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27:34-66

馬太福音 27:34-6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苦膽調和的酒】應驗了詩69:21的預言。【祂嚐了,就不肯喝】表示主耶穌要親身擔當十字架的苦難【拈鬮分祂的衣服】應驗了詩22:18的預言。這個牌子是用希伯來,羅馬和希臘三種文字寫成的(約19:20)羅馬帝國境內所有的人都能看懂。天國之王的登基儀式,竟然是在十字架上完成的!38節應驗了【祂也被列在罪犯之中】(賽53:12)的預言。39-44節所有的話都有一個共同的內容,就是【離開十字架吧】!39節應驗了詩22:7。【你如果是神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吧】這話表明他們不明白神做事的原則,正是撒但試探主耶穌時所用的話(4:3,6)。除了猶太教領袖和過路人,連猶太罪犯也參與了這場戲弄。【午正】即中午12點【申初】即下午3點。主耶穌在【巳初】(上午9點)被釘,到申初一共有6個鐘頭,前3個鐘頭受盡人的訥訌,後3個鐘頭【遍地都黑暗了】可能是因為神轉臉不顧。【以利!以利!】是希伯來文【拉馬撒巴各大尼?】是亞蘭文。【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是詩二十二1,這是主耶穌在對觀福音中唯一一次沒有稱神為【父】。【大聲喊】原文是個表達強烈感情的字,主耶穌一生時刻都與神同在,只有這3個鐘頭不得不與神疏遠,這是神兒子極度痛苦的【大聲喊】。【以利亞】是猶太人心目中彌賽亞的先鋒,在場的人聽見主耶穌喊叫【以利】誤以為祂在呼叫以利亞。48節這【醋】就是發酸的酒,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喝完了逾越節的第四杯酒(26:29),完成了真正的逾越節筵席。【氣就斷了】原文的寫法顯示主耶穌的死不同於被殺。主耶穌斷氣的時刻是申初(46節)正是猶太人宰殺逾越節羔羊的時刻。【從上到下裂為兩半】表示這是神的作為,象徵主耶穌的肉身為我們裂開,打開了天國的道路。墳墓在主耶穌斷氣時裂開 【已睡聖徒】的復活是在主耶穌復活以後(53節)。主耶穌是復活【初熟的果子】所以要等到【耶穌復活以後】才有聖徒復活【從墳墓裡出來】。所以有聖徒在基督裡一同復活。百夫長和士兵見慣了受十字架刑罰的一般人斷氣時的情形,現在見到主耶穌獨一無二的斷氣,認定祂必不是平常的人。外邦人卻因著看見主死所發生的功效,承認【這真是神的兒子了】。當其他的門徒棄主而逃的時候,這些卑微,軟弱的婦女卻從加利利一直跟隨主到十字架下。所以神就揀選她們作基督死而復活的見證人。【晚上】原文是指黃昏逐漸接近日落之時,而安息日是從當天下午六點日落之後,到翌日下午六點日落為止,所以這時仍算是【安息日的前一日】(可15:42) 。【亞利馬太】的約瑟原是暗暗的作主門徒的(約19:38-39),但在主耶穌被釘十字架以後,卻大膽表明自己的身份。羅馬人一般不為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下葬,只將屍體卸下丟在地上。猶太人依照律法,掛在木頭上的屍體必須在天黑前下葬(申21:22-23)但只把被處死的犯人埋在公墓裡。約瑟所安排的葬禮既符合猶太律法,又不同一般,高貴得體。60節【新墳墓】指從未使用過的墳墓,說明復活的只能是主耶穌,而不會誤會是別人。【預備日的第二天】指逾越節那天,是安息日。法利賽人和他們的敵人祭司長在安息日來見彼拉多,表明他們因為懼怕主耶穌的影響,不惜違犯法利賽人有關安息日的規定。 思想:耶穌不怕死亡,是為了世上的罪惡承擔一切,也不在乎一切羞辱,但他很在乎與神的關係。當他受苦,受凌辱時,因父神仍與他同在,所以他不懼怕;然而當世人的罪惡傾倒在他身上,神卻掩面不看,更受神的離棄是任何人都不能解的痛。耶穌捨身是為你和我與神的關係,我們是否仍然不懂珍惜與神的關係呢? 祈禱: 主耶穌,求祢幫助我們時刻尋求祢的面,因祢受苦受死乃是要我們與神與人有美善的關係,使我們不在意別人批評,羞辱;幫助我們時刻定晴主祢的十字架。