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 10:1-31

馬可福音 10:1-31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經文中【來到猶太的境界】是表示10-15章將記錄主耶穌在猶太地的服事。主耶穌現在正在上耶路撒冷的途中,祂正在走一條向著十字架的道路,經過【約旦河外】希律安提帕管轄的比利亞,終點在耶路撒冷的十字架上。南方的猶太地與北方的加利利截然不同。猶太地由羅馬巡撫直接管轄,中心是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中心是聖殿,控制聖殿的是撒都該祭司貴族與公會,他們都是宗教和政治上的既得利益者。(3節)主耶穌詢問摩西的【吩咐】但法利賽人熟悉律法,不敢說摩西【吩咐】人離婚,所以他們退一步說摩西【准許】(4節)。摩西律法中休妻的條例(申24:1)並非【准許】連肯定都沒有,只不過是因為現實中不能避免休妻的事,需要保護被休妻子的權益。摩西准許人休妻,乃因人【心硬】並非神【起初】的心意,不是表示神喜悅人休妻,因為神絕不改變祂起初的心意。主耶穌的答話,是要把人帶回到【起初】的光景,回到神起初的定意(6節)。因為他們的婚姻背負著神的見證,不管人怎樣悖逆,神永遠不改變祂的心意,所以【人不可分開】(9節)。(13節)【摸】指按手禱告,為小孩子祝福。【門徒便責備那些人】可能因為他們認為小孩子微小,幼稚,無知,不應為此小事阻延主耶穌上耶路撒冷的行程。當耶穌知道時,祂【責備】這些門徒。主耶穌更表示要像小孩子【這樣的人】單純,謙卑,才是進神國的必要條件(15節),是主所喜愛的。小孩子的【謙卑】乃是誠實的【謙卑】人只有誠實地承認自己一無所是,一無所有,一無所能,才能單純地仰望神,接受神的權柄,所以【謙卑像這小孩子的】才有進神國的資格。17節【有一個人】跑過來,跪在耶穌的面前。他看待主耶穌不是救人的【主】而是教導人的【夫子】。他問【當做什麼事,才能得永生】說明他認識【永生】的重要性,也承認在自己裡面沒有【永生】但他以為永生可以靠作【事】換來,只是不知道還缺那些事。主耶穌是啟發這人認識自己並未真正明白聖經。這人真誠地聲稱【從小都遵守了】因為他只想到外面的行為,卻未想到裡面的思想。但他雖然對自己外面的行為很滿意,在心中仍知道自己缺少些甚麼。【你還缺少一件】表明即使少年人遵行了一切外面的行為,在主看仍是不完全的。如果他願意變賣所有【分給窮人】證明他確實能【愛人如己】而願意【跟從主】就是【愛主你的神】這兩條正是律法的總綱。【產業很多】反而使人不完全,因為他捨不得與人分享自己的富足,做不到【愛人如己】。【進神的國】也包括今生就要活出神國子民的實際,來接受神的權柄。【駱駝穿過針的眼】(25節)可能是當時的一句諺語,形容不可能的事【在人是不能】這是宣告人不能憑著自己的行為進入神國。【神凡事都能】是宣告神的恩典,不但得救是祂白白的恩賜。及後雖然彼得問了一個很功利的問題,但主耶穌還是要把神的心意啟示給門徒。(29節)【撇下】不是扔掉,而是把主權交到主的手裡,讓主來掌管,使用。(30節)【今世得百倍】形容活在神國實際裡的人今世就能得著在基督裡而得的豐富、平安和喜樂。(31節)【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是一句警告,我們若和彼得一樣滿足於目前光景,炫耀自己為主所擺上的,就必落到【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是一句鼓勵,雖然在起頭的時候落在人後,但並不就此決定一切,因此仍有可能變成超前。 思想:經文中法利賽人與小孩子產生出強烈的對比,一些自以為熟悉聖經的人卻令主耶穌失望,痛心,反而小孩子卻是神的王國屬於的人,原因不是知識,學問,而是信仰生命中以為自己已經成長了,達標了,但小孩子生命中每日期待的乃是成長,不怕跌倒,不怕失敗,不怕失去,而是繼續學習,我們信仰生命中有否像小孩子期待繼續成長,不只是期望達標,期待成功呢? 祈禱: 主耶穌,我們承認自己很害怕失去,好期望生命的擁有得以維持,不變,求主開我們的眼睛使我們明白永生的亳義,不是達到,不是獲取,不是擁有,而是讓我們進入與主永遠的關係中。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可福音 3:1-35馬可福音 3:1-3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https://youtu.be/6UHn4qrMI9Q?si=uThYtcWLrpMoIRU1

