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 11:1-33

馬可福音 11:1-33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伯法其】意思是【初熟無花果之家】(2節);【驢】是溫馴的動物,曾被用作君王的座騎包括所羅門王登基的時間(撒下16:2)表示耶穌就是大衛的子孫。更要應驗(亞9:9-10)那要來的彌賽亞謙和,溫柔騎驢進入耶路撒冷城的正是主耶穌。(2節)【對面村子】指伯大尼。主耶穌和門徒當天晚上出城往伯大尼住宿(11節),可以順便把驢駒歸還主人。主能騎一匹【從來沒有人騎過的】驢,主也能降服一個從來未曾順服過的人。伯法其距離耶路撒冷大約兩公里,其實並不需要騎驢,而是【主要用它】(3節)因為主耶穌要特意安排一個謙卑的神國之王的入城儀式。【許多人】因逾越節將至,有極多的人從各地前來耶路撒冷過節。【把衣服鋪在路上】和【把田間的樹枝砍下來,鋪在路上】都是向君王表示效忠致敬的舉動(王下9:13)。【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這個頌詞原是向朝聖者祝福的話(詩118:26)此處指那要來的彌賽亞。(10節)群眾向主耶穌歡呼稱頌,是因為他們心目中的彌賽亞將解放以色列民族,率領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的統治,在地上建立彌賽亞國。要因彌賽亞的來臨而將榮耀歸給天上的神,願那些天使天軍也從天上高唱【和散那】。無花果樹在陽曆二月份開始結果,然後發芽長葉,四、五月份綠蔭茂密,葉子下面有果子,大多數果子必須等到六月份才成熟。此時那棵無花果樹不應該只有葉子沒有果子。【從今以後,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是預示徒有儀文外表,沒有敬虔實際的猶太教將被棄絕。15節是天國的君王入城儀式的結局和高潮,主耶穌在猶太人視為最神聖的聖殿顯明祂天國的君王的權柄。當時聖殿的祭司允許商人在聖殿的外邦人院售賣獻祭用的牛羊鴿子及其他祭品:又因聖殿不收希臘和羅馬的錢幣,猶太人繳納丁稅或奉獻必須用指定的貨幣,所以有兌換銀錢的人提供方便。這類【買賣】表面似乎並無不妥,實際已成為【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前六5)玷污了聖殿。主耶穌進殿和潔淨聖殿之間有一夜的間隔,表明祂的行動不是一時衝動,而是事先計劃要潔淨聖殿。主耶穌稱【我的殿】(17節)是以天國的君王的身份來潔淨聖殿,因祂就是神自己。18節這裡把【眾祭司長和經學家】放在一起所提及是不尋常的。過去反對主耶穌的人主要是法利賽人和文士現在主耶穌潔淨聖殿,使作為撒都該人的祭司長們也和文士聯合起來了。現在卻因要除掉耶穌而站在同一的陣線。咒詛無花果樹看似是負面的,叫活的變成了死的。耶穌特別透過這個神蹟來提醒門徒,這些活著的不管是以色列人還是門徒,若受盡恩典卻結不出果子,遲早會被咒詛,因而枯乾。有信心,死的可以變成活的;沒有信心,活的將變成死的。當中為了強調信心的功效,耶穌誇張地舉了投山入海的例子,說你若不疑惑,信就必成。有人因此就以為信心是一種自我欲望展現,只要足夠強烈信心,就能被神滿足。投山入海要在神的應許下實現,不是在人的願望中實現,耶穌這裡是用修辭手法強調憑應許、靠信心能行看似不可能的事,並非真的叫人把山弄到海裡去。神聽禱告是因為照祂旨意求的。很難想像經文中,耶穌緊接著竟然講饒恕人。明顯地耶穌要借助這段教導是在向當時彼此爭大的門徒說出他們認為饒恕別人的難度,不少於,不到時候收果子或將山投進入海。當時門徒彼此認為別人得罪自己,要想結出饒恕的果子是非常困難的。門徒認為饒恕人,愛人,至多因為那人藉得饒恕;其他人得罪自己,是萬不難地饒恕更不可能去愛的。可是主耶穌卻要求【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事實上要他們,把那山一樣的仇恨丟在海裡,相信神背後在他們生命的應許。當耶穌與門徒又來到耶路撒冷的時候【祭司長和文士並長老】即當時共同組成猶太最高公會,掌管民事和宗教事務的權貴。來質問主【憑甚麼權柄】(28節)潔淨聖殿,表明他們並不承認主耶穌的身份,也不尊重祂的權柄,反而要來抵擋祂。對於這些硬著心故意不認識主的領袖,主不正面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用拉比在論戰時常常使用的反問法來回覆他們。當中主耶穌要向他們表示出,施洗約翰的權柄來源就是祂的權柄來源。主的回答已經清楚地宣告:祂的權柄【是從天上來的】(30節)這個屬天的權柄是為了建立神的國度。