箴2:6)可以憑信心向神求(1:5-6)。基督是[神的智慧](林前1:24)[神又使祂成為我們的智慧](林前1:30),因此,屬天智慧就是基督生命的發表,特徵是:1.[清潔](17節)從聖潔的神(利11:44)而來的智慧,首先必然是聖潔的(1:27)。2.[和平](17節)從賜平安的神(羅15:33)而來的智慧,其次必然是[使人和睦](太5:9)的。3.[溫良](17節),原文又被譯為[溫和](提前3:3)[謙讓](腓4:5)。經過十字架破碎的心是[溫柔](13節)的,對人是溫和,謙讓的。4.[柔順](17節)直譯是[對理性敞開](英文ESV譯本)不固執己見,願意順從合理的意見。5.[滿有憐憫,多結善果](17節)可譯為[滿有憐憫美善的果子](和合本修訂版)。這種[憐憫]不只是情感和言語的同情,也伴隨著憐憫的行為。6.[沒有偏見](17節),不歧視,不偏待。7.[沒有假冒](17節)真誠,不虛偽。18節表示重生得救的信徒都是[使人和平的人](太5:9),撒下了[和平]的種子,收穫的智慧乃是公義的果子。 思想:屬世的事,與屬靈的事都是顯然易見,我們必須每日認清屬世的事;更要求從上頭來的智慧,否則我們只能活在屬世的生命中,心裡只有懷著苦毒的嫉妒和紛爭;不能結出美善果子的人生。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樂意賜下我們從上頭來的智慧,因我們沒有屬天的智慧,我們每日都會活在屬世的生命,心裡只有懷著苦毒的嫉妒和紛爭;求主光照我們,使我們每日都倚靠你,讓從上頭來的智慧充滿我們。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雅各書 4:8-17雅各書 4:8-17


6-12節是屬天智慧的表現,最重要的就是[柔和謙卑](太11:29):8-10節是[謙卑就當悔改]: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所以只有[在主面前自卑](10節)人才能[親近神](8節)不再[與神為敵](4節)。當我們在神面前承認自己絕望失敗的處境時,祂就會把我們升到祂面前(10節)讓我們能領受[更多的恩典](6節)勝過試探。8-9節指出,認罪悔改是人謙卑的前提[親近神]的條件。人若[潔淨](8節)自己的行為[潔淨](8節)自己的心思[神就必親近你們](8節),因為祂應許[你們要轉向我,我就轉向你們] (亞1:3;)。第8節引自祭司事奉前的潔淨條例(出30:19)。第9節引自珥2:12,形容為罪悲哀,[依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林後7:10)。11-12節是[謙卑不會論斷]:真虔誠的標誌,是看一個人能否[勒住他的舌頭](1:26);同樣,真謙卑的標誌,是看這個人是否喜歡批評論斷。11節[毀謗弟兄,或判斷弟兄]實際上是藐視[不可在民中往來搬弄是非](利19:16)和[愛人如己](利19:18)的律法,所以[就是毀謗律法,判斷律法了]。一個[在主面前自卑]的人,也不敢[毀謗弟兄,或判斷弟兄]。而[驕傲的人]總是[互相毀謗],因為他們沒有把自己當作律法的遵行者,而是把自己當作了法官,忘了自己也是要受審判的(2:12-13)。只有神是那位[設立律法和判斷人的](12節)人若自封法官,就是搶奪了神的地位。4:13-5:6的主題是[富人容易陷入的試探],與1:9-11[不要陷入財富的試探]前後呼應。當財富成為一個人生活的重心時,就會帶來兩種試探:1.張狂自信4:13-17);2.為富不仁(5:1-6)。當時,羅馬帝國的各大城市商業繁榮,吸引許多猶太商人在地中海沿岸各城遷徙(13節)。 [今天明天我們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做買賣得利](13節)形容商人們精心籌劃,胸有成竹,把自己當作人生的主宰,從來沒有想過主權在神手中,也不去思想神對自己有什麼旨意。[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14節),比喻人的生命不在自己掌握之中(路12:20)。[你們的生命是什麼?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14節)比喻人的生命短暫脆弱。[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15節)意思是以神為生活的中心,[誠實倚靠耶和華](賽10:20)。只有一個經過[百般試煉](1:2)的人,才能學習把自己的計畫和努力放在神的手中,順從神的帶領(林前4:19)。古代歐洲的基督徒常在書信裡用字母縮寫“DV”代表拉丁文“主若願意Deo Volente”。當商人們躊躇滿志地規劃未來的時候(13節)那種張狂的態度就是罪。這些[以張狂誇口](16節)的人,也會成為[彼此批評](11節)的人,不願[在主面前自卑]的人(10節),得不著[更多的恩典] (6節)的[驕傲的人](6節)。17節表明人若[以張狂誇口],就是[知道該行善而不去行]。違背神的旨意,行不當行的是罪(約壹3:4);忽略神的旨意,不行該行的也是罪(17節)。因為信徒知道神的旨意是要人[在主面前自卑](10節),所以[凡這樣誇口都是惡的](10節),都是犯罪(路12:47)。 思想: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主對我們的應許很清楚,我們親近神不是讓我們生命一帆風順,而是讓主親近我們;與主建立親密美善的關係;因為,無論面對每日的生活,每一個身邊的關係,甚至我們的明天;都需要我們先好好親近神,因這正是讓我們明白主的旨意。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承諾我們,當我們親近你,你必親近我們;你最樂意我們每日與你建主親密與美善的關係,求主每日都引導我們好好到你的面對,被你帶領,被你親近。阿們!

