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21:1-46

馬太福音 21:1-4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伯法其意思是【初熟無花果之家】位於耶路撒冷東郊,橄欖山之東南.距離耶路撒冷大約兩公里,其實並不需要騎驢,而是【主要用它】因為主耶穌要特意安排一個謙卑的天國之王的入城儀式。【驢】是溫馴的動物,曾被用作君王的座騎(撒下16:2)。四福音中只有馬太福音提到有兩匹驢。主耶穌在伯法其打發門徒去對面的村子(1節),所以【對面村子】指伯大尼。主耶穌和門徒當天晚上出城往伯大尼住宿,可以順便把驢駒歸還主人。主耶穌第一次來的時候是謙卑地騎著驢駒引自賽62:11和亞9:9。民眾【把衣服鋪在路上】和【砍下樹枝來鋪在路上】都是向君王表示效忠致敬的舉動(王下9:13)。【和散那】是希臘文對希伯來文的音譯,意思是【求祢立刻拯救】(詩118:25)亦可轉用作稱頌的話; 群眾如此向主耶穌歡呼稱頌,是因為他們心中的彌賽亞將解放以色列民族,率領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的統治,在地上建立彌賽亞國。天國之王即將上十字架【合城都驚動了】,耶路撒冷的居民們始終不認識主,不知道如何應對天國之王的造訪。當時聖殿的祭司允許商人在聖殿的外邦人院販賣獻祭用的牛羊鴿子及其他祭品;又因聖殿不收希臘和羅馬的錢幣,猶太人繳納丁稅或奉獻必須用指定的推羅舍客勒,所以有兌換銀錢的人提供方便。這類【買賣】表面似乎並無不妥,實際上已成為【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前6:5)玷污了聖殿。主耶穌進殿和潔淨聖殿之間有一夜的間隔,表示祂的行動不是一時衝動,而是事先計劃的,讓人看到。天國之王一進入聖殿,就驅趕了在聖殿中不該有的,又把在聖殿中該有的顯明出來,醫治瞎子瘸子,使聖殿裡再有向神讚美的聲音。【伯大尼】意思是【無花果之家,苦難之家】位於耶路撒冷東郊,橄欖山之東南。主耶穌在受難周裡,每天晚上都出城到伯大尼去住宿。18-22節耶穌藉著無花果樹就立刻枯乾的事件,預言徒有儀文外表,沒有敬虔實際的的百姓將被棄絕;但門徒的注意力沒有在咒詛無花果樹的警告意義上,他們驚訝的是主耶穌話語的力量。主耶穌咒詛無花果樹並不是根據祂自己,乃是根據神的定意。因此禱告是要禱告進神的旨意裡去,而不是用禱告改變神的旨意。如果對神的旨意【有信心,不疑惑】連移山填海這樣不可能的事也會成為可能。23-27節是對於這些硬著心故意不認識主的領袖對主的質疑,主不正面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用拉比在論戰時常常使用的反問法來回應他們。主耶穌反問他們施洗約翰的權柄來源;主的回答已經清楚地宣告:祂的權柄【是從天上來的】這個屬天的權柄是為了建立天國。28-44節耶穌說出葡萄園的比喻; 比喻猶太教的領袖,他們認出了神兒子的身份,卻拒絕祂,起意要殺祂。根據猶太律法,當地主不住在產權所在地時,園戶可以要求他們所耕種之地的所有權(他勒目Talmu, Baba Bathra, 35b, 40b  )。如果土地的所有權不清楚,凡是曾經使用那塊地三年的人,可以在繼承人不在的情況下自行擁有它; 主耶穌被猶太教的領袖棄絕,且被釘在十字架上,神卻叫祂復活,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詩118:22-23)。【比喻】原文是複數詞,指上述兩個比喻。猶太教領袖明白了主的話語,卻沒有悔改的心。撒都該人與法利賽人平時彼此敵對,現在則是祭司長和法利賽人第一次合謀除掉主耶穌。 思想:主耶穌為神殿心裡焦急而採取潔淨的行動,以施洗約翰所仗之權柄點出自己權柄的根源,用兩個比喻說明在主眼裡誰是遵行主道,忠於所託的人。因我們要向神交賬,神給我們恩賜,生命,我們有否結出果子來歸給神呢?還是將主推出園外呢? 祈禱: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懂得摸著主祢的心意,更滿足我們的王,願意謙卑為主所用;幫助我們每日都調整生命的優次,因著信心為祢結出果子。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22:1-46馬太福音 22:1-4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耶穌又用對他們說甚麼人可以進天國的比喻。