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 3:1-15

馬可福音 3:1-1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猶太拉比禁止人在安息日醫治不存在死亡危險的疾病。如果主耶穌醫治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他們就說主犯了律法。如果主耶穌不醫治,他們又會說祂沒有【憐恤】。這些人如此【窺探】表明他們相信主耶穌一定能行神蹟醫治,但醫治的神蹟並不能改變剛硬的心。在主耶穌的眼裡,不是【行善】就是【行惡】不是【救命】就是【害命】(4節)沒有中間的道路。【他們都不作聲】他們若回答說可以,就不能控告主耶穌,若回答說不可以,則違背良心。因此故意不回答主的問題【心裡剛硬】(5節)。那人勇敢地伸出本不能動彈的那隻手,就是信心的表現。(5節)【怒目周圍看】指忿怒地向四周瞪目,主耶穌這些細微的感情很可能是被彼得注意到的。主耶穌沒有繼續與法利賽人與希律一黨爭辯律法與字句,而是隱藏神兒子的權柄和力量,離開他們【退到海邊去】按著神差遣祂的目的在加利利海沿岸繼續服事。主耶穌的影響吸引了除撒馬利亞以外的整個前以色列地區的人,因此引起猶太政教人士的焦慮。(12節)雖然污鬼說的沒有錯,但主耶穌卻拒絕接受邪靈為祂作見證,因為這見證的源頭不是出於神。污鬼的見證再有力量,也不能使榮耀歸於神,不能把人領到神面前,反而會迷惑人。耶穌選立【十二門徒】都是經過神的手安排的,包括賣主的猶大。主耶穌帶門徒的榜樣,是【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14節)把自己生命和生活都開放在他們面前,讓他們與自己有密切的相交,並且有機會與祂同工。要與主同工,必須先常和主同在,親近他明白他的旨意。主耶穌在地上的服事擴展了,從一個人服事,變成十二個人服事。主所差遣的,祂必然會【給他們權柄】(15節)。主的差遣與託付,從不會超過祂所賜的恩典和能力。而是讓人參與祂愛的服事。這十二使徒在人看都是普通的小人物,除了彼得在使徒行傳有所記載之外,聖經中很少提到他們的豐功偉績,因為神所注重的不是他們的工作,而是聖靈如何藉著他們工作。【半尼其】意思是【躁怒之子,大聲疾呼者】,雅各和約翰名叫【雷子】可見他們的脾氣非常大,暴躁如雷的人,也能為主所用。賣主的猶大居然也身列十二門徒之一,表明主和任何人配搭相處都是為了神的旨意成就。主耶穌呼召了十二門徒,但祂自己的服事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忙到【連飯也顧不得吃】。因為祂所留意是神的旨意有沒有成就,只有神的旨意成就了,祂才有滿足。當主耶穌在地上服事的時候,連祂在地上至親至近的人都誤解祂,以致說祂【癲狂】了。靠鬼王趕鬼對主耶穌的這個控告很嚴重,因為實行巫術是該當死罪的。【別西卜】是以革倫的蒼蠅神巴力西卜(王下1:2)猶太人稍加變音後用於稱呼【鬼王】。【壯士】指剛強、有力的人,象徵撒但;【壯士家】指撒但的國度;【他的家具】指被撒但所利用的工具,亦即被牠利用的世人。主耶穌靠著聖靈趕鬼,法利賽人卻說是靠著【鬼王】(太9:34)所以是【褻瀆聖靈】(29節)。人沒有一樣行為上的罪是得不著赦免的,但若存心敵對聖靈,剛硬到底,就沒有被赦免的可能。法利賽人明明看見了聖靈的權柄,卻存心拒絕接受,拒絕在恩典裡悔改,所以【永不得赦免】(29節)【要擔當永遠的罪】(29節)。這是新約聖經中最嚴肅的宣告與警告。35節主耶穌宣告了神國裡新的親屬關係。神國裡的關係不是建立在肉身生命關係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與神屬天的生命上。只有那些有神生命的人才可能遵行神的旨意。
思想:面對信仰是面對規條還是面對生命的主?主耶穌要我們知道讓生命得到成長的重點,不是表面的規則,而是內裡的信心,更不是快捷方便讓人驚訝的見證,而是對神的兒子的跟隨。我們有否細察自我的內心?存放的是甚麼呢?
