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14:13-36

馬太福音 14:13-3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 13節從此以後,主耶穌更多地到希律安提帕的轄區之外傳道,盡量避開大量群眾,把工作的重心放在造就門徒的事上。【野地】並非是曠野,而是在加利利海東北岸伯賽大附近,在腓力二世的轄區之內。【天將晚的時候】猶太人的傍晚從下午三時開始,晚上從下午六時日落之後開始。這裡離附近的鄉鎮並不太遠,這些人可以回家吃飯,少吃一頓也沒有問題。但主耶穌說【你們給他們吃吧】與其說是為解決人們身體的需要,不如說是逼著門徒們轉向祂,認識並經歷這位滿有憐憫和能力的主。主耶穌像當年以利沙一樣指示門徒怎樣做(王下4:42-43)有意要他們親自參與,記住並學到功課。於是吩咐眾人坐在草地上【坐】直譯【斜倚】是古代以色列人參加正式筵席的標準姿勢(約13:25)。【祝福】是謝飯儀式,由猶太家庭的家長來做。這不是一次隨意的聚餐,而是聖餐和彌賽亞筵席的預演。聖經對兩次餵飽眾人(本節,15:36)和最後的晚餐(26:26,可14:22,路22:19,林前11:23-24)的描述,用的都是同樣四個動詞:【拿著】【祝福】【擘開】【遞給】。這是猶太人每日三餐的儀式,但對天國子民卻有更深的意思,無論是在野地裡進餐,還是最後的晚餐,人們所想到的必是那最大的筵席,那時天國之王將以主人的身份,接待祂在萬邦萬族中的全體子民。門徒所收回來的【十二個籃子】比所擺上的【五個餅、兩條魚】多得多。【籃子】指猶太人隨身攜帶,可掛在臂上盛載食物和雜物的柳條籃,可能12個門徒把剩下的零碎裝滿了各自的籃子。按當時猶太人的規矩,在公共場合不允許婦女和小孩與男人一同進食,因此婦孺必須另聚一處領受餅和魚,人數不詳。馬太在此特別提及【婦女孩子】是仿照出12:37,表示婦孺之數要另加在神的百姓數目之上。22節【催】原意是【強迫】語氣很重。眾人對主耶穌餵飽他們的反應是一致稱頌祂為【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要【強逼祂作王】,做他們的政治領袖。門徒們也很有可能產生同樣錯誤的認識,所以主耶穌催他們迅速離開。散了眾人以後,祂就獨自上山去禱告。到了晚上,只有祂一人在那裡(23節)。【四更天】即指凌晨三時至六時。【放心】並不是說危機不存在了,而是說有主耶穌在,無須害怕。彼得有真信心,所以敢下海行走。但人若對主的信實認識得還不夠,就會缺乏足夠的信心來持定主的話【你來罷】,一看環境【見風甚大】裡面便動搖起來【就害怕】,外面的環境也就會更惡劣【將要沉下去】。但在軟弱中若呼求【主啊,救我】,就必蒙主拯救。主先伸手拉住彼得,然後才責備他。【小信】是看環境的信心,因為一看環境,就會產生【疑惑】。憑信心生活的人,應該單單仰望神,而不注目於環境。神特意讓門徒們經歷這些難處,為了讓他們認識屬天的權柄,認識主耶穌【真是神的兒子】只有神的兒子才能顯明屬天的權柄。(34節)【革尼撒勒地方】是加利利海西岸近北端的一片平原地區。主耶穌又回到希律安提帕的轄區,說明祂之前【獨自退到野地裡去】並不是因為害怕政治鎮壓(13節)。(35節)這裡的人非常熱心,他們打發人到周圍去找來所有的病人,把他們帶到主耶穌那裡得醫治。病人雖然得了醫治,但還是沒有人認識主是誰。人只有在裡面遇見了主,才能真實地接觸屬天的權柄。 思想: 人們縱使經歷偉大的神蹟後,人們只是認定主耶穌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無可否認,信耶穌與否,人人都有誤區和盲點,門徒在波浪搖撼誤把耶穌當鬼怪,誤把好心當惡意,驚慌失措,喊叫起來!信心源於個人與主面對面的經歷。信心不僅是一次過從無到有的拾取,也是一輩子從小到大的增長!彼得透過自己刻骨銘心【主啊救我】的經歷,最重要的學習並非【有耶穌今生就必逢凶化吉】;而是【耶穌果然是天地的主宰,果然是千真萬確的真神】! 祈禱: 親愛主,求祢賜我們信心,幫助我們超越對主祢自以為的認識,教導我們懂得以信心面對艱難;求主幫助我們真正認識祢是我們真正的主。