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 8:1-38

馬可福音 8:1-3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1節)【那時】指他們還在外邦人居住的低加坡里境內的時候(7:31)。這也是第二次餵飽眾人的神蹟,對像是剛剛【歸榮耀給以色列的神】(太15:31)的外邦人,顯明神的兒子同樣【憐憫】(2節)外邦人。這次與上次餵飽五千人時不同(6:34-35),是主耶穌主動提議給眾人食物的,是因眾人跟主三天的時間,沒有甚麼吃的,並且有些人是從很遠的地方來的(3節)。儘管門徒們已有了上次的經驗(6:30-44),但還是只從提供食物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可能他們沒有指望主耶穌會為這群外邦人行使權柄。【你們有多少餅】主不是用他們沒有的,乃是用他們有的來祝福人。門徒是傳遞主豐富恩典的管道,先從主有所領受,然後就有東西可以傳遞給別人(6節)【祝謝了】一詞,是猶太人餐前的慣例。經文特別記載【七個大籃子】(8節)是外邦人常用的,是用燈芯草和藤條混織而成的貯物器具,比猶太人常用的【籃子】大(6:43)。與之前五餅二魚所餵飽的五千人不同(6:44),這四千人中可能大部分是外邦人(太15:31)。【大瑪努他】(10節)在加利利海西岸,又名【馬加丹】(太15:39)。主耶穌已經【在地上】顯出無數次的神蹟,包括剛剛餵飽四千人的神蹟,但法利賽人還是不信,反而認為祂是靠鬼王的力量趕鬼(3:22),所以要求主耶穌【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藉此以證明祂的確是從神來的。他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誠心認識主,而是為了【試探祂】。對於根本不打算信的人,更多的神蹟奇事也無濟於事,所以主耶穌【心裡深深地嘆息】。及後耶穌吩咐他們說:你們要小心,要提防【酵】在這裡指錯誤的教訓。【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他們都不相信主耶穌是神的兒子,對主耶穌持抵擋的態度,這使他們無法從主耶穌的教訓和神蹟中明白神的旨意,這就是他們的【酵】。(16節)門徒就彼此議論他們沒有餅的事。因為太定睛在【餅】上,所以他們還不明白,還不領悟主耶穌隱喻的教訓(17節)【頑梗不化】指門徒們做事只憑眼見,不憑信心。主耶穌再次要喚醒他們,即使單從【餅】的角度看,都應能夠從主耶穌餵飽眾人的神蹟中學到教訓。經文因著上回,門徒們心靈的【頑梗不化】(17節)就和這個瞎子一樣。18節是主耶穌第二次帶領病人離開群眾,用【吐唾沫】(23節)的方式來醫治(7:32-35)。【吐唾沫,按手】(23節)都是為了吸引人注意主耶穌所要做的事,正如第二次餵飽四千人一樣,這是主耶穌對門徒的再三啟發,教導。這瞎子經主耶穌兩次【按手】(23節),才逐漸恢復視力,並不說明他第一次沒有得著醫治,而是因為他不敢相信自己已經恢復視力了。主耶穌【按手在他身上】(23節)之後,知道這個瞎子缺乏信心,所以問他是否【看見甚麼了】(23節)接著體諒他的軟弱和小信【又按手在他眼睛上】(25節)。主耶穌此時的目標是去【凱撒利亞腓立比】(27節)因此不要這人去張揚,免得耽誤最主要的目標。而且伯賽大是抵擋主耶穌而受到咒詛的村莊之一(太11:21)。【凱撒利亞·腓立比】位於加利利以北的黑門山麓,當地人崇拜各種外邦偶像。主耶穌特意帶領門徒們遠離猶太群眾,在外邦眾偶像之間問了兩個問題,為要讓門徒們正確地認識祂是誰。猶太人只看見神蹟,卻沒有留心聽主耶穌自己說的話,所以他們還是不能認識主,不能跳出【先知】的認識。主耶穌不能讓祂的門徒和別人一樣糊塗,他們必須有確切的把握知道祂是誰,才能跟主走十字架的道路,建立神國。所以主耶穌直接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對主耶穌的二手認識【有人說】不算數,親身的認識【你們說】才算數。彼得一語道破【你是基督】主耶穌在加利利公開傳道至此發展到了高潮。主耶穌囑咐門徒【不要告訴人】因為此時他們都還沒徹底明白基督使命的實質(32-33節),與其他猶太人一樣認定彌賽亞是他們民族的救星,要來率領猶太人反抗異族的統治。如果現在把【祂是基督】宣揚出去了,會影響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救贖使命。(31節)這是主耶穌第一次宣佈自己將受難【從此】主耶穌的傳道工作進入新的階段,祂的講道方式由公開講道轉為單獨教訓門徒,講道內容轉為啟示十字架的道路。但彼得剛剛承認基督,就用了人的心思來思想,拒絕十字架,阻攔建立天國的路,成為【撒但】(33節)試探主的工具,連滿有愛心的話也是來自【撒但】的。(33節) 不關心神的事,只關心人的事,這是彼得被【撒但】利用的原因。背十字架在人看是接受難處,在主看是藉著難處來拆毀人的【自我】(35節)人裡面若是滿了世界,裡面再也沒有地位給主,就得不著主,得不著真正信仰生命。 思想: (36節)【賺,賠,益處】都是當時人熟悉的術語,主耶穌用這些通俗的語言,要人明白,神國是世界上最好的事業,最好的買賣,值得付上任何代價。我們有否把任何地上的人,事物看作比基督和福音更寶貴呢?