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25:1-46

馬太福音 25:1-4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1-12節)在十童女的比喻: 【新郎】比喻主耶穌, 這十個童女是在等待新郎迎接新娘回家舉行婚宴。【燈】原文意思是【燈,火把】,將碎布沾飽油綁在一根棍子上,作為夜間出外照明之用。通常另隨身攜帶裝油的器皿,以備隨時加油,免得熄滅。【新郎遲延的時候】比喻主耶穌尚未再來【聰明的】【愚拙的】童女都【打盹睡著了】門徒是否【預備】好,隨時迎接主的再來,還是等到最後關頭才匆忙【預備】。一個燈油充足的火把可以燃燒十五分鐘左右,沒有油的火把著一會兒就滅了,所以應該及早預備足夠的油。【聰明的】斷然拒絕分點油給【愚拙的】並不能說她們自私,因為分給別人【恐怕不夠你我用的】兩個火把都堅持不到新郎到來。12節【認識】原文有【稱許,嘉許,喜歡,承認】的意思,這句話並非指主真的不認識她們,而是指主不欣賞她們。14-30節的比喻回答了十童女的比喻中沒有回答的問題:甚麼才算【預備】?【警醒】等候不是虛度荒廢時日的消極【等待】而是在等候中積極使用神所賜的恩賜,機會,忠心工作。15節【五千,二千,一千】比喻屬靈的恩賜和機會,英文Talent就是來自這個比喻。僕人【隨即】表示沒有耽擱,這【做買賣】比喻是把主量給信徒的恩賜善加運用,好增加屬靈的產業。18節【埋藏】象徵埋沒恩賜,不肯運用恩賜去事奉。【算帳】一詞說明主人當初給他們銀子的目的,就是要他們去賺錢;及後主人對僕人的稱許【良善】指有美好善良的存心和動機,體會主的心意,並且又順服主;【忠心】指有信實可靠的態度和行為,一心一意地把主所交託的事做得最好更能 【享受你主人的快樂】。主人對那領二千銀子的僕人的稱讚和獎賞,和對那領五千的完全一樣(21節)。主耶穌所重視的是每一個信徒的【忠心】而不是我們所領受的恩賜大小,眼見的工作果效。那領一千的僕人認為他的主人是個嚴厲又刻薄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是俗語,意思是沒有付出,卻想有所得。這位僕人是【害怕】把所領的銀子賠掉了,將來難以交帳,因此不敢動用。因他依照地上工作的想法來揣摩主的心思,以為多做事多犯錯,少做事少犯錯,不做事不犯錯。【又惡又懶】與【又良善忠心】相對。【惡】指僕人不體貼主人的心意,又妄論主人。【懶】指僕人未盡主人的託付。主人只給這僕人一千銀子,說明主人不指望他做大事,他只要體貼主人的心意,起碼可以賺一點利息。天國的規則是【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對神所預備的獎賞不肯追求的人,恐怕能不能進天國都不一定。【無用的僕人】表示辜負主救贖的目的,因此丟在外面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32-46節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的比喻 【萬民】原文是【外邦人】,他們不是以色列人或得救的信徒。分別為綿羊山羊是神的審判;【右邊】是指尊貴有福的一邊(王上2:19;詩45:9)。35節在國度的審判中,判斷是否是【義人】的依據是人對待主耶穌的態度。人若拒絕主耶穌,國度審判的判決就是【離開我】。地獄就是與神隔絕的地方。人若離開神,只能和魔鬼,邪靈和罪人一起在與神隔絕的地方直到永永遠遠。神是公義,是慈愛,是光明,與神隔絕的地方就沒有愛,沒有公義,沒有光明。這些人【被咒詛】的原因不是做了不該做事,而是沒有去做應該做的事,沒有善待受逼迫的信徒和以色列人。【永刑】就是進入【永火】裡(41節),也就是被丟在【火湖】裡(啟20:15)。 思想: 這三個比喻都帶著審判的意味,第一個審判誰是聰明,誰是愚拙;第二個審判誰是忠心,誰是不忠心;第三個審判誰有愛心,誰沒有愛心。我們願意成為聰明,忠心和有愛心的僕人,當主在榮耀的降臨時,得著看見與祂的榮耀;還是我們仍作愚拙,沒有忠心和愛心的僕人,神面前戰競,懼怕呢? 祈禱: 親愛主,求主藉著經文提醒我們,使我們成為有聰明,有忠心,有愛心的僕人,能夠在黑暗的世代跟從主,行在主的旨意,讓我們成為這世代榮耀的見證人。