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 4:1-20

馬可福音 4:1-2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從第四章開始,才正式地把主耶穌教導的話記錄下來。撒種的比喻在三卷對觀福音(馬太,馬可,路加)中都列於一系列比喻之首,主耶穌親自向門徒作了解釋,所以是解開這系列中其它比喻含義的鑰匙。主耶穌要用這個比喻來回答眾人心中最大的問題:為甚麼文士與法利賽人會如此拒絕主耶穌?為甚麼連主耶穌的親屬也會誤解祂?為甚麼主耶穌同樣的傳道和醫病趕鬼不能在每一個人內心產生相同的回應?這段對話可能是門徒和主耶穌在船上進行的,船已劃離了岸邊的群眾。聽眾中顯然有些人無法領悟比喻的意義。由於猶太教領袖對主的拒絕,主耶穌服事的方式變了,起初祂宣告【神的國近了】(1:15),現在卻成了【奧祕】(11節)。【比喻】(11節)使無心追求神國的人【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12節)因為對於敵對者和僅僅出於好奇的人來說,這些比喻只不過是些故事罷了。而對於有心追求神國的人,【比喻】卻使他們容易記憶,容易明白。12節引自賽六9-10。撒種的比喻之所以佔有特殊的地位,是因為在主耶穌講這個比喻的同時,祂自己正在撒種,就是祂的【道】。主耶穌要用撒種的比喻說明,為甚麼福音所得到的反應是如此不同(2至3章)。主的道若沒有進到我們心裡,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心裡就【沒有根】一時的熱心也【不過是暫時的】。人只有真正明白、領受主的道,才能【結實】,讓神的話從我們身上活出來。 思想:撒種的主每日都帶著期望去在我們的生命中栽種,我們有否每日讓上主的種籽,神的道放在自己的心中呢?還是內心仍然充斥著讓我們不能成長的人,事物呢?祈禱:感謝天父,樂意在我們生命中栽培,感謝祢對我們都帶著不同的期盼,天父就讓我們每天好好讓祢的道進到我們的內心,更讓我們內心成為好的土壤被祢栽培。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可福音 7:1-37馬可福音 7:1-3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經文中【古人的遺傳】指歷代猶太拉比對摩西律法的詮釋和引伸,以口傳方式保存下來,被法利賽人所恪守。法利賽人所指的【洗手】不是為了清潔,而是一種宗教禮儀。雖然法利賽人很認真,但他們所在意的不是神怎麼說,乃是人怎麼說。因為動機不對,所以敬拜神也沒有用。(10節)【當孝敬父母】是十誡中人際關係的第一條,咒罵父母的,表明他和神的關係出了問題【各耳板】(11節)是將財物作一種許願式的奉獻,【各耳板】的誓詞,變成了一種手段,讓作兒女的可以逃避律法上明定對父母應盡的責任。【各耳板】的藉口,表面上是以【神的道】維護【神的道】,實際上是【承接遺傳,廢了神的道】(13節)。因為他們只按著一段經文的字句,而忽略了全部聖經的精神。(14節)耶穌特意【叫眾人來】要宣布一個新的原則(15-16節)。猶太拉比認為人剛開始是在一種潔淨的狀態中,污穢的來源是外面。主耶穌卻宣告,污穢的來源不在外面,而是在裡面。在神國裡污穢不是外面的,乃是裡面的:不是物質的,乃是心靈的。主耶穌說出了那番關乎【潔淨】與【不潔淨】的話以後(1-23節),立即前往推羅,醫好了外邦婦人的女兒。祂不但用行動除去了潔淨與不潔淨食物的區別,也用行動除去了猶太人與外邦人的區分。這婦人是個外邦人。【屬敘利腓尼基族】指屬敘利亞轄區的腓尼基人,(27節)【狗】是當時猶太人對外邦人的蔑稱,主耶穌故意用迦南婦人常從猶太人口中聽到的蔑稱來和她說話,好在眾人面前顯明她的信心。主人會餵養家狗,但次序是兒女先吃,狗後吃。主耶穌並不蔑視迦南婦人,而是藉此表明祂事工的次序,祂來原是要使救恩先臨到猶太人,然後才臨到外邦人。離棄神的人,在神面前如同沒有靈性的畜類。但迦南婦人卻不因主以【狗】比喻她而見怪,反倒承認自己在神眼中的本相,甘心站在【狗】不配的地位向主求恩。神必然賜恩給謙卑的人,阻擋驕傲的人。【因這句話】就是她甘心站在狗的地位上求碎渣兒的話,這是她信心的表現。主耶穌從加利利向北走好幾天到推羅,西頓,然後再走十幾天迂迴向東經過【從低加坡里境內】再向南【來到加利利海】表明這次旅行是主耶穌特意為外邦人安排的,因為一路都經過外邦人的地方。32-36節耶穌醫治耳聾舌結的人,他聽不見主的話,所以主耶穌用啞劇的形式讓他明白主對他的醫治。主耶穌沒有照人的請求【按手在他身上】(32節)耶穌【嘆息】(34節)可能是人為何不認識祂做工的方法,一定要限制主做工的方式。過程中有另人費解的行動,但強調的是耶穌施行的神蹟都是親自用祂的手去作的,也正是一個僕人親力親為用手作工的表現,切合馬可福音讓人明白耶穌這個神的義僕的主題,。(34節)【以法大】是亞蘭話,是說給眾人聽的,他的耳朵就立刻開了,舌頭的結也解了,可以開始正常說話了。當中沒有記載這人說甚麼話,但強調開始正常說話,表示能過著正常的生活,這個【耳聾舌結的人】(32節)很可能是猶太人,所以主耶穌囑咐同樣他們不要張揚,免得猶太眾人只把祂看作是個施行神蹟的人。眾人看見神蹟的反應:是他所做的一切都好極了,正是耶穌擔心他們對神蹟的誤解。 思想:法利賽人聽是聽不到,看也看不見,是因為對耶穌的不信,經文的主角沒有記載他信心多少,只是按照人的意願到主的跟前,接受主親手的安排及醫治,我們在信仰的期望裡,有否對主在我們生命的工作過程中產生疑問?或是在過程中期盼主按照自我的意願配合心中的安排呢? 祈禱: 親愛主耶穌,我們承認我們面對前路,方向有很多自我的看法或是判決,縱使交託給祢,都期望按照我們的方式或過程而達到,求主赦免我們,光照我們的內心,讓我們明白將生命放心交比祢。阿們!

