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23:13-39

馬太福音 23:13-39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13-39節是主耶穌嚴厲責備【文士和法利賽人】只有外表的造作,卻沒有裡面生命的實際。【假冒為善】原文指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員。他們【把天國的門關了】指阻礙別人進入天國。【你們也不容他們進去】指他們的見證榜樣絆倒人,用錯誤的教導誤導人,使相信他們教導的人不能活在屬天的權柄之下。他們【假意作很長的禱告】指一面陷別人於困境,一面在外表維持虔誠的模樣。他們【走遍洋海陸地】指走遍羅馬帝國各地,看似熱心使外邦人【入教】改信猶太教。但耶穌表示他們是【地獄之子】只有虔誠的外表,沒有生命的實際,結果還是該下地獄。【比你們還加倍】盲從者本性的惡,加上學會法利賽人假冒為善的惡,便成了【加倍】的惡。文士和法利賽人用屬地的眼光來教導人甚麼樣的起誓有效,甚麼樣的起誓無效,為不遵守誓言找藉口。主耶穌是指出文士和法利賽人沒有屬靈眼光的【瞎眼】的錯誤,並不是贊成人【起誓】。法利賽人因為缺少屬天的眼光,所以輕重不分,不看重有屬天價值的事物(殿和壇)只看重有屬地價值的事物(金子和祭物),只重視外面獻上的十一奉獻,卻忽略了裡面【公義,憐憫和信實】。【薄荷,茴香,芹菜】是做調味香料用的植物,比喻對最細小的出產,法利賽人也嚴格執行十一奉獻。天國子民裡面要活出最重要的【公義,憐憫,信實】而外面【獻上十分之一】的行為也是不可缺少的。猶太人在飲酒之先,常用布把酒濾過,以妨接觸或吞下任何不潔之物。【蠓蟲】是一種極微小的昆蟲,【駱駝】是龐大的動物。在當時猶太地通用的亞蘭文中,【蠓蟲】(qalma)和【駱駝】(gamla)原文拼法很相似【濾出蠓蟲,吞下駱駝】的俗語比喻人們不懂分辨輕重,斤計較於細枝末節,卻忽略了重要的大事。主耶穌是責備他們只注重儀文上的潔淨,卻任憑內心的污穢不潔。【你們洗淨杯盤的外面】法利賽人很重視杯盤器物在儀文上的潔淨手續。他們【勒索】是壓制別人以滿足自己的私慾,他們【放蕩】是放縱自己以滿足自己的私慾。27節是指猶太人若踏在墳墓上,認為就沾染了死人的污穢,在律法上就變成不潔淨(利21:1)。因此猶太人把墳墓粉刷成白色,並且每年逾越節前刷白郊外的墳墓,免得人不小心踩踏而被玷污。【建造先知的墳,修飾義人的墓】是對先知和義人表示尊敬。法利賽人建造被他們祖先殺害的先知和義人的墳墓,是為了不承認他們和祖先一樣活在黑暗裡。但法利賽人迫害現在的先知(34節),證明他們就是【殺害先知者的子孫】。這些猶太教領袖的祖先拒絕神,現在他們繼續拒絕神的兒子天國之王,即將惡貫滿盈。【你們這些蛇類,毒蛇之種】指他們的本性來自撒但惡毒的性質,他們的教訓含有毒素。及後主耶穌這是預言猶太教領袖將要逼迫主所差遣的門徒。【從這城追逼到那城】使門徒想起上主耶穌的警告。希伯來文聖經從《創世記》開始,到《歷代志》結束。【亞伯】是創世記中記載的第一個被殺的義人(創4:8-11),【撒迦利亞】可能是祭司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代下24:15,20-22),他是歷代志下記載的最後一個被殺的義人。從亞伯到撒迦利亞,從創世記到歷代志,代表舊約裡的所有殉道者。 思想: 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表裡不一致,裡面沒有生命,是死的,卻要在外面掩蓋死亡的情形。因為他們怕人不怕神,只顧人前和外面,卻不顧神前和裡面。耶穌要我們明白,我們不是靠宗教的制度,而是要跟從耶穌,成為天國的門徒,這是天國之路。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除去我們內心的虛假,除去我們只追求表面的好,讓我們思想神的公義,憐憫,信實。求主幫助我們每日先與祢祂建立美好的關係。使我們活現祢美善的生命。