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3:7-17馬太福音 3:7-1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約翰所傳的信息在猶太社會中引起了極大的震撼。【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都是當時猶太教的主要派系,彼此敵對,他們【也來受洗】並非真心悔改,而是以為只要接受約翰的浸,就能免受神的審判。當時猶太人有四大派系:愛色尼派(Essene)、法利賽派(Pharisee)撒都該派(Sadducee)和奮銳黨(Zealot)。【法利賽】(Pharisee)詞義是【分開的,分別的】有六千多人他們是解釋律法的權威,掌控會堂,得到大多數猶太人的擁護,但並無政治權力。他們生活簡樸,嚴格遵守摩西五經和口傳律法,當時的拉比大多是法利賽人。【撒都該】(Sadducee)詞義是【正的,對的】他們大都是猶太貴族,祭司,掌控聖殿和政治事務。他們接受希臘化思想,與羅馬人妥協,只承認摩西五經,反對口傳律法,不相信靈魂不滅,復活,天使,聖靈。【奮銳黨人】基本認同法利賽人的教訓,但政治上激進,不斷發動反抗羅馬人的抗爭。【愛色尼人】據說有四千多人,比法利賽人更嚴謹,遠離政治,過著集體苦修的生活。主後70年第二聖殿被羅馬摧毀以後,只有法利賽派系倖存。第8-12節施洗約翰表示神不看重外表的形式,乃看重屬靈的實際。人若真心悔改,必然會帶出實際生活和行為的改變。猶太人有俗語傳說:【祖宗亞伯拉罕坐在地獄門口,不許他任何一個子孫下入地獄】認為有亞伯拉罕在,神必善待猶太人,這是一種虛假的安全感。希伯來語的【石頭】和【子孫】二字相似,是雙關語;神所看重的,不是我們的身份,乃是我們裡面實際的情況。【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指時日無多,隨時會把樹砍下來。【凡不結好果子的樹】指假意悔改的人,裡面沒有屬靈的實際,外面就沒有屬靈生命的流露。許多人都很尊重施洗約翰,但他卻要把眾人的眼光引向【那在我以後來的】把天國之王介紹出來。悔改不是目的,而是一條道路,要把人引向【那在我以後來的】的耶穌基督。【提鞋】古代猶太人一般都穿無鞋幫的拖鞋,進入室內要脫鞋。替主人或來客脫鞋,提鞋,洗腳,是最低微的僕人所做的工作。【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對於真實悔改信主的人,祂要把他們浸到聖靈裡,使他們得著神的生命;對於不肯悔改信主的人,祂要用火給他們施浸,就是審判。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祂要作分別和審判的工作,判定誰是有神生命的麥子,被收在天上的倉裡進入永生,誰是虛有其表的糠,被扔到火湖永遠滅亡。13節約翰自覺不配給主耶穌施洗,所以說【我當受你的洗】向主歸服,承認主耶穌就是那位比他能力更大的。四本福音書,只有馬太福音如此記載,因為表明主耶穌是天國之王。主耶穌是站在【人子】的地位上,順服神對人的定意,盡祂作人的本分,情願站在罪人的地位,向神歸順。主耶穌是無罪可悔改的,雖然祂具有完全的人性,但罪並不是人性的根本屬性。受洗是主耶穌久已準備的使命的開始,是天國之王的顯明。隨即聖靈降在主耶穌身上,為國度的王顯出印證,證明祂就是神用聖靈所膏的基督。父神自己為祂的兒子作見證;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父神的宣告綜合了詩2:7和賽42:1,前者是對王的宣告,後者是對神僕的宣告,清楚地宣告:主耶穌是大衛的子孫彌賽亞君王,是神的兒子,又是神的僕人,背負著為神的子民贖罪的使命。 思想: 耶穌為了與人認同,做人榜樣,雖然聖潔,仍然來接受約翰的洗禮儀式,盡諸般的義。今天或許我們既決志歸信耶穌,卻顧慮多多,不肯在眾人面前見證基督。我作為基督徒,是否也是神所喜悅的愛子在名分和地位上,在實踐和誠實上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生命中美好的見證,祢心裡沒有詭詐,口裡更沒有犯罪,主祢的一生都活出天父的喜悅更,活出美好見證的榜樣,求主每日都光照我們,使我更學像祢,活出神所喜悅的生命。阿們!

