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5:1-48

馬太福音 5:1-48

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和合本】 經文影【馬太福音】 主耶穌【上了山】在這些山坡上教導【登山寶訓】(本節至7:29)向門徒們講解天國的實際內容。【坐下】是當時猶太拉比教導人的標準姿勢(13:2)。本章第1-11節講【得著天國的八福】第13-16節講【天國的鹽和光】第17-20節講【進天國的義】。在當時猶太人的社會裡,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已是最高標準。【八福】的人已得著天國,但還要【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才【能進天國】(20節)。第因此我們要【虛心】【哀慟】(3-4節),知道靠自己做不到,才能得著天國。作溫柔的人即是不發怒,完全順服神,謙卑,謙虛,不計較;承受地土,得著神給予我們的份(5節)。飢渴慕義是人的義行,追求神的旨意,渴慕神的話語(6節)。憐恤人就是對別人有同情心,憐憫人的心,因神看重憐恤的心多於祭祀(7節)。清心的人是單純地向著神,專一地尋求神心思沒有被神以外的事物霸佔(8節)。使人和睦就是要傳福音,和睦是一位福音使者的生命(9節)。為義受逼迫是願意為神國度犧牲一切(10節)。11-12節是上節第八福的更詳細解釋。為天國之王受逼迫,是天國子民必有的經歷,【你們就有福了】原文是【你們現在就有福了】不必等到將來,正當為主挨罵受辱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一個有福的人了。13-16節:主耶穌告訴門徒,他們與眾不同。猶太拉比常用【鹽】來比喻智慧.【失了味】的希臘原文又有【成為愚笨】的意思,【鹽】是天國子民的生命實際,【光】是天國子民的行為見證。天國子民的行為如同建造在山上的一座城,顯明在世人眼前,是不能隱藏的,屬天的生命一定會通過好行為彰顯出來的。【放在燈檯上】因燈檯才是放置燈的正確位置,可以照亮周圍。天國子民無論在哪裡,都要活出天國子民的樣式,用美好的見證照亮周圍的人。(17-20節)文士法利賽人沒有活出律法的精義,但耶穌來是要成全律法。舊約律法的要求在主耶穌身上得著完滿的成全,舊約先知的預言在祂身上也得著完滿的應驗。【一點一畫】指希伯來字母中最小的部分。18節的【成全】指成就律法,使律法中一切的要求都得著實現。天國的【義】不是在外面做出來的,乃是從裡面活出來的,先有裡面屬天生命的實際,再有外面的行為表現,所以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21-48節提及六個文士和法利賽人都做得好,卻不能進天國的例子:包括【不可殺人】(21)【不可姦淫】(27)【人若休妻】(31)【不可背誓】(33)【以眼還眼,以牙還牙】(38)和【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44)。這些事就算做到最好,都只是【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事實上天國的義比這些更進深。思想:其實,當耶穌把【天國】放在我們眼前,我們沒有一個人能靠自己進入天國,耶穌更讓我們知道,我們不只是要成為天國百姓,是要我們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我們需要天父的心,才能成為天國的人。 祈禱: 親愛主耶穌,求主幫助我們每日渴慕神的話,緊緊跟隨神,幫助我們領受並建立屬神的品格,活出屬神的生命,並藉著祢的話使我們成為世上的鹽,世上的光,活出天國子民的樣式,用美好的見證照亮身邊的人。