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1:1-11

馬可福音1:1-11

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可福音】被早期教會公認為是馬可在羅馬寫成的,馬可是使徒彼得的親密同工(彼前5:13)馬可曾與保羅和巴拿巴同工(徒12:25,提後4:11)是巴拿巴的表弟(西4:10)。馬可福音節奏明快,措辭生動,也反應了彼得的特徵。【馬可福音】的最初讀者是外邦基督徒,所以比較少提及摩西律法,需要經常解釋猶太人的各種習俗和猶太地的地名,植物,錢幣價值,亞蘭文等等,比其他福音更多地使用拉丁詞語。成書時間可能是主後60-65年。【馬可福音】挑選主題的目的是為了介紹神的兒子來作服事人,替人受苦的僕人,所以有人稱之為【附有大量引言的受難故事】,其中沒有提到主耶穌的降生、家譜、許多稱號,而是一開始就提到主耶穌的服事(一14),最後以十字架為服事的巔峰(十五章)。馬可福音的主題是啟示主耶穌是降卑自己來服事人的【神的兒子】所以一開始就談到【福音的起頭】不必提僕人的降生,家譜。馬可福音記載了許多主耶穌服事的行動,卻比較少記錄講道。【耶穌】是希伯來文【約書亞】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耶和華是拯救】。【基督】是主耶穌的職分,是希伯來文【彌賽亞】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受膏者】祂被差遣來做神國度裡受膏的君王,祭司與先知。【福音】是【消息】但後來意思變成【好消息】。本書的實際名稱是【耶穌基督的福音】而不是【馬可福音】。第2節引自瑪書3:1,下一節引自賽40:3,所以有的古卷並無【以賽亞】三個字。馬可福音最初的讀者是不太熟悉舊約的羅馬基督徒,所以引用舊約聖經沒有馬太福音那麼頻繁。第3節引自賽四十3。【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指明施洗約翰的任務就是替主鋪路,促使人的心思回轉歸向主,好讓主有平坦的道路能進到人的心中,掌權作王。以賽亞說【修平神的路】而馬可在這裡用【修直祂的路】。施洗約翰把猶太人認為只適用於不潔之外邦人的洗禮用在猶太人身上,打碎了猶太人的安全感。【曠野】是從猶太山區到死海的土地,施洗約翰所傳的信息非常簡單,所過的生活非常簡陋,卻能影響猶太全地的人,這都是神預備人心的結果。施洗約翰放棄人前的榮耀【穿駱駝毛的衣服】不仰賴人的供應【吃的是蝗蟲野蜜】。有這樣的心志,才能脫離人情的顧慮牽掛,單單做神話語的出口,自由地作基督的先鋒。【用水給你們施洗】是施洗約翰的服事,就是將悔改的人埋葬在水裡,終結其舊生命。【用聖靈給你們施洗】是神的兒子的服事,對於真實悔改信主的人,祂要把他們浸到聖靈裡,使他們得著神的生命【那時】就是施洗約翰在約旦河給人施浸的期間。耶穌並沒有像一般人一樣承認自己的罪(5節),因為祂並沒有罪。受洗是神的兒子久已預備的服事的開始。【天忽然為祂開了】顯明了神國的景象。聖靈降在主耶穌身上,為神的兒子顯出印證,證明祂就是神用聖靈所膏的基督(就是【受膏者】的意思)。父神自己為祂的兒子作見證,這位甘心降卑自己到地上為人的兒子,讓神在地上得著了祂在創世以來所要得著的那一個人,這一個人滿足父的心意,做成父所要做的榮耀的計劃。【這是我的愛子】是父神的宣告,表明主耶穌的神性,祂到地上來彰顯父神(約1:18)。【我所喜悅的】是承認在此之前主耶穌在地上三十年為人,完全滿足了父神心意中的完美人性。 思想: 福音就是好的信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用行動表明這個福音的實在,這個福音不是帶給人民生活的富裕,不是帶給世界物質上的改變,而是神的兒子的臨在,神的兒子的同在,更帶著天父的喜悅與愛分享在我們的生命中。 祈禱:主耶穌,感謝你的降生臨在,是祢一步一步的臨近,讓我們明白人是多麼的重要,多麼的價值,多謝主祢要讓祢的一生活出天父的旨意,更活出人真正的意義,求主引導我們每天親近主,使更我們活出天父的旨意。活出人真正的意義!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可福音 3:1-35馬可福音 3:1-3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https://youtu.be/6UHn4qrMI9Q?si=uThYtcWLrpMoIRU1