娶親的筵席在新郎家中舉行,由新郎的父母負責。人是否有分於天國筵席的豐富,首先需要天國之王的邀請,其次在於【被召的人】肯不肯來。第二節所說的是第二次邀請那些之前已經【被召的人】第4節又請了第三次,但他們都拒絕按最初【被召】的時候所答應的前來赴宴,與小兒子出爾反爾(21:30),園戶背棄租約(21:34-36)是一樣的。這個比喻進一步說到,善與惡都將一樣被召,使原來【不配】的成為【配】新的【配】完全是根據恩典,而不是根據人的所是。【不論善惡都召聚了來】呼召的對象包括所有的人,不分好壞,只要肯來就可以。救恩的原則完全越過人的善惡光景,這些新賓客並非只是外邦人,而是指所有肯來赴宴的人。【有一個沒有穿禮服的】這些賓客都是直接從路上邀請來赴席的,不可能自備禮服,可能是主人為客人準備了婚宴用的禮服。那位客人既然應邀赴宴,卻不肯穿禮服,這是對王的不尊重。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白白的恩典參加天國的筵席,但並不等於上了筵席後也毫無標準,可以輕率對待天國之王。古時猶太人的婚宴在夜間舉行,屋裡燈火通明,丟在外邊自然就落在黑暗裡。至於【黑暗】象徵什麼,並非是這個比喻的重點。被天國之王呼召的人很多,但只有接受邀請,又願意履行天國子民本分的人才能被【選上】。法利賽人在主耶穌的行為上找不到把柄,便在祂的話語上尋找。【希律黨的人】不是宗教團體,而是羅馬帝國的傀儡政權希律王朝的支持者,在政治上間接效忠羅馬帝國。他們問耶穌問題非常險惡,主耶穌如果說可以,法利賽人就會向猶太人宣告祂對猶太民族不忠;如果說不可以,希律黨的人就會向羅馬巡撫控告祂謀反。【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表明一切不屬神的,神絕對不要,屬地的不能與屬天的混合在一起。神要建立的是神國,內容,方法,權柄都必須是屬天的。【神的物當歸給神】一切屬於神的,神絕不容許被侵奪。法利賽人和希律黨的人剛走,撒都該人接著就來了。撒都該人以屬地的眼光無法想像將來復活後屬天裡的光景。實際上,當時法利賽人認定這樣的妻子在復活時屬於第一位丈夫。撒都該人自以為明白聖經,其實明白得非常膚淺,並未深入理解其屬靈意義,自然也就無法曉得神的大能; 主耶穌特地提到【天上的使者】因為撒都該人不相信天使。神既然宣布自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就表明永恆不變的神和他們建立了永恆不變的關係,自然不會讓他們死去而中止這種永恆不變的關係。主耶穌【堵住了撒都該人的口】(34節)圍觀的人卻從中悟出了一些新的道理,所以【希奇祂的教訓】。35-40節律法師要試探耶穌;主耶穌回答得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控告為否定某些誡命。37節引自申命記六章5節。申六4-9稱為【示馬】虔誠的猶太人每日早晚兩次用【示馬】來禱告。人即使遵守了一切的誡命,但若不是出於【愛神】的緣故,在神面前就毫無價值。所以愛神【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39節引自利未記19章18節。人要先愛神,愛神的人才能愛人如己。 (41-46節) 這次主耶穌不等法利賽人試探,主動提問。法利賽人熟悉舊約,自然知道舊約預言的彌賽亞基督是【大衛的子孫】。猶太教領袖只顧與主耶穌辯論律法字句,卻完全忽略了他們所盼望等候的那位【基督】所以主耶穌要把人的注意力帶回基督【主對我主說】第一個【主】是指神,第二個【主】是指基督。法利賽人既無法明白大衛被聖靈感動所寫下的話(詩111:1)所以就無法明白彌賽亞的身份比大衛大得太多了。主耶穌進入聖殿後的一連串辯論,以主耶穌全勝而告終,從此主耶穌不再與猶太教領袖辯論,而是直接教導群眾。 思想: 或許我們頭腦的知識攔阻我們明白神的話,更以為自己很認識神的大能,很明白聖經,事實上我們卻要承認自己作為人的限制。縱然我們曾經歷很多與神難忘的經歷,但都不要讓我們限制了對神的認識,因為神能夠做更偉大的事,所以我們不要以過去的經歷為滿足,卻要在信心裡不斷往前走。 祈禱: 親愛主,求主幫助我們放下自我的驕傲,使我們謙卑回應主祢的呼召,藉著聖靈更明白聖經和認識主的大能,使信心不斷往前走。阿們!