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19:16-30馬太福音 19:16-3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有一個人】這個人是一個年輕的財主(22節),也是一個官(路18:18)。他看待主耶穌不是救人的【主】而是教導人的【夫子】。他問【該做甚麼善事,才能得永生】說明他想得到【永生】意思是他希望永遠延續他今生所賺取的名與利,因此他以為永生可以靠作【善事】換來,只是不知道還缺哪些事。但耶穌回答他是【你若要進入永生】17節而不過【得生命】;因【永生】是神藉著耶穌基督賞給人的恩典,不是人憑著善行向神贏得的報償。【永生】更是與神建立的關係,不在乎物質與擁有,只在乎神在我們生命的活現。因此耶穌表示【只有一位是善的】在神之外並沒有善(羅3:10,主耶穌這是啟示祂自己就是神。真正的【善事】就是【遵守誡命】但人靠自己做不出神眼裡的【善事】。主耶穌是要提醒他,沒有人能憑自己完全遵行誡命,所以根本不可能靠做【善事】而得永生。而是與主建立信靠順服的生命進入與祂永遠的生命關係中。18-19節是十誡中關於人與人關係的第5-9條【誡命】(出20:12-16),都概括在【要愛人如己】裡(利19:18 )。這少年人以為第5-9誡只是外面看得見的行為,所以聲稱他【都遵守了】這暴露出他對【愛人如己】這條誡命的膚淺理解。他繼續問【還缺少甚麼呢】表明他已經感覺到單靠遵行那些外面的行為,還不等於是真正的【善事】他可能也注意到主耶穌未提第10條誡命,那條關於內心的誡命使他的內心不安。【你若願意作完全人】表示即使少年人遵行了一切外面的行為,在主看仍是不完全的。他的【所有】正是他不完全的明證,因為他不能【愛人如己】讓別人來分享自己的【所有】。如果他願意變賣所有【分給窮人】證明他確實能【愛人如己】而願意【跟隨主】就是【愛主你的神】這兩條正是律法的總綱(22:40 )。主耶穌並非要每一個基督徒變賣所有分給窮人,而是要叫那少年人知道他並不能完全遵守誡命,因此明白人並不能靠做善事換取永生(16節)。【產業很多】反而使少年人不完全,因為他捨不得與人分享自己的富足,做不到【愛人如己】。人若靠恩典,小孩子也能蒙主按手祝福(13-15節;人若靠行為,即使自以為遵守了一切的誡命,結果仍是【憂憂愁愁的走了】。【進天國】也包括今生就要活出天國子民的實際;【捨己】是撇下屬地的一切來接受天國之王的權柄。因為財主捨不得撇下他們的【錢財】,所以【財主進天國是難的】。【錢財】本身不是進天國的阻攔,【倚靠錢財】的心才是阻攔。即使是窮人,只要【倚靠錢財】照樣難以【進天國】。24節【駱駝穿過針的眼】是當時的一句諺語,形容不可能的事。【在人是不能】這是宣告人不能憑著自己的行為進入天國。【神凡事都能】是宣告神的恩典,不但得救是祂白白的恩賜,得救的人行善事也是聖靈在人裡面運行動工的結果。彼得不知道自己就是一個屬靈的【財主】一句【看哪】就說出他的【有】他還有可誇的地方。雖然彼得問了一個很功利的問題,但主耶穌還是要把神的心意啟示給門徒。凡不願【撇下】的東西,最後終究會失去。【必要得著百倍】形容活在天國實際裡的人今世就能得著基督裡的豐富,平安和喜樂。【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是一句警告,我們若和彼得一樣滿足於目前光景(27節),炫耀自誇自己為主所擺上的,就必落到【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是一句鼓勵,雖然在起頭的時候落在人後,但並不就此決定一切,因此仍有可能變成超前。 思想: 耶穌所走的路我們也一起跟著走,這是天國的道路,來成就天國的道路。我們或許沒有那麼多【金錢】可以撇下,但總有捨不得撇下的家庭,事業,學問,地位,驕傲,自義……,凡是自己還【有】的人,總是【還缺少一件】。我們要謹記倚靠任何基督以外的其它事物,也一樣難以【進天國】。我們只有先看見十字架要讓我們【得】的是基督裡的豐盛,才能有甘心的【撇下】。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撇下我們的自我,對各樣生活的憂慮,使我們活出並建立與主祢美善的關係。更使我們緊緊跟隨祢,充滿喜樂進入與祢永遠的生命中。阿們!

