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 14:1-31

馬可福音 14:1-31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逾越節】是神拯救猶太人脫離埃及奴役的日子(出12:21-23)。是羔羊被交出和被殺,現在變成了人子被交出和被釘,表明主耶穌就是【逾越節的羔羊】 (1節)人的【詭計】終究仍為神所用成就祂的計劃。【純哪噠香膏】是一種昂貴的芬芳油膏,從產於印度的名叫哪噠的植物根莖提煉出來的香油製成。【打破玉瓶】裝香膏的長頸瓶子是密封的,用時須打破其瓶頸部分,讓封存在瓶裡的香膏能流出來。瓶頸一經打破,便不能再保存香膏。(5節)這香膏值【三百個銀幣】相當於普通人300天的工資,旁邊的好幾個人心想到香膏用在主身上就【枉費】【周濟窮人】就不枉費,事實上他們被一些看起來屬靈,善良的理由,奪取了主在人們心中該有的地位。在主耶穌的眼裡馬利亞值三百個銀幣的香膏,都是無價的奉獻,都是主所悅納的【一件美好的事】。主耶穌並不是否定【周濟窮人】(5節)的義務(申15:11),而是要門徒不要把人的需要看得高於主,只有做在主身上的【行善】(7節),才有永遠的價值。古時猶太人殯葬的規矩,是用香膏膏死人的身體,並用細麻布加上香料裹起來。【純哪噠香膏】既可以用來膏抹尊貴的客人,也可以給死者膏身。伯大尼的馬利亞在主死之前,抓住機會膏了主。(9節)【這女人所作的】就是馬利亞全然接受主所說的,不惜代價地愛主。主耶穌要賦予【逾越節的筵席】他的【最後的晚餐】嶄新的意義。除酵節共有七天。猶太人在正月十四日傍晚宰殺逾越節的羊羔,晚上【吃逾越節的筵席】。【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13節)預備。【有人拿著一瓶水】(13節)【人】原文是指男人,按猶太人習俗,婦人才拿水瓶,所以男人拿著水瓶,比較容易辨認。當中耶穌表示【與我共餐的】的話是引用了詩4:41:9【連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過我飯的,也用腳踢我】表明祂心中的傷痛。這一切事正如經上所寫的那樣發生,但又不能為猶大賣主開脫罪責。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是按照上主的旨意進行(22節)【擘開】象徵祂的身體在十字架上裂開。【吃】象徵分享基督的所有。主在逾越節筵席上設立了新約主餐,表明祂是真正的逾越節羔羊。(23節)【杯】是猶太人逾越節筵席上四杯酒的第三杯【救恩之杯】(Cup of Redemption)主耶穌說明出這杯酒代表【立約的血】(24節)。但主耶穌沒有和門徒們一起喝這第四杯,而是說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25節) 直到完成了真正的逾越節筵席【在神的國里,喝新的那日子】。(26節)【他們唱了詩】猶太人在逾越節筵席結束時要唱【哈利路篇】即詩篇115至118篇。【橄欖山】就在出耶路撒冷去伯大尼的路上,他們在橄欖山上過夜。(27節)耶穌表示門徒【都要跌倒】指門徒們離開主四散逃走(50節)和彼得三次否認主(66-72節)。帶出門徒們一直不認識自己的軟弱。耶穌更要帶出這是經上記著: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引自亞13:7的預言表明這不是偶然,而是神一早安排的旨意。主不單啟示祂的死,也啟示祂的復活,不單啟示羊群的分散,也啟示羊群的聚集。(28節)【要比你們先到加利利去】是主耶穌在去客西馬尼園路上與十一門徒的私下談話。 彼得和眾門徒確實有與主同死的心志,有屬靈的知識及經歷,也有屬靈的熱情,但是他們並不認識自己的本相,也不知道這將是一個多麼艱難的抉擇。耶穌基督因此明確地表明他不認主的預言,可惜彼得的故我無法讓他認清自己。更牽動了所有門徒作出情緒的表態! 思想:跟隨主多年的門徒,經歷過主的神蹟,經歷過與主的生活,彼得更多次經歷過主耶穌與他不同精彩的個人故事,卻是環境讓他們一一被摧毀,原因不是過往精彩的經歷,不是與主生活多久,而是對主在我們生命上旨意的信靠。我們有否願意明白配合上主在我們身上的旨意.還是仍然憑著自我的熱誠衝動去面對信仰呢? 祈禱:主耶穌,我們承認我們真的是軟弱的,我們會懼怕環境給予我們的沖擊,懼怕環境改變帶給我們的害怕,求主引導光照我們,願意我們的生命活在主祢的旨意中,而不活我們自我的理想當中。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可福音 3:1-15馬可福音 3:1-1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猶太拉比禁止人在安息日醫治不存在死亡危險的疾病。如果主耶穌醫治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他們就說主犯了律法。如果主耶穌不醫治,他們又會說祂沒有【憐恤】。這些人如此【窺探】表明他們相信主耶穌一定能行神蹟醫治,但醫治的神蹟並不能改變剛硬的心。在主耶穌的眼裡,不是【行善】就是【行惡】不是【救命】就是【害命】(4節)沒有中間的道路。【他們都不作聲】他們若回答說可以,就不能控告主耶穌,若回答說不可以,則違背良心。因此故意不回答主的問題【心裡剛硬】(5節)。