雅各書 1:16-27雅各書 1:16-27


16節意思是在試探中不要自欺欺人,諉過飾非,而要承認自己的罪(14-15節),仰望神的[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17節)。因為神不是試探的源頭,而是[各樣美好的恩賜]的源頭;祂不會給我們犯罪的意念,而會給我們[各樣全備的賞賜]。但受試探的人總是害怕有所失去,渴望有所得著,不確定神的供應是否符合我們的所需。神[不試探人](13節)。人的私慾是[生出罪來,生出死來](15節),使我們成為轉瞬衰殘的[草上的花](10節)。神卻是[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祂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18節),所以也會在試煉中賜下聖靈(路11:13);出路(林前10:13)和能力(林後12:9,讓我們能[忍受試煉](12節)得著[生命的冠冕]。日月星辰會改變,轉動,但創造它們的[眾光之父](17節)卻[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17節),對我們的旨意不會前後不一。神不會一面用真道重生我們(18節),一面用試探毀滅我們(13節)。祂若允許我們[落在百般試煉中](2節),也會賜下夠用的恩典(林後12:9)和忍受的出路(林前10:13)。既然神不是試探的源頭(13-15節),而是恩賜和賞賜的源頭(16-18節),並且已經[用真道生了我們](18節),[落在百般試煉中]( 2節)的人就應當[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21節),結出行道的果子,好讓人能[忍受試探](12節),[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得福](25節)。領受真道的正確態度是:1.[快快地聽](19節)積極地[領受那所栽種的道]。2.[慢慢地說](19節)仔細思想,不要急於對面臨的困境和神的旨意下結論。3.[慢慢動怒](19節)[存溫柔的心]謙卑順服聖靈的管理,不屈服於試探。[人的怒氣不成就神的義](20節),用[人的怒氣]去替神做工,是信徒揮之不去的一個試探。但神所喜悅的公義,絕不是靠著人肉體裡出來的[怒氣]實現的。神用真理光照人,用恩典挽回人,而[人的怒氣]只是體貼肉體,不順從聖靈的表現,只會惹動別人的肉體,敗壞弟兄的生命;只能發洩情緒,把人推離神,對於神的工作毫無幫助。[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惡](21節)也就是除去[自己的私慾](14節)和私慾生出的罪(15節)。因為[擔負罪惡,被各樣的私慾引誘](提後3:6)的人[常常學習,終久不能明白真道](提後3:7)。無法[領受那所栽種的道]。人若真正[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必然會將真道活出來,因為知道[聽神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路11:28)。而[單單聽道](22節)卻不[行道]的人,恐怕並沒真正重生得救,只是[自己欺哄自己](22節)。許多人[聽道而不行道](23節)不是為了遵行神的旨意,而是為了多一點聖經的知識,多一些屬靈的感覺。因此,他們就像在鏡子裡匆匆一瞥,並沒有時常[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25節),[道]並沒有紮根於心中,只有表面,暫時的印象,[隨即忘了](24節)。[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就是使人重生(18節),得救(21節)的福音真道。人若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25節),使人能[忍受試探]。一方面,一個真正行道的人,首先在於內心的順服。一個人能否[勒住他的舌頭](26節),是他內心光景的標誌。一個真正屬靈的人,說話帶著基督的恩典,能夠造就人;一個管不住口舌的人,言語裡都是自己的意見和情緒,只會敗壞人。因為[這人的虔誠是虛的](26節),裡面不順服聖靈的管理,只是[自以為虔誠](26節),[欺騙自己的心](26節),其實是[聽道而不行道的](23節)。另一方面,[虔誠]的本質就是順服神,活出神的性情。因此,在神面前[潔淨沒有玷污的虔誠](26節),必然會伴隨著外在的行為:首先是[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太22:37) 其次是[愛人如己](太22:39)。[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27節),代表[愛人如己],不是根據人的同情,而是根據神的性情(詩68:5)。[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27節)代表愛神,親近神。神的保守並不是人放鬆懈怠的理由,反而是人保守自己的根據。正因為信徒是[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彼前1:5),對自己的[保守]才不會徒勞落空。所以,信徒有責任[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1:2)。 思想: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祂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正是我們蒙恩,能盡心,盡性,盡意愛主的原因;因此,我們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就讓美善的神每日光照我們到祂眾光之中。 祈禱:親愛主,我們相信一切美善的恩賜及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你而來,在伙沒有改變,甚至轉動的影兒都沒有,你對我們的恩典就是這樣的堅定。願我們常活在我們眾光之父中。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