祈禱:感謝主來到是讓我們得著生命平安,我們很多時寄望以行為換取恩典,忘記主祢給予我們生命成長的重點,求主光照我們的內心,讓我願意盛載主祢。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可福音 15:1-32馬可福音 15:1-32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到了早晨】公會不能在晚上舉行合法的會議,所以在早晨特地聚集開會,以正式定主耶穌死罪。【彼拉多】是主後26-36年羅馬帝國派駐猶太地的行政長官。當時猶太人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被賦予有限的自治權力,除了對擅闖聖殿內院的外邦人之外,公會並無執行死刑的權柄,所以必須將主耶穌解交給羅馬巡撫,讓他按羅馬帝國的律法定罪並處死刑。【祢是猶太人的王嗎】是重複猶太領袖訴狀上的罪名。彼拉多是羅馬的巡撫,只要不牽涉到羅馬政權,通常不過問猶太人的宗教紛爭,因此公會沒有以宗教的罪名來控告主耶穌,而是以政治罪名誣陷祂。主耶穌如果承認是【猶太人的王】即表示與羅馬政權對抗。主耶穌的沉默(賽53:7)使巡撫不知如何判決。(10節) 【嫉妒】這是宗教上的嫉妒,公會的領袖們深感主耶穌的言行威脅到他們的權勢。百姓寧要罪犯巴拉巴,不要主耶穌基督,當時上耶路撒冷過節的人成千上萬,這些(11節)【眾人】不一定是主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時歡迎祂的那些人。公會領袖們【恐怕民間生亂】(26:5)一定會安排站在他們一邊的【眾人】來到巡撫門口支持他們的訴訟。最後,彼拉多釋放了巴拉巴,吩咐人把耶穌鞭打了,羅馬人打罪犯的鞭子用皮帶做成,上面嵌有小塊骨頭或金屬,能令挨打的人皮開肉綻。【釘十字架】不但應驗了主耶穌自己的預言也應驗了舊約的預言,【為我們受了咒詛】(申21:23;民21:8-9;加3:13)。彼拉多的作為明顯地是為了【要叫眾人喜悅】犧牲真理原則。主耶穌經歷了猶太人的侮辱(14:65)又經歷外邦人的侮辱。【全營的兵】約有六百人他們不是羅馬的正規營隊, 而是從周圍地區中臨時抽調的後援隊伍。他們對猶太人並無好感,因此,把一個【猶太人的王】(18節)交給他們任意擺佈,正可藉此發洩他們的反猶太情緒。(17節)【紫袍】本為羅馬士兵的紅色外袍,褪色後顏色接近皇室所穿的紫色,又以帶刺的冠冕替代王冠,用來將主耶穌打扮成猶太人的王來戲弄凌辱祂。羅馬罪犯通常都是赤著身子拉出去釘十字架的,這裡讓主耶穌【仍穿上祂自己的衣服】(20節)可能是羅馬巡撫對猶太人傳統的讓步。當時十字架應該由囚犯本人背負,但主耶穌經過鞭打,此刻已經力不能支。【古利奈人西門就是亞歷山大和魯孚的父親】是羅馬的外邦信徒所熟悉的人物(羅16:13)他全家人可能都因他被勉強【背著耶穌的十字架】而蒙恩得救。(22節)【各各他】是希伯來文,意思是【死人的頭骨】。據說這個小山丘的形狀像死人的頭顱,故有此名。(23節)【沒藥調和的酒】具有麻醉的作用,可以用於減輕被釘的痛苦。表明主耶穌【祂卻不受】是因他要親身擔當十字架的苦難,保持清醒地為人面對十字架的刑罰。耶穌的罪狀牌上寫著猶太人的王,這個牌子是用希伯來,羅馬和希臘三種文字寫成的,羅馬帝國境內所有的人都能看懂。除了猶太教領袖和過路人,連猶太罪犯也參與了這場戲弄。29-32節所有譏誚的話都有一個共同的內容,就是【離開十字架吧】! 思想: 經文一次又一次表示耶穌基督被羞辱,無論是外邦的兵丁,猶太人的領袖,路人,甚至身旁的強盜,每次的羞辱都表示耶穌基督為你為我去到人生最低點,我們知道是誰將祂釘上十字架? 祈禱:主耶穌多謝為我們釘十字架,是我們的罪將主祢釘上十字架,求主使我們一生都不忘記主祢的愛。阿們!

