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22:1-46

馬太福音 22:1-4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耶穌又用對他們說甚麼人可以進天國的比喻。娶親的筵席在新郎家中舉行,由新郎的父母負責。人是否有分於天國筵席的豐富,首先需要天國之王的邀請,其次在於【被召的人】肯不肯來。第二節所說的是第二次邀請那些之前已經【被召的人】第4節又請了第三次,但他們都拒絕按最初【被召】的時候所答應的前來赴宴,與小兒子出爾反爾(21:30),園戶背棄租約(21:34-36)是一樣的。這個比喻進一步說到,善與惡都將一樣被召,使原來【不配】的成為【配】新的【配】完全是根據恩典,而不是根據人的所是。【不論善惡都召聚了來】呼召的對象包括所有的人,不分好壞,只要肯來就可以。救恩的原則完全越過人的善惡光景,這些新賓客並非只是外邦人,而是指所有肯來赴宴的人。【有一個沒有穿禮服的】這些賓客都是直接從路上邀請來赴席的,不可能自備禮服,可能是主人為客人準備了婚宴用的禮服。那位客人既然應邀赴宴,卻不肯穿禮服,這是對王的不尊重。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白白的恩典參加天國的筵席,但並不等於上了筵席後也毫無標準,可以輕率對待天國之王。古時猶太人的婚宴在夜間舉行,屋裡燈火通明,丟在外邊自然就落在黑暗裡。至於【黑暗】象徵什麼,並非是這個比喻的重點。被天國之王呼召的人很多,但只有接受邀請,又願意履行天國子民本分的人才能被【選上】。法利賽人在主耶穌的行為上找不到把柄,便在祂的話語上尋找。【希律黨的人】不是宗教團體,而是羅馬帝國的傀儡政權希律王朝的支持者,在政治上間接效忠羅馬帝國。他們問耶穌問題非常險惡,主耶穌如果說可以,法利賽人就會向猶太人宣告祂對猶太民族不忠;如果說不可以,希律黨的人就會向羅馬巡撫控告祂謀反。【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表明一切不屬神的,神絕對不要,屬地的不能與屬天的混合在一起。神要建立的是神國,內容,方法,權柄都必須是屬天的。【神的物當歸給神】一切屬於神的,神絕不容許被侵奪。法利賽人和希律黨的人剛走,撒都該人接著就來了。撒都該人以屬地的眼光無法想像將來復活後屬天裡的光景。實際上,當時法利賽人認定這樣的妻子在復活時屬於第一位丈夫。撒都該人自以為明白聖經,其實明白得非常膚淺,並未深入理解其屬靈意義,自然也就無法曉得神的大能; 主耶穌特地提到【天上的使者】因為撒都該人不相信天使。神既然宣布自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就表明永恆不變的神和他們建立了永恆不變的關係,自然不會讓他們死去而中止這種永恆不變的關係。主耶穌【堵住了撒都該人的口】(34節)圍觀的人卻從中悟出了一些新的道理,所以【希奇祂的教訓】。35-40節律法師要試探耶穌;主耶穌回答得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控告為否定某些誡命。37節引自申命記六章5節。申六4-9稱為【示馬】虔誠的猶太人每日早晚兩次用【示馬】來禱告。人即使遵守了一切的誡命,但若不是出於【愛神】的緣故,在神面前就毫無價值。所以愛神【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39節引自利未記19章18節。人要先愛神,愛神的人才能愛人如己。 (41-46節) 這次主耶穌不等法利賽人試探,主動提問。法利賽人熟悉舊約,自然知道舊約預言的彌賽亞基督是【大衛的子孫】。猶太教領袖只顧與主耶穌辯論律法字句,卻完全忽略了他們所盼望等候的那位【基督】所以主耶穌要把人的注意力帶回基督【主對我主說】第一個【主】是指神,第二個【主】是指基督。法利賽人既無法明白大衛被聖靈感動所寫下的話(詩111:1)所以就無法明白彌賽亞的身份比大衛大得太多了。主耶穌進入聖殿後的一連串辯論,以主耶穌全勝而告終,從此主耶穌不再與猶太教領袖辯論,而是直接教導群眾。 思想: 或許我們頭腦的知識攔阻我們明白神的話,更以為自己很認識神的大能,很明白聖經,事實上我們卻要承認自己作為人的限制。縱然我們曾經歷很多與神難忘的經歷,但都不要讓我們限制了對神的認識,因為神能夠做更偉大的事,所以我們不要以過去的經歷為滿足,卻要在信心裡不斷往前走。 