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 15:1-32

馬可福音 15:1-32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到了早晨】公會不能在晚上舉行合法的會議,所以在早晨特地聚集開會,以正式定主耶穌死罪。【彼拉多】是主後26-36年羅馬帝國派駐猶太地的行政長官。當時猶太人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被賦予有限的自治權力,除了對擅闖聖殿內院的外邦人之外,公會並無執行死刑的權柄,所以必須將主耶穌解交給羅馬巡撫,讓他按羅馬帝國的律法定罪並處死刑。【祢是猶太人的王嗎】是重複猶太領袖訴狀上的罪名。彼拉多是羅馬的巡撫,只要不牽涉到羅馬政權,通常不過問猶太人的宗教紛爭,因此公會沒有以宗教的罪名來控告主耶穌,而是以政治罪名誣陷祂。主耶穌如果承認是【猶太人的王】即表示與羅馬政權對抗。主耶穌的沉默(賽53:7)使巡撫不知如何判決。(10節) 【嫉妒】這是宗教上的嫉妒,公會的領袖們深感主耶穌的言行威脅到他們的權勢。百姓寧要罪犯巴拉巴,不要主耶穌基督,當時上耶路撒冷過節的人成千上萬,這些(11節)【眾人】不一定是主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時歡迎祂的那些人。公會領袖們【恐怕民間生亂】(26:5)一定會安排站在他們一邊的【眾人】來到巡撫門口支持他們的訴訟。最後,彼拉多釋放了巴拉巴,吩咐人把耶穌鞭打了,羅馬人打罪犯的鞭子用皮帶做成,上面嵌有小塊骨頭或金屬,能令挨打的人皮開肉綻。【釘十字架】不但應驗了主耶穌自己的預言也應驗了舊約的預言,【為我們受了咒詛】(申21:23;民21:8-9;加3:13)。彼拉多的作為明顯地是為了【要叫眾人喜悅】犧牲真理原則。主耶穌經歷了猶太人的侮辱(14:65)又經歷外邦人的侮辱。【全營的兵】約有六百人他們不是羅馬的正規營隊, 而是從周圍地區中臨時抽調的後援隊伍。他們對猶太人並無好感,因此,把一個【猶太人的王】(18節)交給他們任意擺佈,正可藉此發洩他們的反猶太情緒。(17節)【紫袍】本為羅馬士兵的紅色外袍,褪色後顏色接近皇室所穿的紫色,又以帶刺的冠冕替代王冠,用來將主耶穌打扮成猶太人的王來戲弄凌辱祂。羅馬罪犯通常都是赤著身子拉出去釘十字架的,這裡讓主耶穌【仍穿上祂自己的衣服】(20節)可能是羅馬巡撫對猶太人傳統的讓步。當時十字架應該由囚犯本人背負,但主耶穌經過鞭打,此刻已經力不能支。【古利奈人西門就是亞歷山大和魯孚的父親】是羅馬的外邦信徒所熟悉的人物(羅16:13)他全家人可能都因他被勉強【背著耶穌的十字架】而蒙恩得救。(22節)【各各他】是希伯來文,意思是【死人的頭骨】。據說這個小山丘的形狀像死人的頭顱,故有此名。(23節)【沒藥調和的酒】具有麻醉的作用,可以用於減輕被釘的痛苦。表明主耶穌【祂卻不受】是因他要親身擔當十字架的苦難,保持清醒地為人面對十字架的刑罰。耶穌的罪狀牌上寫著猶太人的王,這個牌子是用希伯來,羅馬和希臘三種文字寫成的,羅馬帝國境內所有的人都能看懂。除了猶太教領袖和過路人,連猶太罪犯也參與了這場戲弄。29-32節所有譏誚的話都有一個共同的內容,就是【離開十字架吧】! 思想: 經文一次又一次表示耶穌基督被羞辱,無論是外邦的兵丁,猶太人的領袖,路人,甚至身旁的強盜,每次的羞辱都表示耶穌基督為你為我去到人生最低點,我們知道是誰將祂釘上十字架? 祈禱:主耶穌多謝為我們釘十字架,是我們的罪將主祢釘上十字架,求主使我們一生都不忘記主祢的愛。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可福音 8:1-38馬可福音 8:1-3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1節)【那時】指他們還在外邦人居住的低加坡里境內的時候(7:31)。這也是第二次餵飽眾人的神蹟,對像是剛剛【歸榮耀給以色列的神】(太15:31)的外邦人,顯明神的兒子同樣【憐憫】(2節)外邦人。這次與上次餵飽五千人時不同(6:34-35),是主耶穌主動提議給眾人食物的,是因眾人跟主三天的時間,沒有甚麼吃的,並且有些人是從很遠的地方來的(3節)。儘管門徒們已有了上次的經驗(6:30-44),但還是只從提供食物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可能他們沒有指望主耶穌會為這群外邦人行使權柄。【你們有多少餅】主不是用他們沒有的,乃是用他們有的來祝福人。