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書 雅各書4:1-7

雅各書4:1-7


3:13-4:12的主題是[從上頭來的智慧幫我們抵擋試探]與1:12-25[從上頭來的真道幫我們忍受試探]前後呼應,組成一個交錯平行的結構:1-5節是屬地智慧的表現,最明顯的就是[放縱私慾](羅13:14)。第1節[私慾]原文也譯為[宴樂](路8:14)特別指對感官享受的貪戀(2節)。[私慾]是人體貼肉體的結果,會在人的內心產生爭戰,使人成為[心懷二意的人](8節);又在眾人之間製造衝突,因為[在何處有嫉妒,自私,在何處有動亂和各樣的壞事](三16和合本修訂版)。2節形容私慾驅使人不擇手段地追求想要的東西。本書原文只有2-3節和1:5-6使用了[求aiteo](2,3節),把求屬天的[智慧]和求屬地的[私慾]作對比。[宴樂](3節)和[私慾]原文是同一個字。放縱肉體的[私慾],是對恩典的[浪費](3節),是動機錯誤的[妄求](3節)。相反[你們中間若有缺乏智慧的,就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1:5)。主耶穌應許[你們祈求,就給你們](路11:9)前提是按照神的名,神的國,神的旨意求(路11:2-4)。貪戀世界[與世俗為友](4節)就是[沾染世俗](1:27)。這種人的生活不是順服神的旨意,而是跟隨世界的潮流和價值觀;人生不是以神為樂,而是樂世界所樂,愁世界所愁,和不信主的世人毫無兩樣。這不是小小的軟弱,而是離棄神[與神為敵](4節);這不是生活的小節,而是屬靈的淫亂,成了[淫亂的人](4節)。人只要動了淫念,就是犯了姦淫(太5:28)屬靈的淫亂還沒付諸行動,只要[是想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了](4節)。5節引自[神是忌邪的神](出20:5;申32:16)。[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太6:24),所以神愛祂所造的人,就像丈夫愛妻子(耶31:32)[愛到嫉妒的地步]不能容忍我們一面愛神,一面愛世界(4節);一面事奉真神,一面事奉偶像(書24:14-15)。6-12節是屬天智慧的表現,最重要的就是[柔和謙卑](太11:29):6-7節是[謙卑就能得勝]:雖然人的肉體本相都是[有罪的,心懷二意的](8節)[但祂賜更多的恩典](6節),包括[從上頭來的智慧](3:17;1:5 )[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1:17)使我們能滿足祂[戀愛至於嫉妒](5節)的嚴格要求。神若向人要什麼,祂必先賜下什麼,並且所賜的恩典與能力比我們裡面的軟弱和外面的試探更多。雖然神應許賜下更多的恩典,人只能以謙卑來領受。因為謙卑的人才能承認自己軟弱無能,不再倚靠自己和勢力,而是單單仰望恩典,好讓神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12:9)。而驕傲的人對自己滿有把握,無法[誠實倚靠耶和華](賽10:20)結果與恩典無分無關。[所以經上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6節;箴3:34)。既然神應許[賜恩給謙卑的人]謙卑的人只要[順服神](7節)就有能力勝過試探。因為我們只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7節),不但能棄絕[屬鬼魔的](3:15)智慧,而且不會[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1:14 )。[魔鬼diabolos]原文的意思是[控告者,毀謗者],牠喜歡在神面前[晝夜控告我們弟兄](啟12:10)。 思想: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面對每日生命很的挑戰,每日的試探,我們是向求甚麼呢?是否只求讓我們生活肉體滿足的私慾?還是求那賜上頭來的智慧給我們的主呢? 祈禱:親愛主,求你記念我們每日都會面對生活的挑戰,生命的試探。求主使我們順服主你,更教導我們每日求告賜上頭智的主你,使我們有力量抵擋魔鬼.抵擋各樣的試探。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雅各書 4:8-17雅各書 4:8-17


