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10:1-42

馬太福音 10:1-42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1-15節)接受耶穌差遣天國的使徒;第2-4節記載了十二個門徒的名稱及耶穌稱他們作使徒。【彼得】是亞蘭文【磯法】的希臘文,意思是【石頭】。主耶穌傳道,與門徒說話都是用當時猶太人在被擄回歸之後通用的亞蘭文,而不是希伯來文。【十二門徒】都是經過神的手安排的,包括賣主的猶大。他們領受了天上國度的權柄,耶穌就差遣他們出去,他們就成為使徒了,使徒就是【被差遣】的意思。(5-8節) 主耶穌的工人都帶著屬天的權柄,能讓人預嘗天國的實際,就是要恢復起初神造人的光景【醫治病人】使人靈命復甦【叫死人復活】罪得赦免【叫長大麻風的潔淨】脫離黑暗的權勢【把鬼趕出去】。【你們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捨去】因著主付出了代價,使徒白白地得著恩典,所以也該付出代價,好讓別人也能白白地得著福音。(9-10節) 主耶穌此時吩咐門徒不要隨身攜帶錢和日常生活必需品,是為了讓門徒們在實際的操練裡學習單單信靠主,經歷主的信實和供應。(11節) 【好人】原文是【配得的人】。天國的使徒不能論斷人,但天國使徒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在莊稼成熟的地方多做工作【住在他家裡】;在還沒有預備好的地方適當放手 【離開那家】(14節)。但人的判斷並不總是準確的,天國的使徒更重要的是忠心盡本分,把結果交給主(13節)。【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當時法利賽人離開外邦人地區時,做此動作表示與外邦人的不潔無分無關。聽見救恩的福音卻仍頑固拒絕的人,他們將來所要受的刑罰比無知的罪人更嚴重。(16-39節)天國的使徒必須愛基督勝過一切: (16-33節)表示勝過一切逼迫: 天國子民遭遇的迫害都是神允許的,為要成就神的旨意。主向使徒表明當遇見逼迫和反對的時候,千萬不要憑自己的血氣說話,聖靈自然會帶領怎麼說,說甚麼。耶穌勸勉使徒們不要害怕,面對一切逼迫要忍耐,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17-23節)。耶穌是使徒們的家主和老師,那些人逼迫耶穌,也會逼迫使徒,但不要懼怕(24-25節)原因是:第一.【因為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26節)【掩蓋的事】和【隱藏的事】指的是天國,天國的真理必定會被傳揚出去的;第二.【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28節)要怕是神,因為神是掌權的!麻雀的生死在神的手中(29節),何況耶穌的門徒呢?【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30節)神是如此細緻的愛惜,所以不用懼怕!(34-39節)表示天國的使徒必須愛基督勝過一切:愛基督要勝過愛父母,要背起十字架:愛基督要勝過一切錢財,一切的苦難。主耶穌不是說我們不應該愛父母,兒女,乃是說愛的次序應該有所調整。最後(40-42節)天國的使徒必須代表基督接待使徒的人就是接待主,換言之使徒就是代表主基督。誰接待天國的使徒,他就好比接待神一樣,必得著賞賜。 思想:天國之王不但自己親自顯明權柄,也將天國的權柄授予門徒去【收祂的莊稼】。主耶穌所召的工人,祂必負責賜給足夠的能力,主的呼召與託付從不超過祂恩典的預備。我們願意為主的天國作無槐的工人嗎? 祈禱: 親愛主,求祢施恩給我們,我們知道被神差遣是不容易的,作門徒必須要付代價,或許表示信主看似很容易的,服事主看似是艱難的,但卻是何等的甘甜。求主幫助我們忍耐到底,不要懼怕,更有信心,有愛神的心。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17:1-27馬太福音 17:1-2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太福音】 主耶穌說有人【必看見人子降臨在祂的國裡】之日(16:28),到上高山的那一天,中間【過了六天】。