門徒是傳遞主豐富恩典的管道,先從主有所領受,然後就有東西可以傳遞給別人(6節)【祝謝了】一詞,是猶太人餐前的慣例。經文特別記載【七個大籃子】(8節)是外邦人常用的,是用燈芯草和藤條混織而成的貯物器具,比猶太人常用的【籃子】大(6:43)。與之前五餅二魚所餵飽的五千人不同(6:44),這四千人中可能大部分是外邦人(太15:31)。【大瑪努他】(10節)在加利利海西岸,又名【馬加丹】(太15:39)。主耶穌已經【在地上】顯出無數次的神蹟,包括剛剛餵飽四千人的神蹟,但法利賽人還是不信,反而認為祂是靠鬼王的力量趕鬼(3:22),所以要求主耶穌【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藉此以證明祂的確是從神來的。他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誠心認識主,而是為了【試探祂】。對於根本不打算信的人,更多的神蹟奇事也無濟於事,所以主耶穌【心裡深深地嘆息】。及後耶穌吩咐他們說:你們要小心,要提防【酵】在這裡指錯誤的教訓。【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他們都不相信主耶穌是神的兒子,對主耶穌持抵擋的態度,這使他們無法從主耶穌的教訓和神蹟中明白神的旨意,這就是他們的【酵】。(16節)門徒就彼此議論他們沒有餅的事。因為太定睛在【餅】上,所以他們還不明白,還不領悟主耶穌隱喻的教訓(17節)【頑梗不化】指門徒們做事只憑眼見,不憑信心。主耶穌再次要喚醒他們,即使單從【餅】的角度看,都應能夠從主耶穌餵飽眾人的神蹟中學到教訓。經文因著上回,門徒們心靈的【頑梗不化】(17節)就和這個瞎子一樣。18節是主耶穌第二次帶領病人離開群眾,用【吐唾沫】(23節)的方式來醫治(7:32-35)。【吐唾沫,按手】(23節)都是為了吸引人注意主耶穌所要做的事,正如第二次餵飽四千人一樣,這是主耶穌對門徒的再三啟發,教導。這瞎子經主耶穌兩次【按手】(23節),才逐漸恢復視力,並不說明他第一次沒有得著醫治,而是因為他不敢相信自己已經恢復視力了。主耶穌【按手在他身上】(23節)之後,知道這個瞎子缺乏信心,所以問他是否【看見甚麼了】(23節)接著體諒他的軟弱和小信【又按手在他眼睛上】(25節)。主耶穌此時的目標是去【凱撒利亞腓立比】(27節)因此不要這人去張揚,免得耽誤最主要的目標。而且伯賽大是抵擋主耶穌而受到咒詛的村莊之一(太11:21)。【凱撒利亞·腓立比】位於加利利以北的黑門山麓,當地人崇拜各種外邦偶像。主耶穌特意帶領門徒們遠離猶太群眾,在外邦眾偶像之間問了兩個問題,為要讓門徒們正確地認識祂是誰。猶太人只看見神蹟,卻沒有留心聽主耶穌自己說的話,所以他們還是不能認識主,不能跳出【先知】的認識。主耶穌不能讓祂的門徒和別人一樣糊塗,他們必須有確切的把握知道祂是誰,才能跟主走十字架的道路,建立神國。所以主耶穌直接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對主耶穌的二手認識【有人說】不算數,親身的認識【你們說】才算數。彼得一語道破【你是基督】主耶穌在加利利公開傳道至此發展到了高潮。主耶穌囑咐門徒【不要告訴人】因為此時他們都還沒徹底明白基督使命的實質(32-33節),與其他猶太人一樣認定彌賽亞是他們民族的救星,要來率領猶太人反抗異族的統治。如果現在把【祂是基督】宣揚出去了,會影響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救贖使命。(31節)這是主耶穌第一次宣佈自己將受難【從此】主耶穌的傳道工作進入新的階段,祂的講道方式由公開講道轉為單獨教訓門徒,講道內容轉為啟示十字架的道路。但彼得剛剛承認基督,就用了人的心思來思想,拒絕十字架,阻攔建立天國的路,成為【撒但】(33節)試探主的工具,連滿有愛心的話也是來自【撒但】的。(33節) 不關心神的事,只關心人的事,這是彼得被【撒但】利用的原因。背十字架在人看是接受難處,在主看是藉著難處來拆毀人的【自我】(35節)人裡面若是滿了世界,裡面再也沒有地位給主,就得不著主,得不著真正信仰生命。 思想: (36節)【賺,賠,益處】都是當時人熟悉的術語,主耶穌用這些通俗的語言,要人明白,神國是世界上最好的事業,最好的買賣,值得付上任何代價。我們有否把任何地上的人,事物看作比基督和福音更寶貴呢?有否將主耶穌和祂的道【當作可恥的】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感謝祢為我們走上十字架,走到人生的最低點,十字架讓我們明白認識不只是受苦,更是愛,更是與神緊密關係的道路,求主教導我們,教導我們走主祢的道路,一生跟蹤主誰祢的腳踪。阿們!