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4:12-25馬太福音 4:12-2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施洗約翰因批評希律安提帕強娶自己親兄弟的妻子希羅底而被下監(太14:3-4),主耶穌聽見施洗約翰被下監的消息,反而從猶太地回到希律安提帕管轄的加利利,表明這並不是【退卻】而是工作地點和方式的改變。主耶穌受洗後的第一年在猶太地和加利利之間事奉(約3:225:47),呼應施洗約翰的事奉。此時是第二年,施洗約翰已經下監,神結束了他的鋪路工作,主耶穌回到加利利正式開始獨立的事奉,天國之王要親自建立天國。【退到】是【回到】的意思。【加利利】當時是外邦人所聚居的地區,素為猶太人所藐視,主耶穌【退到加利利】開始建立天國的工作,是要應驗舊約的預言(14-16節)。【迦百農】位於加利利海的北邊,西布倫和拿弗他利兩個支派的地位於加利利海的西南面和西北面,與迦百農相毗鄰。15-16節引自賽9:1-7對彌賽亞的預言。【西布倫地,拿弗他利地】是以色列兩個支派所分得之地(書19:10-16,32-39),都在加利利境內。馬太福音用應驗先知的話作為天國之王工作的開始,表明主耶穌就是那【大光】。【光】就是天國的性質,讓人們認識神,認識自己,脫離黑暗和死亡,天國之王的工作就是把天國的性質發表出來。天國之王親自傳講的還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天國的建立首先要求人心的悔改,悔改不是人進入天國的資格,但卻是走向天國的第一步,只有悔改才能使人心轉向神,向神打開接受恩典的路,信福音進入天國。17節是主耶穌作為天國之王正式開始工作的起點,從4:17到16:20都是記錄主耶穌在北方加利利及附近地區的傳道,之後記錄主耶穌在南方猶太地區的傳道。【西門】是個猶太名字,而【安得烈】卻是希臘名字,反映了加利利地區的混雜文化。主耶穌給【西門】起的名字【彼得】也是希臘名字,是亞蘭文的【磯法】翻譯來的,意思是【磐石】(約1:42)。彼得和安得烈原來是施洗約翰的門徒,曾跟從過主耶穌(約1:35-42),後來又回去捕魚為生。現在主第二次呼召他們,要他們放下職業,從事更有價值的【得人】工作,把人帶進神的國度。【來跟從我】就是做主門徒,當時猶太拉比不只是傳授道理,而且和門徒生活在一起,以自己的日常行事為人言傳身教。彼得和安得烈已經在約旦河邊見過主耶穌,所以可以【立刻捨了網】跟從主耶穌巡迴傳道,但這並不是說他們拋棄了家產或與家人斷絕關係(約21:3)。在人看來,他們的【立刻】和【跟從】(20,22節)實在是一件盲目的事,但在神眼中卻是最寶貴的反應,因為他們是真的認識了天國之王的權柄。天國之王的主要工作是【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行神蹟是為了向人顯明天國之王的權柄。【教訓】帶著權柄,神蹟顯明權柄【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就是天國的權柄顯明在地上(12:28),讓人在主耶穌身上看到天國的權柄。這一階段,主耶穌的傳道地點主要是加利利,傳道對象主要是雜居在外邦人中的猶太人。這些疾病有的是因為自然的原因,也有的是因為【被鬼附】。主耶穌的權柄有能力管轄自然,也有能力對付撒但的權勢。醫病趕鬼顯明了天國之王的權柄,地上尋求天國之王的人增加了,神的權柄在地上擴展了,這就是天國在地上的初次顯出。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坡里,耶路撒冷、猶太,約旦河外來跟著祂。 思想:經文讓我們明白人若不肯停下來用心做抉擇,就等於他決定容讓心思,生命由自己做主;同樣來跟隨耶穌都是我們每日生命的選擇。或許我們想是耶穌沒呼召我跟從祂?但還是我們仍被漁網纏住了,被漁船卡住了,被父親拉住了,而不願意跟隨這位天國的王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感謝祢不只來傳揚福音,更要我們能跟隨主祢,能夠學習主祢的樣式,能與祢同心同工;求主引導我們每日都願意去選擇跟隨主祢。阿們!