有否將主耶穌和祂的道【當作可恥的】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感謝祢為我們走上十字架,走到人生的最低點,十字架讓我們明白認識不只是受苦,更是愛,更是與神緊密關係的道路,求主教導我們,教導我們走主祢的道路,一生跟蹤主誰祢的腳踪。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可福音 13:1-37馬可福音 13:1-37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主耶穌離開了【聖殿】原文指殿的整個範圍。根據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的《猶太古史記》記載,大希律為了討好猶太人,拆除了第二聖殿原有的基石,把聖殿重建在另外鋪好的基石上,加高60肘,富麗堂皇,宏偉壯觀。聖殿的被毀表明這殿從此與神國的進展無關了對神國的顯現已經失去了作用。在主後70年第二聖殿被提多王子率領的羅馬軍隊徹底摧毀,甚至石頭也被撬開【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門徒問聖殿被毀的時日,但主耶穌卻要他們明白,聖殿被毀還不是【末期】(7節)末期還需要一段時間才到。主耶穌在啟示【預兆】(4節)之前,先提出警告:小心被【迷惑】【要謹慎】(5節),持守聖經,持守住基督裡的地位,不要偏離基督。是否清楚知道眼見的末世預兆不是最重要,不被【迷惑】警醒等候才最重要。(7節)雖然將有戰爭,但是【末期還沒有到】因為戰爭在人類歷史裡始終存在,在神帶進神國的計劃中【是必須有的】但並不能據此確定【末期】何時到來。(8節)【民要攻打民】指民族,部落之間的戰爭【國要攻打國】指國家間的戰爭。末期之前固然會有戰爭,飢荒,地震,但這些只是【災難的起頭】並不能憑它們來判斷末期的遠近。主耶穌提醒門徒遇見逼迫和反對的時候,聖靈自然會帶領門徒怎麼說,說甚麼。一個家庭會因信仰上的衝突而發生分裂,這種事情歷來已很常見,將來會更劇烈。(13節)這裡的【得救】並不是指救恩,而是指脫離災難。沒有人能靠自己【忍耐到底】靠著基督在逼迫的環境中,持守祂的道和祂的名,也只有基督能拯救【忍耐到底】的人面對災難。經文中主耶穌引用(但11:31)預示大災難期間敵基督將高抬自己【坐在神的殿裡自稱是神】(帖後2:3-4)。(14節)【行毀壞】指敵基督(但9:27)【可憎的】指拜偶像(申29:17)。【不該站的地方】指聖殿內的聖所。當敵基督進入聖殿,自封為神的時候,就是那【大災難】開始的信號,也是提示猶太人趕快逃走的信號。這危機來得很突然,在猶太地的人應當立刻逃到山上,在屋頂上休息的人來不及進屋收拾行李(15節)在田裡耕作的人也來不及回家換上外套(16節)。【懷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禍了】(17節)指她們行動不便,逃起來很辛苦。(18節)【冬天】是雨雪季節,道路泥濘難行,平時干涸的旱溪會充滿了水,很難渡過。【大災難】的程度是空前絕後的(但12:1)人無法憑想像來了解,只能用【大】來形容其可怕。大災難如果持續下去,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能活得了【基督在這裡!看!在那裡!】(21節)都是指某一處地方,表明他們所講的【基督】(21節)都是冒牌的假基督,只有少數人看見。因為主耶穌再來的時候不會只向一小部分人顯現,而是要讓全以色列的人都看見(26節)。(22節)【假基督、假先知】原文都是複數,表示不只一個。【顯徵兆和奇事】這些假基督,先知連【選民】(22節)猶太人也會被他們迷惑。主耶穌預先將此事告訴門徒(23節)。主耶穌再來的時間,是在【那災難以後】(24節)結束之時。在祂降臨時,天象可能會有極大的變異(亞14:6-7)。主耶穌再來時是駕著天上的雲降臨,而不是在地上出現,祂不是需要用雲來做交通工具,而是要用【駕著天雲】。預兆的目的是指著主的自己,從留意預兆轉而注意主自己,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27節)【祂要差遣天使】把【他揀選了的人】從全世界【招聚】回到以色列,恢復他們祭司國度的地位,在地上建立神的國度。以色列有大量的長青樹,所以冬天無花果樹的禿枝很顯眼。這種樹不到晚春不長葉子,所以一見有葉子出現,便知【夏天近了】。(29節)【你們看見這些事發生】指所預言的事逐一應驗的時候,結局已經近在門口了。(30節)【這些事】指聖殿被毀。 (32節)【那日子,那時辰】指基督的再來。主即將再來,但決定【那日子,那時辰】的權柄在父神,主耶穌站在人子順服的地位上,也寧願有所不知。主耶穌所教導的不是猜測,計算祂何時再來,而是要一生時刻預備好,警醒等待(33-37節)。 思想: 我們不要以為得救了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因為真正得救的人必然會照著主耶穌的吩咐,從信主的第一天開始就保持【警醒】(33節)。我們如果知道主在哪一天來到,就不必天天警醒,以為可以每天照過自己的日子了,只要等到最後那天警醒即可。正【因為你們不曉得那日期幾時來到】我們才必須隨時警醒.天天以等候主耶穌今天就來的態度生活為人,思想言行都是為著迎見主,討祂喜悅,以致神的生命在我們裡面越來越長大,配得承受神的國。 祈禱:主耶穌,我們知道主祢再來的日子很近,面對很多似是而非的世界,面對每日很多虛假信息,求主保守我們,更讓我們藉著主祢的話讓我們好好【警醒】等候主你再來。阿們!

