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 1:12-45

馬可福音 1:12-4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的【催】字更顯出行動的急迫。神的兒子要立刻開始服事,所以聖靈剛降在主耶穌身上,接著就立刻【催促】祂到曠野【受撒但的試探】。主耶穌在曠野四十天相當於以色列人四十年的曠野生涯,主動接受撒但的試探,顯明主耶穌是神的愛子(11節)。主耶穌聽見施洗約翰被下監的消息,反而從猶太地回到希律安提帕管轄的加利利,顯示這並不是退卻,而是工作地點和方式的改變。【日期滿了】指根據神救贖的計劃,差遣祂兒子耶穌基督建立神國的時機已經成熟了。【神的國】就是接受神掌權治理的範圍。神國的建立首先要求人心的悔改,只有悔改才能使人心轉向神,而福音就是進入神國的路。【加利利海】又稱革尼撒勒湖,也叫提比哩亞海,捕魚業昌盛,人口密集,許多村莊環繞湖而立。西門彼得和安得烈原來是施洗約翰的門徒,曾經跟隨主耶穌(約1:35-42)雅各和約翰是彼得和安得烈的夥伴(路5:10)這四個漁夫除了捕魚之外沒有甚麼特別的技能,魚網和船是他們唯一的生活倚靠。現在他們卻要丟開熟練的生活技能,離開故鄉和親友,去從事一個一無所知,毫無把握的事業,在人看來,他們的【立刻】和【跟隨】(18節)實在是一件盲目的事,但在神眼中卻是最寶貴的反應。【會堂】(Synagogue)是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後才開始有的,那時聖殿被毀,猶太人就建立會堂,聚集禱告並講解律法。猶太成年男子每天必須由10人以上聚集在一起禱告三次,會堂最初是為此目的而設立的。主耶穌【進了會堂教訓人】對像都是猶太人。主耶穌的第一件服事,就是用神的話語去服事人,把人帶回神的權柄之下。【眾人都希奇】的不只是主耶穌的【教訓】更是祂話裡的【權柄】。一個【被污鬼附著】的人竟然能在猶太人的【會堂裡】(23節)敬拜神,卻沒有任何不協調的感覺,直到他遇見了主耶穌。污鬼雖然認識耶穌基督是【神的聖者】(24)卻拒絕接受祂作主,所以仍與祂沒有相干。【神的聖者】(24)指【分別為聖歸給神的那一位】是神兒子的別稱(路4:34)。雖然污鬼說的沒有錯,好像是把榮耀和讚美歸於主,但主耶穌卻拒絕接受邪靈為祂作見證,因為這見證的源頭不是出於神。污鬼的見證再有力量,也不能使榮耀歸於神。27節記載主耶穌的第二件服事,就是用神的權柄把人從黑暗的權勢中釋放出來,叫人得著真理的自由,享受神所賜的安息。31節記載主耶穌的第三件服事,就是用神的能力醫治人,讓人能起來服事。32節記載主耶穌的第四件服事,是叫人進入安息的服事,他們在安息日得不著安息,到主面前就能得著安息。35-37節此時眾人來找主,並不是因為想聽道,而是為了醫病趕鬼(32節)。主耶穌拒絕眾人的尋找,因為祂奉差遣來服事的目的是要傳神的道,而不是為了醫病趕鬼。主耶穌甘心服事人,但祂的服事不是根據人的需要,而是根據神的心意。主耶穌服事的次序是先【傳道】再【趕鬼】,看重神的見證過於工作。41-44節主耶穌醫治【大麻風】這個人認識自己,需要得醫治,他也認識在主只有【肯】或【不肯】。律法規定大麻風病人必須隔離,主耶穌本可以只用一句話就醫治他,但主卻【伸手摸他】,表明祂願意憐憫他【你潔淨了吧】表示神的兒子話中有權柄,祂的服事工作大部分是用話語命令來成就的。主耶穌在地上的時候,沒有醫治當時所有的疾病,也沒有趕出所有的污鬼;雖然【動了慈心】(41節),卻沒有解決當時所有人的需要。因為主耶穌來到地上服事人,目的不是醫病趕鬼,解決人肉身的需要,而是【宣揚神的福音】(14節)。因此,主耶穌吩咐那人【要謹慎,什麼話都不可告訴人】(44節),因為主的時候還沒有到。那人沒有順服主的話,【把這件事傳揚開了】雖然是出於好心,結果卻是好心辦壞事:【叫耶穌以後不得再明明地進城】,不能再自由地在城裡傳道。 思想: 主耶穌基督來到宣揚神的國,這個國度不但只要面對仇敵撒旦的試探攻擊,,面對這榮耀神的國度,耶穌基督不只是要祂一人完成,更願意我們一同的參與,跟隨祂的道路,我們有否看到祂榮耀的國度,聽到祂的呼召【來跟從我】一同完成祂的工呢? 