那人勇敢地伸出本不能動彈的那隻手,就是信心的表現。(5節)【怒目周圍看】指忿怒地向四周瞪目,主耶穌這些細微的感情很可能是被彼得注意到的。主耶穌沒有繼續與法利賽人與希律一黨爭辯律法與字句,而是隱藏神兒子的權柄和力量,離開他們【退到海邊去】按著神差遣祂的目的在加利利海沿岸繼續服事。主耶穌的影響吸引了除撒馬利亞以外的整個前以色列地區的人,因此引起猶太政教人士的焦慮。(12節)雖然污鬼說的沒有錯,但主耶穌卻拒絕接受邪靈為祂作見證,因為這見證的源頭不是出於神。污鬼的見證再有力量,也不能使榮耀歸於神,不能把人領到神面前,反而會迷惑人。耶穌選立【十二門徒】都是經過神的手安排的,包括賣主的猶大。主耶穌帶門徒的榜樣,是【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14節)把自己生命和生活都開放在他們面前,讓他們與自己有密切的相交,並且有機會與祂同工。要與主同工,必須先常和主同在,親近他明白他的旨意。主耶穌在地上的服事擴展了,從一個人服事,變成十二個人服事。主所差遣的,祂必然會【給他們權柄】(15節)。主的差遣與託付,從不會超過祂所賜的恩典和能力。而是讓人參與祂愛的服事。這十二使徒在人看都是普通的小人物,除了彼得在使徒行傳有所記載之外,聖經中很少提到他們的豐功偉績,因為神所注重的不是他們的工作,而是聖靈如何藉著他們工作。【半尼其】意思是【躁怒之子,大聲疾呼者】,雅各和約翰名叫【雷子】可見他們的脾氣非常大,暴躁如雷的人,也能為主所用。賣主的猶大居然也身列十二門徒之一,表明主和任何人配搭相處都是為了神的旨意成就。主耶穌呼召了十二門徒,但祂自己的服事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忙到【連飯也顧不得吃】。因為祂所留意是神的旨意有沒有成就,只有神的旨意成就了,祂才有滿足。當主耶穌在地上服事的時候,連祂在地上至親至近的人都誤解祂,以致說祂【癲狂】了。靠鬼王趕鬼對主耶穌的這個控告很嚴重,因為實行巫術是該當死罪的。【別西卜】是以革倫的蒼蠅神巴力西卜(王下1:2)猶太人稍加變音後用於稱呼【鬼王】。【壯士】指剛強、有力的人,象徵撒但;【壯士家】指撒但的國度;【他的家具】指被撒但所利用的工具,亦即被牠利用的世人。主耶穌靠著聖靈趕鬼,法利賽人卻說是靠著【鬼王】(太9:34)所以是【褻瀆聖靈】(29節)。人沒有一樣行為上的罪是得不著赦免的,但若存心敵對聖靈,剛硬到底,就沒有被赦免的可能。法利賽人明明看見了聖靈的權柄,卻存心拒絕接受,拒絕在恩典裡悔改,所以【永不得赦免】(29節)【要擔當永遠的罪】(29節)。這是新約聖經中最嚴肅的宣告與警告。35節主耶穌宣告了神國裡新的親屬關係。神國裡的關係不是建立在肉身生命關係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與神屬天的生命上。只有那些有神生命的人才可能遵行神的旨意。
思想:面對信仰是面對規條還是面對生命的主?主耶穌要我們知道讓生命得到成長的重點,不是表面的規則,而是內裡的信心,更不是快捷方便讓人驚訝的見證,而是對神的兒子的跟隨。我們有否細察自我的內心?存放的是甚麼呢?
祈禱:感謝主來到是讓我們得著生命平安,我們很多時寄望以行為換取恩典,忘記主祢給予我們生命成長的重點,求主光照我們的內心,讓我願意盛載主祢。阿們

馬可福音 4:1-20馬可福音 4:1-2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從第四章開始,才正式地把主耶穌教導的話記錄下來。撒種的比喻在三卷對觀福音(馬太,馬可,路加)中都列於一系列比喻之首,主耶穌親自向門徒作了解釋,所以是解開這系列中其它比喻含義的鑰匙。主耶穌要用這個比喻來回答眾人心中最大的問題:為甚麼文士與法利賽人會如此拒絕主耶穌?為甚麼連主耶穌的親屬也會誤解祂?為甚麼主耶穌同樣的傳道和醫病趕鬼不能在每一個人內心產生相同的回應?這段對話可能是門徒和主耶穌在船上進行的,船已劃離了岸邊的群眾。聽眾中顯然有些人無法領悟比喻的意義。由於猶太教領袖對主的拒絕,主耶穌服事的方式變了,起初祂宣告【神的國近了】(1:15),現在卻成了【奧祕】(11節)。【比喻】(11節)使無心追求神國的人【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12節)因為對於敵對者和僅僅出於好奇的人來說,這些比喻只不過是些故事罷了。而對於有心追求神國的人,【比喻】卻使他們容易記憶,容易明白。12節引自賽六9-10。撒種的比喻之所以佔有特殊的地位,是因為在主耶穌講這個比喻的同時,祂自己正在撒種,就是祂的【道】。主耶穌要用撒種的比喻說明,為甚麼福音所得到的反應是如此不同(2至3章)。主的道若沒有進到我們心裡,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心裡就【沒有根】一時的熱心也【不過是暫時的】。人只有真正明白、領受主的道,才能【結實】,讓神的話從我們身上活出來。 思想:撒種的主每日都帶著期望去在我們的生命中栽種,我們有否每日讓上主的種籽,神的道放在自己的心中呢?還是內心仍然充斥著讓我們不能成長的人,事物呢?祈禱:感謝天父,樂意在我們生命中栽培,感謝祢對我們都帶著不同的期盼,天父就讓我們每天好好讓祢的道進到我們的內心,更讓我們內心成為好的土壤被祢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