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11:1-30

馬太福音 11:1-3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耶穌吩咐完了十二個門徒】指主耶穌在第十章的教訓。【各城】加利利海周圍有許多城鎮。第2節到12:50是不同的人對天國之王的工作的不同反應。施洗約翰打發兩個門徒去問主耶穌【那將要來的是你嗎】意思是【你到底是不是彌賽亞呢】?這話並不是懷疑主,施洗約翰早就知道主耶穌是神的兒子,一直在等候祂,但聽見基督行神蹟奇事後,反而失去忍耐了,派人質問主神的審判為甚麼還沒有到?天國為甚麼還沒有臨到地上?【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是激將法,盼望主耶穌能快快顯出彌賽亞的作為來。主耶穌並不因施洗約翰的質疑而生氣,反而更多向他啟示自己。主耶穌所做的事正是先知以賽亞預言的彌賽亞的使命(賽35:5)。【他們走的時候】主耶穌在約翰的門徒面前說鼓勵他的話,在背後則說稱讚他的話。施洗約翰開始傳道是在猶太的曠野,那時猶太全地的人都【出到曠野】去看約翰(三5)。施洗約翰不只是為神說話的【先知】,更是天國之王的開路先鋒,所以在神眼裡比眾先知都大。施洗約翰不只是個先知,他的職事更是為天國之王鋪路,預備人心來接受主。施洗約翰之前為主作見證(3:11-12),主耶穌在這裡就為他作見證。當施洗約翰暫時軟弱的時候,主耶穌不是批評,定罪,而是一面以更多的啟示來勉勵他(4-6節),一面對眾人為他作見證(7-11節)。從施洗約翰到此時,人要進入天國會遭遇各種阻撓,包括猶太教傳統觀念,政治迫害,好逸惡勞,灰心喪誌等等,需要努力排除各種阻撓,才能完全順服天國之王的權柄,活在天國的實際裡面。施洗約翰是舊約的最後一個先知,神在舊約裡有關基督和天國的預言到施洗約翰為止。以利亞是舊約時代的偉大先知,聖經曾預言以利亞要來帶領以色列人悔改歸向神(瑪4:5)。施洗約翰所完成的就是這個以利亞的任務。(16-19節)這世代的人都不願意進入;【也吃,也喝】指主耶穌的飲食與常人無異。從猶太人的眼光看【不吃不喝】是錯【也吃也喝】也是錯,只要不符合他們的成見,別人無論怎麼做都錯。【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指施洗約翰和主耶穌兩人雖然生活方式各異,但都是出於屬天的智慧,所以都是對的。(20-24節)黑暗不接受天國;主耶穌又傳福音,又【行了許多異能】但【那些城的人終不悔改】。25-27節的話,就是祂自己對20-24節景況的回答。主耶穌知道無論人接納還是拒絕祂,都是經父神的手所量過的,所以祂沒有抱怨,只有感謝。28-30節表示柔和謙卑的安息; 【勞苦擔重擔】是所有世人的實際情形,不只有生活,工作的【勞苦】還有罪惡的【重擔】,法利賽人教條的【重擔】。要得著主的安息,首先必須認識自己是【勞苦擔重擔的人】,然後【來】到主面前。 思想:【柔和】不是軟弱,而是因順服神而溫柔,不為自己堅持甚麼,盼望甚麼。【謙卑】不是自卑,而是不驕傲,完全順服於神的旨意。【柔和謙卑】是主能安息的理由,也是我們得安息的條件。這個安息是【心裡】的安息,雖然外面的環境可能還沒改變,但裡面卻已經得享安息。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常存感恩的心,相信神全然掌權,深信靠主祢能跨越一切的低谷;幫助我們心裡柔和謙卑,彰顯主祢的榜樣和愛成就祢應許的祝福。