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21:1-46馬太福音 21:1-4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伯法其意思是【初熟無花果之家】位於耶路撒冷東郊,橄欖山之東南.距離耶路撒冷大約兩公里,其實並不需要騎驢,而是【主要用它】因為主耶穌要特意安排一個謙卑的天國之王的入城儀式。【驢】是溫馴的動物,曾被用作君王的座騎(撒下16:2)。四福音中只有馬太福音提到有兩匹驢。主耶穌在伯法其打發門徒去對面的村子(1節),所以【對面村子】指伯大尼。主耶穌和門徒當天晚上出城往伯大尼住宿,可以順便把驢駒歸還主人。主耶穌第一次來的時候是謙卑地騎著驢駒引自賽62:11和亞9:9。民眾【把衣服鋪在路上】和【砍下樹枝來鋪在路上】都是向君王表示效忠致敬的舉動(王下9:13)。【和散那】是希臘文對希伯來文的音譯,意思是【求祢立刻拯救】(詩118:25)亦可轉用作稱頌的話; 群眾如此向主耶穌歡呼稱頌,是因為他們心中的彌賽亞將解放以色列民族,率領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的統治,在地上建立彌賽亞國。天國之王即將上十字架【合城都驚動了】,耶路撒冷的居民們始終不認識主,不知道如何應對天國之王的造訪。當時聖殿的祭司允許商人在聖殿的外邦人院販賣獻祭用的牛羊鴿子及其他祭品;又因聖殿不收希臘和羅馬的錢幣,猶太人繳納丁稅或奉獻必須用指定的推羅舍客勒,所以有兌換銀錢的人提供方便。這類【買賣】表面似乎並無不妥,實際上已成為【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前6:5)玷污了聖殿。主耶穌進殿和潔淨聖殿之間有一夜的間隔,表示祂的行動不是一時衝動,而是事先計劃的,讓人看到。天國之王一進入聖殿,就驅趕了在聖殿中不該有的,又把在聖殿中該有的顯明出來,醫治瞎子瘸子,使聖殿裡再有向神讚美的聲音。【伯大尼】意思是【無花果之家,苦難之家】位於耶路撒冷東郊,橄欖山之東南。主耶穌在受難周裡,每天晚上都出城到伯大尼去住宿。18-22節耶穌藉著無花果樹就立刻枯乾的事件,預言徒有儀文外表,沒有敬虔實際的的百姓將被棄絕;但門徒的注意力沒有在咒詛無花果樹的警告意義上,他們驚訝的是主耶穌話語的力量。主耶穌咒詛無花果樹並不是根據祂自己,乃是根據神的定意。因此禱告是要禱告進神的旨意裡去,而不是用禱告改變神的旨意。如果對神的旨意【有信心,不疑惑】連移山填海這樣不可能的事也會成為可能。23-27節是對於這些硬著心故意不認識主的領袖對主的質疑,主不正面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用拉比在論戰時常常使用的反問法來回應他們。主耶穌反問他們施洗約翰的權柄來源;主的回答已經清楚地宣告:祂的權柄【是從天上來的】這個屬天的權柄是為了建立天國。28-44節耶穌說出葡萄園的比喻; 比喻猶太教的領袖,他們認出了神兒子的身份,卻拒絕祂,起意要殺祂。根據猶太律法,當地主不住在產權所在地時,園戶可以要求他們所耕種之地的所有權(他勒目Talmu, Baba Bathra, 35b, 40b  )。如果土地的所有權不清楚,凡是曾經使用那塊地三年的人,可以在繼承人不在的情況下自行擁有它; 主耶穌被猶太教的領袖棄絕,且被釘在十字架上,神卻叫祂復活,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詩118:22-23)。【比喻】原文是複數詞,指上述兩個比喻。猶太教領袖明白了主的話語,卻沒有悔改的心。撒都該人與法利賽人平時彼此敵對,現在則是祭司長和法利賽人第一次合謀除掉主耶穌。 思想:主耶穌為神殿心裡焦急而採取潔淨的行動,以施洗約翰所仗之權柄點出自己權柄的根源,用兩個比喻說明在主眼裡誰是遵行主道,忠於所託的人。因我們要向神交賬,神給我們恩賜,生命,我們有否結出果子來歸給神呢?還是將主推出園外呢? 祈禱: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懂得摸著主祢的心意,更滿足我們的王,願意謙卑為主所用;幫助我們每日都調整生命的優次,因著信心為祢結出果子。阿們!