馬可福音 2:1-28馬可福音 2:1-2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https://youtu.be/p2-9VOmKLR8?si=zIRhALVKK5P-Dmbk

【馬可福音】 主耶穌暫時離開,完成在加利利巡迴傳道後,又回到迦百農。這次【許多人聚集】【連門前都沒有空地】(2節)與上一章不同,他們不只是為了醫病趕鬼,也是為了要聽神的道。 (4節)【拆了房頂】古代猶太人的房子大都是為平頂,屋頂通常是用樹枝編成的席子橫排在木樑上,在上面舖一層很厚的黏土,用石輪壓過。這種房頂易於拆開。【他們的信心】包括抬癱子之人和癱子本人的信心,他們雖然沒有說甚麼話,但這信心是用行動表現出來的。【你的罪赦了】顯示這位癱子外面的症狀是不能行走,裡面的病因卻是罪,主耶穌首先醫治人裡面。(6節)這是第一次提到【文士】與主耶穌的對立。【僭妄的話】(7節)猶太人認為除了神自己之外,任何人都沒有赦罪的權柄,所以認為主耶穌說話越過本分,竊奪了神所專有的赦罪權柄。在人看【你的罪赦了】(9節)只是口裡說說而已,誰也看不見立刻的果效,而叫人【起來行走】(9節)則立竿見影,故前者較後者容易。主耶穌赦免人的罪,是祂與罪人之間的事,外人無從【知道】(10節),但主耶穌也願意藉著人們所認為比較難的事,即癱子能行走,來宣告神的兒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10節),祂要用這權柄服事人。【那人就起來】證明他已得著醫治,而他的得醫治,又證明他的罪已蒙赦免,所以主耶穌確實有赦罪的權柄,以致眾人都【歸榮耀與神】。主耶穌經常在露天場合講道,加利利海邊傾斜的海岸可以容納大量的聽眾,主耶穌也可以在離岸不遠的小船上向岸上的群眾講道。利未是使徒馬太(太9:9)是替羅馬政府徵收稅金的稅吏。當時的稅吏幫助羅馬帝國壓榨同族,被猶太人視為罪人。馬太在上班的時候蒙主呼召,立刻丟下了鐵飯碗來跟隨主,成為十二使徒之一。利未所能找到的陪客,都是和他有來往的,被一般猶太人所不齒的稅吏和罪人。耶穌雖然與罪人來往,但在罪上卻【遠離罪人】。主耶穌被差派到地上,是以醫生醫治病人的態度服事人。神救人的方法,是先賜下律法,使人知道自己是個有病的罪人,然後差遣恩典的醫生主耶穌,讓人得著醫治拯救。每週例常禁食並不是摩西律法的一部分,而是法利賽人的遺傳規條,施洗約翰的門徒也小心翼翼地遵守。門徒活在與主面對面的相交裡,就能盡情地享用與主的交通實際,而不必憑藉禁食的儀式。宗教的儀文不但不能帶來神國的顯現,相反還會產生對屬天權柄的抗拒。神國不是建立在律法上,乃是建立在屬天的權柄上。人所要做的不是顯出外表的虔誠,而是裡面真實地接受神國的權柄。新布因未縮過水,若用來【補在舊衣服上】(21節)當洗衣後晾乾時,新布會收縮,把舊衣服撕破。【新酒】(22節)指新近釀造的酒。【皮袋】(22節)是猶太人用來盛裝飲料的羊皮袋。【新酒】發酵的力量較大,【舊皮袋】因陳舊而缺乏彈性,經不住新酒發酵膨脹所產生的壓力,容易爆裂。根據摩西律法,在別人的田裡用手摘麥穗吃是可以的(申23:25),但並無明文規定在安息日是否可摘。法利賽人關於安息日的規定已經繁瑣到一個程度,沒有相當的學問就不知道安息日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心裡完全失去了安息。根據摩西律法的規定,神殿內的【陳設餅】只有祭司才可以吃(出29:32-33)。法利賽人都承認大衛的行為在聖經上並沒有受到責備,但他們也會認為這只是主耶穌為門徒開脫的辯解。所以主耶穌更進一步宣告,法利賽人眾多遺傳的規條,已經使安息日成為人的重擔。神設立安息日是為了叫人得安息,但死守安息日教條就叫人被捆綁。主耶穌是【安息日的主】,表示祂有權柄支配安息日,有權柄解釋安息日的律法。主耶穌要把人帶進神國,就是叫人到祂面前得著安息、在神國裡享用安息。祂喜歡賜人真安息,而不喜歡人受安息日規條的束縛。 思想:人們往往期待以儀式,制度,規條來換取神的恩典,耶穌來到要讓人們不是責備他們的獻上,而是痛心他們對信仰的誤解,我們有否以為能透過我們所謂的好行為,善行及功德去換取神的恩典,耶穌要我的是安息,不是作工換取。 祈禱:主耶穌,我們很多時期待祝福,更妄想用自我的行為來換取主祢的恩典,求主光照我們,使我好好安息在主祢的生命中。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