施洗約翰憑著這權柄宣告神國近了(太3:2)主耶穌憑著這權柄使【神的國臨到】地上(路11:20)。可是這群領袖的【不信】(31節)和【害怕群眾】(32節)正是不敬畏神的人的兩大特點。人若存心拒絕天上的權柄,主就不再向他們說話。祭司長、文士和長老明知答案,卻推說【我們不知道】(33節)明顯這是撒謊;主知道而【不告訴】(33節)這是誠實。因為他們對屬天權柄的態度,已經使他們在神的計劃中被棄絕了。 思想:當人身處地上受人景仰的身份地位的時候,不但沒有願意分享權力,更害怕失去權力地位,不管事實,真理都在他們的眼前,都只是用謊話,不信來面對信仰,面對自己,敬畏神不在於害怕失去多少,而在於害怕失去了神多少;敬畏神不在於重視別人的重視多少,而在於重視神有多少。 祈禱:主耶穌,感謝祢讓我們生命中經歷得著,經歷擁有,求主教導我們,讓我們好好地敬畏主祢,因我們很多時候,好害怕失去自我的擁有,更會不信任祢的應許同在,求主赦免,讓我們敬畏主祢。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可福音 15:33-47馬可福音 15:33-47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正午】原文是【第六小時】即中午12點。主耶穌是在【巳初】上午9點被釘(可15:25)到下午三時一共有6個鐘頭,前3個鐘頭受盡人的譏誚,後3個鐘頭【遍地都黑暗了】是因為神轉臉不顧,。【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是亞蘭文。【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是詩22:1,這是主耶穌在對觀福音中唯一一次沒有稱神為【父】。【大聲喊】原文是個表達強烈感情的字,主耶穌一生時刻都與神同在,只有這3個鐘頭不得不與神疏遠,這是神兒子極度痛苦的【大聲喊】。此刻主耶穌在十字架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彼前2:24),因為【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祂身上】(賽53:6)讓祂【捨命作多人的贖價】(20:28)所以公義的神不能不離棄祂(詩22:1)。(35節)提及【以利亞】是因在場的人聽見主耶穌喊叫【以羅伊】(34節)誤以為祂在呼叫以利亞。36節是第二次應驗詩69:21。這【醋】就是發酸的酒,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喝完了逾越節的第四杯酒(14:25)完成了真正的逾越節筵席。(37節)【氣就斷了】原文的寫法表明主耶穌的死不同於被殺或自然的死。主耶穌斷氣的時刻是下午三時,正是猶太人宰殺逾越節羔羊的時刻。38節【聖所裡的帳幔從上到下裂成兩半】表明這是神的作為,象徵主耶穌的肉身為世人裂開,打開了天國的道路(來10:20)因此【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來10:19)。(39節)百夫長見慣了受十字架刑罰的一般人斷氣時的情形,現在見到主耶穌獨一無二的斷氣,認定祂必不是平常的人。百夫長是外邦人,猶太人諷刺主耶穌是【神的兒子】(太27:40,43節),外邦人卻因看見主死所發生的功效,承認【這真是神的兒子】。最後記述,當其他的門徒棄主而逃的時候,這些卑微,軟弱的婦女卻從加利利一直跟隨主到十字架下,跟隨主不論人的學識地位,而是像這些婦人,這是何等的美! (43節)【亞利馬太】是以法蓮山地的一個小鎮,位於耶路撒冷西北約30公里。他原是暗暗的作主門徒的,但在主耶穌被釘十字架以後,卻大膽表明自己的身份。這裡特別指明他是個【尊貴的議士】,表明他是公會的成員(路23:50-51)。一般人被釘在十字架上,通常要兩,三天才斷氣。主耶穌可能因為受過鞭傷,身體虛弱,所以當日未經打斷腿就已經死了(約19:33),事非尋常,因此【彼拉多詫異耶穌已經死了】。在耶路撒冷仍可見在山壁磐石裡鑿的墳墓,有的墳墓裡有不止一個室,室壁上各有數個壁龕,可安放多具屍體,不過入口只有一個,外面有一個凹槽,可以滾過一塊大石擋在墓口。(47節)【約西的母親馬利亞】就是主耶穌的母親。 思想:亞利馬太的約瑟若非在耶穌斷氣後不久出現,我們根本無從知道他也是信耶穌。以約瑟當時的身份和處境來說,暴露自己與耶穌的關係就等於自斷前程,不但要放摘去烏紗帽,可能要他的頸上人頭。之前暴露自己固然也會麻煩多多,吃不了兜著走,但還可以理解。可是現在群情激動洶湧,反對耶穌的浪潮已來到全城轟動的時刻,連一向跟隨擁護耶穌的人都轉入避風港去了,怎麼他卻竟還挺身而出?因為,他真明白唯獨放下自我,跟隨替人贖罪的耶穌,才有造物主永生的應許。 祈禱:主耶穌祢被人埋葬,表明主祢為人徹底的死,感謝主祢失去的生命,使我們得著生命,能使以為擁有的放下,能使以為尊貴的降卑,願主祢的死,祢的埋葬讓我們更願意跟隨主祢!阿們