【馬可福音】 猶太拉比禁止人在安息日醫治不存在死亡危險的疾病。如果主耶穌醫治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他們就說主犯了律法。如果主耶穌不醫治,他們又會說祂沒有【憐恤】。這些人如此【窺探】表明他們相信主耶穌一定能行神蹟醫治,但醫治的神蹟並不能改變剛硬的心。在主耶穌的眼裡,不是【行善】就是【行惡】不是【救命】就是【害命】(4節)沒有中間的道路。【他們都不作聲】他們若回答說可以,就不能控告主耶穌,若回答說不可以,則違背良心。因此故意不回答主的問題【心裡剛硬】(5節)。那人勇敢地伸出本不能動彈的那隻手,就是信心的表現。(5節)【怒目周圍看】指忿怒地向四周瞪目,主耶穌這些細微的感情很可能是被彼得注意到的。主耶穌沒有繼續與法利賽人與希律一黨爭辯律法與字句,而是隱藏神兒子的權柄和力量,離開他們【退到海邊去】按著神差遣祂的目的在加利利海沿岸繼續服事。主耶穌的影響吸引了除撒馬利亞以外的整個前以色列地區的人,因此引起猶太政教人士的焦慮。(12節)雖然污鬼說的沒有錯,但主耶穌卻拒絕接受邪靈為祂作見證,因為這見證的源頭不是出於神。污鬼的見證再有力量,也不能使榮耀歸於神,不能把人領到神面前,反而會迷惑人。耶穌選立【十二門徒】都是經過神的手安排的,包括賣主的猶大。主耶穌帶門徒的榜樣,是【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14節)把自己生命和生活都開放在他們面前,讓他們與自己有密切的相交,並且有機會與祂同工。要與主同工,必須先常和主同在,親近他明白他的旨意。主耶穌在地上的服事擴展了,從一個人服事,變成十二個人服事。主所差遣的,祂必然會【給他們權柄】(15節)。主的差遣與託付,從不會超過祂所賜的恩典和能力。而是讓人參與祂愛的服事。這十二使徒在人看都是普通的小人物,除了彼得在使徒行傳有所記載之外,聖經中很少提到他們的豐功偉績,因為神所注重的不是他們的工作,而是聖靈如何藉著他們工作。【半尼其】意思是【躁怒之子,大聲疾呼者】,雅各和約翰名叫【雷子】可見他們的脾氣非常大,暴躁如雷的人,也能為主所用。賣主的猶大居然也身列十二門徒之一,表明主和任何人配搭相處都是為了神的旨意成就。主耶穌呼召了十二門徒,但祂自己的服事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忙到【連飯也顧不得吃】。因為祂所留意是神的旨意有沒有成就,只有神的旨意成就了,祂才有滿足。當主耶穌在地上服事的時候,連祂在地上至親至近的人都誤解祂,以致說祂【癲狂】了。靠鬼王趕鬼對主耶穌的這個控告很嚴重,因為實行巫術是該當死罪的。【別西卜】是以革倫的蒼蠅神巴力西卜(王下1:2)猶太人稍加變音後用於稱呼【鬼王】。【壯士】指剛強、有力的人,象徵撒但;【壯士家】指撒但的國度;【他的家具】指被撒但所利用的工具,亦即被牠利用的世人。主耶穌靠著聖靈趕鬼,法利賽人卻說是靠著【鬼王】(太9:34)所以是【褻瀆聖靈】(29節)。人沒有一樣行為上的罪是得不著赦免的,但若存心敵對聖靈,剛硬到底,就沒有被赦免的可能。法利賽人明明看見了聖靈的權柄,卻存心拒絕接受,拒絕在恩典裡悔改,所以【永不得赦免】(29節)【要擔當永遠的罪】(29節)。這是新約聖經中最嚴肅的宣告與警告。35節主耶穌宣告了神國裡新的親屬關係。神國裡的關係不是建立在肉身生命關係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與神屬天的生命上。只有那些有神生命的人才可能遵行神的旨意。 思想:面對信仰是面對規條還是面對生命的主?主耶穌要我們知道讓生命得到成長的重點,不是表面的規則,而是內裡的信心,更不是快捷方便讓人驚訝的見證,而是對神的兒子的跟隨。我們有否細察自我的內心?存放的是甚麼呢? 祈禱:感謝主來到是讓我們得著生命平安,我們很多時寄望以行為換取恩典,忘記主祢給予我們生命成長的重點,求主光照我們的內心,讓我願意盛載主祢。阿們

馬可福音 4:1-20馬可福音 4:1-2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從第四章開始,才正式地把主耶穌教導的話記錄下來。撒種的比喻在三卷對觀福音(馬太,馬可,路加)中都列於一系列比喻之首,主耶穌親自向門徒作了解釋,所以是解開這系列中其它比喻含義的鑰匙。主耶穌要用這個比喻來回答眾人心中最大的問題:為甚麼文士與法利賽人會如此拒絕主耶穌?為甚麼連主耶穌的親屬也會誤解祂?為甚麼主耶穌同樣的傳道和醫病趕鬼不能在每一個人內心產生相同的回應?這段對話可能是門徒和主耶穌在船上進行的,船已劃離了岸邊的群眾。聽眾中顯然有些人無法領悟比喻的意義。由於猶太教領袖對主的拒絕,主耶穌服事的方式變了,起初祂宣告【神的國近了】(1:15),現在卻成了【奧祕】(11節)。【比喻】(11節)使無心追求神國的人【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12節)因為對於敵對者和僅僅出於好奇的人來說,這些比喻只不過是些故事罷了。而對於有心追求神國的人,【比喻】卻使他們容易記憶,容易明白。12節引自賽六9-10。撒種的比喻之所以佔有特殊的地位,是因為在主耶穌講這個比喻的同時,祂自己正在撒種,就是祂的【道】。主耶穌要用撒種的比喻說明,為甚麼福音所得到的反應是如此不同(2至3章)。主的道若沒有進到我們心裡,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心裡就【沒有根】一時的熱心也【不過是暫時的】。人只有真正明白、領受主的道,才能【結實】,讓神的話從我們身上活出來。 思想:撒種的主每日都帶著期望去在我們的生命中栽種,我們有否每日讓上主的種籽,神的道放在自己的心中呢?還是內心仍然充斥著讓我們不能成長的人,事物呢?祈禱:感謝天父,樂意在我們生命中栽培,感謝祢對我們都帶著不同的期盼,天父就讓我們每天好好讓祢的道進到我們的內心,更讓我們內心成為好的土壤被祢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