馬可福音 6:1-56馬可福音 6:1-5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主耶穌帶著許多門徒從加利利海回到拿撒勒,,但那裡的人卻【厭棄】祂(3節)。眾人希奇祂所說和所做的,但他們最關心的是這權柄的源頭,這正是解經家和法利賽人所操心的問題(11:28)。拿撒勒人詳述主耶穌的家世出身,表明他們是憑著外貌認人。他們正確地拒絕了以主耶穌在地上的背景和關係作為祂智慧和能力的來源,卻不願意將這智慧與能力歸於屬天的源頭,所以就【因祂跌倒】(3節)。 (7節)主耶穌所呼召的工人,祂必負責賜給足夠的能力,主的呼召與託付從不超過祂恩典的預備。主耶穌此時吩咐門徒不要隨身攜帶錢和日常生活必需品,是為了讓門徒們在實際的操練裡學習單單信靠主,經歷主的信實和供應。(11節)【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當時法利賽人離開外邦人地區時,做此動作表示與外邦人的不潔無分無關。【希律王】是大希律(太2:1)的四個兒子之,當時統治加利利和比利亞地區;這是主耶穌第一次引起希律的注意。此時猶太人對主耶穌的本性與工作有著幾種不同的解釋,可能希律因為殺害施洗約翰,良心不安,又因為迷信,懼怕施洗約翰的鬼魂回來向他作祟。【腓力】是希律的同父異母兄弟,又稱希律腓力一世,他沒有作王,住在羅馬。【希羅底】是大希律的孫女,先嫁給在羅馬的叔父腓力,後改嫁另一叔父希律安提帕。希律安提帕強娶其同父異母兄弟之妻希羅底,違反摩西律法(利18:16)。施洗約翰的反對代表正統猶太人的看法,有損於希律安提帕在猶太人中的威望。希律安提帕隨著自我的情慾行事隨便許下承諾,自我的情慾使人失去理性,他原先因怕百姓而不敢殺約翰(太14:5),在信仰的事上也【游移不定】(20節),現在卻因放縱情慾而無所顧忌。結果將那公義聖潔的人殺了。【使徒】意思是【使者,奉差遣的人】這是馬可福音惟一使用【使徒】一詞的地方,指十二門徒。主耶穌並不是要求門徒靠著自己的努力,勞累過度地來事奉祂。而是與主同在的歇息,不但能使門徒得著安息,更能使我們重新得力。(31節)主耶穌讓門徒在疲憊的傳道旅程之後可以【歇一歇】。【天已經晚了】(35節)這裡離附近的鄉鎮並不太遠,這些人可以回家吃飯,少吃一頓也沒有問題。但主耶穌說【你們給他們吃罷】與其說是為解決人們身體的需要,不如說是逼著門徒轉向祂,認識並經歷這位滿有憐憫和能力的主。門徒表示要買兩百銀幣的餅是一筆需要工作大半年才能賺得的巨款。主耶穌差遣他們【去看看】結果他們自己甚麼都沒有,只有五餅二魚。眾人井然有序地坐著,是出於對主耶穌權柄的順服。【拿著,祝福,擘開,遞給】(41節)是猶太人每日三餐的儀式,但對神國子民卻有更深的意思,無論是在野地裡進餐,人們所想到的必是那最大的筵席。門徒所收回來的【十二個籃子】(43節)比所擺上的【五個餅,兩條魚】(38節)多得多。眾人對主耶穌餵飽他們的反應是一致稱頌祂為【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要【強逼祂作王】(約6:14-15)做他們的政治領袖。門徒們也很有可能產生同樣錯誤的認識,所以主耶穌催他們迅速離開。【四更天】即指凌晨三時至六時。根據羅馬計時法,夜間共分四更。50節【放心】並不是說危機不存在了,而是說有主耶穌在,無須害怕。【是我】直譯是【我是】。主耶穌一說【我是】因為祂就是神。就像前一次在湖面上的暴風一樣(4:37-41)主耶穌的同在再次帶來平安。但門徒們卻還沒有從餵飽五千人的神蹟學到功課,所以顯露出懼怕與驚訝,因為【心裡還是愚頑】還是不能認識主耶穌身份的真正意義。門徒們經歷了這些難處,經歷了主耶穌的權柄,就會一步步認識祂【真是神的兒子】。(45節)主耶穌可能先到【伯賽大】再到【革尼撒勒地方】(53節)。主耶穌又回到希律安提帕的轄區,說明祂之前和門徒【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31節),並不是因為害怕政治鎮壓。這裡的人非常熱心,他們打發人到周圍去找來所有的病人,把他們帶到主耶穌那裡得醫治。病人雖然得了醫治,但還是沒有人認識主是誰。 思想: 主耶穌駕馭在風浪中,門徒的反應不是敬畏,而是懼怕,反映門徒內心真正對耶穌的認識有多少。人們在急難中就能明白自己信仰的實在。當中耶穌並沒有責備門徒的不信,因為祂要門徒繼續經歷操練他們的信心,我們經歷急難或會慌張,懼怕甚至埋怨,但耶穌帶給我們的反應不是責備,而是走近,同在! 祈禱:感謝主祢讓我們生命中會經歷難處,急難,不但主祢能夠明白我們的感受處境,更要一步一步的走近我們,與我們同在,讓我們平靜安息,感謝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