馬太福音 1:1-25馬太福音 1:1-2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一開始就用天國之王的家譜來引入主耶穌。家譜從亞伯拉罕和大衛說起,因為亞伯拉罕從神那裡接受了國度與救恩的應許(創22:18),而大衛從神那裡接受了寶座的應許(撒下7:16),這家譜要證明主耶穌就是神向亞伯拉罕和大衛所應許的,猶太人所等候的【大衛的子孫】彌賽亞君王(耶23:5)。馬太福音最初的讀者是散居羅馬帝國各地的猶太基督徒,所以比其他福音更多地使用【大衛的子孫】來稱呼耶穌,這一稱號在猶太讀者的心中等於宣告主耶穌就是神所應許的那位繼承永遠寶座的大衛後裔彌賽亞(詩89:3-4)。【亞伯拉罕的後裔】代表神的選民。【耶穌】是主耶穌的名字,是希伯來文【約書亞】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耶和華是拯救】。【基督】是主耶穌的職分,是希伯來文【彌賽亞】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受膏者】祂降生是要做神國度裡受膏的君王,祭司與先知。按照希臘文原文,【耶穌基督】是新約聖經中的第一個名字,也是最後一個名字(啟22:21)。2-16節家譜中的【生】字,原文意思指某人【從其父係而面世】,不一定是指親生的父子關係。在馬太福音的家譜不尋常地出現幾位女士的名字: 包括【她瑪氏】原是猶大的長媳,她為著要替丈夫留後,假裝妓女與猶大亂倫而生法勒斯和謝拉(創38:6-30)。【喇合氏】原是耶利哥城的妓女,因幫助以色列探子而全家獲救(書2:1-21)。【路得氏】是一個摩押婦人,摩押人原是被神咒詛的(申23:3),但她因為愛慕婆婆的國和神(得1:16),竟作了基督的先祖。都表示因著人的信心並不在乎人的身份能承受神的應許。【烏利亞的妻子】即拔示巴,聖經故意不提其名,因她的改嫁是大衛犯淫亂和謀殺罪惡後的結果(撒下11:2-27)。7-10節從羅波安到約西亞一共記載了十二位王,六善六惡,8節【約蘭生烏西雅】約蘭和烏西雅(亞撒利雅)之間被刪除了三代(代上3:11-12),這三代君王都離棄神,拜偶像。12節以後的家譜中都是卑微無名的人物,但基督卻從他們而降生。整個家譜都以父係為中心說【某人生某人】但到耶穌時則說【是從馬利亞生的】表明主耶穌不是約瑟的親生兒子,祂由童貞女而生,乃是【女人的後裔】(創3:15)而不是男人的後裔。【十四代】是作者使徒馬太刻意遺漏數代湊出來的,可能因為這是大衛後裔彌賽亞的家譜【大衛】的希伯來字母數值是十四。這三個十四代代表了舊約猶太人的三個時期:從列祖到君王,君王的敗落,最終【到基督】。主耶穌是聖靈借馬利亞的身體孕育而生的,約瑟是義人,怕娶過馬利亞來後沾染罪惡而害了自己,所以天使叫他【不要怕】因馬利亞並沒有犯淫亂。【耶穌】的意思是【耶和華是拯救】祂拯救的使命是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而不是【從羅馬人手下救出來】;祂的百姓不但是猶太人,也包括外邦人(徒18:10)。主耶穌是【以馬內利】本節預言引自賽7:14;祂的出生帶進了【神與我們同在】祂是神自己的彰顯。馬利亞和約瑟兩人都要接受一件人認為極其困難的事,但他們的順服給神的國度在地上開了路,表示出國度就是實現人順服神權柄的地方。 思想: 主耶穌不只是救人於罪惡之中,使我們罪得著赦免,而且要將人從罪惡裡救出來,讓我們脫離罪惡的權勢,不再作罪的奴僕,這是國度建立的基礎。國度不僅是神權柄的彰顯,也是神的同在,國度裡沒有一個地方沒有神。在國度裡,神與我們同在。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降生,感謝祢的拯救,更感謝祢的同在,願我們的生命都樂意彰顯祢的權柄, 更願意盛載祢的同在。因祢的國度正是神與我們同在。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