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3:1-6

馬太福音 3:1-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施洗約翰不是在城市裡傳道,也不是在人口集中的地方傳道,而是在沒有多少人的【猶太的曠野】傳道,因為他的使命不是要在人群中製造熱鬧,乃是要叫人悔改,為主預備道路,吸引那些真心等候彌賽亞基督的人前來。約翰是為基督預備百姓,。【那時】指主耶穌年約三十歲(路3:23)準備正式傳道之前不久的日子。【猶太的曠野】是從猶太山區到死海的一片土地,約翰在這一帶傳道,可能與附近的昆蘭愛色尼派集體苦修社團有關係。約翰在猶太曠野高聲宣告說【天國近了】。猶太人所盼望的是彌賽亞的國,是一個獨立的猶太人的國家,他們盼望大衛子孫的彌賽亞來帶領他們脫離羅馬政權的轄制。但這【天國】不是猶太人心中的彌賽亞國,而是神掌權的範圍,是神的權柄在全地顯明,用天的樣式來管理全地。馬太福音最初的讀者是猶太基督徒,猶太人習慣避免直接用【神】字,所以用【天】來代指【神】所以馬太使用希伯來詞組【天國】。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則常用希臘詞組【神國】。但馬太也使用【神國】一詞(12:28;19:24;21:31,43)用來強調個人與神的關係。【你們要悔改】是為了預備進入天國,首先要在神面前有悔改的心,然後才能從心裡歸向神,接受,順服神的權柄。【悔改】就是人的心裡接受神的權柄。施洗約翰的任務就是替主鋪路,促使人的心思迴轉歸向主,好讓主有平坦的道路能進到人的心中,掌權作王。第3節【先知以賽亞所說的】引自賽40:3,熟悉以賽亞書的猶太讀者立刻就能聯想到,主耶穌就是神。施洗約翰的父親是祭司(路1:8-13),但約翰卻身在曠野,裝束和食物完全不是祭司的,卻與先知以利亞相同(王下1:8),施洗約翰甘心過簡樸生活,住在【曠野】;放棄人前的榮耀【穿駱駝毛的衣服】;不倚賴人的供應【吃的是蝗蟲野蜜】。約翰所傳的信息非常簡單,所過的生活非常簡陋,卻能影響猶太全地的人,這都是神預備人心的結果。約翰的影響非常大,他的門徒在猶太教內組織起一個獨立的團體,一直到新約以後的時期,主後一世紀猶太史學家約瑟夫的《猶太古史記》對施洗約翰的記載比對主耶穌的記載還要多。施洗約翰的洗又被稱作【悔改的洗】(徒19:3-4),表明人有悔改的心,承認自己在神面前有罪,宣告自己只配死,藉著被浸入水中,將已往離棄神的罪行作個結束。【悔改的洗】不是歸入基督。施洗約翰把猶太人認為只適用於不潔之外邦人的洗禮用在猶太人身上,打碎了猶太人的安全感。 思想: 施洗約翰為神的旨意願意放棄祭司傳統的職務,更作出以利亞的心志,脫離人情的顧慮牽掛,單單做神話語的出口,神讓他作基督的先鋒。我們有否願意放下自我的生活態度,去接受踏上活出上主旨意的道路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為我們生命的預備,使我們生命能遇到主祢在我們人,事,物的安排,讓我們明白一切生命都不是偶然,而是主祢每一天最美善的安排。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7:1-29馬太福音 7:1-29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論斷】意思是審判,定罪。遵行主耶穌許多教導的前提就是要有判斷能力(6, 15- 20節),天國子民要按照真理慎思明辨【分別是非】,但不能代替神去【論斷人】。天國的原則是:凡以公義待人的,就受公義的對待,凡以憐憫待人的,必得憐憫的對待。