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9:18-38馬太福音 9:18-3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18-26節)記載耶穌醫治血漏及死人復活神蹟【管會堂的】是在猶太會堂裡主持崇拜秩序的人,在猶太人中有相當高的地位。這個管會堂的人不顧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眾人面前拜主,表明他的謙卑與信心。按照律法【血漏】是不潔淨的,凡接觸患血漏的女人的,也會成為不潔(利15:25-30)可能因此這女人不想讓人知道,而偷偷來摸主耶穌的衣裳繸子。【繸子】是猶太人縫在外衣下擺的藍白色穗帶,代表律法613條誡命(民15:37-39)。這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那個死了的女孩剛好是十二歲(路8:42) 兩者都指向生命的喪失,馬太要用這兩個神蹟帶出天國之王生命的權能,祂要藉著這生命的權能建立祂的國度。【你的信救了你】說明她摸主衣裳繸子的行動,乃是出於裡面的信,是【信】而不是【摸】救了她。【女兒】這是四福音所記載的唯一被主耶穌如此稱呼的女人(路8:48;可5:34)。【吹手】是受僱在葬儀中吹笛致哀的人。【許多人亂嚷】是受僱在葬儀中為死者哀悼,哭叫的女人。血漏婦人的神蹟發生的時候沒有人注意到,但主耶穌卻堅持要使它變得眾所周知。叫人死裡復活是件大事,但主耶穌卻【攆出】看熱鬧的眾人。管會堂的請主耶穌為他女兒按手(18節)主卻直接拉著閨女的手叫她起來了。神不必按照人既定的方法行事,正如禱告不應限制主一定要怎麼做。(27-31節)記載耶穌醫治瞎子;【大衛的子孫】在當時是猶太人對他們所等候的彌賽亞特定的稱呼。這兩個瞎子只求主耶穌可憐他們,他們既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我標榜有何善行,瞎子們一路緊緊跟隨,一直跟著主耶穌進了房子,表明他們恆切的態度和有始有終的信心, 人看到的是瞎子們緊跟主的行為,主耶穌看到的卻是行為後面的信心。主耶穌在本章一再提到【信心】(2,22,28,29節)是因真正的信心一定會帶出外面的行為。靠著宣揚神蹟奇事來招徠好奇的群眾,正是人的慣常作法,但主耶穌的方法卻是【宣講天國的福音】(35節),因為神蹟奇事並不能使人悔改(34節)。天國子民不能只為了傳揚主的【名聲】掀起人情緒上的狂熱,而要使萬民真正認識主耶穌作祂的門徒。(32-34節) 記載耶穌醫治啞巴;主耶穌先叫死人復活(18-25節),再叫瞎眼得開(27-30節),最後叫啞巴開口。是因天國之王生命的大能不僅能對付死亡的權勢,更能醫治人生命中的殘缺。但當屬天的權柄顯出來的時候,就引動了黑暗權勢的抵擋,天國之王的權柄在神的百姓中引起了兩極分化。因此,法利賽人卻說:他是靠著鬼王趕鬼。(35-38節) 記載耶穌憐憫眾人,【就憐憫他們】主耶穌不是憐憫罪,而是憐憫罪人的困苦流離。【收祂的莊稼】原文是【到祂的收割裡】,即有分於祂的收割。莊稼的主人當然知道何時打發人出去收割自己的莊稼,但對於工人來說,更重要的是自己能被僱傭做工。 思想:神蹟真正的動力,是否信心?頭三個神蹟是要需要信心才成就出來,但第四個神蹟,趕出啞巴鬼的神蹟中,耶穌沒有談到這人或他的朋友有甚麼信心。原來神蹟發生的最大關鍵不只是信心,更是愛和憐憫,因愛能創造神蹟。 祈禱: 親愛主,求祢賜我們憐憫的心,讓我們行事為人都有主祢的心腸;幫助我們領受神的話語,作神所吩咐的事,更為主收割莊稼。阿們!