【馬可福音】 猶太拉比禁止人在安息日醫治不存在死亡危險的疾病。如果主耶穌醫治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他們就說主犯了律法。如果主耶穌不醫治,他們又會說祂沒有【憐恤】。這些人如此【窺探】表明他們相信主耶穌一定能行神蹟醫治,但醫治的神蹟並不能改變剛硬的心。在主耶穌的眼裡,不是【行善】就是【行惡】不是【救命】就是【害命】(4節)沒有中間的道路。【他們都不作聲】他們若回答說可以,就不能控告主耶穌,若回答說不可以,則違背良心。因此故意不回答主的問題【心裡剛硬】(5節)。那人勇敢地伸出本不能動彈的那隻手,就是信心的表現。(5節)【怒目周圍看】指忿怒地向四周瞪目,主耶穌這些細微的感情很可能是被彼得注意到的。主耶穌沒有繼續與法利賽人與希律一黨爭辯律法與字句,而是隱藏神兒子的權柄和力量,離開他們【退到海邊去】按著神差遣祂的目的在加利利海沿岸繼續服事。主耶穌的影響吸引了除撒馬利亞以外的整個前以色列地區的人,因此引起猶太政教人士的焦慮。(12節)雖然污鬼說的沒有錯,但主耶穌卻拒絕接受邪靈為祂作見證,因為這見證的源頭不是出於神。污鬼的見證再有力量,也不能使榮耀歸於神,不能把人領到神面前,反而會迷惑人。耶穌選立【十二門徒】都是經過神的手安排的,包括賣主的猶大。主耶穌帶門徒的榜樣,是【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14節)把自己生命和生活都開放在他們面前,讓他們與自己有密切的相交,並且有機會與祂同工。要與主同工,必須先常和主同在,親近他明白他的旨意。主耶穌在地上的服事擴展了,從一個人服事,變成十二個人服事。主所差遣的,祂必然會【給他們權柄】(15節)。主的差遣與託付,從不會超過祂所賜的恩典和能力。而是讓人參與祂愛的服事。這十二使徒在人看都是普通的小人物,除了彼得在使徒行傳有所記載之外,聖經中很少提到他們的豐功偉績,因為神所注重的不是他們的工作,而是聖靈如何藉著他們工作。【半尼其】意思是【躁怒之子,大聲疾呼者】,雅各和約翰名叫【雷子】可見他們的脾氣非常大,暴躁如雷的人,也能為主所用。賣主的猶大居然也身列十二門徒之一,表明主和任何人配搭相處都是為了神的旨意成就。主耶穌呼召了十二門徒,但祂自己的服事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忙到【連飯也顧不得吃】。因為祂所留意是神的旨意有沒有成就,只有神的旨意成就了,祂才有滿足。當主耶穌在地上服事的時候,連祂在地上至親至近的人都誤解祂,以致說祂【癲狂】了。靠鬼王趕鬼對主耶穌的這個控告很嚴重,因為實行巫術是該當死罪的。【別西卜】是以革倫的蒼蠅神巴力西卜(王下1:2)猶太人稍加變音後用於稱呼【鬼王】。【壯士】指剛強、有力的人,象徵撒但;【壯士家】指撒但的國度;【他的家具】指被撒但所利用的工具,亦即被牠利用的世人。主耶穌靠著聖靈趕鬼,法利賽人卻說是靠著【鬼王】(太9:34)所以是【褻瀆聖靈】(29節)。人沒有一樣行為上的罪是得不著赦免的,但若存心敵對聖靈,剛硬到底,就沒有被赦免的可能。法利賽人明明看見了聖靈的權柄,卻存心拒絕接受,拒絕在恩典裡悔改,所以【永不得赦免】(29節)【要擔當永遠的罪】(29節)。這是新約聖經中最嚴肅的宣告與警告。35節主耶穌宣告了神國裡新的親屬關係。神國裡的關係不是建立在肉身生命關係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與神屬天的生命上。只有那些有神生命的人才可能遵行神的旨意。 思想:面對信仰是面對規條還是面對生命的主?主耶穌要我們知道讓生命得到成長的重點,不是表面的規則,而是內裡的信心,更不是快捷方便讓人驚訝的見證,而是對神的兒子的跟隨。我們有否細察自我的內心?存放的是甚麼呢? 祈禱:感謝主來到是讓我們得著生命平安,我們很多時寄望以行為換取恩典,忘記主祢給予我們生命成長的重點,求主光照我們的內心,讓我願意盛載主祢。阿們