【量器】指量取食物的器具,比喻衡量是非,對錯的標準。我們若用什麼標準來衡量別人,也要預備別人用同樣的標準來衡量我們。凡是我們不願用做衡量自己的標準,也不可以用來衡量別人。【刺】指從木材上剝離的細小屑片,比喻細微的小過錯。【樑木】指房屋建築上所用的樑木,比喻明顯的大過錯。【刺】用放大鏡來檢查,對自己更大的【樑木】卻視而不見。門徒若看不見自己的缺點,卻批評別人的缺點,就和法利賽人一樣被主耶穌責為【假冒為善的人】。第6節天國的寶貴真理只能給能珍重欣賞的人,所以屬靈的教導應該有所判斷,根據對方的程度分別對待。【聖物】可能指祭物,只有祭司及其家人才可以吃(利21:22)【聖物、珍珠】代表寶貴的真理和見證。7-11節耶穌講論禱告;【祈求,尋找,叩門】指多次的禱告。餅和魚是加利利海周圍居民最普通的食物。石頭長得像圓餅,兩者原文讀音相似。只要天國子民向天父求,天父一定會答應,但不一定是照我們所求的給我們,而是照天父認為對我們有益的給我們。許多時候我們會求錯東西,但父神絕不會給錯東西,祂所給我們的都是【好東西】,就是【聖靈】,讓聖靈親自來帶領我們,造就我們。12節【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是天國子民待人的原則,是【登山寶訓】中天國倫理觀的總結。天國子民待人的方法,是根據我們願意別人怎樣待我們,而不是根據別人怎樣待我們。世界的路和門是寬的,好走的;但屬神的卻是窄的,難走的。天國子民甘心受天國權柄的約束,樂意接受失去,除去一切不屬天的東西,所以【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15-16節要辨認假先知,就必須察驗他們生活中結出的屬靈生命的果子。外面的現象可以假冒,但是裡面的生命卻是假冒不來的,一旦接觸到生命的實際,所有的假冒都無所遁形。【天國】就是神掌權的範圍,儘管凡稱呼我『主啊,主啊』,一個不遵行天父旨意的人,就不是順服天國權柄的天國子民,當然不能進天國。【傳道,趕鬼,行異能】都是屬靈的工作,這些工作也都是奉主的名做的,但工作與表現不能代替裡面真實的屬天生命; 奉主的名做工,卻不遵行的神旨意,就是【作惡的人】,因為他們沒有活出天國的實際,所以進不了天國。24節【我這話】指主耶穌在五至七章裡所宣告的【天國憲章】【登山寶訓】是天國子民信仰和生活的根基。我們若聽了主的話就去遵行,就是把我們的一生建造在神話語的【磐石】根基上; 猶太地通常是夏日干旱,冬天雨水比較多。人們蓋造房子多是在夏天,但只有【無知的人】才會忘記了冬天的雨水,而把房子蓋在沙土上,沒有根基。主耶穌能宣告【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24節)【凡聽見我這話就不去行的】(26節),卻沒有其他文士敢給自己的話如此高的權柄,所以聽眾立刻聽出主耶穌說話【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 思想: 我們的問題不在於要做好事還是壞事,而在於我們憑哪一種生命去活。我們若是憑著基督的生命去活,就結出好果子來;若是憑著自我的生命去活,即使是做好事,也會結出壞果子來。但人也不能用屬靈工作的熱心,勞苦和忙碌來代替對神旨意的順服,應當順服神話語中的權柄,聽了就去行。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無論在生活上,工作上,家庭裡或是教會的事奉有任何困難,都懂得尋求祢,求主幫助我們把指責,論斷都收起來,使我們選擇走主的窄路。求主赦免我們,求主幫助我們把生命建基在主的話語裡。阿們!

