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24:1-25

馬太福音 24:1-2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耶穌出了聖殿】正是大希律為了討好猶太人,把聖殿重建,富麗堂皇,宏偉壯觀。聖殿的被毀顯示這殿從此與天國的進展無關了,對天國的顯現已經失去了作用。【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這預言應驗在主後70年第二聖殿被提多王子率領的羅馬軍隊徹底摧毀,甚至石頭也被撬開,以取得聖殿被燒毀時從屋頂上熔流其間的金箔。主耶穌離開聖殿【坐在橄欖山上】門徒其實問了3個問題:【這些事】(聖殿被毀)【祢降臨】【世界的末了】他們可能認為這三件事將同時發生。但主耶穌要他們明白,聖殿被毀還不是【世界的末了】末期還需要一段時間才到。【降臨】一詞在四福音中只在本章(3,27,37,39)裡出現,但在使徒書信中曾多次用來講主耶穌在榮耀中降臨。此字通常用來指達官貴人的探訪,君王的巡視,神的降臨。主耶穌在啟示【預兆】之前,先提出警告:小心被【迷惑】。是否清楚知道眼見的末世預兆不是最重要,不被【迷惑】警醒等候才最重要。首先耶穌表示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在過去兩千年中,有許多猶太人曾起來自稱基督,並有許多跟隨者,但最後都被證明是假的。雖然將會有戰爭,但是【末期還沒有到】在神帶進天國的計劃中【是必須有的】但並不能據此確定【末期】何時到來。【不要驚慌】的原因是【因為這些事是必須有的】【驚慌】並無幫助。戰爭並非末期特有的現象。【民要攻打民】指民族,部落之間的戰爭【國要攻打國】指國家間的戰爭。末期之前固然會有戰爭,飢荒,地震,但這些只是【災難的起頭】並不能憑它們來判斷末期的遠近。【災難的起頭】本意是【產前的陣痛】用來指末期到來之前的頻繁陣痛階段,真正厲害的【大災難】還在後面(21節)。主耶穌之前曾預言門徒將要被恨惡,遭殺害(10:17-22)這裡卻預言他們的使命將擴及【萬民】之中。這裡的【跌倒,陷害,恨惡】都是指門徒在遭受逼迫時會出現的情形。11節主耶穌一再地說,許多人要被【迷惑】可見被【迷惑】乃是教會歷史中很普遍的事。【不法的事】指不守規矩,違背神旨意的事,就使許多門徒對神、對人的【愛心】漸漸冷淡了。這裡的【得救】並不是指救恩,而是指脫離災難。靠著基督在【不法之事增多】許多人【漸漸冷淡了】的環境中【忍耐到底】持守祂的道和祂的名,也只有基督能拯救【忍耐到底】的人脫離災難。【天國的福音】原文是【國度的福音】是強調人的悖逆和神的權柄,目的是帶人悔改,服在神的權柄底下。【作見證】就是傳福音,不只是口頭的傳揚,更是生活的見證。15節主耶穌引用但11:31,預言大災難期間敵基督將高抬自己【坐在神的殿裡自稱是神】。當敵基督進入聖殿,自封為神的時候(15節),就是末期【大災難】(21節)開始的信號,也是提示猶太人趕快逃走的信號,因為敵基督要大大逼迫猶太人。這場危機來得突然,在猶太地(即今日之以色列)的人應當立刻逃到山上,在屋頂上休息的人來不及進屋收拾行李(17節),在田裡耕作的人也來不及回家換上外套(18節)。通常在打仗的時候,鄉下人會進到有城牆的城巿裡面以求保護。【大災難】的程度是空前絕後的(但12:1),人無法憑想像來了解,只能用【大】來形容其可怕。根據猶太史學家約瑟記載,主後70年聖殿被毀時,耶路撒冷有一百多萬猶太人被餓死或殺死,數萬人被賣作奴隸。大災難如果持續下去,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能活得了,23節【基督在這裡…在那裡】都是指某一處地方,表示那些人所看見的再來的【基督】都是冒牌的假基督,只有少數人看見。因為主耶穌再來的時候不會只向一小部分人顯現,而是要讓全以色列的人都看見(30節)。【假基督,假先知】原文都是複數,表示不只一個。【顯大神蹟,奇事】這些假基督,假先知照著撒但的運行,連【選民】猶太人也會被他們迷惑。 思想: 主耶穌預先將此事告訴我們,不是為了滿足我們對末世的好奇心,而是要我們格外小心謹慎,不要因為有人【顯大神蹟,大奇事】(24節),就以為他們必是從神來的。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 祈禱: 親愛主,求祢主幫助我們謹慎,活出屬神的生命和生活方式,免得入了迷惑,預備我們的心迎接主祢的降臨。