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19:16-30馬太福音 19:16-3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有一個人】這個人是一個年輕的財主(22節),也是一個官(路18:18)。他看待主耶穌不是救人的【主】而是教導人的【夫子】。他問【該做甚麼善事,才能得永生】說明他想得到【永生】意思是他希望永遠延續他今生所賺取的名與利,因此他以為永生可以靠作【善事】換來,只是不知道還缺哪些事。但耶穌回答他是【你若要進入永生】17節而不過【得生命】;因【永生】是神藉著耶穌基督賞給人的恩典,不是人憑著善行向神贏得的報償。【永生】更是與神建立的關係,不在乎物質與擁有,只在乎神在我們生命的活現。因此耶穌表示【只有一位是善的】在神之外並沒有善(羅3:10,主耶穌這是啟示祂自己就是神。真正的【善事】就是【遵守誡命】但人靠自己做不出神眼裡的【善事】。主耶穌是要提醒他,沒有人能憑自己完全遵行誡命,所以根本不可能靠做【善事】而得永生。而是與主建立信靠順服的生命進入與祂永遠的生命關係中。18-19節是十誡中關於人與人關係的第5-9條【誡命】(出20:12-16),都概括在【要愛人如己】裡(利19:18 )。這少年人以為第5-9誡只是外面看得見的行為,所以聲稱他【都遵守了】這暴露出他對【愛人如己】這條誡命的膚淺理解。他繼續問【還缺少甚麼呢】表明他已經感覺到單靠遵行那些外面的行為,還不等於是真正的【善事】他可能也注意到主耶穌未提第10條誡命,那條關於內心的誡命使他的內心不安。【你若願意作完全人】表示即使少年人遵行了一切外面的行為,在主看仍是不完全的。他的【所有】正是他不完全的明證,因為他不能【愛人如己】讓別人來分享自己的【所有】。如果他願意變賣所有【分給窮人】證明他確實能【愛人如己】而願意【跟隨主】就是【愛主你的神】這兩條正是律法的總綱(22:40 )。主耶穌並非要每一個基督徒變賣所有分給窮人,而是要叫那少年人知道他並不能完全遵守誡命,因此明白人並不能靠做善事換取永生(16節)。【產業很多】反而使少年人不完全,因為他捨不得與人分享自己的富足,做不到【愛人如己】。人若靠恩典,小孩子也能蒙主按手祝福(13-15節;人若靠行為,即使自以為遵守了一切的誡命,結果仍是【憂憂愁愁的走了】。【進天國】也包括今生就要活出天國子民的實際;【捨己】是撇下屬地的一切來接受天國之王的權柄。因為財主捨不得撇下他們的【錢財】,所以【財主進天國是難的】。【錢財】本身不是進天國的阻攔,【倚靠錢財】的心才是阻攔。即使是窮人,只要【倚靠錢財】照樣難以【進天國】。24節【駱駝穿過針的眼】是當時的一句諺語,形容不可能的事。【在人是不能】這是宣告人不能憑著自己的行為進入天國。【神凡事都能】是宣告神的恩典,不但得救是祂白白的恩賜,得救的人行善事也是聖靈在人裡面運行動工的結果。彼得不知道自己就是一個屬靈的【財主】一句【看哪】就說出他的【有】他還有可誇的地方。雖然彼得問了一個很功利的問題,但主耶穌還是要把神的心意啟示給門徒。凡不願【撇下】的東西,最後終究會失去。【必要得著百倍】形容活在天國實際裡的人今世就能得著基督裡的豐富,平安和喜樂。【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是一句警告,我們若和彼得一樣滿足於目前光景(27節),炫耀自誇自己為主所擺上的,就必落到【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是一句鼓勵,雖然在起頭的時候落在人後,但並不就此決定一切,因此仍有可能變成超前。 思想: 耶穌所走的路我們也一起跟著走,這是天國的道路,來成就天國的道路。我們或許沒有那麼多【金錢】可以撇下,但總有捨不得撇下的家庭,事業,學問,地位,驕傲,自義……,凡是自己還【有】的人,總是【還缺少一件】。我們要謹記倚靠任何基督以外的其它事物,也一樣難以【進天國】。我們只有先看見十字架要讓我們【得】的是基督裡的豐盛,才能有甘心的【撇下】。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撇下我們的自我,對各樣生活的憂慮,使我們活出並建立與主祢美善的關係。更使我們緊緊跟隨祢,充滿喜樂進入與祢永遠的生命中。阿們!