馬太福音 17:1-27馬太福音 17:1-2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太福音】 主耶穌說有人【必看見人子降臨在祂的國裡】之日(16:28),到上高山的那一天,中間【過了六天】。【暗暗的】是因為登山變像是在復活裡的榮耀的啟示,但【人子還沒有從死裡復活,你們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人】(9節)。【摩西】代表律法,【以利亞】代表先知,律法和先知所指向的就是基督,天國之王正是按著律法和先知的預言顯現在人的眼前。彼得表示【搭三座棚】不但是要留住基督,也要留住摩西和以利亞,把與基督有關的人,事,物提高到與基督同等的地位上。【搭三座棚】也表示只願意停留在山上榮耀,享受的光景中,而不願意下山去面對苦難,背十字架。【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神不讓彼得糊塗下去,親自出聲打斷彼得的話,向門徒肯定了只有祂的兒子能帶進天國的榮耀。【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當主耶穌受洗時,天父也說過同樣的話(3:17);【你們要聽祂】神的宣告應驗了摩西的預言:【耶和華你們的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從祂】(申18:15)。三位門徒因而【恐懼戰兢】主耶穌安慰他們【起來,不要害怕】。6-8節正是天國的小影,神的兒子是天國裡唯一的權柄,眾人都要聽從祂。主耶穌是唯一配得高舉的,活在祂的同在中,就能享用祂作喜樂與安慰。10節門徒問有關以利亞先來的問題,可能是因為剛見過主耶穌登山形象,認定祂就是那要來的彌賽亞。他們剛才既然已經看見以利亞來了,為甚麼還不能宣告主耶穌是彌賽亞呢?但天國之王在向世人顯明自己之前,必須先經歷十字架的道路。主耶穌下山後,立即面對群眾的不信(17節)和門徒的小信(20節)。門徒應該是有權柄去醫治這個病人的(10:1,8)。他們的失敗表明,他們雖然具有神給的權柄,卻缺乏行使權柄所應有的信心。耶穌表示他們的【不信】指對於天國王的權柄沒有信心,不能在信心裡支取主的權柄。【悖謬】指彎曲,偏離了主的旨意。這些人對天國王的權柄的【不信】;【信心小】並不是【真實卻微弱的信心】不是說信心不夠,而是說根本沒有信心。信心不在大小,而在於有無。真實的信心即使像【芥菜種】一樣微小,也大有能力,因為信心不是【自信】不是人的主觀願望,乃是對神所要做的事有把握的看見,看見了主的權柄,主的計劃,相信神的旨意必要如此,趕鬼不是人的所有所能做得到的,必須在信心中支取天國之王的權柄去對付鬼。21節【禱告,禁食】就是認識自己的欠缺,因而捨棄自己合理合法的權利,付上代價,在神面前承認自己的【沒有】和【不能】專一地尋求主的【有】和【能】,讓主的【有】和【能】來蓋過我們的【沒有】和【不能】。【禁食】的功效並不是因為其行為,而是因為其存心和態度。22-23節是主耶穌第二次預言自己在十字架上的死(16:21),祂自己望定十字架,也不讓門徒忘記十字架,每次提到十字架,都有新的功課給門徒去學習。24-27節收取丁稅的經歷;這是主耶穌最後一次來到迦百農,祂和門徒都住在彼得的家裡,所以收稅的人自然找這家的主人彼得。【丁稅】折合【半舍客勒銀子】。當時猶太人一過二十歲,每年要繳【半舍客勒銀子】聖殿稅,用來維持聖殿(出30:16)。彼得卻不去問主,而是替主耶穌出主意做了答案。但耶穌先向他說主耶穌在彼得開口之前先說話,表明彼得不應該說話,而應該聽話。主耶穌有權不繳丁稅,但祂復活的時候還沒到,為了不絆倒別人,祂寧可捨棄自己的權力,不堅持兒子的地位,這就是十字架的工作。不但如此,祂還顧念到彼得的需要,【作我和你的稅銀】成為彼得的供應。 思想: 耶穌面對門徒信心微小,又要面對各方的敵擋,這需要有更大的忍耐,更多的信心,更多的智慧,才能繼續行上去。同樣我們或許面對環境看似很艱難,要面對很多敵擋,更要受苦,受磨鍊,但我們要深信這卻是一條榮耀的道路。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對一切困境時有正確的認識,帶領我們靠主祢面對係。也求主幫助我們,在每日的生活中,使我們的心是緊緊跟隨神的,親近神【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阿們!