馬太福音 4:12-25馬太福音 4:12-2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施洗約翰因批評希律安提帕強娶自己親兄弟的妻子希羅底而被下監(太14:3-4),主耶穌聽見施洗約翰被下監的消息,反而從猶太地回到希律安提帕管轄的加利利,表明這並不是【退卻】而是工作地點和方式的改變。主耶穌受洗後的第一年在猶太地和加利利之間事奉(約3:225:47),呼應施洗約翰的事奉。此時是第二年,施洗約翰已經下監,神結束了他的鋪路工作,主耶穌回到加利利正式開始獨立的事奉,天國之王要親自建立天國。【退到】是【回到】的意思。【加利利】當時是外邦人所聚居的地區,素為猶太人所藐視,主耶穌【退到加利利】開始建立天國的工作,是要應驗舊約的預言(14-16節)。【迦百農】位於加利利海的北邊,西布倫和拿弗他利兩個支派的地位於加利利海的西南面和西北面,與迦百農相毗鄰。15-16節引自賽9:1-7對彌賽亞的預言。【西布倫地,拿弗他利地】是以色列兩個支派所分得之地(書19:10-16,32-39),都在加利利境內。馬太福音用應驗先知的話作為天國之王工作的開始,表明主耶穌就是那【大光】。【光】就是天國的性質,讓人們認識神,認識自己,脫離黑暗和死亡,天國之王的工作就是把天國的性質發表出來。天國之王親自傳講的還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天國的建立首先要求人心的悔改,悔改不是人進入天國的資格,但卻是走向天國的第一步,只有悔改才能使人心轉向神,向神打開接受恩典的路,信福音進入天國。17節是主耶穌作為天國之王正式開始工作的起點,從4:17到16:20都是記錄主耶穌在北方加利利及附近地區的傳道,之後記錄主耶穌在南方猶太地區的傳道。【西門】是個猶太名字,而【安得烈】卻是希臘名字,反映了加利利地區的混雜文化。主耶穌給【西門】起的名字【彼得】也是希臘名字,是亞蘭文的【磯法】翻譯來的,意思是【磐石】(約1:42)。彼得和安得烈原來是施洗約翰的門徒,曾跟從過主耶穌(約1:35-42),後來又回去捕魚為生。現在主第二次呼召他們,要他們放下職業,從事更有價值的【得人】工作,把人帶進神的國度。【來跟從我】就是做主門徒,當時猶太拉比不只是傳授道理,而且和門徒生活在一起,以自己的日常行事為人言傳身教。彼得和安得烈已經在約旦河邊見過主耶穌,所以可以【立刻捨了網】跟從主耶穌巡迴傳道,但這並不是說他們拋棄了家產或與家人斷絕關係(約21:3)。在人看來,他們的【立刻】和【跟從】(20,22節)實在是一件盲目的事,但在神眼中卻是最寶貴的反應,因為他們是真的認識了天國之王的權柄。天國之王的主要工作是【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行神蹟是為了向人顯明天國之王的權柄。【教訓】帶著權柄,神蹟顯明權柄【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就是天國的權柄顯明在地上(12:28),讓人在主耶穌身上看到天國的權柄。這一階段,主耶穌的傳道地點主要是加利利,傳道對象主要是雜居在外邦人中的猶太人。這些疾病有的是因為自然的原因,也有的是因為【被鬼附】。主耶穌的權柄有能力管轄自然,也有能力對付撒但的權勢。醫病趕鬼顯明了天國之王的權柄,地上尋求天國之王的人增加了,神的權柄在地上擴展了,這就是天國在地上的初次顯出。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坡里,耶路撒冷、猶太,約旦河外來跟著祂。 思想:經文讓我們明白人若不肯停下來用心做抉擇,就等於他決定容讓心思,生命由自己做主;同樣來跟隨耶穌都是我們每日生命的選擇。或許我們想是耶穌沒呼召我跟從祂?但還是我們仍被漁網纏住了,被漁船卡住了,被父親拉住了,而不願意跟隨這位天國的王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感謝祢不只來傳揚福音,更要我們能跟隨主祢,能夠學習主祢的樣式,能與祢同心同工;求主引導我們每日都願意去選擇跟隨主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