馬太福音 13:1-24馬太福音 13:1-24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13章主耶穌用八個比喻來解釋人們為甚麼會對天國有不同的態度,所以這些比喻被稱為【天國的比喻】。當主耶穌的家人來了以後(12:46),祂就【從房子裡出來】教導更多的人。【坐下】是當時猶太拉比教導人時的標準姿勢,這表明主耶穌的權柄已經被門徒以外的許多普通猶太人所承認。對眾人講比喻,包括:(1-9節)撒種的比喻;(10-17節)對門徒的解釋,包括:用比喻的目的;(18-23節)解釋撒種的比喻;(24-30節)對眾人講比喻,包括:稗子的比喻;(31-32節)芥菜種的比喻;(33節)面酵的比喻;(4-10節)這段對話是門徒和主耶穌在船上進行的,船已劃離了岸邊的群眾。聽眾中顯然有些人無法領悟比喻的意義。由於神的選民對天國的拒絕,天國進行的方式變了,起初主耶穌宣告【天國近了】現在卻成了【奧秘】。主耶穌從此對門徒和群眾採取不同的教導方式,只要有眾人跟著,祂就只用比喻的方式對他們說(34節)一直到馬太福音結束。此後主耶穌一切明明白白的教訓只說給門徒聽,而且內容的範圍也不斷擴大。【比喻】使無心追求天國的人【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14節),因為對於敵對者和僅僅出於好奇的人來說,這些比喻只不過是些故事罷了。而對於有心追求天國的人,【比喻】使他們容易記憶,容易明白,又隨時可以問(36,51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因存心正確,而在真理上有所領悟,有所得著的,還會繼續不斷的得著更多。【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凡因存心不正確,以致對真理似懂非懂的,則他所以為懂得的,也要歸於無有。13-15節引自賽六9-10。【因】表明【比喻】是眾人麻木不仁,全無反應的結果。17-19節表示【路旁】的心,無心接受天國的道理,聽了卻不去行,就不能真正【明白】,所以很容易被撒但奪去。21節是天國的道理若沒有進到我們心裡,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心裡就【沒有根】,一時的熱心也【不過是暫時的】。而【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可4:19)都會阻擋人活出天國的實際。人只有真正明白【領受】天國的道理,才能【結實】,讓神的話從我們身上活出來。主耶穌用撒種的比喻說明,為甚麼天國的好消息所得到的反應是如此不同(十一至十二章)。 思想: 經文讓我們明白耶穌的憐憫,祂提醒警告眾人,聽道時不要成為頭三種,使人聽後會反省,這就是聽了而明白。我們都要成為好土,把道聽得明白,以致我們結果子。我們更要知道縱然四種土壤仇敵都可以工作,但主耶穌必在當中保護我們,因我們是在耶穌基督裡面,天國的道理也在常我們裡面。 祈禱: 親愛主,求祢使用我們每日都樂意聽從祢的話,讓我們的內心成為好土,為主祢多結果子;求主保守我們時刻活在主祢裡面,讓神的道也栽種在我們心裡。阿們!Lam HungP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