馬太福音 26:31-75馬太福音 26:31-7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耶穌預言門徒【都要跌倒】離開主四散逃走(56節)和彼得三次否認主(69-75節)是引自亞13:7的預言。主不單啟示祂的死,也啟示祂的復活,不單啟示羊群的分散,也啟示羊群的聚集。但彼得說:我卻永不跌倒;自以為剛強的人往往跌倒得最厲害。耶穌卻告訴彼得,今夜雞叫以先,要三次不認我。彼得和眾門徒確實有與主同死的心志,有屬靈的知識,也有屬靈的熱情,但是他們並不認識自己的本相,也不知道這將是一個多麼艱難的抉擇。【客西馬尼】是希臘文,意思是【榨油之處】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裡的禱告,就像祂在那裡獨自被壓榨。主耶穌在此【憂愁起來,極度難過】並不是怕死,而是因為祂站在人子的地位上,背起了人一切的重擔。難處重到一個地步,連主也好像擔不起來。但主耶穌看神的旨意比難處更重,祂不求父同意祂逃避難處,只求父幫助祂接受神的旨意(39節)。主耶穌並不是指望門徒【一同警醒】的扶持(40節),而是希望他們【免得入了迷惑】(41節)。主耶穌的話引自詩42:5,11。【這杯】是主耶穌還沒喝過的逾越節筵席的第四杯,祂要喝的第四杯不是【葡萄汁】(29節)而是盛滿神忿怒的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完全順從父的旨意,這是主耶穌屬天生命的流露。這是聖經記載中主耶穌唯一的一次【俯伏在地】表示祂強烈需要向父神禱告。彼得願意與主同死(35節),卻不能與主一同【警醒片時】。【迷惑】指留給敵人趁隙而入的機會。要免受撒但的迷惑,惟一的辦法就是【警醒禱告】主耶穌第一次是求問【倘若可行】(39節)第二次是堅定的【願祢的旨意成全】。主耶穌三次禱告,與彼得三次不認主的事(69-75節)相呼應。在關鍵時刻跌倒,正是門徒們未能與主耶穌一同警醒禱告的結果。主耶穌三次禱告完了,每次都回到門徒那裡。此刻正是祂受煎熬最痛苦的時候,但祂仍記掛門徒。47節這【許多人】是聖殿的猶太警衛,並非羅馬士兵。照猶太人的習俗【親嘴】乃是親密和尊敬的表示,它竟被當作出賣主的【暗號】。當時天黑人多,必須要一個【暗號】才能確保抓住主耶穌。猶大再次稱主耶穌為【拉比】。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主仍然稱呼猶大為【朋友】從祂的口中找不出一句苦毒的話。【十二營天使】表示許多天使,也可能用來與十二個門徒作對比。主耶穌不是個可憐無助的受害者,需要門徒的保護。祂之所以被捕是出於自願,為要成就父神的旨意。主耶穌坦坦蕩蕩,【天天坐在殿裡教訓人】但猶太宗教領袖們卻不敢公開抓祂是光明與黑暗的對比。眾門徒誓死忠心的話說猶在耳(35節),但試驗一到便顯明了人的真相。主是逾越節的羊羔,所以在被殺獻祭之前,必須先送到祭司那裡察看,驗明確無殘疾,才可作為祭物(出12:5)。【尋找假見證】判處死刑依律法需要兩個證人(民35:30)。主在公會面前不為自己告白,正應驗了【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祂也是這樣不開口】(賽53:7)。大祭司清楚重建聖殿和彌賽亞有關,所以訥【你是神的兒子基督不是】。主耶穌用【你說的是】肯定了大祭司的話,表明祂是由大祭司察驗過的逾越節的羔羊(出12:5 1)。主更宣告祂正是預言中的那位【人子】要在人性裡受苦,也站在人子的身份地位上得勝,死而復活,升天,並且要【駕著天上的雲降臨】(但7:13)。大祭司【撕開衣服】是猶太人在哀慟或悲憤時聽到【僭妄的話】即誹謗,褻瀆神的話的一種表示,按照律法,褻瀆神名的要用石頭打死(利24:10- 23 )。【祂是該死的】猶太人當時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並無執行死刑的權利,所以公會宣判主耶穌該死,還需要由羅馬巡撫來做最後的判決和執行。69節這使女可能見過彼得之前在大庭廣眾之下當首席門徒的風光情形。自認剛強,愛主的彼得(35節)竟被弱小使女的一句話嚇倒了,彼得第一次只是【不承認】現在又加上【起誓】這個【起誓】指一般的立誓。彼得第三次否認主,比第二次更嚴重。【發咒】指咒詛這個【起誓】指極力的發誓,程度比第二次的【起誓】更嚴重(72節)。在【雞叫】中【想起耶穌所說的話】被主的話摸著,從心裡憂傷痛悔,【出去痛哭】。 思想: 當我們面對困局,黑暗,沉重壓力時,我們對周圍的人,是怨恨,苦毒,還是愛呢?在這些情況下是否懂得學像主耶穌的禱告?十字架顯明了人的軟弱,彼得的自信被打碎了,自尊也維持不下去了,他完全被拆毀了。因主藉著【雞叫】提醒彼得對祂的虧欠,主是否也已經藉著遭遇和環境提醒了我們? 祈禱:親愛主,在爭戰中,求主饒恕我們的軟弱,我們裡面的無知,不明白;求主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願意時刻與主祢儆醒禱告,願意行在主祢的意思,不行自我的意思。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