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26:1-30

馬太福音 26:1-3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馬太福音】 【這一切的話】指主耶穌在橄欖山上最後向門徒啟示天國的進展(24:3-25:46),逾越節本來是羔羊被交和被殺,現在變成了人子被交和被釘,表明主耶穌就是【逾越節的羔羊】。【過兩天】是【後天】的意思,逾越節從正月(尼散月)十四日傍晚宰殺羔羊開始,吃逾越節晚宴已經是正月十五日(猶太人以日落開始算第二天)。【該亞法】是主後18-36年在任的大祭司,他們商議要用詭計拿住耶穌,殺祂,。縱使他們【恐怕民間生亂】但人的【詭計】終究仍為神所用,成就祂的計劃,更表示主耶穌很得民心,逾越節期間各地成千上萬的猶太人都上耶路撒冷來過節,不易維持秩序。【長大麻風的西門】早已被主耶穌治好了設宴待客.這【一個女人】就是伯大尼的馬利亞(約12:3)。【極貴的香膏】就是【真哪噠】一種由印度進口的甘松香油,價格昂貴。在宴席間以香膏塗抹貴賓是古代中東的習俗,不過使用如此昂貴的香膏顯得很奢侈。這香膏值三十兩銀子(約12:5)相當於普通人300天的工資,但人若被世俗價值的左右,就會將奉獻給基督這樣的【美事】視為【枉費】。但主耶穌不是否定【週濟窮人】的義務(申15:11),而是要門徒不要把人的需要看得高於主,只有做在主身上的【行善】才有永遠的價值。【真哪噠】可以用來膏抹尊貴的客人,也可以給死者膏身。伯大尼的馬利亞在主死之前,抓住機會膏了主。【這女人所行的】就是馬利亞因為被主的愛所摸著,不惜代價地愛主,【當下】是馬利亞膏抹主的時候,猶大卻出賣主。【三十塊】是指猶太銀子30舍客勒,相當於普通人120天的工資。馬利亞因為愛主,用300天工資的香膏來膏主,猶大因為愛錢,以120天工資的價格出賣了主,主耶穌在猶大和祭司長的眼中,不過如同一個【三十舍客勒】的奴隸(出21:32)。(17-30節)【逾越節的筵席】正是主耶穌【最後的晚餐】主耶穌要賦予【逾越節的筵席】嶄新的意義。除酵節共有七天,【除酵節的第一天】指正月十四日日落至十五日日落,也就是逾越節(出121:15-20)。猶太人在正月十四日傍晚宰殺逾越節的羊羔,晚上【吃逾越節的筵席】。20節【坐席】原意【斜倚】這是猶太人在逾越節筵席上的落座方式,表示從埃及被釋放得自由。主耶穌的話引用了詩41:9,表明祂心中的傷痛應驗了【連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過我飯的,也用腳踢我】。【同我沾手在盤子裡的】猶太人的逾越節筵席是大家共享羊肉,餅,苦菜等食物,各人拿一小塊餅蘸著盤裡的調味醬吃。25節猶大稱呼耶穌【拉比】並沒有像其他門徒那樣稱耶穌為【主】。這段對話很可能是私下進行的。主耶穌以【你說的是】表示利用對方問題中隱含的答案來答覆對方,肯定並接受其答案。【擘開】象徵祂的身體在十字架上裂開。【吃】象徵分享基督的所是。這【杯】是猶太人逾越節筵席上四杯酒的第三杯【救恩之杯】(Cup of Redemption)主耶穌自己很可能並沒有喝這第三杯,而是用這杯酒代表【立約的血】(28節)。馬太特別提到【使罪得赦】呼應一開始天使宣告的【因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1:21)。西乃之約以祭【立約的血】新約則以主耶穌流的寶血作為立約的憑據。主耶穌並沒有和門徒們一起喝這第四杯,而是說【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因為祂的第四杯不是【葡萄汁】而是十字架的痛苦(39節),最後,主耶穌獨自在十字架上喝完了這第四杯發酸的酒,就是【醋】(27:48)完成了真正的逾越節筵席。【他們唱了詩】猶太人在逾越節筵席結束時要唱【哈利路篇】即詩篇115至118篇。 思想:馬利亞在耶穌身上做了一件美事,就是為耶穌獻上香膏。為何她這樣做會得著耶穌的稱讚?因為是出於一份很大的愛,很深情的奉獻。猶大以三十舍客勒出賣了主, 當主耶穌藉逾越節的筵席主餐說明祂為我們付上的代價,期待我們與神立約,重新與主建立美善的關係的同時;我們對主的估價是多少呢?