6-12節是屬天智慧的表現,最重要的就是[柔和謙卑](太11:29):8-10節是[謙卑就當悔改]: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所以只有[在主面前自卑](10節)人才能[親近神](8節)不再[與神為敵](4節)。當我們在神面前承認自己絕望失敗的處境時,祂就會把我們升到祂面前(10節)讓我們能領受[更多的恩典](6節)勝過試探。8-9節指出,認罪悔改是人謙卑的前提[親近神]的條件。人若[潔淨](8節)自己的行為[潔淨](8節)自己的心思[神就必親近你們](8節),因為祂應許[你們要轉向我,我就轉向你們] (亞1:3;)。第8節引自祭司事奉前的潔淨條例(出30:19)。第9節引自珥2:12,形容為罪悲哀,[依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林後7:10)。11-12節是[謙卑不會論斷]:真虔誠的標誌,是看一個人能否[勒住他的舌頭](1:26);同樣,真謙卑的標誌,是看這個人是否喜歡批評論斷。11節[毀謗弟兄,或判斷弟兄]實際上是藐視[不可在民中往來搬弄是非](利19:16)和[愛人如己](利19:18)的律法,所以[就是毀謗律法,判斷律法了]。一個[在主面前自卑]的人,也不敢[毀謗弟兄,或判斷弟兄]。而[驕傲的人]總是[互相毀謗],因為他們沒有把自己當作律法的遵行者,而是把自己當作了法官,忘了自己也是要受審判的(2:12-13)。只有神是那位[設立律法和判斷人的](12節)人若自封法官,就是搶奪了神的地位。4:13-5:6的主題是[富人容易陷入的試探],與1:9-11[不要陷入財富的試探]前後呼應。當財富成為一個人生活的重心時,就會帶來兩種試探:1.張狂自信4:13-17);2.為富不仁(5:1-6)。當時,羅馬帝國的各大城市商業繁榮,吸引許多猶太商人在地中海沿岸各城遷徙(13節)。 [今天明天我們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做買賣得利](13節)形容商人們精心籌劃,胸有成竹,把自己當作人生的主宰,從來沒有想過主權在神手中,也不去思想神對自己有什麼旨意。[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14節),比喻人的生命不在自己掌握之中(路12:20)。[你們的生命是什麼?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14節)比喻人的生命短暫脆弱。[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15節)意思是以神為生活的中心,[誠實倚靠耶和華](賽10:20)。只有一個經過[百般試煉](1:2)的人,才能學習把自己的計畫和努力放在神的手中,順從神的帶領(林前4:19)。古代歐洲的基督徒常在書信裡用字母縮寫“DV”代表拉丁文“主若願意Deo Volente”。當商人們躊躇滿志地規劃未來的時候(13節)那種張狂的態度就是罪。這些[以張狂誇口](16節)的人,也會成為[彼此批評](11節)的人,不願[在主面前自卑]的人(10節),得不著[更多的恩典] (6節)的[驕傲的人](6節)。17節表明人若[以張狂誇口],就是[知道該行善而不去行]。違背神的旨意,行不當行的是罪(約壹3:4);忽略神的旨意,不行該行的也是罪(17節)。因為信徒知道神的旨意是要人[在主面前自卑](10節),所以[凡這樣誇口都是惡的](10節),都是犯罪(路12:47)。 思想: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主對我們的應許很清楚,我們親近神不是讓我們生命一帆風順,而是讓主親近我們;與主建立親密美善的關係;因為,無論面對每日的生活,每一個身邊的關係,甚至我們的明天;都需要我們先好好親近神,因這正是讓我們明白主的旨意。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承諾我們,當我們親近你,你必親近我們;你最樂意我們每日與你建主親密與美善的關係,求主每日都引導我們好好到你的面對,被你帶領,被你親近。阿們!