馬太福音 1:1-25馬太福音 1:1-2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一開始就用天國之王的家譜來引入主耶穌。家譜從亞伯拉罕和大衛說起,因為亞伯拉罕從神那裡接受了國度與救恩的應許(創22:18),而大衛從神那裡接受了寶座的應許(撒下7:16),這家譜要證明主耶穌就是神向亞伯拉罕和大衛所應許的,猶太人所等候的【大衛的子孫】彌賽亞君王(耶23:5)。馬太福音最初的讀者是散居羅馬帝國各地的猶太基督徒,所以比其他福音更多地使用【大衛的子孫】來稱呼耶穌,這一稱號在猶太讀者的心中等於宣告主耶穌就是神所應許的那位繼承永遠寶座的大衛後裔彌賽亞(詩89:3-4)。【亞伯拉罕的後裔】代表神的選民。【耶穌】是主耶穌的名字,是希伯來文【約書亞】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耶和華是拯救】。【基督】是主耶穌的職分,是希伯來文【彌賽亞】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受膏者】祂降生是要做神國度裡受膏的君王,祭司與先知。按照希臘文原文,【耶穌基督】是新約聖經中的第一個名字,也是最後一個名字(啟22:21)。2-16節家譜中的【生】字,原文意思指某人【從其父係而面世】,不一定是指親生的父子關係。在馬太福音的家譜不尋常地出現幾位女士的名字: 包括【她瑪氏】原是猶大的長媳,她為著要替丈夫留後,假裝妓女與猶大亂倫而生法勒斯和謝拉(創38:6-30)。【喇合氏】原是耶利哥城的妓女,因幫助以色列探子而全家獲救(書2:1-21)。【路得氏】是一個摩押婦人,摩押人原是被神咒詛的(申23:3),但她因為愛慕婆婆的國和神(得1:16),竟作了基督的先祖。都表示因著人的信心並不在乎人的身份能承受神的應許。【烏利亞的妻子】即拔示巴,聖經故意不提其名,因她的改嫁是大衛犯淫亂和謀殺罪惡後的結果(撒下11:2-27)。7-10節從羅波安到約西亞一共記載了十二位王,六善六惡,8節【約蘭生烏西雅】約蘭和烏西雅(亞撒利雅)之間被刪除了三代(代上3:11-12),這三代君王都離棄神,拜偶像。12節以後的家譜中都是卑微無名的人物,但基督卻從他們而降生。整個家譜都以父係為中心說【某人生某人】但到耶穌時則說【是從馬利亞生的】表明主耶穌不是約瑟的親生兒子,祂由童貞女而生,乃是【女人的後裔】(創3:15)而不是男人的後裔。【十四代】是作者使徒馬太刻意遺漏數代湊出來的,可能因為這是大衛後裔彌賽亞的家譜【大衛】的希伯來字母數值是十四。這三個十四代代表了舊約猶太人的三個時期:從列祖到君王,君王的敗落,最終【到基督】。主耶穌是聖靈借馬利亞的身體孕育而生的,約瑟是義人,怕娶過馬利亞來後沾染罪惡而害了自己,所以天使叫他【不要怕】因馬利亞並沒有犯淫亂。【耶穌】的意思是【耶和華是拯救】祂拯救的使命是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而不是【從羅馬人手下救出來】;祂的百姓不但是猶太人,也包括外邦人(徒18:10)。主耶穌是【以馬內利】本節預言引自賽7:14;祂的出生帶進了【神與我們同在】祂是神自己的彰顯。馬利亞和約瑟兩人都要接受一件人認為極其困難的事,但他們的順服給神的國度在地上開了路,表示出國度就是實現人順服神權柄的地方。 思想: 主耶穌不只是救人於罪惡之中,使我們罪得著赦免,而且要將人從罪惡裡救出來,讓我們脫離罪惡的權勢,不再作罪的奴僕,這是國度建立的基礎。國度不僅是神權柄的彰顯,也是神的同在,國度裡沒有一個地方沒有神。在國度裡,神與我們同在。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降生,感謝祢的拯救,更感謝祢的同在,願我們的生命都樂意彰顯祢的權柄, 更願意盛載祢的同在。因祢的國度正是神與我們同在。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