【暗暗的】是因為登山變像是在復活裡的榮耀的啟示,但【人子還沒有從死裡復活,你們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人】(9節)。【摩西】代表律法,【以利亞】代表先知,律法和先知所指向的就是基督,天國之王正是按著律法和先知的預言顯現在人的眼前。彼得表示【搭三座棚】不但是要留住基督,也要留住摩西和以利亞,把與基督有關的人,事,物提高到與基督同等的地位上。【搭三座棚】也表示只願意停留在山上榮耀,享受的光景中,而不願意下山去面對苦難,背十字架。【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神不讓彼得糊塗下去,親自出聲打斷彼得的話,向門徒肯定了只有祂的兒子能帶進天國的榮耀。【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當主耶穌受洗時,天父也說過同樣的話(3:17);【你們要聽祂】神的宣告應驗了摩西的預言:【耶和華你們的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從祂】(申18:15)。三位門徒因而【恐懼戰兢】主耶穌安慰他們【起來,不要害怕】。6-8節正是天國的小影,神的兒子是天國裡唯一的權柄,眾人都要聽從祂。主耶穌是唯一配得高舉的,活在祂的同在中,就能享用祂作喜樂與安慰。10節門徒問有關以利亞先來的問題,可能是因為剛見過主耶穌登山形象,認定祂就是那要來的彌賽亞。他們剛才既然已經看見以利亞來了,為甚麼還不能宣告主耶穌是彌賽亞呢?但天國之王在向世人顯明自己之前,必須先經歷十字架的道路。主耶穌下山後,立即面對群眾的不信(17節)和門徒的小信(20節)。門徒應該是有權柄去醫治這個病人的(10:1,8)。他們的失敗表明,他們雖然具有神給的權柄,卻缺乏行使權柄所應有的信心。耶穌表示他們的【不信】指對於天國王的權柄沒有信心,不能在信心裡支取主的權柄。【悖謬】指彎曲,偏離了主的旨意。這些人對天國王的權柄的【不信】;【信心小】並不是【真實卻微弱的信心】不是說信心不夠,而是說根本沒有信心。信心不在大小,而在於有無。真實的信心即使像【芥菜種】一樣微小,也大有能力,因為信心不是【自信】不是人的主觀願望,乃是對神所要做的事有把握的看見,看見了主的權柄,主的計劃,相信神的旨意必要如此,趕鬼不是人的所有所能做得到的,必須在信心中支取天國之王的權柄去對付鬼。21節【禱告,禁食】就是認識自己的欠缺,因而捨棄自己合理合法的權利,付上代價,在神面前承認自己的【沒有】和【不能】專一地尋求主的【有】和【能】,讓主的【有】和【能】來蓋過我們的【沒有】和【不能】。【禁食】的功效並不是因為其行為,而是因為其存心和態度。22-23節是主耶穌第二次預言自己在十字架上的死(16:21),祂自己望定十字架,也不讓門徒忘記十字架,每次提到十字架,都有新的功課給門徒去學習。24-27節收取丁稅的經歷;這是主耶穌最後一次來到迦百農,祂和門徒都住在彼得的家裡,所以收稅的人自然找這家的主人彼得。【丁稅】折合【半舍客勒銀子】。當時猶太人一過二十歲,每年要繳【半舍客勒銀子】聖殿稅,用來維持聖殿(出30:16)。彼得卻不去問主,而是替主耶穌出主意做了答案。但耶穌先向他說主耶穌在彼得開口之前先說話,表明彼得不應該說話,而應該聽話。主耶穌有權不繳丁稅,但祂復活的時候還沒到,為了不絆倒別人,祂寧可捨棄自己的權力,不堅持兒子的地位,這就是十字架的工作。不但如此,祂還顧念到彼得的需要,【作我和你的稅銀】成為彼得的供應。 思想: 耶穌面對門徒信心微小,又要面對各方的敵擋,這需要有更大的忍耐,更多的信心,更多的智慧,才能繼續行上去。同樣我們或許面對環境看似很艱難,要面對很多敵擋,更要受苦,受磨鍊,但我們要深信這卻是一條榮耀的道路。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對一切困境時有正確的認識,帶領我們靠主祢面對係。也求主幫助我們,在每日的生活中,使我們的心是緊緊跟隨神的,親近神【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阿們!