祈禱: 主耶穌感謝祢要將神的國度帶進我們的當中,我們更榮幸地參與主祢的工作,儘管我們是卑微甚至沒有學問,祢仍看重我們,呼召我們,求主開我們眼睛,不只顧眼前的生活,更顧念神祢國度的工作。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可福音 9:1-29馬可福音 9:1-29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神的王國帶著能力來臨】指主耶穌在祂的國度裡掌權,這以2-8節的登山變像作為預表,更要預示在主耶穌復活後掌握的權柄。傳統認為這【高山】(2節)是耶斯列平原的他泊山,【六天】正好足夠從凱撒利亞腓立比走到此地,就是彼得承認主耶穌是基督的那日(8:29)。(2節)【暗暗地】是因為登山變像是在復活裡的榮耀的啟示,耶穌曾叮囑門徒【人子還沒有從死裡復活,你們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人】(9節)。門徒們在清醒狀態下看見主改變形象。是向他們展示出神的兒子在榮耀中顯明祂本來的面目。【摩西】代表律法,【以利亞】代表先知。因為律法和先知所指向的就是基督,基督正是按著律法和先知的預言顯現在人的眼前。因此彼得高興地要【搭三座棚】表示不但要留住基督,也要留住摩西和以利亞,表示門徒只願停留在山上榮耀,享受這光景中,而不願下山去面對苦難,忘了十字架是神國在地上顯明的道路。(7節)【我的愛子】在主耶穌受洗時,天父也說過同樣的話(1:11);此處是表明祂成為人子多年來的【事工】也滿足了天父的心意。正因神的兒子是神國裡唯一的權柄,眾人都要聽從祂。及後門徒問有關以利亞先來的問題(瑪4:5)是因為剛見過主耶穌登山形象,認定祂就是那要來的基督。他們剛才既然已經看見以利亞來了,為甚麼還不能宣布主耶穌就是基督呢?耶穌解釋到舊約聖經不單講到以利亞要再來的事,也提到【人子】彌賽亞的事(但7:13)施洗約翰和主耶穌將受苦的事都在聖經上預言了。他們下到山看到其他九位門徒趕鬼失敗,文士趁機質問門徒和他們拉比的神學資格。這些文士一心想給門徒難堪,卻不親自動手趕鬼來證明他們的正統神學。主耶穌下山後,也立即面對眾人的不信和門徒的小信。(16節)主耶穌的問題不是表明祂不知道所發生的事,而是要轉移眾人的注意力,將眾人的眼目轉到祂自己身上。門徒應該是有權柄去醫治這個病人的(3:15)。他們的失敗表明,雖然具有主耶穌所給的權柄,卻缺乏行使權柄所應有的信心,不能在信心裡支取主的權柄。及後主耶穌把正在受鬼折磨的孩子放在一邊,卻與這位父親談孩子的病史,用意是在幫助這位父親承認他的需要是多麼迫切,多麼無,要把他帶到有信心的地步(23-24節)。(22節)表明他對主的【能】還抱著懷疑的態度。【你若能信】許多古卷並無【信】字,而只有【你若能】意思是【問題不是主能不能,乃是人信不信】。信心不是【自信】不是人的主觀願望,乃是對神所要做的事有把握,看見了主的權柄,主的計劃,相信神的旨意必要如此。【信不足】不是真信,而是願意信,但承認自己還信不來,需要【求主幫助】。耶穌表示趕鬼不是人的所有所能做得到的,必須在信心中支取神的權柄去對付鬼。而【禱告禁食】就是認識自己的欠缺,因而捨棄自己合理合法的權利,付上代價,在神面前承認自己的【沒有】和【不能】專一地尋求主的【有】和【能】,讓主的【有】和【能】來蓋過我們的【沒有】和【不能】。【禁食】的功效並不是因為其行為,乃是因為其存心和態度。 思想: 我們有否在祈禱時,同樣一面懷疑主,一面求主的態度呢?我們是否常常好像是相信祂,卻又不能肯定祂【能】為我們做甚麼呢? 祈禱:主耶穌,我們承認祢是那位再來的君,國度權柄都是歸於祢,求主記念我們很多時只想經歷,停留在信仰精彩難忘的光景,忽略了每天好好地聽從主祢,求主祢光照我們,阿們。