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能夠看清生命中的價值,幫助我們明白神的話語和心意,並為神話語上代價,真心獻上,讓主的名在我們生命中得著最美的香氣。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9:1-17馬太福音 9:1-1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主耶穌把迦百農稱作【自己的城】這是天國之王正式開始工作的地方。(2-8節)醫治癱子【他們的信心】包括抬癱子之人和癱子本人的信心,他們雖然沒有說甚麼話,但這信心是用行動表現出來的。【你的罪赦了】這位癱子外面的症狀是不能行走,裡面的病因卻是罪,主耶穌首先醫治人裡面。第3節這是第一次提到【文士】與主耶穌的對立。【僭妄的話】是猶太人認為除了神自己之外,任何人都沒有赦罪的權柄,所以認為主耶穌說話越過本分,竊奪了神所專有的赦罪權柄。在人看【你的罪赦了】只是口裡說說而已,誰也看不見立刻的果效,而叫人【起來行走】則立竿見影,故前者較後者容易。人看重外表的【行走】主耶穌卻看重屬靈的實際【赦罪】。主耶穌赦免人的罪,是祂與罪人之間的事,外人無從【知道】,但主耶穌也願意藉著人們所認為比較難的事,即癱子能行走,來宣布天國之王【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眾人的理解並不完全正確,因為此事並非表明【神】將這樣的權柄賜給【人】而是表明主耶穌自己就是天國之王。(9-13節)呼召馬太;就是本書作者,又名利未,是替羅馬政府徵收稅款的稅吏。當時的稅吏幫助羅馬帝國壓榨同族,被猶太人視同罪人。馬太在上班的時候蒙主呼召,立刻丟掉了鐵飯碗來跟從主,成為十二使徒之一。【稅關】是繳稅點,迦百農位於埃及和敘利亞之間的貿易通道上,向東不遠就是希律安提帕和腓力二世的轄區分界約旦河,所以此地設有稅關。稅吏一旦放棄鐵飯碗,他的工作馬上就有人填補,就再也回不去了。利未跟從主耶穌是一個決定性的委身,他一定已經計算清楚了代價。這個筵席是由馬太擺設的,被一般猶太人所不齒的稅吏和罪人。【法利賽人】是猶太教中最嚴謹的教派之一,自恃聖潔敬虔,不接近罪人。猶太人所說的【罪人】不是指觸犯刑法的人,而是指不遵守律法的人。天國之王第一次來的時候,是以醫生醫治病人的態度來服事人。病人必須承認自己有病,才會去接受醫生的幫助,罪人必須承認自己有罪,才能接受主耶穌的救恩。【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引自何六6,神不是向人要【祭祀】,而是要給人【憐恤】。【揣摩】意思是【學習】。【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14-17節)辯論禁食每週例常禁食並不是摩西律法的一部分,而是法利賽人的遺傳規條,施洗約翰的門徒也小心翼翼地遵守, 門徒們活在與主面對面的相交裡,就能盡情地享用與主相交的實際,而不必憑藉禁食的儀式。【新郎】指主自己。【陪伴之人】指祂的門徒。【同在的時候】指主在肉身裡與門徒們同在的時候。古時中東地方的人在婚禮以前,新郎有年輕親友作【陪伴之人】和他一起飲酒歡鬧,持續數日,然後才起程前往迎娶新娘。16-17節表示宗教的儀文不但不能帶來天國的顯現,相反還會產生對屬天權柄的抗拒。因天國不是建立在律法上,乃是建立在屬天的權柄上。因此耶穌講出兩個生活的比喻; 新布因未縮過水,若用來【補在舊衣服上】當洗衣後晾乾時,新布會收縮,把舊衣撕破。【新酒】指新近釀造的酒。【皮袋】是猶太人用來盛裝飲料的羊皮袋。【新酒】發酵的力量較大【舊皮袋】因陳舊而缺乏彈性,經不住新酒發酵膨脹所產生的壓力,容易爆裂。 思想: 主耶穌願意俯就卑微的罪人,服事我們,把我們帶到神的面前。要讓我們明白對人存憐恤的心,比恪守宗教儀文更蒙神悅納。事實上,這世上並沒有配進神國的義人,而自以為義的人將會失去得救的機會。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重新認識神的權柄。求主堅定我們,相信神的大能,更明白主祢的憐恤,。求主加力除去生命中不信,求主幫助我們成為蒙神悅納的人。阿們!