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21:1-46馬太福音 21:1-4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伯法其意思是【初熟無花果之家】位於耶路撒冷東郊,橄欖山之東南.距離耶路撒冷大約兩公里,其實並不需要騎驢,而是【主要用它】因為主耶穌要特意安排一個謙卑的天國之王的入城儀式。【驢】是溫馴的動物,曾被用作君王的座騎(撒下16:2)。四福音中只有馬太福音提到有兩匹驢。主耶穌在伯法其打發門徒去對面的村子(1節),所以【對面村子】指伯大尼。主耶穌和門徒當天晚上出城往伯大尼住宿,可以順便把驢駒歸還主人。主耶穌第一次來的時候是謙卑地騎著驢駒引自賽62:11和亞9:9。民眾【把衣服鋪在路上】和【砍下樹枝來鋪在路上】都是向君王表示效忠致敬的舉動(王下9:13)。【和散那】是希臘文對希伯來文的音譯,意思是【求祢立刻拯救】(詩118:25)亦可轉用作稱頌的話; 群眾如此向主耶穌歡呼稱頌,是因為他們心中的彌賽亞將解放以色列民族,率領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的統治,在地上建立彌賽亞國。天國之王即將上十字架【合城都驚動了】,耶路撒冷的居民們始終不認識主,不知道如何應對天國之王的造訪。當時聖殿的祭司允許商人在聖殿的外邦人院販賣獻祭用的牛羊鴿子及其他祭品;又因聖殿不收希臘和羅馬的錢幣,猶太人繳納丁稅或奉獻必須用指定的推羅舍客勒,所以有兌換銀錢的人提供方便。這類【買賣】表面似乎並無不妥,實際上已成為【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前6:5)玷污了聖殿。主耶穌進殿和潔淨聖殿之間有一夜的間隔,表示祂的行動不是一時衝動,而是事先計劃的,讓人看到。天國之王一進入聖殿,就驅趕了在聖殿中不該有的,又把在聖殿中該有的顯明出來,醫治瞎子瘸子,使聖殿裡再有向神讚美的聲音。【伯大尼】意思是【無花果之家,苦難之家】位於耶路撒冷東郊,橄欖山之東南。主耶穌在受難周裡,每天晚上都出城到伯大尼去住宿。18-22節耶穌藉著無花果樹就立刻枯乾的事件,預言徒有儀文外表,沒有敬虔實際的的百姓將被棄絕;但門徒的注意力沒有在咒詛無花果樹的警告意義上,他們驚訝的是主耶穌話語的力量。主耶穌咒詛無花果樹並不是根據祂自己,乃是根據神的定意。因此禱告是要禱告進神的旨意裡去,而不是用禱告改變神的旨意。如果對神的旨意【有信心,不疑惑】連移山填海這樣不可能的事也會成為可能。23-27節是對於這些硬著心故意不認識主的領袖對主的質疑,主不正面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用拉比在論戰時常常使用的反問法來回應他們。主耶穌反問他們施洗約翰的權柄來源;主的回答已經清楚地宣告:祂的權柄【是從天上來的】這個屬天的權柄是為了建立天國。28-44節耶穌說出葡萄園的比喻; 比喻猶太教的領袖,他們認出了神兒子的身份,卻拒絕祂,起意要殺祂。根據猶太律法,當地主不住在產權所在地時,園戶可以要求他們所耕種之地的所有權(他勒目Talmu, Baba Bathra, 35b, 40b  )。如果土地的所有權不清楚,凡是曾經使用那塊地三年的人,可以在繼承人不在的情況下自行擁有它; 主耶穌被猶太教的領袖棄絕,且被釘在十字架上,神卻叫祂復活,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詩118:22-23)。【比喻】原文是複數詞,指上述兩個比喻。猶太教領袖明白了主的話語,卻沒有悔改的心。撒都該人與法利賽人平時彼此敵對,現在則是祭司長和法利賽人第一次合謀除掉主耶穌。 思想:主耶穌為神殿心裡焦急而採取潔淨的行動,以施洗約翰所仗之權柄點出自己權柄的根源,用兩個比喻說明在主眼裡誰是遵行主道,忠於所託的人。因我們要向神交賬,神給我們恩賜,生命,我們有否結出果子來歸給神呢?還是將主推出園外呢? 祈禱: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懂得摸著主祢的心意,更滿足我們的王,願意謙卑為主所用;幫助我們每日都調整生命的優次,因著信心為祢結出果子。阿們!