馬太福音 9:1-17馬太福音 9:1-1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主耶穌把迦百農稱作【自己的城】這是天國之王正式開始工作的地方。(2-8節)醫治癱子【他們的信心】包括抬癱子之人和癱子本人的信心,他們雖然沒有說甚麼話,但這信心是用行動表現出來的。【你的罪赦了】這位癱子外面的症狀是不能行走,裡面的病因卻是罪,主耶穌首先醫治人裡面。第3節這是第一次提到【文士】與主耶穌的對立。【僭妄的話】是猶太人認為除了神自己之外,任何人都沒有赦罪的權柄,所以認為主耶穌說話越過本分,竊奪了神所專有的赦罪權柄。在人看【你的罪赦了】只是口裡說說而已,誰也看不見立刻的果效,而叫人【起來行走】則立竿見影,故前者較後者容易。人看重外表的【行走】主耶穌卻看重屬靈的實際【赦罪】。主耶穌赦免人的罪,是祂與罪人之間的事,外人無從【知道】,但主耶穌也願意藉著人們所認為比較難的事,即癱子能行走,來宣布天國之王【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眾人的理解並不完全正確,因為此事並非表明【神】將這樣的權柄賜給【人】而是表明主耶穌自己就是天國之王。(9-13節)呼召馬太;就是本書作者,又名利未,是替羅馬政府徵收稅款的稅吏。當時的稅吏幫助羅馬帝國壓榨同族,被猶太人視同罪人。馬太在上班的時候蒙主呼召,立刻丟掉了鐵飯碗來跟從主,成為十二使徒之一。【稅關】是繳稅點,迦百農位於埃及和敘利亞之間的貿易通道上,向東不遠就是希律安提帕和腓力二世的轄區分界約旦河,所以此地設有稅關。稅吏一旦放棄鐵飯碗,他的工作馬上就有人填補,就再也回不去了。利未跟從主耶穌是一個決定性的委身,他一定已經計算清楚了代價。這個筵席是由馬太擺設的,被一般猶太人所不齒的稅吏和罪人。【法利賽人】是猶太教中最嚴謹的教派之一,自恃聖潔敬虔,不接近罪人。猶太人所說的【罪人】不是指觸犯刑法的人,而是指不遵守律法的人。天國之王第一次來的時候,是以醫生醫治病人的態度來服事人。病人必須承認自己有病,才會去接受醫生的幫助,罪人必須承認自己有罪,才能接受主耶穌的救恩。【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引自何六6,神不是向人要【祭祀】,而是要給人【憐恤】。【揣摩】意思是【學習】。【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14-17節)辯論禁食每週例常禁食並不是摩西律法的一部分,而是法利賽人的遺傳規條,施洗約翰的門徒也小心翼翼地遵守, 門徒們活在與主面對面的相交裡,就能盡情地享用與主相交的實際,而不必憑藉禁食的儀式。【新郎】指主自己。【陪伴之人】指祂的門徒。【同在的時候】指主在肉身裡與門徒們同在的時候。古時中東地方的人在婚禮以前,新郎有年輕親友作【陪伴之人】和他一起飲酒歡鬧,持續數日,然後才起程前往迎娶新娘。16-17節表示宗教的儀文不但不能帶來天國的顯現,相反還會產生對屬天權柄的抗拒。因天國不是建立在律法上,乃是建立在屬天的權柄上。因此耶穌講出兩個生活的比喻; 新布因未縮過水,若用來【補在舊衣服上】當洗衣後晾乾時,新布會收縮,把舊衣撕破。【新酒】指新近釀造的酒。【皮袋】是猶太人用來盛裝飲料的羊皮袋。【新酒】發酵的力量較大【舊皮袋】因陳舊而缺乏彈性,經不住新酒發酵膨脹所產生的壓力,容易爆裂。 思想: 主耶穌願意俯就卑微的罪人,服事我們,把我們帶到神的面前。要讓我們明白對人存憐恤的心,比恪守宗教儀文更蒙神悅納。事實上,這世上並沒有配進神國的義人,而自以為義的人將會失去得救的機會。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重新認識神的權柄。求主堅定我們,相信神的大能,更明白主祢的憐恤,。求主加力除去生命中不信,求主幫助我們成為蒙神悅納的人。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