馬太福音 1:1-25馬太福音 1:1-2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一開始就用天國之王的家譜來引入主耶穌。家譜從亞伯拉罕和大衛說起,因為亞伯拉罕從神那裡接受了國度與救恩的應許(創22:18),而大衛從神那裡接受了寶座的應許(撒下7:16),這家譜要證明主耶穌就是神向亞伯拉罕和大衛所應許的,猶太人所等候的【大衛的子孫】彌賽亞君王(耶23:5)。馬太福音最初的讀者是散居羅馬帝國各地的猶太基督徒,所以比其他福音更多地使用【大衛的子孫】來稱呼耶穌,這一稱號在猶太讀者的心中等於宣告主耶穌就是神所應許的那位繼承永遠寶座的大衛後裔彌賽亞(詩89:3-4)。【亞伯拉罕的後裔】代表神的選民。【耶穌】是主耶穌的名字,是希伯來文【約書亞】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耶和華是拯救】。【基督】是主耶穌的職分,是希伯來文【彌賽亞】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受膏者】祂降生是要做神國度裡受膏的君王,祭司與先知。按照希臘文原文,【耶穌基督】是新約聖經中的第一個名字,也是最後一個名字(啟22:21)。2-16節家譜中的【生】字,原文意思指某人【從其父係而面世】,不一定是指親生的父子關係。在馬太福音的家譜不尋常地出現幾位女士的名字: 包括【她瑪氏】原是猶大的長媳,她為著要替丈夫留後,假裝妓女與猶大亂倫而生法勒斯和謝拉(創38:6-30)。【喇合氏】原是耶利哥城的妓女,因幫助以色列探子而全家獲救(書2:1-21)。【路得氏】是一個摩押婦人,摩押人原是被神咒詛的(申23:3),但她因為愛慕婆婆的國和神(得1:16),竟作了基督的先祖。都表示因著人的信心並不在乎人的身份能承受神的應許。【烏利亞的妻子】即拔示巴,聖經故意不提其名,因她的改嫁是大衛犯淫亂和謀殺罪惡後的結果(撒下11:2-27)。7-10節從羅波安到約西亞一共記載了十二位王,六善六惡,8節【約蘭生烏西雅】約蘭和烏西雅(亞撒利雅)之間被刪除了三代(代上3:11-12),這三代君王都離棄神,拜偶像。12節以後的家譜中都是卑微無名的人物,但基督卻從他們而降生。整個家譜都以父係為中心說【某人生某人】但到耶穌時則說【是從馬利亞生的】表明主耶穌不是約瑟的親生兒子,祂由童貞女而生,乃是【女人的後裔】(創3:15)而不是男人的後裔。【十四代】是作者使徒馬太刻意遺漏數代湊出來的,可能因為這是大衛後裔彌賽亞的家譜【大衛】的希伯來字母數值是十四。這三個十四代代表了舊約猶太人的三個時期:從列祖到君王,君王的敗落,最終【到基督】。主耶穌是聖靈借馬利亞的身體孕育而生的,約瑟是義人,怕娶過馬利亞來後沾染罪惡而害了自己,所以天使叫他【不要怕】因馬利亞並沒有犯淫亂。【耶穌】的意思是【耶和華是拯救】祂拯救的使命是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而不是【從羅馬人手下救出來】;祂的百姓不但是猶太人,也包括外邦人(徒18:10)。主耶穌是【以馬內利】本節預言引自賽7:14;祂的出生帶進了【神與我們同在】祂是神自己的彰顯。馬利亞和約瑟兩人都要接受一件人認為極其困難的事,但他們的順服給神的國度在地上開了路,表示出國度就是實現人順服神權柄的地方。 思想: 主耶穌不只是救人於罪惡之中,使我們罪得著赦免,而且要將人從罪惡裡救出來,讓我們脫離罪惡的權勢,不再作罪的奴僕,這是國度建立的基礎。國度不僅是神權柄的彰顯,也是神的同在,國度裡沒有一個地方沒有神。在國度裡,神與我們同在。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降生,感謝祢的拯救,更感謝祢的同在,願我們的生命都樂意彰顯祢的權柄, 更願意盛載祢的同在。因祢的國度正是神與我們同在。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