馬太福音 4:12-25馬太福音 4:12-2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施洗約翰因批評希律安提帕強娶自己親兄弟的妻子希羅底而被下監(太14:3-4),主耶穌聽見施洗約翰被下監的消息,反而從猶太地回到希律安提帕管轄的加利利,表明這並不是【退卻】而是工作地點和方式的改變。主耶穌受洗後的第一年在猶太地和加利利之間事奉(約3:225:47),呼應施洗約翰的事奉。此時是第二年,施洗約翰已經下監,神結束了他的鋪路工作,主耶穌回到加利利正式開始獨立的事奉,天國之王要親自建立天國。【退到】是【回到】的意思。【加利利】當時是外邦人所聚居的地區,素為猶太人所藐視,主耶穌【退到加利利】開始建立天國的工作,是要應驗舊約的預言(14-16節)。【迦百農】位於加利利海的北邊,西布倫和拿弗他利兩個支派的地位於加利利海的西南面和西北面,與迦百農相毗鄰。15-16節引自賽9:1-7對彌賽亞的預言。【西布倫地,拿弗他利地】是以色列兩個支派所分得之地(書19:10-16,32-39),都在加利利境內。馬太福音用應驗先知的話作為天國之王工作的開始,表明主耶穌就是那【大光】。【光】就是天國的性質,讓人們認識神,認識自己,脫離黑暗和死亡,天國之王的工作就是把天國的性質發表出來。天國之王親自傳講的還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天國的建立首先要求人心的悔改,悔改不是人進入天國的資格,但卻是走向天國的第一步,只有悔改才能使人心轉向神,向神打開接受恩典的路,信福音進入天國。17節是主耶穌作為天國之王正式開始工作的起點,從4:17到16:20都是記錄主耶穌在北方加利利及附近地區的傳道,之後記錄主耶穌在南方猶太地區的傳道。【西門】是個猶太名字,而【安得烈】卻是希臘名字,反映了加利利地區的混雜文化。主耶穌給【西門】起的名字【彼得】也是希臘名字,是亞蘭文的【磯法】翻譯來的,意思是【磐石】(約1:42)。彼得和安得烈原來是施洗約翰的門徒,曾跟從過主耶穌(約1:35-42),後來又回去捕魚為生。現在主第二次呼召他們,要他們放下職業,從事更有價值的【得人】工作,把人帶進神的國度。【來跟從我】就是做主門徒,當時猶太拉比不只是傳授道理,而且和門徒生活在一起,以自己的日常行事為人言傳身教。彼得和安得烈已經在約旦河邊見過主耶穌,所以可以【立刻捨了網】跟從主耶穌巡迴傳道,但這並不是說他們拋棄了家產或與家人斷絕關係(約21:3)。在人看來,他們的【立刻】和【跟從】(20,22節)實在是一件盲目的事,但在神眼中卻是最寶貴的反應,因為他們是真的認識了天國之王的權柄。天國之王的主要工作是【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行神蹟是為了向人顯明天國之王的權柄。【教訓】帶著權柄,神蹟顯明權柄【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就是天國的權柄顯明在地上(12:28),讓人在主耶穌身上看到天國的權柄。這一階段,主耶穌的傳道地點主要是加利利,傳道對象主要是雜居在外邦人中的猶太人。這些疾病有的是因為自然的原因,也有的是因為【被鬼附】。主耶穌的權柄有能力管轄自然,也有能力對付撒但的權勢。醫病趕鬼顯明了天國之王的權柄,地上尋求天國之王的人增加了,神的權柄在地上擴展了,這就是天國在地上的初次顯出。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坡里,耶路撒冷、猶太,約旦河外來跟著祂。 思想:經文讓我們明白人若不肯停下來用心做抉擇,就等於他決定容讓心思,生命由自己做主;同樣來跟隨耶穌都是我們每日生命的選擇。或許我們想是耶穌沒呼召我跟從祂?但還是我們仍被漁網纏住了,被漁船卡住了,被父親拉住了,而不願意跟隨這位天國的王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感謝祢不只來傳揚福音,更要我們能跟隨主祢,能夠學習主祢的樣式,能與祢同心同工;求主引導我們每日都願意去選擇跟隨主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