馬可福音 10:1-31馬可福音 10:1-31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經文中【來到猶太的境界】是表示10-15章將記錄主耶穌在猶太地的服事。主耶穌現在正在上耶路撒冷的途中,祂正在走一條向著十字架的道路,經過【約旦河外】希律安提帕管轄的比利亞,終點在耶路撒冷的十字架上。南方的猶太地與北方的加利利截然不同。猶太地由羅馬巡撫直接管轄,中心是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中心是聖殿,控制聖殿的是撒都該祭司貴族與公會,他們都是宗教和政治上的既得利益者。(3節)主耶穌詢問摩西的【吩咐】但法利賽人熟悉律法,不敢說摩西【吩咐】人離婚,所以他們退一步說摩西【准許】(4節)。摩西律法中休妻的條例(申24:1)並非【准許】連肯定都沒有,只不過是因為現實中不能避免休妻的事,需要保護被休妻子的權益。摩西准許人休妻,乃因人【心硬】並非神【起初】的心意,不是表示神喜悅人休妻,因為神絕不改變祂起初的心意。主耶穌的答話,是要把人帶回到【起初】的光景,回到神起初的定意(6節)。因為他們的婚姻背負著神的見證,不管人怎樣悖逆,神永遠不改變祂的心意,所以【人不可分開】(9節)。(13節)【摸】指按手禱告,為小孩子祝福。【門徒便責備那些人】可能因為他們認為小孩子微小,幼稚,無知,不應為此小事阻延主耶穌上耶路撒冷的行程。當耶穌知道時,祂【責備】這些門徒。主耶穌更表示要像小孩子【這樣的人】單純,謙卑,才是進神國的必要條件(15節),是主所喜愛的。小孩子的【謙卑】乃是誠實的【謙卑】人只有誠實地承認自己一無所是,一無所有,一無所能,才能單純地仰望神,接受神的權柄,所以【謙卑像這小孩子的】才有進神國的資格。17節【有一個人】跑過來,跪在耶穌的面前。他看待主耶穌不是救人的【主】而是教導人的【夫子】。他問【當做什麼事,才能得永生】說明他認識【永生】的重要性,也承認在自己裡面沒有【永生】但他以為永生可以靠作【事】換來,只是不知道還缺那些事。主耶穌是啟發這人認識自己並未真正明白聖經。這人真誠地聲稱【從小都遵守了】因為他只想到外面的行為,卻未想到裡面的思想。但他雖然對自己外面的行為很滿意,在心中仍知道自己缺少些甚麼。【你還缺少一件】表明即使少年人遵行了一切外面的行為,在主看仍是不完全的。如果他願意變賣所有【分給窮人】證明他確實能【愛人如己】而願意【跟從主】就是【愛主你的神】這兩條正是律法的總綱。【產業很多】反而使人不完全,因為他捨不得與人分享自己的富足,做不到【愛人如己】。【進神的國】也包括今生就要活出神國子民的實際,來接受神的權柄。【駱駝穿過針的眼】(25節)可能是當時的一句諺語,形容不可能的事【在人是不能】這是宣告人不能憑著自己的行為進入神國。【神凡事都能】是宣告神的恩典,不但得救是祂白白的恩賜。及後雖然彼得問了一個很功利的問題,但主耶穌還是要把神的心意啟示給門徒。(29節)【撇下】不是扔掉,而是把主權交到主的手裡,讓主來掌管,使用。(30節)【今世得百倍】形容活在神國實際裡的人今世就能得著在基督裡而得的豐富、平安和喜樂。(31節)【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是一句警告,我們若和彼得一樣滿足於目前光景,炫耀自己為主所擺上的,就必落到【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是一句鼓勵,雖然在起頭的時候落在人後,但並不就此決定一切,因此仍有可能變成超前。 思想:經文中法利賽人與小孩子產生出強烈的對比,一些自以為熟悉聖經的人卻令主耶穌失望,痛心,反而小孩子卻是神的王國屬於的人,原因不是知識,學問,而是信仰生命中以為自己已經成長了,達標了,但小孩子生命中每日期待的乃是成長,不怕跌倒,不怕失敗,不怕失去,而是繼續學習,我們信仰生命中有否像小孩子期待繼續成長,不只是期望達標,期待成功呢? 祈禱: 主耶穌,我們承認自己很害怕失去,好期望生命的擁有得以維持,不變,求主開我們的眼睛使我們明白永生的亳義,不是達到,不是獲取,不是擁有,而是讓我們進入與主永遠的關係中。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