馬可福音 12:1-44馬可福音 12:1-44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主耶穌講了一個葡萄園的故事,祭司長,文士和長老,一聽就知道園主就是舊約聖經表示的神。葡萄園是【租】給園戶的,主權仍歸園主。耶穌清楚表示出神將祂的產業交託(租)給他們,是要他們按時交果子,把神的生命和見證活出來。(6節)【他的愛子】是耶穌要再次給他們知道主自己的身份並且來到猶太人中間。(7節)【園戶】比喻猶太教的領袖,他們認出了神兒子的身份,卻拒絕祂,起意要殺祂。【使產業歸於我們】如果土地的所有權不清楚,凡是曾經使用那塊地三年的人,可以在繼承人不在的情況下自行擁有它。這些園戶可以把殺害繼承人說成是自衛,他們只是在抵抗一個想來奪取他們土地的強盜。(8節)【殺了他,把他丟在園外】園戶們不能在葡萄園內殺人,因為屍體會玷污他們的地,他們就很難賣出園中所出的果子了。更預示主耶穌被人棄絕,釘死在耶路撒冷城外。神要把祂的產業託付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因著猶太教領袖棄絕主耶穌,神的國仍然繼續,神國子民不但要與神立約【租約】而且要在神面前結出生命的果子、活出屬天生命的見證。(10節)匠人】指祭司長,文士,法利賽人,長老等;【石頭】指主耶穌。主耶穌被猶太教的領袖棄絕,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11節)【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是對那些猶太教的領袖研讀聖經卻不認識神旨意的人的諷刺。由13節至34節猶太人的領袖,包括:希律黨的人,撒都該人並文士輪流地要找耶穌的把柄,置他於死地。他們問耶穌交稅給凱撒可以不可以?這個問題非常險惡,主耶穌如果說可以,法利賽人就會向猶太人宣告祂對猶太民族不忠;如果說不可以,希律黨的人就會向羅馬巡撫控告祂謀反。當時的羅馬銀幣上刻有羅馬皇帝凱撒的肖像,並用拉丁文刻著凱撒的字號。主耶穌卻指出,神國子民如果能看見凱撒的權柄之上是神的權柄, 就可以在寄居在地的時候安心生活在這個政權之下,但【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也表明,一切不屬神的,神絕對不要,屬地的不能與屬天的混合在一起。神要建立的是神國,內容,方法,權柄都必須是屬天的,如果把屬地的和屬天的內容勉強調和在一起,雖然出發點是善良的,是想為神發熱心,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就好像這班希律黨的人惺惺作態地稱耶穌是為人誠實,不顧忌任何人,無所偏袒,只照著真理把神的道教導人的態度(14節)。另一方面,耶穌更表示(17節)【神的物當歸給神】一切屬於神的,神絕不容許被侵奪。法利賽人和希律黨的人剛走,撒都該人接著就來了。19節是摩西律法(申25:5-6)表明神要人在祂面前永遠蒙記念,神所賜的產業可以永遠存留下去。正如撒都該人以屬地的眼光無法想像將來復活後屬天裡的光景,也就無法領會屬天的事。撒都該人自以為明白聖經,其實明白得非常膚淺,並未深入理解其屬靈意義,自然也就無法曉得神的大能,所以不相信神能使死人復活。他們的錯誤也是【因為不明白聖經,也不明白神的能力】。撒都該人的根本問題還不是婚姻嫁娶,而是有沒有復活。