祈禱: 親愛主,求主幫助我們放下自我的驕傲,使我們謙卑回應主祢的呼召,藉著聖靈更明白聖經和認識主的大能,使信心不斷往前走。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21:1-46馬太福音 21:1-4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伯法其意思是【初熟無花果之家】位於耶路撒冷東郊,橄欖山之東南.距離耶路撒冷大約兩公里,其實並不需要騎驢,而是【主要用它】因為主耶穌要特意安排一個謙卑的天國之王的入城儀式。【驢】是溫馴的動物,曾被用作君王的座騎(撒下16:2)。四福音中只有馬太福音提到有兩匹驢。主耶穌在伯法其打發門徒去對面的村子(1節),所以【對面村子】指伯大尼。主耶穌和門徒當天晚上出城往伯大尼住宿,可以順便把驢駒歸還主人。主耶穌第一次來的時候是謙卑地騎著驢駒引自賽62:11和亞9:9。民眾【把衣服鋪在路上】和【砍下樹枝來鋪在路上】都是向君王表示效忠致敬的舉動(王下9:13)。【和散那】是希臘文對希伯來文的音譯,意思是【求祢立刻拯救】(詩118:25)亦可轉用作稱頌的話; 群眾如此向主耶穌歡呼稱頌,是因為他們心中的彌賽亞將解放以色列民族,率領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的統治,在地上建立彌賽亞國。天國之王即將上十字架【合城都驚動了】,耶路撒冷的居民們始終不認識主,不知道如何應對天國之王的造訪。當時聖殿的祭司允許商人在聖殿的外邦人院販賣獻祭用的牛羊鴿子及其他祭品;又因聖殿不收希臘和羅馬的錢幣,猶太人繳納丁稅或奉獻必須用指定的推羅舍客勒,所以有兌換銀錢的人提供方便。這類【買賣】表面似乎並無不妥,實際上已成為【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前6:5)玷污了聖殿。主耶穌進殿和潔淨聖殿之間有一夜的間隔,表示祂的行動不是一時衝動,而是事先計劃的,讓人看到。天國之王一進入聖殿,就驅趕了在聖殿中不該有的,又把在聖殿中該有的顯明出來,醫治瞎子瘸子,使聖殿裡再有向神讚美的聲音。【伯大尼】意思是【無花果之家,苦難之家】位於耶路撒冷東郊,橄欖山之東南。主耶穌在受難周裡,每天晚上都出城到伯大尼去住宿。18-22節耶穌藉著無花果樹就立刻枯乾的事件,預言徒有儀文外表,沒有敬虔實際的的百姓將被棄絕;但門徒的注意力沒有在咒詛無花果樹的警告意義上,他們驚訝的是主耶穌話語的力量。主耶穌咒詛無花果樹並不是根據祂自己,乃是根據神的定意。因此禱告是要禱告進神的旨意裡去,而不是用禱告改變神的旨意。如果對神的旨意【有信心,不疑惑】連移山填海這樣不可能的事也會成為可能。23-27節是對於這些硬著心故意不認識主的領袖對主的質疑,主不正面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用拉比在論戰時常常使用的反問法來回應他們。主耶穌反問他們施洗約翰的權柄來源;主的回答已經清楚地宣告:祂的權柄【是從天上來的】這個屬天的權柄是為了建立天國。28-44節耶穌說出葡萄園的比喻; 比喻猶太教的領袖,他們認出了神兒子的身份,卻拒絕祂,起意要殺祂。根據猶太律法,當地主不住在產權所在地時,園戶可以要求他們所耕種之地的所有權(他勒目Talmu, Baba Bathra, 35b, 40b  )。如果土地的所有權不清楚,凡是曾經使用那塊地三年的人,可以在繼承人不在的情況下自行擁有它; 主耶穌被猶太教的領袖棄絕,且被釘在十字架上,神卻叫祂復活,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詩118:22-23)。【比喻】原文是複數詞,指上述兩個比喻。猶太教領袖明白了主的話語,卻沒有悔改的心。撒都該人與法利賽人平時彼此敵對,現在則是祭司長和法利賽人第一次合謀除掉主耶穌。 思想:主耶穌為神殿心裡焦急而採取潔淨的行動,以施洗約翰所仗之權柄點出自己權柄的根源,用兩個比喻說明在主眼裡誰是遵行主道,忠於所託的人。因我們要向神交賬,神給我們恩賜,生命,我們有否結出果子來歸給神呢?還是將主推出園外呢? 祈禱: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懂得摸著主祢的心意,更滿足我們的王,願意謙卑為主所用;幫助我們每日都調整生命的優次,因著信心為祢結出果子。阿們!