馬太福音 25:1-46馬太福音 25:1-4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1-12節)在十童女的比喻: 【新郎】比喻主耶穌, 這十個童女是在等待新郎迎接新娘回家舉行婚宴。【燈】原文意思是【燈,火把】,將碎布沾飽油綁在一根棍子上,作為夜間出外照明之用。通常另隨身攜帶裝油的器皿,以備隨時加油,免得熄滅。【新郎遲延的時候】比喻主耶穌尚未再來【聰明的】【愚拙的】童女都【打盹睡著了】門徒是否【預備】好,隨時迎接主的再來,還是等到最後關頭才匆忙【預備】。一個燈油充足的火把可以燃燒十五分鐘左右,沒有油的火把著一會兒就滅了,所以應該及早預備足夠的油。【聰明的】斷然拒絕分點油給【愚拙的】並不能說她們自私,因為分給別人【恐怕不夠你我用的】兩個火把都堅持不到新郎到來。12節【認識】原文有【稱許,嘉許,喜歡,承認】的意思,這句話並非指主真的不認識她們,而是指主不欣賞她們。14-30節的比喻回答了十童女的比喻中沒有回答的問題:甚麼才算【預備】?【警醒】等候不是虛度荒廢時日的消極【等待】而是在等候中積極使用神所賜的恩賜,機會,忠心工作。15節【五千,二千,一千】比喻屬靈的恩賜和機會,英文Talent就是來自這個比喻。僕人【隨即】表示沒有耽擱,這【做買賣】比喻是把主量給信徒的恩賜善加運用,好增加屬靈的產業。18節【埋藏】象徵埋沒恩賜,不肯運用恩賜去事奉。【算帳】一詞說明主人當初給他們銀子的目的,就是要他們去賺錢;及後主人對僕人的稱許【良善】指有美好善良的存心和動機,體會主的心意,並且又順服主;【忠心】指有信實可靠的態度和行為,一心一意地把主所交託的事做得最好更能 【享受你主人的快樂】。主人對那領二千銀子的僕人的稱讚和獎賞,和對那領五千的完全一樣(21節)。主耶穌所重視的是每一個信徒的【忠心】而不是我們所領受的恩賜大小,眼見的工作果效。那領一千的僕人認為他的主人是個嚴厲又刻薄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是俗語,意思是沒有付出,卻想有所得。這位僕人是【害怕】把所領的銀子賠掉了,將來難以交帳,因此不敢動用。因他依照地上工作的想法來揣摩主的心思,以為多做事多犯錯,少做事少犯錯,不做事不犯錯。【又惡又懶】與【又良善忠心】相對。【惡】指僕人不體貼主人的心意,又妄論主人。【懶】指僕人未盡主人的託付。主人只給這僕人一千銀子,說明主人不指望他做大事,他只要體貼主人的心意,起碼可以賺一點利息。天國的規則是【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對神所預備的獎賞不肯追求的人,恐怕能不能進天國都不一定。【無用的僕人】表示辜負主救贖的目的,因此丟在外面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32-46節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的比喻 【萬民】原文是【外邦人】,他們不是以色列人或得救的信徒。分別為綿羊山羊是神的審判;【右邊】是指尊貴有福的一邊(王上2:19;詩45:9)。35節在國度的審判中,判斷是否是【義人】的依據是人對待主耶穌的態度。人若拒絕主耶穌,國度審判的判決就是【離開我】。地獄就是與神隔絕的地方。人若離開神,只能和魔鬼,邪靈和罪人一起在與神隔絕的地方直到永永遠遠。神是公義,是慈愛,是光明,與神隔絕的地方就沒有愛,沒有公義,沒有光明。這些人【被咒詛】的原因不是做了不該做事,而是沒有去做應該做的事,沒有善待受逼迫的信徒和以色列人。【永刑】就是進入【永火】裡(41節),也就是被丟在【火湖】裡(啟20:15)。 思想: 這三個比喻都帶著審判的意味,第一個審判誰是聰明,誰是愚拙;第二個審判誰是忠心,誰是不忠心;第三個審判誰有愛心,誰沒有愛心。我們願意成為聰明,忠心和有愛心的僕人,當主在榮耀的降臨時,得著看見與祂的榮耀;還是我們仍作愚拙,沒有忠心和愛心的僕人,神面前戰競,懼怕呢? 祈禱: 親愛主,求主藉著經文提醒我們,使我們成為有聰明,有忠心,有愛心的僕人,能夠在黑暗的世代跟從主,行在主的旨意,讓我們成為這世代榮耀的見證人。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