雅各書 5:12-20雅各書 5:12-20


12節引自登山寶訓(太5:34-37)原文開頭是[但是],顯示此勸勉與忍耐有關(11節)。(12節) [最要緊的]是提醒人特別注意。信徒在忍耐中不但要避免[彼此埋怨](9節)不肯專心倚靠神;也要避免隨便[起誓](12節),用妄稱神的名(出20:7)來脫身。因為這兩樣都會讓我們[落在審判之下](9,12節)。當信徒[落在百般試煉中](1:2)的時候,若是[受苦](13節)[就該禱告](13節),向神祈求在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 (1:2)的智慧(1:5);若是得著了[喜樂](13節)[就該歌頌](13節)感謝賜下喜樂的神。[禱告]和[歌頌]都是禱告的一部分,無論在[受苦]或[喜樂]中都應該禱告。14節的橄欖油是古代地中海世界普遍使用的藥物(賽1:6)但並不能包治百病,因此,這裡的抹油可能是分別為聖,求神醫治的儀式(創28:18)。長老們的主要任務是[為他禱告]附帶行動是[奉主的名為他抹油],所以並不需要有[醫病的恩賜](林前12:9)。當時猶太人若生病,先請拉比抹油禱告,而信徒則是先請教會的長老抹油禱告,並非不需要醫生(太9:12)。[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14節),可譯為[出於信心的祈禱必能救那病人](和合本修訂版)。病人得醫治是因為[祈禱]而不是抹油。[信心]是指長老們確信神要醫治那病人(腓2:27),並不是說長老們的信心可以搖動神的手,更不是說只要代禱者或病人有自信,神就一定醫治。人的肉身終有一死,神甚至沒有應允保羅身體得醫治的禱告(林後12:7-9),而是要我們[盼望那無謊言的神在萬古之先所應許的永生](多1:2)。[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15節)顯示疾病並非都是因自己的罪引起的(路13:16),但若是犯罪的結果,代禱的功效不但能使病得醫治,也能使罪蒙赦免。[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16節)表明神允許一位肢體生病,是為了給全教會一個對付罪的機會。 [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林前12:26),因此,全教會都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眾人不但身體[可以得醫治],靈命得以復興。(16節) [義人]就是與神關係正確的人。[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16節)因為[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17節),並沒有呼風喚雨的特殊能力,同樣也會軟弱自憐,所以我們只要和祂一樣專心跟隨神,祂的禱告怎樣有功效,我們的禱告也可以同樣有功效。因為以利亞不是用自己的禱告指揮神[不要下雨](17節)或[降下雨來](18節),而是按照神的吩咐,充當神旨意的出口(王上18:1)。以利亞的信心,完全是因為他對神旨意的確信和順服。5:19-20是結語,與1:1的問安首尾呼應,鼓勵試煉中的信徒彼此扶持。[失迷真道的](19節)指在試煉中軟弱跌倒的弟兄。[這人就該知道](20節)指那個挽回弟兄的人應當知道。因此,[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20節)不但遮蓋了失迷之人的[罪]也遮蓋了領他迴轉之人的[罪]。在基督的身體裡,一個人若是救了弟兄的靈魂,也就是救了自己的靈魂(提前4:16);一個人若是任憑弟兄[失迷真道],也就是定了自己的罪。19-20節是本信最恰當的結尾。 思想:[落在百般試煉中](1:2)的信徒不但應該自己[行道](1:22),也應該幫助弟兄去[行道];不但要對付自己的罪,也要幫助弟兄遠離罪。當我們的生命都經過試煉的破碎之後,才能散發出藏在瓦器裡的[基督馨香之氣](林後2:15,讓教會恢復平安與喜樂(1:1)[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腓2:15-16)。我們有否願意明白主在我們生命中百般試煉的意義呢? 祈禱:親愛主,是主你使我們生命精彩,你應許不只是我們得著豐盛的人生,更能經歷百般試煉的生命,你要我們明白生命的順境,逆境都能經歷主你的同在,更要我們能活出平安與喜樂的生命,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深信你在我們每一個生命的旨意。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