馬太福音 26:31-75馬太福音 26:31-7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耶穌預言門徒【都要跌倒】離開主四散逃走(56節)和彼得三次否認主(69-75節)是引自亞13:7的預言。主不單啟示祂的死,也啟示祂的復活,不單啟示羊群的分散,也啟示羊群的聚集。但彼得說:我卻永不跌倒;自以為剛強的人往往跌倒得最厲害。耶穌卻告訴彼得,今夜雞叫以先,要三次不認我。彼得和眾門徒確實有與主同死的心志,有屬靈的知識,也有屬靈的熱情,但是他們並不認識自己的本相,也不知道這將是一個多麼艱難的抉擇。【客西馬尼】是希臘文,意思是【榨油之處】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裡的禱告,就像祂在那裡獨自被壓榨。主耶穌在此【憂愁起來,極度難過】並不是怕死,而是因為祂站在人子的地位上,背起了人一切的重擔。難處重到一個地步,連主也好像擔不起來。但主耶穌看神的旨意比難處更重,祂不求父同意祂逃避難處,只求父幫助祂接受神的旨意(39節)。主耶穌並不是指望門徒【一同警醒】的扶持(40節),而是希望他們【免得入了迷惑】(41節)。主耶穌的話引自詩42:5,11。【這杯】是主耶穌還沒喝過的逾越節筵席的第四杯,祂要喝的第四杯不是【葡萄汁】(29節)而是盛滿神忿怒的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完全順從父的旨意,這是主耶穌屬天生命的流露。這是聖經記載中主耶穌唯一的一次【俯伏在地】表示祂強烈需要向父神禱告。彼得願意與主同死(35節),卻不能與主一同【警醒片時】。【迷惑】指留給敵人趁隙而入的機會。要免受撒但的迷惑,惟一的辦法就是【警醒禱告】主耶穌第一次是求問【倘若可行】(39節)第二次是堅定的【願祢的旨意成全】。主耶穌三次禱告,與彼得三次不認主的事(69-75節)相呼應。在關鍵時刻跌倒,正是門徒們未能與主耶穌一同警醒禱告的結果。主耶穌三次禱告完了,每次都回到門徒那裡。此刻正是祂受煎熬最痛苦的時候,但祂仍記掛門徒。47節這【許多人】是聖殿的猶太警衛,並非羅馬士兵。照猶太人的習俗【親嘴】乃是親密和尊敬的表示,它竟被當作出賣主的【暗號】。當時天黑人多,必須要一個【暗號】才能確保抓住主耶穌。猶大再次稱主耶穌為【拉比】。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主仍然稱呼猶大為【朋友】從祂的口中找不出一句苦毒的話。【十二營天使】表示許多天使,也可能用來與十二個門徒作對比。主耶穌不是個可憐無助的受害者,需要門徒的保護。祂之所以被捕是出於自願,為要成就父神的旨意。主耶穌坦坦蕩蕩,【天天坐在殿裡教訓人】但猶太宗教領袖們卻不敢公開抓祂是光明與黑暗的對比。眾門徒誓死忠心的話說猶在耳(35節),但試驗一到便顯明了人的真相。主是逾越節的羊羔,所以在被殺獻祭之前,必須先送到祭司那裡察看,驗明確無殘疾,才可作為祭物(出12:5)。【尋找假見證】判處死刑依律法需要兩個證人(民35:30)。主在公會面前不為自己告白,正應驗了【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祂也是這樣不開口】(賽53:7)。大祭司清楚重建聖殿和彌賽亞有關,所以訥【你是神的兒子基督不是】。主耶穌用【你說的是】肯定了大祭司的話,表明祂是由大祭司察驗過的逾越節的羔羊(出12:5 1)。主更宣告祂正是預言中的那位【人子】要在人性裡受苦,也站在人子的身份地位上得勝,死而復活,升天,並且要【駕著天上的雲降臨】(但7:13)。大祭司【撕開衣服】是猶太人在哀慟或悲憤時聽到【僭妄的話】即誹謗,褻瀆神的話的一種表示,按照律法,褻瀆神名的要用石頭打死(利24:10- 23 )。【祂是該死的】猶太人當時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並無執行死刑的權利,所以公會宣判主耶穌該死,還需要由羅馬巡撫來做最後的判決和執行。69節這使女可能見過彼得之前在大庭廣眾之下當首席門徒的風光情形。自認剛強,愛主的彼得(35節)竟被弱小使女的一句話嚇倒了,彼得第一次只是【不承認】現在又加上【起誓】這個【起誓】指一般的立誓。彼得第三次否認主,比第二次更嚴重。【發咒】指咒詛這個【起誓】指極力的發誓,程度比第二次的【起誓】更嚴重(72節)。在【雞叫】中【想起耶穌所說的話】被主的話摸著,從心裡憂傷痛悔,【出去痛哭】。 思想: 當我們面對困局,黑暗,沉重壓力時,我們對周圍的人,是怨恨,苦毒,還是愛呢?在這些情況下是否懂得學像主耶穌的禱告?十字架顯明了人的軟弱,彼得的自信被打碎了,自尊也維持不下去了,他完全被拆毀了。因主藉著【雞叫】提醒彼得對祂的虧欠,主是否也已經藉著遭遇和環境提醒了我們? 祈禱:親愛主,在爭戰中,求主饒恕我們的軟弱,我們裡面的無知,不明白;求主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願意時刻與主祢儆醒禱告,願意行在主祢的意思,不行自我的意思。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