馬可福音 15:1-32馬可福音 15:1-32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到了早晨】公會不能在晚上舉行合法的會議,所以在早晨特地聚集開會,以正式定主耶穌死罪。【彼拉多】是主後26-36年羅馬帝國派駐猶太地的行政長官。當時猶太人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被賦予有限的自治權力,除了對擅闖聖殿內院的外邦人之外,公會並無執行死刑的權柄,所以必須將主耶穌解交給羅馬巡撫,讓他按羅馬帝國的律法定罪並處死刑。【祢是猶太人的王嗎】是重複猶太領袖訴狀上的罪名。彼拉多是羅馬的巡撫,只要不牽涉到羅馬政權,通常不過問猶太人的宗教紛爭,因此公會沒有以宗教的罪名來控告主耶穌,而是以政治罪名誣陷祂。主耶穌如果承認是【猶太人的王】即表示與羅馬政權對抗。主耶穌的沉默(賽53:7)使巡撫不知如何判決。(10節) 【嫉妒】這是宗教上的嫉妒,公會的領袖們深感主耶穌的言行威脅到他們的權勢。百姓寧要罪犯巴拉巴,不要主耶穌基督,當時上耶路撒冷過節的人成千上萬,這些(11節)【眾人】不一定是主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時歡迎祂的那些人。公會領袖們【恐怕民間生亂】(26:5)一定會安排站在他們一邊的【眾人】來到巡撫門口支持他們的訴訟。最後,彼拉多釋放了巴拉巴,吩咐人把耶穌鞭打了,羅馬人打罪犯的鞭子用皮帶做成,上面嵌有小塊骨頭或金屬,能令挨打的人皮開肉綻。【釘十字架】不但應驗了主耶穌自己的預言也應驗了舊約的預言,【為我們受了咒詛】(申21:23;民21:8-9;加3:13)。彼拉多的作為明顯地是為了【要叫眾人喜悅】犧牲真理原則。主耶穌經歷了猶太人的侮辱(14:65)又經歷外邦人的侮辱。【全營的兵】約有六百人他們不是羅馬的正規營隊, 而是從周圍地區中臨時抽調的後援隊伍。他們對猶太人並無好感,因此,把一個【猶太人的王】(18節)交給他們任意擺佈,正可藉此發洩他們的反猶太情緒。(17節)【紫袍】本為羅馬士兵的紅色外袍,褪色後顏色接近皇室所穿的紫色,又以帶刺的冠冕替代王冠,用來將主耶穌打扮成猶太人的王來戲弄凌辱祂。羅馬罪犯通常都是赤著身子拉出去釘十字架的,這裡讓主耶穌【仍穿上祂自己的衣服】(20節)可能是羅馬巡撫對猶太人傳統的讓步。當時十字架應該由囚犯本人背負,但主耶穌經過鞭打,此刻已經力不能支。【古利奈人西門就是亞歷山大和魯孚的父親】是羅馬的外邦信徒所熟悉的人物(羅16:13)他全家人可能都因他被勉強【背著耶穌的十字架】而蒙恩得救。(22節)【各各他】是希伯來文,意思是【死人的頭骨】。據說這個小山丘的形狀像死人的頭顱,故有此名。(23節)【沒藥調和的酒】具有麻醉的作用,可以用於減輕被釘的痛苦。表明主耶穌【祂卻不受】是因他要親身擔當十字架的苦難,保持清醒地為人面對十字架的刑罰。耶穌的罪狀牌上寫著猶太人的王,這個牌子是用希伯來,羅馬和希臘三種文字寫成的,羅馬帝國境內所有的人都能看懂。除了猶太教領袖和過路人,連猶太罪犯也參與了這場戲弄。29-32節所有譏誚的話都有一個共同的內容,就是【離開十字架吧】! 思想: 經文一次又一次表示耶穌基督被羞辱,無論是外邦的兵丁,猶太人的領袖,路人,甚至身旁的強盜,每次的羞辱都表示耶穌基督為你為我去到人生最低點,我們知道是誰將祂釘上十字架? 祈禱:主耶穌多謝為我們釘十字架,是我們的罪將主祢釘上十字架,求主使我們一生都不忘記主祢的愛。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