撒都該人只接受摩西五經,所以主耶穌用摩西五經上的話作為依據。第26節引自神在荊棘的火焰中親自向摩西所說的話(出3:6)。神也正是在這段對話裡向摩西啟示祂的名字是【我是自有永有的】(出3:14)是永恆不變的神。神既然宣布自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26節)就表明永恆不變的神和他們建立了永恆不變的關係,自然不會讓他們死去而中止這種永恆不變的關係。所以說【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27節)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雖然已經死了,但神必定叫他們復活,否則祂就要變成死人的神了。神國是在生命中建立起來的,神國裡所充滿的都是復活的生命,沒有重生復活的生命,就不能進神的國。如果主耶穌回答得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控告為否定某些誡命。這位【文士】是熟悉律法的法利賽人,並不贊成撒都該人反對複活,所以認為【耶穌回答的好】。29-30節引自申命記六章4-5節。申六4-9被稱為【示馬】(Shema即希伯來文【聽啊】)虔誠的猶太人每日早晚兩次用【示馬】來禱告。人即使遵守了一切的誡命,但若不是出於【愛神】的緣故,在神面前便毫無價值。所以愛神是【第一要緊的】(29節)。31節引自利未記19:18節。人要先愛神,愛神的人才能愛人如己。掌握了愛神愛人的原則,守律法才不會成為教條主義的儀文。十誡可分為【愛神】和【愛人】兩大部分(出20:3-17)。這位文士原來可能是存心挑錯,結果卻很讚賞主耶穌的回答,他至少在這點上是誠實的。法利賽人熟悉舊約,自然知道舊約預言的基督是【大衛的子孫】。猶太教領袖們只顧與主耶穌辯論律法字句,卻完全忽略了他們所盼望等候的那位【基督,所以主耶穌要把人的注意力帶回到基督,法利賽人僅能根據先知字面上的預言,知道那要來的基督是【大衛的子孫】(36節)所以狹隘地以為彌賽亞只是另一個大衛,是一個帶領猶太人復國的政治領袖。法利賽人既不能明白大衛被聖靈感動所寫下的話(詩111:1)所以就不能明白彌賽亞的身份比大衛大得太多了。經文表示主耶穌責備文士,平時也穿【長衣】來顯耀身份。【在街市上問他安】即在公眾面前被人奉承、尊重。經學家,能講對的事,但卻不能把對的事行出來,他們所作的不是因為敬畏神,而是為了表現自己,所以都成了虛假的儀文。文士總是介意名分地位,喜歡被人尊重,高舉。【他們侵吞寡婦的家產】(40節)當日在聖殿裡可能設有照顧敬虔寡婦的製度,讓她們在殿內作息(提前五3-16)而她們原有的財產則交給文士等人管理。【假意作很長的禱告】(40節)指一面陷別人於困境,一面在外表維持虔誠的模樣。在婦女院的柱廊安放著十三個奉獻箱,專供前來敬拜神的人投入奉獻之用。寡婦的兩個小錢,本意雖是自謙,卻把窮寡婦的兩個小錢低估了,因為它們在主的眼中【比眾人所投的更多】(43節)。這位寡婦可以為自己留下一個小錢,但她卻沒有這麼做,而是【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44節)因為她把自己完全交託給神,相信神會負責供應她的生命。這是完全順服的信心,神所要得著的就是這樣單純向著祂的人。 思想: 經文先強調耶穌責備文士,就是應為寡婦照顧的責任,卻吞食他們的家產,相反應該被人照顧的寡婦,卻願意奉獻所有,這個對比,要人知道神要得著的是人,而不是人所有的。人即使把所有的都給神,卻單單留下自己,自我,自尊,儘管地位多麼高崇,知識有多深厚,神對這些人還是一無所得。 祈禱: 主耶穌我們很多時面對身邊的價值觀,都是爭取,上游,因而忽略內心的實況,忽略身體有需要的人,求主保守我們的心,讓我們的生命在成長中,更明白主祢要我們所作的工並主祢的旨意。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