馬可福音 1:12-45馬可福音 1:12-4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的【催】字更顯出行動的急迫。神的兒子要立刻開始服事,所以聖靈剛降在主耶穌身上,接著就立刻【催促】祂到曠野【受撒但的試探】。主耶穌在曠野四十天相當於以色列人四十年的曠野生涯,主動接受撒但的試探,顯明主耶穌是神的愛子(11節)。主耶穌聽見施洗約翰被下監的消息,反而從猶太地回到希律安提帕管轄的加利利,顯示這並不是退卻,而是工作地點和方式的改變。【日期滿了】指根據神救贖的計劃,差遣祂兒子耶穌基督建立神國的時機已經成熟了。【神的國】就是接受神掌權治理的範圍。神國的建立首先要求人心的悔改,只有悔改才能使人心轉向神,而福音就是進入神國的路。【加利利海】又稱革尼撒勒湖,也叫提比哩亞海,捕魚業昌盛,人口密集,許多村莊環繞湖而立。西門彼得和安得烈原來是施洗約翰的門徒,曾經跟隨主耶穌(約1:35-42)雅各和約翰是彼得和安得烈的夥伴(路5:10)這四個漁夫除了捕魚之外沒有甚麼特別的技能,魚網和船是他們唯一的生活倚靠。現在他們卻要丟開熟練的生活技能,離開故鄉和親友,去從事一個一無所知,毫無把握的事業,在人看來,他們的【立刻】和【跟隨】(18節)實在是一件盲目的事,但在神眼中卻是最寶貴的反應。【會堂】(Synagogue)是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後才開始有的,那時聖殿被毀,猶太人就建立會堂,聚集禱告並講解律法。猶太成年男子每天必須由10人以上聚集在一起禱告三次,會堂最初是為此目的而設立的。主耶穌【進了會堂教訓人】對像都是猶太人。主耶穌的第一件服事,就是用神的話語去服事人,把人帶回神的權柄之下。【眾人都希奇】的不只是主耶穌的【教訓】更是祂話裡的【權柄】。一個【被污鬼附著】的人竟然能在猶太人的【會堂裡】(23節)敬拜神,卻沒有任何不協調的感覺,直到他遇見了主耶穌。污鬼雖然認識耶穌基督是【神的聖者】(24)卻拒絕接受祂作主,所以仍與祂沒有相干。【神的聖者】(24)指【分別為聖歸給神的那一位】是神兒子的別稱(路4:34)。雖然污鬼說的沒有錯,好像是把榮耀和讚美歸於主,但主耶穌卻拒絕接受邪靈為祂作見證,因為這見證的源頭不是出於神。污鬼的見證再有力量,也不能使榮耀歸於神。27節記載主耶穌的第二件服事,就是用神的權柄把人從黑暗的權勢中釋放出來,叫人得著真理的自由,享受神所賜的安息。31節記載主耶穌的第三件服事,就是用神的能力醫治人,讓人能起來服事。32節記載主耶穌的第四件服事,是叫人進入安息的服事,他們在安息日得不著安息,到主面前就能得著安息。35-37節此時眾人來找主,並不是因為想聽道,而是為了醫病趕鬼(32節)。主耶穌拒絕眾人的尋找,因為祂奉差遣來服事的目的是要傳神的道,而不是為了醫病趕鬼。主耶穌甘心服事人,但祂的服事不是根據人的需要,而是根據神的心意。主耶穌服事的次序是先【傳道】再【趕鬼】,看重神的見證過於工作。41-44節主耶穌醫治【大麻風】這個人認識自己,需要得醫治,他也認識在主只有【肯】或【不肯】。律法規定大麻風病人必須隔離,主耶穌本可以只用一句話就醫治他,但主卻【伸手摸他】,表明祂願意憐憫他【你潔淨了吧】表示神的兒子話中有權柄,祂的服事工作大部分是用話語命令來成就的。主耶穌在地上的時候,沒有醫治當時所有的疾病,也沒有趕出所有的污鬼;雖然【動了慈心】(41節),卻沒有解決當時所有人的需要。因為主耶穌來到地上服事人,目的不是醫病趕鬼,解決人肉身的需要,而是【宣揚神的福音】(14節)。因此,主耶穌吩咐那人【要謹慎,什麼話都不可告訴人】(44節),因為主的時候還沒有到。那人沒有順服主的話,【把這件事傳揚開了】雖然是出於好心,結果卻是好心辦壞事:【叫耶穌以後不得再明明地進城】,不能再自由地在城裡傳道。 思想: 主耶穌基督來到宣揚神的國,這個國度不但只要面對仇敵撒旦的試探攻擊,,面對這榮耀神的國度,耶穌基督不只是要祂一人完成,更願意我們一同的參與,跟隨祂的道路,我們有否看到祂榮耀的國度,聽到祂的呼召【來跟從我】一同完成祂的工呢? 祈禱: 主耶穌感謝祢要將神的國度帶進我們的當中,我們更榮幸地參與主祢的工作,儘管我們是卑微甚至沒有學問,祢仍看重我們,呼召我們,求主開我們眼睛,不只顧眼前的生活,更顧念神祢國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