馬可福音 16:1-20馬可福音 16:1-20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安息日在星期六日落時分結束。古代猶太人殯葬的規矩是用香膏膏死人的身體,並用細麻布加上香料裹上。這些婦女帶著香膏來膏主耶穌的身體,可見她們與那些門徒一樣,對真理的認識還有點模糊,並未期待主會復活。【七日的第一日】是一個新的開始,就是現在的星期日,也就是基督徒所稱的【禮拜天,主日】。主耶穌在【七日的第一日】復活,祂的複活帶來一個新的開始,主耶穌復活的第一批見證人都是婦女,從反面證明這不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因為在當時猶太人的社會裡,婦女是不可以作見證的。(4節)【石頭已經滾開】挪開石頭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主耶穌能出來,乃是為了邀請婦女們看空墳墓(6節)。這個少年人就是把墓口的大石頭滾開的天使。【他已經復活了,不在這裡】(6節)主耶穌雖然經過墳墓,但墳墓並非祂的終站,祂已經復活離開了。這些婦女之前是看著主被安葬的(15:47),她們再被天使邀請【看安放祂的地方】不會找錯墳墓。(7節)【他會比你們先到加利利去】是主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之後去客西馬尼園的路上,對十一門徒的私下囑咐(14:28),所以這句話可以在門徒面前證明婦女們的見證。在四卷福音書中,惟獨馬可福音記載了【和彼得】(7節)這句話,可能是彼得特別讓馬可記錄的。別人不會特別在意【和彼得】這三個字,但它在彼得的耳中卻是何等的安慰和鼓勵!彼得在三天前在人前三次不認主(14:66-72),但主卻沒有按著公義不認他,反而在復活以後首先提到他的名字,表示主完全赦免了他。這位婦女,從好生命特殊的經歷,一路由加利利,到十字架下,直到主的復活,都是一個不折不扣主耶穌的【鐵粉】可能抹大拉的馬利亞在第二次探視墳墓的時候(約20:16)遇見了復活的主耶穌。而【復活】原文是【起來,站立】和第6節的【復活】是不同的字。主耶穌的復活不但讓人得著新的開始,得著新的盼望,更要讓人從軟弱中【起來,站立】再一次面對活生生的救主,在許多古抄本中並沒有9-20節,所以有人認為這一段結尾可能是別人後來添加上去的。但從經文的記述門徒面對馬利亞,並【門徒中間有兩個人】他們就是離開耶路撒冷往以馬忤斯去的兩個門徒(路24:13)所作出主耶穌復活的見證,他們的反應是【不相信】。經文表示主耶穌基督親自向十一個門徒顯現,並責備他們的不信,縱使他們的不信仍未攔阻神旨意救贖的計劃,更要他們向全世界宣講主的福音。(15節)。 (16節)【信】是人裡面的實際,藉著打開心門,將主耶穌基督接受進來。【受洗】是人外面的行為,藉著被浸入水裡的事實來顯明裡面的信心。 (17節)【信的人將有這些徵兆隨著他們】意思是信徒身上隨時都可能顯出神蹟,但甚麼時候,讓甚麼人,行甚麼【神蹟】主權都在主,目的是為了【證實所傳的道】(20節)。 (17節)【說新方言】就是說他們從來沒有說過的【別國的話】和【鄉談】(徒2:4-11)好【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15節)。17-18節所列的五種神蹟中,除了第四種【若喝了什麼毒物,也必不受害】(18節)之外,其餘四種神蹟,包括趕鬼(徒16:18)說方言(徒2:4)徒手拿蛇(徒28:3-6)醫病(徒3:7在使徒行傳裡均有記載。(19節)【坐】表示主耶穌在地上的服事已經告一段落【右邊】表示最尊貴的位置(詩110:1)。【主耶穌】這個複合名詞在四福音書裡僅出現過兩次(路24:3;可16:19)表示耶穌道成肉身在地上的服事已經告一個段落,祂在死裡復活以後的服事,成為眾人的主,與教會繼續服事下去。 思想:耶穌基督的一生不但是歷史事實,更是神救贖的旨意的工作,我們不只認識耶穌基督的一生,更要明白神旨意的計劃,我們有否願意配合主的旨意計劃,一同與主完成祂的工作呢? 祈禱:感謝主讓我們藉著聖經使我們認識主祢的一生,更多謝祢讓我們明白主祢救贖的旨意與計劃,求主使我們為祢一生明白配合主祢的旨意與計劃。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