馬太福音 11:1-30馬太福音 11:1-3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耶穌吩咐完了十二個門徒】指主耶穌在第十章的教訓。【各城】加利利海周圍有許多城鎮。第2節到12:50是不同的人對天國之王的工作的不同反應。施洗約翰打發兩個門徒去問主耶穌【那將要來的是你嗎】意思是【你到底是不是彌賽亞呢】?這話並不是懷疑主,施洗約翰早就知道主耶穌是神的兒子,一直在等候祂,但聽見基督行神蹟奇事後,反而失去忍耐了,派人質問主神的審判為甚麼還沒有到?天國為甚麼還沒有臨到地上?【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是激將法,盼望主耶穌能快快顯出彌賽亞的作為來。主耶穌並不因施洗約翰的質疑而生氣,反而更多向他啟示自己。主耶穌所做的事正是先知以賽亞預言的彌賽亞的使命(賽35:5)。【他們走的時候】主耶穌在約翰的門徒面前說鼓勵他的話,在背後則說稱讚他的話。施洗約翰開始傳道是在猶太的曠野,那時猶太全地的人都【出到曠野】去看約翰(三5)。施洗約翰不只是為神說話的【先知】,更是天國之王的開路先鋒,所以在神眼裡比眾先知都大。施洗約翰不只是個先知,他的職事更是為天國之王鋪路,預備人心來接受主。施洗約翰之前為主作見證(3:11-12),主耶穌在這裡就為他作見證。當施洗約翰暫時軟弱的時候,主耶穌不是批評,定罪,而是一面以更多的啟示來勉勵他(4-6節),一面對眾人為他作見證(7-11節)。從施洗約翰到此時,人要進入天國會遭遇各種阻撓,包括猶太教傳統觀念,政治迫害,好逸惡勞,灰心喪誌等等,需要努力排除各種阻撓,才能完全順服天國之王的權柄,活在天國的實際裡面。施洗約翰是舊約的最後一個先知,神在舊約裡有關基督和天國的預言到施洗約翰為止。以利亞是舊約時代的偉大先知,聖經曾預言以利亞要來帶領以色列人悔改歸向神(瑪4:5)。施洗約翰所完成的就是這個以利亞的任務。(16-19節)這世代的人都不願意進入;【也吃,也喝】指主耶穌的飲食與常人無異。從猶太人的眼光看【不吃不喝】是錯【也吃也喝】也是錯,只要不符合他們的成見,別人無論怎麼做都錯。【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指施洗約翰和主耶穌兩人雖然生活方式各異,但都是出於屬天的智慧,所以都是對的。(20-24節)黑暗不接受天國;主耶穌又傳福音,又【行了許多異能】但【那些城的人終不悔改】。25-27節的話,就是祂自己對20-24節景況的回答。主耶穌知道無論人接納還是拒絕祂,都是經父神的手所量過的,所以祂沒有抱怨,只有感謝。28-30節表示柔和謙卑的安息; 【勞苦擔重擔】是所有世人的實際情形,不只有生活,工作的【勞苦】還有罪惡的【重擔】,法利賽人教條的【重擔】。要得著主的安息,首先必須認識自己是【勞苦擔重擔的人】,然後【來】到主面前。 思想:【柔和】不是軟弱,而是因順服神而溫柔,不為自己堅持甚麼,盼望甚麼。【謙卑】不是自卑,而是不驕傲,完全順服於神的旨意。【柔和謙卑】是主能安息的理由,也是我們得安息的條件。這個安息是【心裡】的安息,雖然外面的環境可能還沒改變,但裡面卻已經得享安息。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常存感恩的心,相信神全然掌權,深信靠主祢能跨越一切的低谷;幫助我們心裡柔和謙卑,彰顯主祢的榜樣和愛成就祢應許的祝福。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